《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147557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7.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基本实验》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子技术基本实验 模拟电子部分 数字电子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二 二极管、三极管应用电路 实验三 单管放大电路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实验六 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 返回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掌握示波器 、 低频信号发生器 、 直流稳压电源 、 交流 毫伏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2、 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及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 仪器用具 1、 示波器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3、 直流稳压电源 4、 交流毫伏表 5、 数字万用表 实验内容 1、 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 ( 1) 使稳压电源两路输

2、出分别为 +12V和 +15V。 ( 2) 使稳压电源两路输出分别为 +12V和 -15V。 2、 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的使用:将信号发生器 和频率旋钮调到 1KHZ, 使电压表指针指示 5V, 将输出 衰减开关分别置 0db, 20db, 40db, 60db, 用毫伏表分 别测相应的电压值 。 列表填写数据 。 3、 示波器的使用: ( 1) 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 。 先选择通道 , 再调出扫描线 , 然后观察波形 。 ( 2) 用示波器观测波形的周期和幅度 。 注意幅值校准和 时间校准 。 返回 实验二 二极管、三极管应用电路 实验目的 1、 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 2

3、、 熟悉二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 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好坏的方 法 。 3、 熟悉晶体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 掌握用万用表检测半导体性能 的方法 。 4、 熟悉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 , 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 5、掌握三极管应用电路的测试方法,加深对三极管放大特性、三种工作状 态的理解。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设计和测试方法。 仪器用具 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2、 示波器 3、 低频信号器 4、 交流毫伏表 5、 数字万用表 实验内容 1、 半波整波电路:输入 1KHZ, 3V的正弦信号,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 Ui) 和输出( Uo)的波形,画出对应关系。 2、箝位

4、电路:调电位器 Rp,使 Ui=3V,并按下表分别将 Ui接到二极管门电 路输入端 A点和 B点,用万用表测出相应的 Uo。 + - U i + - U O 1 k + - - + U O 5 V A B 1 k 半波整流测试电路 箝位测试电路 实验内容 3、稳压管应用: R L R U I U O - + - + I Z 实验内容 4、三极管电路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 (1)调 Rp,使 Ui由零逐渐增大,如下表 所示,用万用表测相应的 Ube、 Uo值,并计算 ic。 (2)分析三极管的工作状 态,找出三组典型值。 返回 + - - + U O 1 0 V R C 1 0 0 k i C 实

5、验三 单管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 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测试方法 。 2、 观察基本放大电路中各参数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 电压放大倍 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 掌握调整放大电路的基本方法 。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子实验箱的使用 。 仪器用具 1、 示波器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数字万用表 5、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实验内容 按实验电路在实验板上插线 , 如图所示 。 检查无误后 , 即可接通直流电源 。 注意:为防止干扰 , 实验电路与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 。 + - + -

6、 + 1 2 V R C C 1 C 2 U o R L 5 . 1 k 5 . 1 k 2 2 F 2 2 F U i 1 0 0 k 1 M + + 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将输入端对路短路 。 调节 Rb, 使 UCE=7V, 分别测出 UBE 、 UCE及 Rb值 计算 IB、 IC, 并计入表中 。 注意:用万用表 “ ”档测量时 , 必须断开电源和三极管 , 否则测量数值不准或抖动 。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Q点不动 , 从输入端送入频率为 1kHz5mV的正弦信号 ,用交流毫伏 表分别测量 Ui及 Uo, 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 记入表中 。 计算 Au, 并与理论

7、估算值进 行比较 。 (3)测输出电阻:在内容 ( 2) 的基础上 , 断开负载 , 测出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Uoo, 记入表中 。 计算 ro, 并与理论估算值进行比较 。 (4)测输入电阻:仍将负载接入电路 。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入一电阻 Rs, 选取的 Rs值应 与估算的 ri数量级相同 。 输入合适的 Us( 例如 10mV) , 测 Ui, 记入表中 。 计算 ri, 并与理论估算值进行比较 。 测试完毕将 Rs取掉 。 ( 5) 测量 UCE=7V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增大 Ui, 使输出正弦波形刚刚不失真 。 用 交流毫伏表测量出此时的 Uo值 , 并与估算值进行比较 。 实

8、验内容 ( 6) 观察电路参数对 Q点 、 Au和波形失真的影响 。 1) 当 RC和 RL均为 5.1K时 , 改变 Rb:逐渐减小 ( 或加大 ) Rb, 观察输出波形 的变化趋势 。 说明 Q点怎样变化 , 对 rbe和 Au有何影响 。 当 Rb小到何值时 , 波形出现什么失真 ? 记下此时的失真波形及 UCEQ值 。 把 Rb 调到最小 , 记下 UCEQ值 。 这时可能波形形状不失真 , 为什么 ? 管子工作 在什么状态 ? 若 Rb到最大 , Uo会出现什么失真 ? 管子工作在什么状态 ( 如未见失真 , 可 加大 Ui到 30mV) ? 记下失真波形及 UCEQ值 。 2) 调

9、 Rb使 UCEQ回到 7V, RL不变 , 改变 Rc: Rc由 5.1K电阻与 10K电位器串联 组成 , 加大 ( 或减小 ) Rc, 观察对 Q点 、 Au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 3) Rc仍为 5.1K, 调 Rb, 使 UCEQ=7V, 改变 RL: R由 5.1K电阻与 10K电位器 串联组成 , 加大 ( 或减小 ) RL , 观察对 Q点 、 Au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 注意:记录变化趋势 , 文字要简洁 , 可用符号 、 箭头表示 , 也可画图说明 。 (7)用示波器双踪显示观察 Ui与 Uo的相位关系 。 返回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引入负反

10、馈的方法 。 2、 了解引入负反馈后对放大电路主要性能的影响 。 仪器用具 1、 示波器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数字万用表 5、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6、 LM324 实验内容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 1、 按图连线 ,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 + + - R 1 R 2 R F U i U o 1 0 k 1 0 0 k R L 实验内容 2、 测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取 R1=10K, RL= , Ui为 1kHZ, 0.5V的正弦 波 , 当 RF分别为 10 K 及 100 K 时 , 测各自的 UO, 求出 Auf( 其中 R2=RFR 1) 。 3、当 RF

11、=0, R1= 时, Auf是多少?这种电路叫什么电路?特点是什么?填 写表格。 4、 测 Rif:取 Us为 1kHZ, 1V的正弦波 , Rs=1M, 测出此时的输入电压 Ui ( 此时 RF=100K) 。 利用公式 Rif=。 算出 Rif的值 。 5、 测 Rof:当 R1=10K , Rf=100K , Ui为 1kHZ, 0.5V的正弦波时 ,接入 RL=200,测出此时的输出电压 Uo。 利用公式 Rof= 。 算出 Rof的值 。 返回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用集成运放构成反相求和电路 、 加减运算电路 、 积分电路 。 通过实 验测试 , 验证各电路输入与输出

12、之间的函数关系 。 掌握这些电 路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仪器用具 1、 示波器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数字万用表 5、 直流稳压电源 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7、 LM324 实验内容 1、 反相求和电路 ( 1) 按图连线 ,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 ( 2) 使 Ui1=-2V( 直流信号 ) , Ui2=-0.5V( 直流信号 ) 。 测量 Uo, 并与理 论估算值比较 。 ( 3) 使 Ui2是有效值为 500mV, 频率为 1KHz的正弦信号 。 用示波器观察 Uo波 形 ( Uo送示波器时用 DC输入方式 , 预先调好扫描在荧光屏上的零位置 ) 。 记录输

13、出波形 。 标明瞬时最大值和最小值 。 + + - U o U i 1 U i 2 R 1 R 2 R F R 1 0 k 5 . 1 k 1 0 k 2 . 5 k 实验内容 2、 加减运算电路 , 按图连线 ,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 使 Ui1=+1V( 直流信 号 ) , Ui2=+0.5V( 直流信号 ) , 测量 Uo, 与理论估算值比较 。 3、 积分电路 , 按图连线 ,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 输入信号为 3Vp-p, f=160Hz的正弦波 , 用示波器双踪显示观察 Ui与 Uo的波形 , 测量它们的 相位差 。 用 Ui做触发信号 , 说明 Uo是超前还是滞后 。 测量相

14、位差的方法是:在观察双踪波形时,将 Ui的一个周期调成八格,即 45。 /格。读出 Ui与 Uo波形的过零点之间相差的水平格数 *45。 /格,即得 到相位差。 + + - U O R 1 R F R 2 R U i 1 U i 2 1 0 k 1 0 k 1 0 0 k + + - R 1 R U i 1 0 k 1 0 k U O 1 M 0 . 1 F 返回 实验六 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 实验目的 通过正弦波发生器 、 反相比较器 、 方波发生器 、 三角波发生器及压 控振荡器等电路的测试 , 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 。 进一步掌 握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 仪器用具 1、

15、 示波器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数字万用表 5、 直流稳压电源 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7、 LM324 实验内容 1、 正弦波发生器 ( 文氏桥选频 ) : ( 1) 按图连线 , 检查无误后 , 接通电源 。 + + - U O 1 0 k 1 0 0 k A B C 1 0 k 1 0 k C C R R 0 . 1 F 0 . 1 F 实验内容 ( 2) 调节电位器 Rw, 使滑动端从一端到另一端 , 用示波器观察 Uo直到出现 正弦波形 。 并测量 Uo的最大不失真的幅度 UoM( 峰值 ) 及波形周期 。 然后 断开电源 , 测量电位器的阻值 RAB和 R

16、BC。 注意:需将示波器的幅度和扫描时间微调旋钮顺时针调到头 , 即拨到校准位 置 。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 , 必须断开电源 , 否则测量数值不准或抖动 。 ( 3) 同时改变 R, 使正弦波 f=1kHz, 重新测量 Uo的周期 、 峰值 、 和 RAB和 RBC 值 。 ( 4) 观察二极管的稳幅作用:断开一个二极管 , 观察 Uo波形能否稳定且不 失真 。 实验内容 2、 反相滞回比较器: ( 1) 输入直流信号 , 当: Uo=+6V时 , 将 Ui加大到 U 值时 , Uo跳变为 -6V, 测量这时的 Ui。 Uo=-6V时 , 将 Ui减小到低于 U 值时 , Uo跳变为 +6V,

17、 测量这时的 Ui。 ( 2) 输入正弦信号 , 用示波器双踪显示观察 Ui及 Uo波形 。 当 Ui从 0逐渐加 大直到 Uo出现的 6V方波 。 这时将示波器改为 “ X-Y”方式 , 将 Ui接到 CHB, Uo接到 CHA端 。 观察和记录滞回曲线 。 注意:正弦信号的频率最好选到 100Hz-1kHz。 + + - U O U i R 2 R 1 1 0 k 1 0 k 1 0 0 k 2 k 2 D W 7 B 实验内容 3、 方波发生器: ( 1) 按图接线 , 检查无误后 , 接通电源 。 ( 2) 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 Uo及反相输入端 U-的波形 。 记录波形 , 标明周

18、期和幅值 。 ( 3) 将 R改为 100k, 再测周期和幅值 。 注意:如果方波的频率明显错误 , 可能是接线错误所致 。 若 f过低 , 可能是 正反馈接线有误 , 若 f过高 , 可能是负反馈接线有错 , 即接到组件输出 端了 。 + + - U O R 2 R 1 1 0 k 8 6 k 1 0 0 k 2 k 2 D W 7 B 0 . 1 F 实验内容 4、 三角波发生器: ( 1) 按图接线 , 检查无误后 , 接通电源 。 ( 2) 用示波器观测 Uo1与 Uo波形 。 ( 3) 先调节 Rw1使波形幅度为 6V, 再调节 Rw2使 Uo波形的周期 ( 4) 如果要使三角波的周

19、期 T=4ms, 幅度不变 , 则应该调节哪个电阻 ? 它 的阻值为多少 ? 调好后请测试一下 。 返回 + + - U O R 2 R w 1 1 0 k 1 0 0 k 2 k 2 D W 7 B 0 . 0 2 F + + - R w 2 1 0 k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数字实验箱使用及基本门测试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三 译码器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 实验五 触发器 实验六 集成计数器 返回 实验一 数字实验箱使用及基本门测试 实验目的 1、 熟悉数字电子实验箱的基本结构 , 学会使用方法 。 2、 掌握基本门电路的测试方法 。 3、 掌握各门电路之间的转换方法 。 仪器用

20、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四 2输入与非门 74LS00 3、 四 2输入或门 74LS32 4、 四 2输入异或门 74LS86 ELB-2型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集成芯片介绍 1 2 3 4 5 6 7 891 01 11 21 31 4 7 4 L S 0 0 / 3 2 / 8 6 V C C G N D 4 B 4 A 4 Y 3 B 3 A 3 Y 2 Y1 A 1 B 2 A1 Y 2 B 实验内容 1、 测试基本门逻辑功能并写出真值表 ( 1)与非门 ( 2)或门 ( 3)异或门 2、 基本门电路间的转换 ( 1) 利用与非门组成非门 ( 2) 利用与非门组成与门 (

21、3) 利用与非门组成或门 A & Y Y A & 1 Y A & B 1 Y A B 1 1 & 返回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目的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设计和测试方法。 仪器用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四 2输入与非门 74LS00 3、 六反相器 74LS04 4、 四路输入与或非门 74LS54 5、 四 2输入异或门 74LS86 集成芯片介绍 1 2 3 4 5 6 7 891 01 11 21 31 4 7 4 L S 0 0 / 3 2 / 8 6 V C C G N D 4 B 4 A 4 Y 3 B 3 A 3 Y 2 Y1 A 1 B 2 A1 Y 2

22、B 1 2 3 4 5 6 7 891 01 11 21 31 4 C T 7 4 L S 5 4 V C C G N D J I H G F N C YA B DC E 1 2 3 4 5 6 7 891 01 11 21 31 4 C T 7 4 L S 0 4 V C C G N D 6 A 6 Y 5 A 5 Y 4 A 4 Y 3 Y1 A 1 Y 2 Y2 A 3 A 实验内容 1、全减器逻辑功能测试:按图连线,测试并验证其逻辑功能并填真值表。 A i B i C i - 1 & 1 = 1 = 1 1 1 S i C i 2、用一片 74LS00,一片 74LS86设计一个全加器

23、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 返回 实验三 译码器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译码器的原理 , 掌握集成 3-8译码器的功能测试 。 2、 熟悉掌握用译码器实现逻辑函数的方法 。 仪器用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3/8译码器 74LS138 3、 二 4输入与非门 74LS20 集成芯片介绍 431 2 8765 V CC GND 16 9101112131415 A 0 A 1 74 LS 138 Y 6 Y 7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A 2 E CE A E B 1 2 3 4 5 6 7 891 01 11 21 31 4 C T 7 4 L S 2 0 V

24、C C G N D 2 D 2 C N C 2 B 2 A 2 Y 1 Y1 A 1 B 1 CN C 1 D 实验内容 1、集成 3-8线译码器 74LS138的功能测试,列出真值表。 2、 利用 74LS138和 74LS20构成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 通过为 1, 否则为 0) , 设计电路图 , 并测试结果 , 列真值表 。 3、 利用 74LS138和 74LS20构成一位二进制全加器 , 设计电路图 , 并 测试结果 , 列真值表 。 返回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数据选择器的原理 , 掌握八选一 74LS151及双四选一 74LS153 的功能测试 。 2、 熟

25、悉掌握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方法 。 仪器用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八选一 74LS151 3、 双四选一 74LS138 4、 六反相器 74LS04 集成芯片介绍 431 2 8765 V CC GND 16 9101112131415 1 G 2 D 3 2 D 12 D 2 1 D 0 1 YA 1 1 D 2 1 D 11 D 3 A 0 2 D 0 74 LS 153 2 G 2 Y 431 2 8765 V CC GND 16 9101112131415 G D 6 D 7 D 0 Y A 1 D 2 D 1D 3 A 0 74 LS 151 Y D 4 D 5

26、A 2 实验内容 1、测试双 4选 1数据选择器 74LS153的逻辑功能:地址端、数据输入 端、使能端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按 74LS153逻辑 功能表进行功能验证,并记录结果。 2、用双 4选 1数据选择器 74LS153实现下述逻辑函数 1) 设计 “ 三人表决 ” 电路 , 测试逻辑功能并记录结果 。 2) 设计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电路 , 测试全加器逻辑功能并记录结 果 3、 测试 8选 1数据选择器 74LS151的逻辑功能:地址端 、 数据输入端 、 使能端接逻辑开关 , 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 。 按 74LS151逻辑功能 表进行功能验证 , 并记录结果 。 4、 用 8

27、选 1数据选择器 74LS151实现 “ 三人表决 ” 电路 , 测试逻辑功 能并记录结果 。 返回 实验五 触发器 实验目的 1、 熟悉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 掌握其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 学会典型应用 。 2、 熟悉异步输入信号 RD和 SD的控制作用 , 学会测试方法 。 3、 掌握触发器之间的转换方法 。 仪器用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双 D触发器 74LS74 3、 双 JK触发器 74LS112 集成芯片介绍 8 7654 V CC GND 91011121314 321 CP 1 2 1 22 2Q 11 1 1 74 LS 74 R D D Q QR D S D S

28、D QD CP 2 2 87654 V CC GND 16 9101112131415 321 R D CP K J Q Q R D CP S D S D QK J 1 2 2 1 1 22 2 2 Q 11 1 1 2 74 LS 112 实验内容 1、 集成 D触发器功能测试:将 74LS74的 SD、 RD和 D端接逻 辑开关, Q和 Q端接发光二极管, CP端接单脉冲输出。 根据输入状态确定 Q和 Q的状态,写出 D触发器的特性方 程,并说明异步输入端 RD,SD的功能。 2、集成 JK触发器功能测试:将 74LS112的 SD、 RD和 J、 K 端接逻辑开关, Q和 Q端接发光二极

29、管, CP端接单脉冲 输出。根据输入状态确定 Q和 Q的状态,写出 JK触发器 的特性方程,并说明异步输入端 RD,SD的功能。 实验内容 3、触发器的应用 1)实现计数功能:将 74LS112按图连线, CP端接脉冲, 分别观察 CP与 Q1、 Q2和对应关系,并画出其波形,说 明该电路功能。 1 CP 1 J C 1 1 J 1 K C 1 1 K S DS D R DR D L 1 L 2 + 5 V + 5 V 实验内容 3、触发器的应用 2)构成移位寄存器:用 74LS74按图连线,输入 CP按单脉冲,输出 Q0 Q3分别接发光二极管,异步输入端 SD、 RD按逻辑开关 K。接线 完

30、毕后先置 0001,再按动单次脉冲,观察在 CP作用下触发器输出 端的状态,填入表中,并说明该电路功能。 Q 2 1 D C 1 Q 3 Q 3 1 D C 1 1 K Q 2Q 0 Q 0 CP 1 D C 1 Q 1 Q 1 1 D C 1 FF 0 FF 1 FF 2 FF 3 K R D R D R D R D S D 返回 实验六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实验目的 1、 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74LS161的功能 。 2、 掌握用 74LS161构成 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 。 仪器用具 1、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箱 2、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74LS161 3、 四 2输入与非门 74LS00 集成芯片介绍 1 82 3 4 5 6 7 9 1 01 11 21 31 41 6 1 5 V C C C O Q 0 Q 1 Q 2 Q 3 S 2 S 1 G N D D 0 D 1 D 2 D 3 C P R D L D C T 7 4 L S 1 6 1 实验内容 1、 74LS161的功能测试,验证其逻辑功能,将结果填入 真值表。 2、 利用 74LS161和 74LS00构成十进制计数器,画出连线 图并进行验证。 3、利用两片 74LS161构成二十一进制计数器,画出连线 图并进行验证。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