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146800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次谐波及其抑制措施字号显示:大中小 2006-05-23 09:21:47来源:电子查询网以前,人们基本上只根据电压的幅值和周波的稳定性来衡量电能的质量。近年来,随着 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冶金、化工产品的开发、电气铁道系统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力电子 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整流装置、频率变换装置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非线性负荷接入电网, 使得电网电压已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正弦波,而是发生了较大畸变,即产生了高次谐波。高次 谐波污染电网,会引起各种电气设备过热、振动、产生噪音甚至损坏,还会引起计量仪表失 准,或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造成重要的生产过程中断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近 10多年来,世界上许

2、多国家已相继把电网电压中高次谐波的含量当作衡量电能质量的一项 重要指标。在谐波抑制技术方面,有了许多成果,由交流电抗器和电容器组成的无源滤波器 国内外均已大量应用到工程保护项目中,而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初步应用实践表明这一新型的 谐波抑制装置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谐波及其产生按国际上公认谐波定义为:“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的倍 数”。由于谐波的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数,也常称它为高次谐波。除了特殊情况外,谐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容量电力和用电整流或换流,以及其他非线 性负荷造成的。这些电力或用电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吸收的畸变电流可以分解为基波和一系列 的谐波电流分量。其谐波电

3、流值实际上和50 Hz基波电压值和供电网的阻抗几乎无关。因 此,对大多数谐波源视作为恒流源,它们与口50 Hz口基波不同,后者一般是恒流源。现代 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在正常稳态运行条件下,它们本身不会造成电网中电压或电流的 较大畸变,虽然在暂态扰动时(例如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切合空载或空载投入变压器时) 以及超出其正常工作条件时(例如变压器运行在其额定工作电压以上时)将可能增大其产生 的谐波含量。口系统中主要的谐波源是各种整流设备、交直流换流设备、电子电压调整设备、电弧炉、 感应炉、现代工业设施为节能和控制使用各种电力电子设备、非线性负荷以及多种家用电器 和照明设备等。电气铁道机车采用的大

4、容量单相整流供电设施,除了产生大量谐波电流外, 还对三相交流供电系统产生不平衡负荷和负序电流、电压。这些负荷都使电力系统的电压和 电流产生畸变,并对电力设备和广大用户设备及通信线路产生危害或干扰影响。值得注意的 是电视机也是一个谐波源,据测试,黑白电视机的谐波总含量达基波电流的90%,而彩色 电视机的谐波电流更高,达基波电流的122%,它们的单台容量虽然不大,但数量众多,且 大都在同一时间投入使用,其造成的谐波危害不容忽视。口由于谐波的危害性,所以许多国家都发布了限制电网谐波的国家标准,或由权威机构制 定限制谐波的规定。世界各国所制定的谐波标准大都比较接近。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 发布了中

5、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该标准从1994 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下面内容均引自该标准)。表1表示各级电压波形畸变率及各次 谐波电压含量的限制。口为了控制电网的谐波电压,必须限制每个谐波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标准对谐波电 流也作了限制(本文仅摘录其中部分奇次谐波限值)。公用电网公共接地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均方根值)不应超过表2 中规定的允许值。2谐波抑制技术口抑制电力系统谐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减少谐波源产生的谐波含量这种措施一般在工程设计中予以考虑,最有效的办法是 增加整流装置的脉波数,常用于大型整流装置中。 (2)在

6、谐波源附近安装滤波器就近吸收谐波电流,由交流电抗器和电容器组成的无源滤 波器国内外已大量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而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初步应用实践表明这一新型的谐 波抑制装置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口无源滤波器利用电路的谐振原理,即当发生对某次谐波的谐振时,装置对该次谐波形成 低阻通路,而达到滤波的目的。在结构上它是由电力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经适当组合而成, 运行中与谐波源并联,除起滤波外还兼顾无功补偿的需要。无源滤波器结构简单,造价低, 运行费用也低,在吸收高次谐波方面效果明显。但由于其结构原理上的原因,在应用中也存 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抑制较低次谐波的单调谐滤波器只对调谐点的谐波效果明显,而对偏

7、离调谐点的谐波 无明显效果,而实际工程设计时考虑设计投资又不可能靠增加滤波器的方法解决。当系统中谐波电流增大时,无源滤波器可能过载,甚至损坏设备。而且滤波效果随系 统运行情况而变化,当系统阻抗和频率波动时,滤波效果变差。口当系统阻抗和频率变化时,可能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使装置无法运行,甚至使整个 滤波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例如1978年底建成的武钢1700 mm热轧带钢厂成套引进工程, 在设备试运行期间就曾发生过精轧主传动装置与3次谐波滤波器谐振的事故百余次。国内外的设计研究人员均注意到无源滤波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虽然采取了一系 列的措施,但因无源滤波器在原理上带来无法克服的缺点,有必要采用

8、其他滤波方式来抑制 谐波,有源滤波器就是一种新型的谐波抑制装置。口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图1中的检测及控制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检测,分离出谐波及基波无功部分,用以控制 主电路输出相应的补偿电流。而负载电流il按傅里叶级数展开为:口式中,i1q为基波有功电流;i1q为基波无功电流;ih为高次谐波电流。01是基波电流初 相位,0n为n次谐波初相位。口在图1中,il=is+ic即负载电流由系统电源电流is和有源滤波器输出的电流ic共同提供, 如果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输出电流,使ic=iih,则系统电源中就只需供给基波电流(有功 与无功)了,即is=i1q+i1q,从而达到抑制谐

9、波目的。简单说,有源电力滤波器只要产生一 个与负载谐波幅值相等,相位相同(在图示参考方向下,若取is和il参考方向和图中相反, ic参考方向与图中相同,则相位相反)的电流注入谐波源,即可将谐波抵消掉,使之不会流 入系统电源。由上述分析我们还可知,有源电力滤波器还可同时补偿无功功率,这时只需使 ic=ih+i1q,则is=i1q,即系统电源中就只需供给负载电流中的基波有功电流,这样图1中的s 就是补偿了谐波和基波无功电流后的系统电源供给的电流。口3高次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检测及控制口有源滤波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如下3个方面: (1)高次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正确检测; (2)补偿电流的控制方案; (3)主

10、电路的结构。口要使滤波器有很好的滤波效果,第一步我们必须正确检测出高次谐波和无功电流,如果 这一步都做不好的话,下面的设计就无从谈起。现在的检测法主要有3种: (1)频率分析法该方法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把负载电流中欲抵消的分量检出,再合成 总的补偿电流。这种方法运算量相当大,当谐波的次数较高,微机的适时计算有困难,难以 满足准确、实时性的要求。 (2)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流检测法理论比较成熟,如图2所示, 它采用p-q法,将三相瞬时电压和电流变换到二相正交的a-8坐标上,得到二相瞬时电压和 瞬时电流,然后根据定义得到瞬时有功功率p和瞬时无功功率q,再经过滤波器,滤波器可 用

11、高通滤波器,让高次谐波通过,而抑制基波部分,也可以用低通滤波器从瞬时功率中取出 基波有功成分,把它变换成三相基波电流,再用三相负载电流减去这三相基波电流,再经反 变换即得三相补偿电流。口此种方法优点是能快速跟踪补偿电流,进行适时补偿,缺点是成本高,系统损耗大,特 别当补偿谐波次数较高时,需要较高的PWM控制开关频率。 (3)自适应用检测法、预测检测法、基于滑模原理的方法等。口以上是检测电流的方法,电流检测出后,我们还必须对补偿电流进行控制,它也有3种 控制方法,这3种方法各有优劣。口(1) 滞环控制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兼有快速响应,开关频率不太高和简单易行的特点, 被广泛使用。(2) 三角波

12、载波线性控制利用一个三角波和高次谐波比较从而得到不同时刻逆变器的开 关状态。此方法的响应速度快,缺点是开关频率不固定且较高,产生噪声和造成较大的开关 损耗及高频失真。口(3) 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在电流滞环比较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该 方法利用前一时刻的补偿电流参考值和实际值,计算出下一时刻的电流参考值及各种开关状 态下逆变器电流输出值,选择某种开关模式作为下一时刻的开关状态,从而达到电流误差等 于零的目标。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电流的突然变化;缺点是计算量大,而且对系统 参数依赖性较大。口随着高速DSP(数字信号处理机)芯片的应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改进方法出现。4结语电力

13、系统中的谐波“污染”已经十分的严重,日本作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有源电 力滤波器已经到了普及应用阶段。在我们国家,现在很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在进行谐波抑 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开发出适合我国 国情的谐波抑制装置。参考文献1王兆安,等.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秦梅,等.三相平衡和不平衡系统中有害电流的检测技术.电工技术杂志,2000口3胡铭,等.有源滤波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4王晓毛.基于DSP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5赤木教授.有源电力滤波器全数字控制系统的调试要点.冯垛生译.(日)东京工业大学,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