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

上传人:h****8 文档编号:20137145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 09年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初中组)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2023-12-9 浏览(1835) 【大 中 小】 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 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四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中市外国语学校 王美玲(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四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与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

2、,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内容的教学构成了既相对独立又具综合性的完整单元。 学生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求新知、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 2雕塑内容的教学贯穿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八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雕塑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学生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 3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动手能力较弱,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教学思路: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观点,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我们

3、整合校本课程“废弃物的艺术加工”与学校传统科技节活动,把本课学习材料定为“废旧物”,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废旧物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及其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评析和考察,认识雕塑的表现语言; 2技能目标:探究材料特征,发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美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雕塑作品; 3情

4、感目标: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生活情趣,培养对美的感悟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渗透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 空间造型的理解和表现;发现材料的美感,运用恰当的方法、形式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难点: 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材料: 1、课件、范作,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纸材、塑料、布、金属等,特别提醒学生拓展学习材料收集的范围:一是来自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材料,如旧扑克、光盘、机械零件、餐具、方便袋等;二是来自自然生活、农村生活的材料,如富有乡土气息的鹅卵石、麦秸、稻草、粮食、土块、树枝以及“扬中三宝”芦、柳、竹等。 2、所需的加工工具:泥塑工具、绘画工具、美工刀、剪刀、钳子、铅

5、丝、乳胶、双面胶、铅丝、针、线等。 教学过程: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见图 1、2) 饮料瓶、易拉罐 废纸、杂志 【设计意图】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制作做好材料准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教师拎着很大的蛇皮袋进班。学生眼里满是困惑:咦?老师到底在做什么?)为奖励同学们上节课的出色表现,老师为同学们变个魔术,愿不愿意看? (教师从袋子里“变”出各种家庭生活中废弃的物品:铲子、锅、镇流器、螺丝、旧衣服、扑克牌、麻将、

6、化妆品罐子、钥匙、树根等。) 教师近距离展示“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教师用学生随机挑选的几件物品进行组合、搭配,进行简单人物或动物雕塑创作,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赋予废旧物以生命。 【设计意图】本导入环节从生活出发,通过设疑、“变魔术”展示、示范表演,让学生初步观察、触摸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废弃物,初步感知废旧物雕塑的过程与简单方法,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尝试的动机,同时肯定上节课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进入学习状态,水到渠

7、成地导入新课。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你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来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拥有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

8、点限制 4参观了解其他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设计意图】了解材料是我们借以表达情感,寄情抒怀的物质载体,此环节设计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渗透探究及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材料的美感,为下一环节探究材料的造型方法奠定基础。组间的材料调换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培养了学生分享、合作意识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选择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空间与体积呈现过程。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

9、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凸显空间与体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加工方法在废旧材料雕塑中的不同作用,体验不同造型方法巧妙创设的空间美感。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加工方法,怎样才能赋予材料以生 命呢?大家来试一试吧! 师生商量选取 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如此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10、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基础上,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一两件材料入手,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在此过程中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为解决教学难点埋下伏笔。如果学生思考的结果与下一环节艺术家作品创意相似,学生的自信心将会极大地增强。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PPT播放综合材料雕塑作品图 3、 4、 5、6)引导学生分析: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图3:公牛头,二十世纪的

11、艺术大师毕加索“捡拾”旧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巧妙地构思、装配成一尊“公牛”造型。上翘的车把形成了尖耸的牛角,狭长的车座被安排成造型中的牛头,整个作品简洁概括。每件物品的来源都清晰可辨,但在整体上却巧妙地形成了一个新的生命体。 图4:自吹自擂的人,李瑞生装置作品。气筒、机械零件构造出自吹的人。看得出他撒谎连自己都信,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图5:堂吉诃德,师生作品。废旧金属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被赋予了生命。开瓶器变成了奇怪的盔甲,铁盖成了盾牌,自行车铃铛、水龙头和打蛋器构成了雄健的战马,神气的堂吉诃德来了! 图6:鸵鸟,学生作品。寥寥几根树枝,覆上成束的芦花,安上嘴和眼,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鸵鸟似

12、乎正健步走来。 【设计意图】尽可能引导学生从美术和人文等角度对名作进行欣赏,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美术与文化的融合。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小组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多人均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教师“教式”为学生“学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学生边探究边思考边猜想边体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

13、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其他同学对部分创意设计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师生共同完善构思。 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活”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作。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给予反馈与鼓励。 5随机拍摄学生创作过程,留下

14、本课课堂教学图片或实录。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谛。作业要求较宽泛,给了学生展现能力,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QQ摄像头、数码相机即拍即用的功能,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其他同学可以既借鉴他们的优点,也能为其作品的完善出谋划策。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创作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创意构思、色彩搭配、创新思维、学习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对并不完美的作品,教师应积极寻找优点,充分肯定

15、其创新之处、独特之处。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发挥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淡化美术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拨功能,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中秋月儿圆 竹、草、泥土、树枝、碎布、光盘 电吹风手柄、剪刀 乌龟脑键盘 纽扣 醉酒的啄木鸟 电 电池、酒瓶、门锁 斗料瓶、铅丝、鲜花包装 纸、饮爱唱歌的妹妹 黑天鹅 清洁球、淋浴喷头、衣夹、泥土、草 4结合校本课程“废弃物的艺术加工” 和学校科技节举行“生命的绽放废弃物雕塑展”,举办收藏拍卖会,通过参与学校大型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后记: 本课

16、教学令我感悟颇多,现记录一二与同仁共勉。 一是要立足学生生活。我力求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如学生学习材料大部分来自校园、自然和家庭生活;作品的展示通过数码相机和QQ摄像头这两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教学成果最终发挥的是美化家庭生活的功效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还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表。 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殊功能,丰富、完善评价方式。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功能,利用实物投影、数码相机和QQ摄像头的即拍即得功能,记录下学生作业过程,不仅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甚至还直播了全班同学或者学生个体创作过程与学习状态,真正意义上实

17、现了过程性评价,为科学合理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使课堂呈现出“美”“变”“趣”的特点,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值得注意的是,黑板屏幕上的“直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引导,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三是注重个性表达。罗丹说:“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由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颤动。”目前,我们的美术教学较侧重于注重客观物象的再现,常常忽略了学生主观情感的表达,所以我让学生不用太在乎造型上的像是不像,而要多揣摩塑造对象的精、气、神,注重表现其生命本质,尤其对学生作品中流露出的个人的感受性的东西加以肯定、引导。 当学生的创造之泉滋润了废旧物,废旧物便绽放了生命。希望本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美术创作的无穷魅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寻求新材料,利用新语言,探索新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命绽放艺术创造的光辉。 美术省一等奖精品教案 一等奖 一等奖 坐井观天(一等奖教案) 乡愁一等奖 一等奖作文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雪绒花省一等奖(推荐) 一等奖感恩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