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使用说明书(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127248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5.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捷达使用说明书(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捷达使用说明书(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捷达使用说明书(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捷达使用说明书(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捷达使用说明书(二)(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操作6、门窗A:手动门窗:车门内饰板上装有一摇把,用于升降门窗玻璃。B:电动门窗* 点火开关打开后,方可电动升降车窗。驾驶员侧车门装有一组合开关(见左上图)可控制所有门窗的升降。A左前门窗开关;B右前门窗开 关;S安全开关;C左后门窗开关;D右后门窗开关前排乘客侧车门及后排左右车门均设有单独的电动门窗开关(见右上图)。C:安全开关(见组合开关)用该开关可使后排车门电动门窗开关不起作用:1 按下该开关,后排车门电动门窗开关不起作用,后排门窗只受驾驶员侧车门电动门窗开关控制。2 抬起开关,方可用后排电动门窗开关升降车窗。 左前门窗和右前门窗开关具有2档功能。按下或抬起两开关至 1档,则可手动打

2、开或关闭两前门门窗;若将两开关按下或抬起至2档,则前门 门窗将自动打开或关闭。前门电动门窗具有防夹功能,关闭前门门窗,车窗上升至距车窗上边框密封条的下边沿5200mm范 围内,若系统感知车窗上升受阻,车窗将自动下降(至少 50mm)。 离车时务必拔下点火钥匙,随身带走。切不可让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关闭门窗时,务必谨慎。勿因疏忽或失控夹伤人员! 自车外闭锁轿车时,车内勿留任何人。以免紧急情况下无法从车内打开车窗,延误救援。D:点火开关打开后电动门窗的功能 驾驶员侧车门上的组合开关将开关A或B按下至1档,前门门窗可手动打开;按下至2档,门窗自动打开,再按一下开关,门窗 停止运动。将开关A或B抬起至

3、1档,门窗可手动关闭;抬起至2档,门窗自动关闭,再按一下开关,门 窗停止运动。按下开关C或D即可打开后门窗。抬起开关C或D即可关闭后门窗。 前排乘员侧车门电动门窗开关 按压开关的下端,可手动打开门窗。按压开关的上端,可手动关闭右前门窗。 后排左右车门电动门窗开关 按压开关的下端,可手动打开门窗。按压开关的上端,可手动关闭后排门窗。 关闭车窗时务必谨慎,勿因疏忽或失控夹伤人员!E:点火开关关闭后电动门窗的功能关闭点火开后 60秒内,只要不打开前排左右车门,则电动门窗仍可操作。7、后视镜行驶前请务必将后视镜调整至最佳位置。 手动防眩目车内后视镜 该镜底部有一调整杆,通常该杆指向前方。如需将车内后视

4、镜调整到防眩目位置,则应将该杆后拨。 手动车外后视镜(见左上图) 左右两前门的内饰板上各有一后视镜调整钮。按图示方向推该钮,即可调整后视镜位置 电动车外后视镜*后视镜调整旋钮位于驾驶员侧车门内饰板上(见右上图)。旋转旋钮即可切换左右后视镜 L一左侧车外后视镜。O关闭。R一右侧车外后视镜。沿图示箭头方向推旋钮,即可使镜面移动。 若电动调整功能失效,则可用手推压后视镜边缘来调整后视镜。8、安全带A:行车时务必系戴安全带。 开车前应系好安全带: 孕妇必须系戴安全带: 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取决于其走向及佩戴部位。 其正确佩戴方法如图:B:三点惯性卷轮式安全带 本车左右前排座椅及后排座椅左右

5、两侧配有三点惯性卷轮式安全带。 该安全带慢拉时可自由伸缩,快拉或紧急制动时即被锁止。 汽车加速、下坡或转弯时,自动收卷器即将安全带锁止,以防出现伤亡事故。C:佩戴安全带轻拉锁舌,将其横过胸前和髋部,插入座椅上的锁扣内直到听到其与锁体的啮合声 系好后,拉一下安全带,检查其是否确实锁住。安全带应大致通过肩膀中部,并使其与身体贴合,切勿紧靠颈部。 前排座椅安全带的上固定点可根据乘员体型用高度调节器升高或降低。切勿将前排座椅的靠背向后过度倾斜,否则安全带将失去保护作用。 安全腰带必须紧贴骨盆部位,并可视需要拉紧安全带。 孕妇系戴安全带时,安全腰带应尽可能低,以免压迫下腹。D:安全带高度调整 如右上图示

6、,上下移动滑钮,将肩部安全带调整到大致通过肩部中央,切勿紧靠颈部。 调整后,应拉一下安全带,检查其是否结合牢固。E:解开安全带按压座椅锁体上的桔黄色按钮,即可弹出锁舌,松开安全带。 将锁舌置于车门一侧,收卷器即可将安全带卷入。安全带完全卷回后方能再次拉出。F:腰部安全带* 后排中间座椅可安装腰部安全带,其操作方式与三点式安全带相同。为安全起见,不使用时,应始终 将腰部安全带锁扣插紧。G:注意事项 切勿两人(包括儿童)共用一条安全带! 为避免伤害人体,切勿使安全带压在诸如眼镜、园珠笔、钥匙链、烟斗等坚硬或易碎物品上。 佩戴安全带时应脱去宽松笨重的服装(如大衣等),以免影响安全带的保护作用。 切勿

7、使安全带卡在某处或与尖角棱边相摩擦。安全带锁舌应插入相应座椅的锁体内,否则将影响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安全带锁舌内切勿塞入纸张或其它类似物品,避免锁舌与锁体啮合不当。7 安全带必须清洁,否则收卷器将不能正常工作。8 任何情况均不得拆卸或改装安全带,或自行修理安全带。9 切勿扭曲安全带! 凡损坏或因受力伸长的安全带均须及时更换,最好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更换安全带。更换时,应检查 安全带的固定点是否损坏。9、安全气囊本车可选装驾驶员及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内,其上标有“AIRBAG”字样(见左上图)。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装 在仪表板右侧杂物箱上方。其上标有“AIRBAG”字样

8、(见右上图)。A:系统部件电子控制与监测单元;配有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警报灯。B:安全气囊作用 发生正面严重撞车事故时,该系统对前排乘员的头部及胸部提供附加保护。三点式安全带将前排乘员 保持在安全气囊能最大程度发挥保护作用的位置。注意:安全气囊仅是轿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是对三点式安全带的补充。绝不能取代座 椅安全带,因此,基于安全考虑及法规要求,行驶时前排乘员务必佩戴安全带!发生下列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不会被触发:a侧面碰撞;b车尾碰撞;c翻车;d轻度正面碰撞。C: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 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由电控单元监测,并由仪表板上的警报灯指示其状态。打开电火开关后,警报

9、灯 将亮约 4 秒钟,完成自检后自动熄灭。若警报灯出现下列情况,则表明系统存引故障: 点火开关打开后,警报灯不亮; 点火开关打开后,警报灯亮后不熄灭; 行驶中,警报灯亮或闪亮。 若发现系统存在故障,应立即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进行检修,否则,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将不起作用。D:安全气囊系统工作过程 发生正面严重碰撞时,若碰撞方向位于左上图所示范围内,安全气囊即被触发,一旦触发,气体立即 充入安全气囊,并如右上图所示在前排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之间迅速膨胀。轿车正面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气囊触发与否取决于撞车时的轿车减速度与控制单元预设的减速度基 准值,若撞车时轿车的减速度小于基准值,则既便碰撞可能严重减

10、坏轿车,系统也不会触发安全气囊。充满气体的安全气囊可有效减缓前排乘员的前冲运动,从而降低其头部及胸部受伤程度。 经特殊设计的安全气囊触发膨胀后,在乘员的压力作用下气体以一定速率逸出气囊,从而减轻气囊对乘员 的冲撞。事故后,冲击能量被吸收,气体将完全排出气囊,使前方视线不受阻挡。E:操作要求 安全气囊在若干分之一秒内即可完成充气和膨胀,因此,为提供有效保护,前排乘员应坐姿端正, 与方向盘及仪表板保持一定距离,并正确佩戴安全带。 切不可让其他乘员、宠物和物体占据前排乘员与安全气囊之间的空间。方向盘上及仪表板表面切不 可覆盖或粘贴任何东西,也不可蒙上物品或作其它处理。只可用干布(或用纯水稍稍沾湿的布

11、)擦洗方向盘。 切不可试图改装安全气囊系统的任何部件。 安全气囊只能工作一次,若因事故触发安全气囊,则必须更换安全气囊系统。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的任何检修作业均须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实施,包括因维修轿车其它部件(如 拆装方向盘)需拆装安全气囊的作业。6自制造日期起计,必须在15年内(最迟不超过15年)更换安全气囊系统,更换工作必须由本公司特 许经销商实施。7 若您将轿车转卖给他人,请务必将本车使用说明书一并转交新车主。8 对轿车或安全气囊系统部件进行报废处理时,请务必遵守有关安全法规。9 对于带有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若未正确佩戴安全带,在发生事故、安全气囊触发迅速膨胀时,极 可能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12、,严重时危及生命。故务必正确佩戴安全带!10、儿童注意事项为安全起见, 12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应坐在后排座椅,并应按乘车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选用儿童保 护系统或常规安全带。 9个月或 10公斤以下的婴儿应安置在安全座椅或专用安全躺椅内。 7岁或 25 公斤 以下的儿童,应按身高坐在儿童座椅上,或用安全座垫加以保护。如果生产厂商证明生产的保护系统可用于前排座椅,那么,也可在右前座椅上携带儿童,但请注意: 对儿童来说,后排座椅更为安全。行车时,切勿让婴幼儿坐在成人腿上。配备安全气囊的轿车,应尽可能将婴幼儿安排在后排就座,若需坐在前排,则婴幼儿应与仪表板之间 的距离尽可能远,儿童应坐姿端正,以免发生

13、事故时遭受致命伤害。购买、安装及使用儿童保护系统时请注意下列事项:Q经验证明,保护婴幼儿的最佳方法是将其安置在儿童座椅或安全躺椅内,婴幼儿可躺在其内,背向 行车方向安坐。Q儿童座椅或安全躺椅与车座蒙皮的接触底面应大而平整,安装牢靠。凡带支柱或管式框架,底面不 平的儿童座椅均不宜用作安全座椅,因其很容易陷入车座座垫内,安装欠牢靠。Q安装及使用儿童保护系统时请注意有关法规及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11、前排座椅前排座椅均配有三点式安全带。前排座椅为可调式座椅,请按下列要求正确调整前排座椅:Q驾驶员能迅速,准确地操纵控制机构。Q坐姿舒适放松。Q充分发挥安全带的保护作用。 应先调整座椅,调整后方可系戴安全

14、带。座椅前后调整后,应扭动一下身体,使定位机构正确啮合。座椅前后调整:提起手柄 1,前后移动座椅至合适位置,然后放开手柄,再次移动一下身体,使定位机 构正确啮合(见左下图)。驾驶员应根据自身体型将座椅调整至适当位置,便于充分踏下踏板。为安全起见, 驾驶员切勿在开车时调整座椅。座椅靠背角度的调整:将身体移离靠背,拧动手轮 2,即可调整靠背倾斜角度。驾驶员应将靠背调整 至适当角度,稍稍弯肘即可握住方向盘顶端。切勿将靠背角度调得过大,否则,行车时安全带将不能充分 发挥其保护作用。倾斜度可调驾驶员座椅*:该种座椅的前后调整机构及靠背角度调整机构与上面所示座椅相同,但增 设一座椅整体倾斜角调整机构,见右

15、上图手柄 3。调整方法:上提手柄 3,后靠靠背或下压座垫即可将整 个座椅的倾斜角调整至合适角度,调整后,松开手柄3 即可。为安全起见,驾驶员切勿在开车时调整座椅 倾斜角,同时,调整座椅倾斜角时须谨慎!勿因疏忽或失控造成伤害。12、后排座椅、头枕、扶手及后窗台版头枕的调整:前排座椅靠背的顶端装有高度和倾斜角均可调的头枕。乘员应按自己的身高将头枕调整 到适当的高度,以便其协同安全发挥有效保护作用。调整方法:双手握住头枕两端,上拉或下推头枕,使头枕的最佳高度为其上边缘与乘员的眼睛等高。 拆装头枕:用小螺丝刀将弹簧卡夹从座椅靠背上的导环内推出,然后拔出头枕。安装头枕时,应先将 弹簧卡夹压入导环内,卡夹

16、的平直段应向后,然后将头枕的插柱推入导管,直至啮合。后排座椅可选装安全带及头枕。后排座椅为不可调式座椅,顶端可装高度可调的头枕,乘员应按身高将头枕调整到适当的高度。头枕 的调整及拆装方法与前排座椅头枕相同。后排左右外侧座椅可安装三点惯性卷轮式安全带,其佩戴方法与前排座椅相同,但安全带高度不可调 整;后排中间座椅可选装腰部安全带。后排座椅设有中间扶手,乘员可按需要拉下或推上该扶手,提高乘座舒适性。 后窗台板可用来存放衣物。但请注意,存放衣物时,切勿挡住驾驶员的后方视线,切勿堵住后窗台板 与后风窗之间的通风槽,保证车内通风良好。切勿在后窗台板上存放重而坚硬的物品,以免紧急制动时物 品前滑伤害乘员。

17、同时还应避免物品与后风窗加热丝相摩擦,损坏加热丝。13、行李箱装载须知 为保证整车操纵稳定性,车内载荷(包括乘员及行李)必须分布均匀,重物应尽可能靠近后桥。 车桥载荷及整车总质量不得超过允许值(见技术数据部分)Q运送重物时,整车重心位置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相应的驾驶方式及适当的车速驾驶车辆。Q物品应摆放整齐,防止紧急制动时向前滑动。Q谨防硬物磨坏后风窗加热丝。Q谨防物品堵住行李箱两侧的通风槽。Q行驶时,切勿虚掩或全开行李箱,否则废气将被吸入车内。14、踏板使用注意事项:各踏板的运动不应受到任何阻碍,因此切勿在脚部空间存放易于滑动或滚动的物品。Q 一旦

18、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制动踏板的行程可能增长。Q任何情况下,离合器踏板和油门踏板均应能踏到底。Q所有踏板均应回位自如。基于上述理由,踏板周围的地板上最好不要铺设脚垫或其它覆盖物,如实属需要,则必须保证铺设的 脚垫不会妨碍踏板运动,且不会滑动。15、制动操作须知Q新的制动衬片必须经过磨合方能达到其最佳制动效果。最初200公里内,制动效果不能达到最佳状 态,这种情况下,只要适当加大踏板压力即可补偿制动效果,本要点也适用于更换后的新衬片。Q如果踏板行程突然增大,其原因可能是双回路制动系统中的一条回路出现故障,出现这种情况时, 必须立即检修制动系统。此时车辆仍可制动,但必须加大踏板压力,制动距离也将加长。

19、Q按要求定期检查制动液液面高度。Q制动衬片的磨损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工况及驾驶方式,对于主要用于城市交通的车辆,因频繁起动 和停车,制动衬片的工作条件较为苛刻,因此请务必按保养手册规定的保养里程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 处检查制动衬片厚度或更换衬片。Q下坡行驶时,应适时换入低档,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减轻制动系统的负担,此时,即使需 要制动,也不应持续踏住制动踏板。Q涉水、暴雨或洗车后,因制动衬片受潮或结冰,制动效果可能略有下降,这种情况下应轻踏制动踏 板,使制动盘和制动衬片摩擦生热,将水蒸发,恢复制动效果。Q在撒盐路面上行驶后,盐层将附着在制动盘及制动衬块表面,从而使制动力降低,因此再次驾驶前,

20、 务必轻踏制动踏板将盐层清除掉。如果车上加装前扰流板,应保证通向前制动器的气流畅通无阻,否则,制动系统可能因摩擦而过热。 制动助力器:制动助力器受发动机真空度控制,只有在发动机工作时,该装置才起作用,因此下坡行 驶时切勿熄火滑行。如果因车辆被牵引或因其本身发生故障,制动助力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则须加大踏板踏力,补偿助力 器的助力效应。手制动器停车后应将手制动手柄向上拉紧。在坡道上停车时,还应将变速器挂入 1 档(配备自变速箱的轿车应 挂入驻车锁止档)。任何情况下均应拉紧手制动器手柄,防止因一时疏忽汽车溜坡。点火开关打开状态下,施加手制动时,手制动警报灯即亮。松开手制动器时,应向上轻拉手制动器手

21、柄,按住手柄端部的锁钮,下推手柄即可松开手制动器。16、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BS 系统可显著提高行驶安全性。与常规制动系统相比, ABS 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制动时,即使在光 滑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可防止车轮被抱死,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转向控制性能及整车稳定性。但是切不可误认为任何情况下, ABS 系统均能缩短制动距离,某些情况下,如在碎石路面或在刚下过 雪的光滑路面上行驶时,制动距离可能更长。ABS 系统工作原理:如果某个车轮转动速度降低,可能被抱死时, ABS 系统将降低通向该轮的制动管 路内的压力,此时,驾驶员能感觉到踏板的振动,听到运转声,提醒驾驶员,某个车轮或若干个车轮可能 被抱死,此时

22、须将踏板完全踏下,并保持在该位置,让ABS系统调节制动功能,切勿来回踏踏板。ABS 系统的功能受限于车轮道路附着力,因此,切记,在潮湿或光滑路面上行驶时,一旦发现车轮有 抱死倾向,即应降低车速,适应道路及交通状况,切勿利用ABS提供的有限安全功能进行冒险。一旦 ABS 系统发生故障,防抱死系统警报灯即亮。17、手动变速箱(左下图)倒档注意:汽车停稳后方可挂倒档!发动机运转时,挂倒档前应将离合器踏板踏到底,停顿片刻再将换档杆挂入倒档,否则挂倒档时将会 产生齿轮撞击声,一旦挂入倒档,倒车指示灯即亮。驶时,请勿将手放在换档杆上,以免手的压力传到变速器拨叉上,导致拨叉早期磨损。18、自动变速箱(右上图

23、)(1)档位锁止点火开关打开后,变速杆被锁止在“P”和“N”位置,若欲使变速杆脱离这两个位置,贝I必须踏下制 动踏板,同时按下手柄上的锁止按钮。变速杆位置P驻车锁止档:该位置时,驱动车轮被机械装置锁止。车辆完全静止时,才能挂入驻车锁止档。若 欲挂入和脱离“P”档,则必须踏下制动踏板,同时按下手柄上的锁止按钮。R倒车档:轿车完全静止,并且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状态时方能挂入倒车档。挂入倒档前,必须按 下手柄上的锁止按钮。N空档: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并且点火开关打开时,或车速低于5km/h时,踏下制动踏板,方可将 变速杆移出“N”档。D正常行驶档:根据节气门开度和车速,变速机构在四个前进档之间自动上下换

24、档。3坡度档:根据节气门开度及车速,变速机构在 1、2、3 三个前进档之间自动上下换档,但不会换 入 4 档,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制动效果。2长坡档:长距离爬坡和下坡时应选用该档。根据节气门开度及车速,变速机构在1、2两个前进档 之间自动上下换档, 3、4两个前进档被闭锁,避免挂入不必要的高速档,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制动效果。1陡坡档:上下陡峭的坡路时应选用该档。按下换档手柄上的锁止按钮,方可挂入该档,挂入该档 后,轿车始终以1档行驶,不会换入2、3、4三个前进档,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发动机的制动效果。强制低档装置:该装置可使轿车获得最高加速性。当将油门踏板踏过节气门全开位置时,变速机构根 据车速和

25、发动机转速延迟换入高档或换入邻近低档。驾驶须知起动:变速杆处于“P”或“N”档时方能起动发动机。选择行车档位:轿车处于静止状态,发动机怠速运转时,选档前须踏下制动踏板或施加手制动。轿车 静止时选择档位,请勿踏油门。尤其在怠速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冷起动后),换入任何档位前均须踏下制动 踏板,因为即使在怠速情况下,动力传递并未完全切断,车辆处于准起步状态。轿车处于静止状态,挂挡后,切不可因一时疏忽打开节气门(如从发动机舱手动打开节气门),否贝, 即使施加了手制动,轿车也会突然起步。行驶中若意外将变速杆拨至“N”档,此时应立即松开油门。待发动机转速降到怠速后,再换入某一 前进档。短时停车:如遇交通信号

26、,短时停车时,仅需踏下制动踏板,无需将变速杆换入“N”档,但此时发 动机必须处于怠速工况。停车场停车:在平坦场地停车时,施加手制动即可;在斜坡上停车:应先拉紧手制动器,然后将变速杆挂入“P”档,防止锁止机构负荷过大,并可使“P” 档更易于分离。应急起动:装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不能采用牵引或推动汽车的方法起动发动机。若蓄电池电压下降 不能起动发动机时,可用跨接电缆连接另一辆车的蓄电池起动发动机。牵引:某些情况下,若不得不牵引轿车,则请您务必参阅“车辆牵引和牵引起动”一节。19、点火开关点火开关锁孔位置说明:汽油发动机: 1切断点火开关关闭发动机锁止方向盘;2接通点火开关;3起动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27、: 1切断燃油供应关闭发动机锁止方向盘;2预热正常行驶。预热过程中切勿使 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耗费蓄电池电流;3起动发动机注意:Q轿车停稳前切勿拔出点火钥匙,避免无意中锁止方向盘。Q离车时务必拔下点火钥匙,以防单独留在车内的儿童误起动发动机,或使用车内电气设备导致伤害。Q轿车停稳后应拉紧手制动器,防止一时疏忽轿车移动。 下列说明适用所有车型:位置 1锁止方向盘,拔出点火钥匙后应转动一下方向盘,直至听到方向盘锁止销的啮合声。 位置 2若钥匙无法或难以拧至该位置,应来回转动方向盘,使方向盘锁止销分离。位置 3锁孔处于该位置时,大灯及大功率耗电设备均被关闭。 若一次起动未能成功,再次起动前必须先将

28、钥匙拧回至位置 1,然后再拧至该位置。点火开关内设有防重复起动装置,发动机一旦运转,该装置可防止起动机运转,避免损坏起动机和发 动机飞轮。点火钥匙锁止机构: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关闭点火开关后必须将变速杆挂入 P 档方能拔出点火钥 匙。拔出点火钥匙后,变速杆被锁定在 P 档。20、启动Q起动前应将换档杆置于空档(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杆置于P或N档),并拉紧手制动器。Q装配手动变速箱的轿车,起动过程中应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使起动机只驱动发动机。Q寒冷季节起动配备自动变速箱的发动机后,发动机应在怠速工况下预热一分钟方可选择行驶档位 (R、D、3、2、1) ,待变速箱啮合选定档(可感到机构啮合轻微运动)

29、 后再踩油门踏板起步行驶。Q发动机一旦起动,应立即松开点火钥匙,切断起动机电源。勿使起动机随发动机一起转动。Q起动冷态发动机时,因液压杆内的机油压力不可能马上达到规定值,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运转噪音, 此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心。停车预热发动机!起动后应立即起步行驶。Q发动机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前,切勿高速运转或开足油门行驶。Q配备催化转换器的轿车,若需牵引起动发动机,则牵引距离切不可超过50米,否则未燃燃油将会 进入转换器,损坏系统!Q应尽可能尝试用另一辆车的蓄电池起动发动机,非万不得已不用牵引起动的方法起动发动机,请参 阅“应急起动”一节的有关有关说明。A:汽油发动机本车汽油发动机配备电子燃喷射系统

30、,该系统在各种环境温度下均能向发动机提供空燃比合适的可燃 混合气。所以,无论发动机处于冷态或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起动前及起动过程中均勿踩油门踏板。若 10 秒钟内未能起动发动机,应停止起动,约 30 秒钟后方可再次起动。 若仍不能起动,则可能电动燃油泵保险丝已熔断,请参阅“保险丝”一节的有关说明。 若发动机处于热态,起动后可稍踩油门踏板,适量供油。B:柴油发动机预热装置:将点火钥匙拧至位置 2,若系统对发动机预热,预热指示灯点亮(该灯受冷却液温度控制), 指示预热所需时间。C:起动冷态柴油发动机环境温度高于+5C :无需预热即可直接起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勿踩油门踏板。环境温度低于+5C:要进行预

31、热,即将钥匙拧至位置2,预热指示灯随之点亮,达到点火温度时,指 示灯熄灭。注意:预热系统工作时切勿使用大功率耗电设备,否则,将加大蓄电池负荷。在预热指示灯熄灭后应立即起动发动机,若未能起动发动机,则按上述过程重新预热和起动发动机。D:起动热态柴油发动机预热指示灯不亮,可直接起动发动机。E:起动添加柴油后的发动机。若油箱内无油,添加燃油后须先将供油系统内的空气排掉方能起动发 动机,因此,发动机起动所需时间可能要比一般情况长,约 1 分钟左右。21、关闭发动机 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后,切勿立即关机,应以怠速继续运转约2分钟,待温度降低后方可关机。 即使关掉点火开关,发动机停机后,散热器风扇仍可能继

32、续运转一段时间(最长约 10 分钟)。甚至风扇停转后,短时间内若出现下列情况仍可能触发风扇突然转动:Q热量积聚导致冷却液温度升高。Q发动机处于热态,同时又经烈日曝晒,发动机舱温度剧升。基于上述原因,在发动机舱内作业时,请特别注意安全!22、催化转换剂为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程度,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废气排放标准(GB14761-1999和 GWP1-1999),本车排气系统可选装配备催化转换器的废气净化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但系统的净化效率取决于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保证系统正常,请务必遵守下列规定:Q配备催化转换器的轿车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必须使用辛烷值不低子90R0N的无铅汽油,否则将大大 降低系统的净化效率。Q行驶中注意,切不可使发动机持续运转至燃油箱内无油。不规则供油可能导致发动机缺火,未燃燃油进入排气系统,使系统过热,损坏催化转换器。若发现发 动机缺火,运转不平稳或功率下降,也可能是点火系统发生故障,未燃燃油也会进入排气系统,导致系统 过热,损坏催化转换器,此时,应立即降低车速,尽快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检修系统。Q添加发动机机油时,切勿使机油油位超过规定高度。Q配备催化转换器的轿车牵引距离切不可超过50米,否则未燃燃油将进入催化转换器,导致损坏。正常工作条件下,催化转换器会产生很高温度,因此,驻车时应避免将车停在易燃物质附近,以免引 发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