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11889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知识要点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6、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

2、扰)。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13、耳的结构:P10 图1-18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18、频率越大,音调

3、越高。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

4、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

5、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

6、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38、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距离v应用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倒立缩小实照相机倒立放大实幻灯机倒立等大实测焦距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虚放大镜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

7、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44、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4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第2章 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结构图: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3)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 (6)力的表示方法

8、2. 力的种类: (1)重力 (2)摩擦力: 4. 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6.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重点知识详解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物体

9、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6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将这三个要素表示出来。7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8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加润滑油、用滚动代替滑动、利用气垫等方法可以减小摩擦。9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

10、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一、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2.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死亡或冬眠。3.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蝗虫的发育:受精卵成虫出生。5.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二)变态发育。1.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

11、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2.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3.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和三个阶段,不经过蛹,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三)动物的寿命是指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等。二、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生殖细胞。(1)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尿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2.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

12、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2)一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1个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进行细胞分裂,边沿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这样妇女就怀孕了,也称为着床。3.胚胎的发育(1)子宫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2)胚胎发育的开端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和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胎儿。(3)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80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三、走向成熟1.青春

13、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2.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3.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1)人体的外表变化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长出腋毛和阴毛等。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长胡须、声调较低和喉结突出等。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脂肪增多、声调较高和乳房发育等。(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进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后,大约

14、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进入青春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 、脑调节功能增强等。四、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1、动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动物新老个体间的更替。新个体是通过动物的生殖产生的,而成年个体在死亡之前,能产生新个体,以保证种族的 延续 。2、通过精子和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称为无性生殖。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 (1)受精方式不同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2)胚胎发育方式:卵生胎生 卵胎生(也叫假胎生)4、变形虫、草履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5、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衰老和死亡。6、影响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五、植物的一生1、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组成。2、玉米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和胚乳构成;3、(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 单子叶植物种子 双子叶植物种子4、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16、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必须是活的,它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子叶中的 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6、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7、芽的结构有生长点、叶原基、幼芽、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8、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由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萼和花瓣构成了花被,花蕊则有雄蕊和雌蕊构成。9、植物的一生也跟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10、植物的种族在这种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地得以延续。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叫开花。2、传粉是指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3、传粉的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7、其中,异花 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4、异花传粉的途径:虫媒花,靠昆虫传粉,动力来自于昆虫;人工授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来传播花粉 。5、完成传粉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内形成2个精子。6、精子到达胚珠后,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7、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草莓)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9、营养繁殖是指许多被子植物还可以用营养器官,即根、茎、叶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

18、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四种: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

19、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

20、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1、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4.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

22、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1历法的种类: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属于阴阳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3闰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00年中有97年是闰年,有303年是平

23、年)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4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属于阳历,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

24、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等高线地形图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低1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特 征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明显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平原海拔高(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