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线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0115364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阅读理解线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线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线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线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线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

2、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文章的标题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三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 以中心

4、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

5、是主线或副线。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词语的调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不能。因为

6、(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X”词好在哪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我认为词语运用好的原因是”作赏析的开头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答“喜欢词语的原因”时,常用“

7、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词语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表面意义表面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准则:词不离句。解释词语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随意揣测。做题步骤是(1) 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 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3) 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 组织语言,完成答案。做词语赏析类试题时摸书(I) 名叫莫拉的这位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人在对我说:“世界

8、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它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他叫:“我也一样,常模书!”他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它是我的知音。谈话是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

9、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智慧;打开读来是一种享受,放在手里不轻易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他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II) 当一本旧书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板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的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

10、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是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12)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13)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 本文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 本文表达作

11、者热爱书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不以“爱书”为题,而以“摸书”为题?请简要回答。4.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请从至2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抄下来并适当点评。答:摸书答:不能调换,因为这三个词的顺序体现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逐步加深的过程。答:以“摸书”为题引起悬念,更具形象性,一个“摸”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爱书爱到入迷的程度。答:句子: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点评:前三个词语由浅入深的写出了作者读书爱书的程度,后三个词一方面写出了作者摸书时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书对作者生活实践的影响。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

12、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

13、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j)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

14、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11) 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

15、染着绿色的阳光。(12)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13)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选自人民日报2006-06-27第15版)【例2】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暗线索是。其中插叙了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看山老爹【解析】明线是看得见的东西,即人物活动;暗线是人物的情感或心理。所以明线和暗线不难找出。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

16、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XX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示人物的XX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

17、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十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

18、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二、写作手法极其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12)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