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公平性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0114311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共政策公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政策公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政策公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公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公平性(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公允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和问题,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需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均衡机制 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行避开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允,造成了社会的失衡 本文通过对公允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允性的同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加政策公允性的

2、途径选择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允 社会和谐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安排,其公共性 权威性及合法性等本质均蕴涵公允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需以公允为前提 公共政策是以政策问题为起点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明确,就越简单实现公共政策的目的,越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公允性贯穿每一项公共政策的始终,也是在构建政策问题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因此,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允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务必在构建政策问题这一起始的重要环节就留意公允性的体现。一、公共政策的内涵公共政策的创始人之一哈罗德.拉斯维尔认为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支配(H.D.Lasswell,1

3、951)。这个定义不仅确定了政策的目标性,而且强调了政策的价值特征,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应当关注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等社会价值。同时,对于策略的关注可以说是确立了公共政策面对社会问题、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特性。而政治学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1981)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的权威安排。这个定义与其他学者的说法不同,或许大家留意到了公共政策的安排功能。但是,基本上是对于物质领域的安排功能,而伊斯顿的定义则较多地关注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安排功能,它这里所谓的价值是一种宽泛的概念,包含了一切可用的资源,有物质形态的,也有非物质形态的。这就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首先,价值问题不仅仅

4、是公共政策的一种基础,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社会价值对于物质领域的安排,而且本身也是公共政策探讨的对象,政府必需探讨并确立自身的价值标准,这里事实上就隐含了一个重要概念,利益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议题,所谓的遵循社会价值就是要将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公共政策应当是公允的。公允管理学派认为,公允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权衡。同时公允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而且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罗尔斯认为,作为一种公允的正义观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原则要求同等地安排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个原则认为,假如社会和经济同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

5、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公允即同等是公共政策调整权利与义务、贡献与酬劳的基本准则。在公共政策规划中,就须要建构公允的理念与原则。美国学者亚拉伯卡普兰(Arabam Kaplan)曾经提出了政策规划的公允原则:(1)公正无偏原则,即持无私无偏的看法,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社会大众等,均应予通盘谨慎的考虑:(2)个人受益原则,即无论实行何种行动方案解决问题,最终的受益者必需落到一般人民身上:(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应考虑使社会上居于劣势的弱势群体及个人,能够得到最大的照看,享受最大的利益:(4)安排普遍原则,即应尽可能使受益者扩大,尽量使利益普及于一般人,而非仅仅局限于少数

6、人。如前所述,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须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同时,公共政策要优先考虑处于社会底层的最劣势的一部分人,尽可能使受益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特别个人或特别阶层。另外,“公允问题不仅存在于公共政策消费方面(谁受益),而且存在于其产出方面(谁支出),与同等和不卑视相连的基本原则是应当近乎一样地对待人们,除非存在区分对待的充分理由。”这就是说,公共政策一方面要考虑受益公允,即“得到的怎么样?”: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支出公允,即“付出的怎么样?”。再者,公共政策既要考虑横向公允,即“同等地对待同

7、等的代内人”:又要考虑纵向公允,即“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代际问题”。 二、公共政策公允性面临的逆境我国的公共政策探讨过分强调公共政策的技术性,而对其价值取向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支配,要更多体现出追求社会公允、担当社会责任的理念。可见,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为弥补目前学术界过分强调技术层面分析的局限性,探讨公共政策的方法须要从事实和价值相分别转向事实和价值相结合。探讨发觉,伴随改革出现的利益冲突和问题的主要缘由是现行的公共政策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公允价值缺失和偏差,“假如不考虑政策实施的安排效果,不遵循社会公允的理念

8、,公共行政可能忽视全体公民的合法利益”。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来看,由于弱势群体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参加的机会与渠道,导致强势群体“绑架”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公共政策作用来看,公共政策公允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它偏重经济政策而忽视社会政策。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不足导致社会发展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从公共政策功能来看,公共政策呈现自利化及功利化倾向。假如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只是为了政府本部门、行业和公务人员的私利而不考虑社会和民众的需求,这就是公共政策的自利化行为,这是政府“内部性”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表现。从公共政策过程来看,在政策制定、执行、结束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公允性缺失的风险。政策制

9、定过程公允性的缺失,表现在政策目标信息收集与选择的公允性的缺失、政策内容公允性的缺失、政策主体公允性的缺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允性的缺失,表现在政策目标群体了解政策内容的信息渠道的公允性缺失、政策资源投入与运用的公允性缺失、政策执行主体在执行中公允性的缺失;政策结果公允性的缺失,表现在各种主要政策实施的结果正日益把中国推向高增长、低发展的病态发展社会。三、增加构建政策问题公允性的有效途径1、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彻底转变过去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意识,摆正政府的地位要将现行的管制型政府执政理念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树立社会本位 公民本位的理念,培育政府就是服务的意识,弄清公民权利与

10、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坚决订正过去政府凌驾于公民和社会之上的错误相识,明确政府所要构建的政策问题 制定的公共政策是以社会和公民的须要为基本前提的,杜绝以政府自身的利益为中心。2、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政策制定的程序与方法作为一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我国在历朝历代的统治中都存在着较强的人治色调, 即使有法,也是法因人而异,有法制而无法治,这一传统直到今日也尚未得到根本的变更。依法治国反映到政府管理过程中就是要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需严格遵遵守法律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一切活动都要受国家法律的限制和约束。严格依法行政,当前首要的是要真正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地位,凡是同宪法精神相违反的一切法律和政策都

11、应当修改或废止; 其次,要在规范政策制定与执行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和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亲密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充分征询政策相对人的看法,取得政策相对人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防止决策的随意性,才能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3、增加报告渠道,削减信息报告层次,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为了迎合上级旨意 满意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须要或为了夸大业绩而缩小存在问题现象,这对正确公允的构建政策问题造成很大障碍 因此,应当建立平行的多种信息报告渠道,以比较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另外,层层报告会拖延信息传达的时间,影响问题解

12、决的时效性 因此应削减信息报告层次,必要时激励越级报告。4、增加社会互动,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渠道增加政府与社会力气的互动,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民意表达渠道,使公民能够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向有关当局进行反映,并且可以使公民的需求和愿望形成利益的聚集,使政府能够将它转化为政策问题加以解决 这有助于公民彼此间利益的协调,让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获得表达的机会,使各种信息或要求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以增加构建政策问题时的公允性。参考文献1 托马斯 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 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 刘欣 基础教化政策与公允问题探讨 华中师范高校出版社 3 李金珊 公共政策分析 概念 视角与途径 科学出版社 4 卢涛 公共政策 人民出版社 5、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 1998.6、宋生瑛.公共政策中公允与效率问题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 )7、 蒋文武.政策分析的价值取向探讨.行政论坛,2006,48、 闫磊.调整政策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理论视察,2006,19、 曾莉.“公允优先,兼顾效率”: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10、 张凤合.利益诉求视域中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探讨,00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