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三种教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105730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的三种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的三种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的三种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学的三种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的三种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的三种教育作文训练材料:孟德斯鸠“三种教育”一.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二.审题指导 材料分析:作文要求我们谈自己的体会,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懂孟德斯鸠的这段话,并准确提取关键词。1教育(三种)2背道而驰(内容、过程、方法、途径)孟话的重点是什么,我们作文的重点就是什么。作文重点应该是探讨社会教育在内容、过程、途径、方法上如何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在此

2、重点基础上,延伸为三种教育的关系如何,三者的目标是什么,相互作用下结果如何?等等另外,作文要求也很重要,但是经常被同学忽视1感想(感:感受在此基础上思考才为有价值的想。)2根据社会现状(文章要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3结合自己体会(联系作者自身经历,体验作文,避免文章假大空。)同学们在读作文要求时,要体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再有,此段话背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不知道的,这并不妨碍我们立意和构思。 孟德斯鸠,法国贵族,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十八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启蒙运动就是在文化方面的一个表现,它的核心是理性。整个社会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大学氛围非常

3、自由,教育非常自由。三.立论提示(一)切合题意:1.前面的两种教育是理想的、理性的,给人的感受是真善美的;社会教育是感性的、现实的,给人的感受是残酷的。2.前两种教育与后者的背道而驰,不仅体现在方式上,还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与学校里,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在社会中,人必须转为主动。3强调社会教育的实践性4辩证看待后者的“背道而驰”,正确利用社会教育的反面作用5将三种教育合流从教育目的来讲,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三者追求的目标一致,形成整体向上的教育合力(二)问题立意1偷换概念用“实践”等其他概念偷换了话题,不谈教育(这种症状表现在极少数同学在行文中不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而与之相关的近义词或

4、者延伸意义后的词频繁出现,这都有跑题危险。)2材料关照不全A没对比讲前两者,只讲在社会中学到了什么,或者受了什么伤害等,这体现不出“背道而驰”。B全文根本不谈教育,只是说社会和想象的不一样,单纯说自己受到了哪些伤害,对社会感到失望等个人感受。3观点片面、偏激、绝对化完全否定某一种教育,如果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即使后面论证再详尽,分数不能及格。参考题目:1.天才的成长(三者相结合)2.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3.那一种锤炼4.生活满是艰辛5.学的三重奏四.参考范文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儿时,父母是我们不成熟心灵的保护伞,他们把种种黑暗挡住,而告诉我们许多美丽的童话,有王子公主,有英雄美女。上学后,教师是我

5、们获得系统性认知的构建者,他们弃糟粕取精华,教给我们科学、艺术和哲学,教给我们爱因斯坦、孟德斯鸠。社会的教育呢?与前两者相反,无处不体现着残酷之美。当我们长大成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满怀憧憬的社会新人,一趟这潭浑水时,社会把我们美好的梦想逐个击破。它告诉我们肮脏的现实,有官商勾结,有冷眼旁观,有许多已建立和将成形的潜规则。当我们被一堵堵厚重的墙壁碰得头破血流后,我们才逐渐摸索出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估算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这便体现出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在受伤流泪后,找准自己的定位。挫折和失败丰满了我们的羽翼,它教会了我们怎样搭好自己的人生舞台,怎样增添生活的华彩,怎样在隐忍痛苦中酝酿出彩色的芬芳。最

6、近几十年的政治和经济的冲突已把上个世纪人们没有想到的危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事情似乎偏离了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心灵邪恶的一面被放大后的影子,社会残酷地向我们揭示人的劣根性。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明白高尚品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由此体现的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可概括为:一个人如果不承认对客观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是人的最高和终极目标,他将不会受到尊重。社会日趋复杂及其自身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年轻一代越来越早地陷入迷惑而不停地追问与思考,发现自己只是孤寂地生活着。其实,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而坚毅却来自内部,来自一个人自身的努力,这驱使我们联合众多局部的力量,去平衡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7、,让这个世界的秩序更为合理,更有公信力。更能让每个个体,包括动植物,获得益处。所以,社会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来教育人们追求更加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所以,纵使它曾经残酷地破坏了我们的乌托邦蓝图,但这一残酷又用它自身的另类美消弥了伤疤,描绘出更为合理的社会模式图。因此,虽然社会的教育与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背道而驰,但它们殊途同归,引领我们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人。所以,不要怀疑社会教育的残酷美,它是命运给予我们的不偏不倚的爱。背道而驰的另一种教育对于羽翼未丰的雏鹰,它需要的是老鹰的翅膀为它遮风挡雨;它需要的是母亲的庇护和安全的环境,需要的是老鹰的奔波给他以食物。而对于长大之后独立生存的鹰,它则需要暴风骤

8、雨电闪雷鸣给他以钢铁的翅膀和翱翔苍穹的勇气,它需要与恶枭凶鸷流血厮杀的磨砺。对于人类来说,前者好比是孟德斯鸠所说的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后者则是来自社会的教育。两种教育背道而驰。若说家庭和学校是一个让稚嫩心灵成长的庇护所,那么社会即是一个锻炼成熟心智与钢铁意志的冶炼厂。已接受了十几年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我们,对于这种教育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家里,我们的父母会经常跟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在学校,老师亦会教导我们如何做好学问,我们便有意无意地接受这种信息的灌输是的,家庭、学校教育即是一种正面而积极地善意的灌输。那么社会呢?在家庭、学校的呵护下成长的我们,并非与社会完全隔离,比如每天我们或

9、许会看新闻,看报纸,接收来自社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索取,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份。好比我们经常在媒体报道上看到了某人在某地犯了什么事并被法律制裁,接受这类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社会的教育,社会通过媒体向人们传播信息,但不会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而以反面例子来告诫人们不该做什么。由此看来,社会教育是一种反面的教育。所以,社会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两者的背道而驰,不仅体现在方式上,亦体现于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与学校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父母老师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我们是被动地接受。而在社会中,人必须转为主动,比如拿现今大学生就业来说,只有大学生主动地去找工作,主动去尝试,尽管四处碰壁,

10、但碰壁的同时也是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也是社会经验的积累。守株待兔的人难以接受到这种经验,没有这样的经验,亦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成熟心智与钢铁意志是不能像在大树底下等撞死的兔子一样偶然地等出来,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碰壁中锻炼出来。对于即将成人并走进社会的我们,现在便处在这种截然不同的分界点。我们该如何面对与适应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探讨,都无不警示着我们不能够坐以待毙和保持沉默。保持沉默并非是未雨绸缪,而是饮鸠止渴。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鼓起勇气面对挑战,接受社会风雨的洗礼!现在的我们,已不是在巢中等待喂养和接受呵护的雏鸟,而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就让暴风雨

11、和恶枭凶鸷来得更猛烈些吧!只有拥有钢铁的翅膀,才能让我们翱翔九天!以教育之名生存着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每个人的人生都被程式化了。从呱呱落地之时,孩子便开始接受家庭的启蒙教育,接着被送进了校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最后,我们正式步入社会的大熔炉,以自身的才能去为自己闯出一片天空。这就是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轨迹。显而易见在这样的人生中,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明白地说,你接受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的一生。如我以上所说,人一生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美好中前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给孩子的都是诚实善良,经常为孩子讲故事,在诸多童话故事中孩子们知道了坏人总会受到惩罚,而好人都得到幸福的结局。在童话的世

12、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幸福和快乐永远是结局,于是在幼小的心灵里认为自己生活的社会也是一样,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觉得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迷茫中摸索短暂的家庭教育结束,怀着对一切的热爱,来到校园。在这里,教师接过父母递过来的火炬,继续对孩子们进行着以美好为主的教育。教师教给我们各方面的知识,并晓以我们做人的准则,还会让我们接触少许社会的知识。于是我们迷茫了,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并非那么美好,但此时美好仍在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最终带着些许的迷茫和满腔的热血,我们迈出校园在痛苦中奋起载着才能和热情的我们,怀着征服一切的壮志走入社会,突然发现我们在这里依然接受着教育,不过是教育者换成了全社会,而且

13、这里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非常不适应,简直与以前的教育背道而驰。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尔虞我诈,知道了阳奉阴违,见识了勾心斗角,学会了笼络人心,在痛苦中我们唯有选择奋起。我认为社会教育是真正的实体,是最有用的教育,社会中的知识才是最为丰富而实用的。它不像家庭和校园时刻呵护着我们,反而不停地伤害才是它的教育方式,而我们在舐舔伤口之时,便是我们学习的过程给我们看到它的丑恶,同样给我们以它的温情它以独特的方法教育着我们,看着我们成长我们把这看成它对我们的教育即可。我们以教育之名生存着,证明自己不菲的价值。学的三重奏如果说,学,是为了丰富精神,塑造人格,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这种目的得以确立;在学校中,这种目的得以修

14、正完善;而在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无可否认,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目的都为树立一种理念和人格,要有成才的雄心,仁义的处世态度,才是人生追求的正道。我们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理念,也以它们为道德准则行走人生。但社会教育留给我们的并不只如此。如果将教育比喻为一锅汤,那家庭和学校都是口味平淡的清汤,而社会却是一锅沸腾的浓汤。它不仅有仁义道德,更有贪嗔痴慧;它不仅有家庭学校中所教育的人格,有所谓的高尚、诚实,也有它所不提倡的欺骗、出卖甚至是恐吓。社会中所含的教育成分是复杂的,教育内涵是双重的,只有你投身其中,几番体会,才能挖掘出哪些是我们塑造人格真正所需的。在家中,有一个已确定对的价值由你去领略;在学校,我们听的

15、是岳飞,学的是孔子。可走出社会,已看不到有人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反而会被告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多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麦道夫的骗局,华南虎事件,商场的尔虞我诈,这些不知不觉地迷惑了我们,我们的人生究竟需要什么?社会中价值观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我们选择的太多,有时会迷惑。我认为,我们所具有的判断力,太多是在关注外在社会,试图寻求一种准则作为处世的标准。但很少有人懂得反观内心,反问自己:“这个社会中到底哪种事物值得我们选择,可拿来作我们人格的标准?到底是哪种方向,才能将我们心中所认为可行的理念发扬光大?”这是社会教育极具挑战性的原因,因为只有在社会,才真正不为一种观念所束缚,以自身的认知去寻求一种

16、人生方向。韩信终究在社会中选择了报效君主,为才所用;陶渊明终究看透功名利禄,反归田园;苏轼晚年看破得失,笑对贬谪,游于赤壁之下;梵高最终看透生命,穿越生死局限,饮弹离世这都是他们在社会中学习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一份归属,一个追求。所以,学无止境,在家庭中衍生,在学校中补充,在社会中再一次选择,发扬光大。它们是三种教育,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三重奏,是知识的递进,也是人格的升华。附录佛教中的三毒:贪:渴取一切顺境。嗔:对所遇逆境引起忿怒。痴: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

17、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无论任何事、任何物,不痴迷、不盲从,一切发自本心、真意、自然,脱离“相”的束缚,从而对治愚痴。那一种锤炼人的一生,在不停地成长,不停地被锤炼。孟德斯鸠说:“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是为未成型的我们塑形,教师的教育是琢玉一般的雕琢,那么社会的教育就像沙砾打磨珍珠一样细微,是隐隐的痛楚,道不明,说不出。父母教导我们要相信,信这个世界,信这个社会。然而我们怀着一颗信任的心走入社会,社会却告诉我们要猜疑,要戒备。教师教导我们要正直,诚实地对待他

18、人,真诚地看待自己。然而社会却告诉我们,如果不会奉承,如果不会讨好,或许社会会否定掉你一切的内在,让你停留在原地。于是,无数怀着热血梦想和坚定信念的青年人步入社会,却和多少先辈一样输给了生活,输给了社会。或许几年,或许十几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和大街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疲于奔波了。当昔日的“可能”被今日的“不可能”取代,当往日的“无畏”被今日的“畏惧”取代,当曾经的梦想被今日的现实取代,当热情缓缓熄灭,当棱角渐渐磨平,我们成熟了,历练了,却也沧桑了,冷淡了不再轻易地快乐悲伤,不再为了一个目标而挥洒汗水,不再将真实的自己敞开于世人之间。那样的未来,只剩悲哀。社会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静默无

19、声的,也是冷血无情的,它让在瑰丽温暖的花室中成长的我们,经历了阵阵寒风和细雪。然而,抵御寒冷的只有温暖,化解冬天的只有春风,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可以学会怀疑,却不能丢弃相信;可以学会谎言,却不能丢弃真诚。行走在如履薄冰的世界,请与过去紧紧相牵,一路带着曾经的美好,怀着温暖的愿望。这样,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社会教育即使冷酷,同样也是生命的最大的馈赠。社会的锻炼,或许残忍,或许无情,但他最终给予我们的仍是美好与安宁。第三种教育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我们接受过三种教育,前两种是来自父母,老师的,而第三种教育来自社会,它与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想来亦是这样,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却无法给予我们实践

20、的土地,父母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却无法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我们都会在社会中得到历炼。它给予我们的有挫败,有成功,有艰辛,有痛楚,亦有成长的滋味,这是你我人生最深刻的教育。曾经看过日本作家的小说白色巨塔,讲述着一位刚从院校毕业,迈入社会的年轻医生,他在这个大染缸中看到身边各式各样的人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踏在别人的肩膀上去携取那权力的塔尖上耀眼的宝石。在这过程中,他们就算丧失了亲情、友情、爱情,也在所不惜,冷漠与欲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无情的社会逼迫人们摒弃那些温良,放弃那些在父母、教师中学到的优秀品质,而用另一种残忍去立足社会。初读此书,心中久久难以平静,难道这就是孟德斯鸠所谓的第三种

21、教育吗?这种教育给予人们残忍、冷漠、无情,为保全自己而不惜一切。我不禁害怕步入这个复杂的社会之中了,从小耳濡目染的那些温良哪儿去了,社会的教育真的完全背离了那些父母师长所给予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吗?比尔盖茨曾经对社会作过这样的诠释:“社会,它无情的打击了我初来乍到时的所有激情与梦想,有时,我也恨它,它让世界显得并不那么美好,它亦有自己丑恶的嘴脸,它有时将你推至风口浪尖,有时又让你坠入谷底,可是,请别怪它,它只是想教会你成长。”比尔的一番话让我有了另一番体会:社会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是想让我们深知,在父母师长教会我们的所有美好之中,社会,这第三种教育只是给这些美好加入了现实的滋味,它让你体验人间冷暖

22、,让你面临两难的选择,不过是想让你在磨难中成长,在进退两难时选择坚强。人生的第三种教育,有一种微微苦涩的味道,它现实的让人胆怯,面对人生的诱惑,它让你学会选择,面对人生的低谷,它让你学会坚强,面对尔虞我诈,它又让你学会灵活应对,在这纷纷扰扰之中,你脱离了曾经稚嫩的外壳,将父母师长的教育作为做人的基石,在社会的泥淖中摸爬滚打,在渐渐成长之时,又不失自己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社会所给予的第三种教育。我不会如陶渊明般因厌恶这尘世的诸多不顺而遗世独立,也不会如海子般因无法忍受社会的纷扰而选择弃世,我会在社会中不断摸爬滚打,学会成长,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坚信,这第三种教育给予我的是心灵的成熟与灵魂的成

23、长。谁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分类:财经2014-06-05 02:30:37来源:新京报 本周,第十五届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拍卖活动开拍。据统计,以往获得午餐门票的人要么在聊天过程中获得巴菲特青睐,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要么利用这次机会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品牌。一年一度的巴菲特午餐拍卖又来了。本周,第十五届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拍卖活动在EBay网开拍,起价25000美元,拍卖计划在旧金山时间6日结束。就今年拍卖的情况来看,截至记者昨日截稿时,巴菲特午餐的价格已经拍到60万美元,目前共有59人参与竞拍。按照惯例,中标者可带7位同伴与巴菲特在纽约知名的牛排馆共进午餐。这些人可以询问除

24、了个股以外的任何问题。和巴菲特在纽约知名的牛排馆共进午餐的活动,从2000年起每年拍卖一次,到2003年起转为网上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总部位于旧金山,旨在对抗贫穷的慈善机构格莱德(Glide)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以来,这项竞拍活动的最低中标价格为2001年时的1.8万美元。最高为2012年的346万美元。去年的中标价为100万美元,是继2008年以来最低的一次。截止到2013年,前14届共为慈善机构募集资金1564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564万美元的善款中,有两位华人的贡献。2006年,定居美国加州的华人段永平出价62.01万美元拔得头筹。两年之后,被誉为中国私募教父、赤子之心中国

25、成长投资基金董事赵丹阳用211.01万美元实现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股神”“投资大师”身份的光芒,是巴菲特午餐的卖点之一,对于渴望得到巴菲特指点的人来说,这次午餐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此外,一睹真容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巴菲特今年已83岁高龄,每年一次的午餐机会变得越发珍贵。以往的一些获得午餐门票的人至今仍未向公众透露身份姓名。但有些人却在午餐聊天过程中获得巴菲特青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对冲基金经理泰德威施勒(Ted Weschler),他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次拍得这个机会,被巴菲特看中,将于明年初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此外,竞拍下和巴菲特吃午餐也是一次不错的宣传机会,是塑造个人品牌的大好机遇。2008年,赵丹阳在民间声名大振,以至于很多不知投资为何物的升斗小民都记住了这个响亮的名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以午餐会上巴菲特与青年投资者麦克的问答为线索,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串起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经验、投资理念和技巧。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