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0105030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423.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1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析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内容中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两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优课。【教学过程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今天,是我们班郑光霞同学的生日,她的好朋友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把生日蛋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分呢?(学生过生日吃蛋糕导入本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

3、课件)板书:分数与除法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1、引入题(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6个蛋糕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2)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个)(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的题目,为下面两道例题提供依据,并搭起解题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2、教学例1教学第65页例1(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尝试答列式,教师板书:13=(3)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4)用多媒体课件图解结果完善板书:13=(个)(5

4、)追问: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5个、6个人时,每人又可以得到多少个蛋糕呢?(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解过程后,学生就可以理解: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是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再通过追问,学生即会认识到1N二,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1)课件出示题目。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3)四人小组讨论:3+4的结果可以表示为多少?(4)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分一分”活动:用橡皮泥代表月饼实际分分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月饼?学生回答设想

5、:A: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个人得其中的3份,就是1个月饼的块。B:把3个月饼重叠在一起,看作一个月饼,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这1份月饼的,打开之后再合起来就是1个月饼的块。(5)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是如何发现34二几分之几的?(6)完成书本例题填空。(设计意图: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橡皮泥月饼”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月饼的就是块。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整数相除,商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进一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4、

6、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2)小组讨论:把你的发现告诉组内的同学。(3)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被除数除数=o(4)讨论分母不为0。提问: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5)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ab=(b0)(6)用多媒体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概括等自主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师真正地引导道学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中,彻底地弄清了分数与除法的内在关系,使之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

7、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例题,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探索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ab=(h0)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提问:b为什么不能为0?师生共同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联系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是一种数,也可以看做两数相除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是一种运算三、扎实训练,活用新知。1、填空。57=()35=()49=()9()=()17=()()=(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练习,了解学生是

8、否已经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期间老师巡视。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答案。)(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2)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4)课本P66做一做:第1题。(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3、考考你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提问:通过本节课

9、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设计意图:理清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13=1(个)被除数除数二饕善3除数ab=-(bO)34=-(块)b4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

10、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

11、、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2 .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3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

12、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这是什么图案?(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3)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没有发生变化?(4)如果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0逆时针旋转180。,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课文第5页例4.(1)自己尝试画一画。(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6页的“

13、做一做”第1题。2、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三课时欣赏设计导学案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学习重点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二、自主学

14、习1、欣赏课本上的四幅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里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答案,证明自己的看到的是正确的。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四、达标检测1、完成第8页3题。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2、完成第9页4题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评选出最有创意的设计师。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

15、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导学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二、自主学习1、结合2X6二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说给家长听)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

16、法帮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吗?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给家长听)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3的倍数:5的倍数:三、合作交流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4、找出一个数的倍数。5、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

17、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课堂检测1、判断、5的倍数一定大于5o、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o、1没有因数。2、练习2第1题3、练习2第3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

18、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二、自主学习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5和2563和954和1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5是倍数,5是因数。 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48是12和6的倍数。2、预习新知识、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三、合作交流1、汇报预习的第一个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2、小组交流预习的第二个内

19、容“新知识”,按照、的顺序交流,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预习记录本上。3、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的又全又快。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然后把因数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4、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前面归纳的方法找出30和36的因数。集体订正。5、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四、课堂检测1、写出下面个数的因数。10的因数:32的因数:2、写出下面个数的倍数。4的倍数:12的倍数:3、练习二第5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

20、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班课课题: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习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学习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自主学习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1) 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2) 根据你

21、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2、预习新知识(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三、合作交流1、检查自主学习Io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2、检查自主学习20(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3、检查自主学习2(2).(1)、

22、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偶数的个位上是奇数的个位上是(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检查预习内容2、(3)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O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四

23、、课堂检测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或5的倍数。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一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

24、习重点: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学习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学习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提示:可以说给家长或同学听,然后让家长和同学评价,并在预习本上打上等级,或者写在预习本上。、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求:是2的倍数是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2、预习新知,探究体验。、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或者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想提示大家?三、合作交流1、汇报这部分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检查自主学习1的

25、内容。2、小组交流复习预习1和预习新知的内容,对2(2)的问题,大胆猜想,交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睁不正确呢?让学生举例子,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四、课堂检测1、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一题。3、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

26、:探究课课题:第五课时质数和合数一、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二、自主学习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可以说给家长听,也可以写在预习本上)2、预习新知识、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观察思考:有两个因数,如2、

27、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发现?三、合作交流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4、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5、IOO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四、课

28、堂检测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2、教材练习四第1题。3、教材练习四第2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六课时复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必要性,经历有关概念整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的能力。3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活动,让

29、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二、自主学习1、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2、你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你知道20以内的质数有那些吗?三、合作交流1、检查自主学习1、2的内容。2、探索2和3的倍数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在1100的数字表中分别用“”和“”标出2和3的倍数。然后小组讨论寻找2和3的倍数的特征。接下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归纳这些数的特征。3、练习:你能写出满足下面要求的数字吗?既是2又是5的倍数:既是3又是5的倍数:既是2又是3的倍数: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1215213035364450

30、574、复习质数和合数给出几个数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引导学生回顾质数和和数的定义。思考:质数和数的区别是什么?四、课堂检测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99合数质数五、小结: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课题: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

31、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一、自主学习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1、长方体有仝面,条棱,个顶点。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4.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o2 .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3 .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

32、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O4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三、过关检测1. 如图:(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J(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4ch5cm8cm2.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3.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4.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O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

33、,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课题:第一课时: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一、自主学习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1、正方体有仝面,条棱,个顶点。2、用上下、前后、左右

34、标在正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的棱长度相等。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 .正方体是由一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一条棱,它们的长度O正方体也有一个顶点。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正方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3、看你行不行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是20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泡?三、过关检测一、填空起跑线1、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O厘米。2、正方体有O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35、6个面的面积(),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成O组,每组有()条。二、法官我来当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O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O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O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棱长是3厘米。O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

36、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茄2 .看图并回答。5ca3(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2) )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3) P35例题2。/7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Ihp5a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

37、征?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L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给水池抹水泥2 .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3 .用一根长72CnI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

38、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三、过关检测1 .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2 .完成P36练习T46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9、。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个,大小石头各一块,;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一、自主学习1 .提问:什么是体积?2 .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3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4 .演示动画: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40、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5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6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7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8 .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过关检测1.答填表.长长/分米宽/分米高/分米体积(立方分米)方512体4351024正棱长/米方6体 300.4体积(立方米)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一块正方体的

41、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总结、评价:教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 .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2 .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学习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学习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二、预习学案:1、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单位单位单位说一说:计算长度用单位,计算面积用单位,计算体积用单位。1

42、米二()分米1平方米二()平方分米1分米二()厘米1平方分米二()平方厘米3、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当堂检测:)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填空5立方米二(1.5立方米二(2400立方分米二(12500立方厘米二(3.6立方分米二(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注意前后单位统一)O3、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4、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

43、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5、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L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一一升、毫升,弄清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进率和名数的变换。2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

44、空间观念。3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二、预习学案:(1)什么叫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体木盒(有一定的厚度),问: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三.探索新知。(1)了解容积的含义。(2)常用的容积单位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3 .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4 .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5 .一种正方体铁皮水箱棱长0.8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铁皮的厚度略去不计。)6 .一个油桶,底面是边长2.5分米的正方

45、形,高3.6分米。把这样的一桶油注入容积是750毫升的瓶子里,可以装多少瓶?四、课堂检测:1 .填空。A.2.4升=()毫升3.5升二()立方分米B. 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分米C. 6.09立方分米二()升二()毫升1750立方厘米二()毫升二()升D. 435毫升=()立方厘米二()立方分米2 .一种背负式喷雾器,药液箱的容积是14升。如果每分钟喷液700毫升,喷完一箱药需要多少分钟?(动笔解答)3 .手扶拖拉机的油箱,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3分米,深L6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柴油多少升?每升柴油重0.82千克,求装的柴油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五.课堂小结教后反思:

46、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复习课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导学案:一、基本训练。1、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4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3、0.54升二()毫升二()立方厘米2430毫升二()升二()立方分米4升30毫升二()升二()毫升320毫升=()立方分米2.4立方分米二()毫升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一瓶墨水的

47、容积约是60()o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o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o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 o一棵大树高15( ) o(三)、综合练习。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

48、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四)、思考题。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五.课堂小结:教后反思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分数的意义学生姓名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单位“1

49、”,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一、导入出示1/4:你认识这个数吗?对1/4你有哪些认识?1/4是怎么得来的?举例说明。板书课题。二、自助(一)有什2、比一比,么不同呢?想一想:上面的4幅思1、画一画。在下面的图形中表示出它的1/4。3、做一做。任选几枚磁扣,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并把结果填入下表。所用的颗平均分的份数取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观察,比较,思考: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自由选择数量和平均分的方法,在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完成本组表格,为展示做准备。三、生助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

50、数表示的是什么?四、师助学生展示自学内容,展示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提问,及时引导并适时板书(一个整体都可以表示什么?单位“1”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五、自助(二)自学分数单位卡片:说出所出示分数的分数单位。六、反馈练习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的部分。课件出示为什么分的总数量不一样,每份的数量也不一样,却可以用相同的表示呢?分数与什么有关?2、圈里共有几颗磁扣?相同的数量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3、听口令,抢答。七、你的收获?八、小知识课下自学。分母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分子与取的份数有关。分数的概念通过交流逐渐完善。结合展示内容,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逐步完成分数意

51、义的概括。它们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单位由什么决定?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问题的铺垫。感受成功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分数与除法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2、 渗透辩证思想,激情发学习兴趣。3、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具准备:3张同样大小的圆片,剪刀,实物投影仪。学习过程:一、导入新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下,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1、口算:3.8+1.29=0.6X0.7=12-3.8=2.14

52、+0.6=1.50.3=7.4-3.6=2、填入适当的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20ml=()1200ml=()1569立方分米二()立方米125平方分米二()平方米3、6表示()七7。Ok)78表示:(),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刚才复习部分的内容,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你有哪些解法,下面分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能有新的发现。解法一:解法二:揭开联系: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请同学们拿出圆片和剪刀分组动手操作,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分组讨论,方法一:方法二:

53、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单3、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4、小结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被除数被除数除数A、你能举出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商的例子吗?小组分组进行。B、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5、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四、巩固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5 8二y24 25二-y13=y5797=y2、填空:7而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3、填入适当的分数:56平方厘米,y平方分米133上面的式子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16 49 二y72378=-y)份,表示这样的(

54、)份的数,1()o30cm=y m立方分米,y立方米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组织交流并分组汇报。六、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姓名教学目标:1、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其特征。2、 认识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3、 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的方法。教学重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填空。57=913=-=()()-=()()792、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分类的

55、知识。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二、自学检测。1、 自学教材第69、70、71页,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小于()o、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0、像畤、吗,这样的分数叫做(2、 检测。、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工工 45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1。()、带分数都比假分数大。()、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种。、分母是4的假分数有无数个,而真分数只有3个。()三、教师导学。1、 纠正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真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

56、数。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3、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4、明确带分数意义、组成及读写法。5、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明确: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6、学生谈收获体会。四、课堂练习。1、填空。、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o、号的分数单位是(),6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2,读作:(4),十五又六分之五写作:()0、在下面括号里填入适当的

57、数。L()4-()C()161946乙一1()2、把下列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7_63_49_110_2127213、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3-=4-=573=125-=44解决问题。、小刚计划用15天读完一本书,那么平均每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7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学校食堂每天用食油3kg,一桶IOkg的食油可以用多少天?(用带分数表示。)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型课题:约分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2、引导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

58、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复习铺垫1 .说一说2、5、3的倍数的特征。2 .说出28和42的公因数。3 .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讲述猪八戒分蛋糕的故事,八戒想出了四种分法,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合作学习1、引导发现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小组交流)2、明确概念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还有什么发现?像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分数?3、实践探究看这4个分数,哪个是

59、最简分数?说说其它的3个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现在,请你从3个分数中任选一个进行约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约分的方法。4、比较两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除1次?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在约分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什么?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第86页第4题。(1)学生独立连线。(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媒体演示)2、第86页第3题。(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的心得是什么?3、第86页第5题,比较大小。(1)学生试做(2)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3)反馈信息四、课堂检测1.判断。(1)把一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3)最简分数一定是真分数。()(4)约分以后,分数单位变小了。()(2.下列哪些分数是最简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