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104874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雨中登泰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雨中登泰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雨中登泰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雨中登泰山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中登泰山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目的: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一、瀑布水势、泰山翠松的描写。二、登攀“十八盘”的精神。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教学用具:“泰山示意图”挂图。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教时一、激发感情,导入课文。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哪些名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

2、。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巍巍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请学生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登攀到“绝顶”,才能领略那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一篇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跟随他攀登游览高耸雄奇的泰山。二、作者简介。李健吾,生于1906年8月17日,山西省运城县人,父亲是辛亥革命烈士。李是著名剧作家,也擅长小说、新诗、散文,作品有青

3、春、美帝暴行图、大妈不姓江等,现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巴尔扎克、福楼拜的研究。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文中多妙语取譬。三、检查预习;学生质疑。1学生质疑,在质疑过程中解决一部分生字难词。豁然(horn)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悬崖崚嶒(lngcng):高而陡的山崖,形容山高。訇訇(hnghng):形容大声。匍匐(pf):爬行。巉(chn)岩:山势高险的样子。掐(qi):用拇指尖和另一个指头使劲捏或截断。“自”与“舀”(yo)作比较。蔫(nin):花木因失去所含的水份而萎缩。潇洒(xios):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2本文自始至终扣紧什么

4、景色来写的?作者在移步换景中,重点描绘了哪些景物?全文紧扣一个“雨”字,细描细绘。雨中的山岚烟云,水墨山水似的层峦叠嶂,声喧势急的飞泉瀑布,水淋淋,湿漉漉,令游览者饱享了“独得之乐”。作者笔下的泰山,既奇美又壮观,活脱是一幅雄伟奇丽的立体画。自岱宗坊至南天门长约二十华里的中轴线上,飞瀑、祠庙、翠松、古柏、洞天、云海,作者巧妙地牵线串珠,编织出泰山美妙的画卷。四、介绍、分析。1起程。(1)提问思考:作者要起程登泰山了,他心情如何?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吗?(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讲述作者要登泰山的心情。作者登泰山,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感到“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泰山是一座活的历

5、史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物宝库,汇集了古建筑的荟萃,又是神话故事的摇篮。作者如此一往情深,然而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这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两个“落”刻画出心情的百般焦急。“心是沉的”,一个“沉”字直描心情,分量甚重。然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决定冒雨登山。“兴致勃勃”这个词一扫阴霾,气氛转换,从另一角度表现作者对泰山的神往。文章起笔波澜曲折,感情十分真挚。作者对泰山如此深情,怎能不激起我们的向往?跟随作者足迹,冒雨前行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见孟子尽心。东山,山东蒙阴县南之蒙山。小鲁,认为鲁是小的。小天下:认为天下是小的。)2攀登。(1)你们看到的雨中泰山是怎样

6、一番景色?过岱宗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请根据第3自然段进行介绍,要求语言生动,绘声绘色。古人游山曾有这样的体会,“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泰山奇峻,险陡诡峭,而雨中泰山,更是灰蒙蒙,雾茫茫,烟云裹绕,不仅越发显得“崔嵬”(cuwi,高大),而且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过岱宗坊,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七幅黄锦,闪亮发光,吼声震天,从虎山水库的桥孔奔涌而出。一“碰”一“激”一“撒”,把水流的湍急,浪花四溅的奇妙,水花拍石的声响绘声绘色地描了出来。怎会有如此奇景的呢?导游者把我们由眼前闪光的黄锦带入神话故事,又由神话故事回到现实:吕洞宾把虬龙从人间渡上天去,而共产党又把虬龙从天上带回人间,回到

7、“故居”,撤播幸福给人民。天上人间,想象奇异。站在坝桥上,眺望虎山水库两边景色,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喑恶叱咤,似千军万马,它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礼物;一边是平静的湖水,欲步不前,它是人定胜天的明证。在古老的泰山上建造现代化的水库,增添了“瑰奇”的景色。作者既用一个个比喻描其美妙,又动用神话增添色彩,再次把天上人间交织起来写。吕洞宾:古代神话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代吕喦,字洞宾,号纯阳,曾在终南山修道。喑恶叱咤(ynwchzh):史记淮阴侯列传有“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司马贞索隐:“喑恶,怀怒气;叱咤,发怒声。”此处指水势水声。(2)尽管黄锦、白纱的美景引人入胜,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

8、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为什么叫七真祠呢?祠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怎样传神?请简要地介绍。七真祠也称吕祖殿,殿内塑像都是明代作品。人物神态迥异,栩栩如生。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造型的“逼真”和“亲切”,备加赞赏,以致流连忘返。只有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才真正懂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艺术也是人民创造的。(3)雕塑的传神之作虽然使我们享受到了艺术美,然而,登绝顶领略无限风光毕竟是主题。于是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请阅读第5自然段,介绍分析。介绍时紧扣重要词语展现意境,分析时简明扼要。南天门千姿万态。风过云开之时,南天门

9、影影绰绰,耸立山头,仿佛不很远;乌云四合之际,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雾茫茫一片,又好像离得很远。既绘出南天门的变幻景色,又以比喻“灰色大蟒”突出十八盘的形态。经石峪,泰山书法的神奇杰作。峪,山谷。在一亩大小的大石坪上,古代书法家刻下了隶书金刚经,现尚存1043个字,字大如斗,遒劲刚健。柏树林,另是一番景象。浓荫深处,气氛阴森,天色由亮变黑,大汗淋漓的人们一到此处,就会觉得浑身发冷。景景有特点,处处可饱览。作者未平均使用笔墨,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等皆一笔带过,剪裁疏密有致,推前接后,呼应顾盼,相映成趣。五、作业:熟读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合上书紧扣重点描述的词语回忆黄锦、七真祠、南天门、

10、经石峪、柏树洞一幅幅图景。第二教时一、继续介绍、分析。(续(2)攀登)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过岱宗坊,观黄锦美景,欣赏七真祠塑像,遥望南天门,看经石峪,进柏树林,已是上山的一半路程,下一半路程呢?山势陡峭,山路奇险,今天我们要奋力登攀,把十八盘踩在脚下,走上天街。2由二天门到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途中,什么景色最吸引你们?朗读有关语句,并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你所了解的不同的飞瀑。隔山沟仰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随后又撞到水面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龙虎声威的飞瀑。一个“飞”字点出瀑布之势。作者转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对两条瀑布绘声绘形,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样写自有特色,不同于虎

11、山水库的闪光黄锦,不同于香炉峰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不同于绿中的梅雨瀑。3爬盘道了,景更奇,路更险,我们边观赏,边体会。齐读第8自然段,读后有顺序地介绍奇景,谈攀登的自我感受。野花野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挨挨挤挤,芊芊莽莽(qinqinmngmng草木茂盛),把山石装扮得煞是好看。美景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五十开外的作者也成了小孩,一“掐”一“丢”维妙维肖地刻画出作者的童心。野花野草使人陶醉,而松树能给人以启示,给人以陶冶,以力量,使心灵优美高尚起来。“吸翠霞而夭矫”,引自郭璞的江赋,“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夭矫,屈伸的样子。“望穿秋水”,形容盼望的殷切。秋水,比喻清澈明

12、亮的眼波。松树像盘龙柱子,松树望穿秋水,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松树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比喻、拟人交错使用,松树形态栩栩如生,松树精神跃然纸上。既颂其顽强的生命力、无以伦比的斗争精神(“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赞其开朗乐观的性格(“和清风白云游戏”);既写其扎根悬崖绝壁的总的特点,又描绘它们各自的个性。目睹这些泰山的天然的主人,怎不叫人感情激荡,唱一曲崇高心灵的赞歌?从松树身上吸取力量,勇攀十八盘。出示“泰山示意图”挂图,看图谈攀登,谈感受。历来人们把登十八盘比作登天,三个十八盘像挂在天上的梯子,不吃一些苦,不流一身汗,是到不了南天门的。怎么攀登?“迈前脚,拖后脚”,“一级又一级”。怎么攀登?像

13、应劭泰山封禅仪记)说的那样“磨胸捏石扪天”。怎么攀登?“目视而脚不随”(封禅仪记里的句子,有的本子也写作“目视而两脚不随”,是说爬这段山路很累,五六步就要停下小歇,也顾不得脚下潮湿,即使“前有燥地”,但“目视而脚不随,力不从心了),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上到南天门。是“苦趣”,也是“乐趣”。苦在攀登无比艰辛,“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乐在克服险峻,登上极顶,饱赏蔚为壮观的胜景,饱尝勇攀高峰的乐趣。登十八盘的精神,是征服困难,奋不顾身的精神;是坚韧不拔,愚公移山的精神,今天必须大大发扬。胡耀邦同志在谈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时,曾作了一个

14、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的比喻:“我们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的路程。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这段气壮山河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为实现灿烂美景而永远进击的奋斗精神。今天攀登泰山十八盘,联系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岂不是让我们想得更深,想得更远吗?作者重点描绘攀登情状,大处落墨,工细点染。既写登山,又写生活道路上的攀登;既写自己的感受,又旁征博引,启人深思,激人共鸣。应劭sho: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

15、人,献帝时,任泰山太守。著有汉官仪、风俗通义等书。泰山封禅仪记:应劭汉宫仪中录有马第伯封禅仪记,记述汉朝皇帝封禅泰山事。此文亦收入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中。窔yo辽:形容深远的样子。縆gng索:粗索。重累人:人一个叠着一个,上下重叠。3绝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欣赏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1)天街小店。门口,窗口不同的标记笊zho篱、鹦鹉、棒棰、金牛等。“趣”。(2)别成一格的石头。千态万状目不暇接给人以“奇”的感觉。(3)云诲四茫茫。形态变,忽而在山峰间游来游去,忽而似积雪,忽而如棉絮堆;色彩变,忽而银涛,

16、忽而镀金,忽而如烧成灰烬。“幻”。作者描此三景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用了众多的“有的”,铺写渲染。既写真象,又写虚象,编织成绝顶风光,不仅娱读者目,而且启人遐想。“泰山岩岩”:见诗经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宋之问:唐代诗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桂阳三日述怀一诗除见本集以外,还见全唐诗,并可见唐人所辑搜玉小集。二、提问总结。1我们起程过岱宗坊攀十八盘登天街,动力是什么?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实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要实现凌云壮志,必须具备不畏难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精神。作者写登泰山的立旨即在于此。2这次游览为何“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17、?朗读结尾两段。雨中登山,别是一种格调。冒斜风细雨,躲倾盆大雨,观飞瀑,赏松石,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意兴盎然。晴天登山观日出是壮观,雨中观飞泉同样是壮观。锦锈山河美不胜收。3文中引用了不少诗文,起何作用?文中多处引用杜甫、宋之问、应劭等诗文可更为深刻地表现泰山是活的历史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宝库的特点。旁征博引不仅使泰山特点毕现,而且读者可由此摸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脉搏,自豪感油然而生。三、作业。l熟读第8、9自然段,开展对松、石、云姿态的想象,体会攀十八盘的感受。2课外阅读姚鼐登泰山记,比较晴雨两种天气中登山的异同。文学报1981年10月8日的泰山赋也可阅读。3练笔参考题:登山小议无限风光在

18、险峰云海变幻奇山异石飞泉流布石级赞。1做了多年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识字最难。“喑噁叱咤”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其音读释义盖根据汉书韩彭英卢吴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叱咤”今人常用,“喑噁”则已不见。“喑噁”,司马贞索隐曰:“上于金反,下乌路反。”则“喑”读平声,音“阴”。汉书作“意乌”。晋灼曰:“意乌,恚怒声也。”汇而正读,“喑”乃于禁切,音“荫”。“喑噁”则读作ynw。其义则晋灼的“恚怒声”、司马贞的“怀怒气”皆是。又下文史记:“项王言语呕呕。”汉书则为:“项王言语姁姁。”后人都以“姁姁”释“呕呕”,认为以汉书读史记最为可靠。“姁”现已不用,写作“恶”。2

19、该文是阅读课文,在前三篇(荷塘月色、绿、长江三峡)写景散文中学生已初步掌握记叙复杂的景物须抓住景物特点,正确处理写景的立足点以及边写景边抒情,情景交融等有关知识,教该文时放手让学生朗读、口述、剖析,效果较好。学生读懂文中的画面,用明确生动的语言讲出画面,进行再创造,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均得到了锻炼。3学生口述时,注意始终抓住两个“趣”:“雨趣”和“苦趣”。点拨时让学生理解:全文用了十二个“雨”字,作者处处着笔一个“雨”字,创造了“人朝上走,水朝下流”的诗一般的意境。下笔点雨,“淅淅沥沥”,收笔点雨,“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前注后顾,创造了雨中登泰山的特定环境。明写三幅水景,暗写花草松石,无不

20、显示“雨趣”。而登十八盘,更是把“雨趣”升华到“苦趣”,抒发顽强进取、以苦为乐的情怀。4有的学生在口述时只是客观地介绍景物,对文中寓情于景,景中抒情的特点缺乏具体的感受。对此,进行评论,及时指导。使学生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记雨中景,抒雨中情。结合景物的介绍,有的可倾吐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有的可表露对悠久历史文化的神往,有的可抒发自己积极奋发、百折不回的精神,力求取得情真意笃的效果。课型:讲读课教学目的: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

21、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程序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

22、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

23、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

24、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

25、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

26、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课文紧扣一个”雨”字,

27、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3课文写“雨”,有什么

28、作用?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

29、,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五、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