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009223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与应用1背景广义上讲,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机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乃至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机电系统。1.1MEMS技术的发展1824年,硅的发现为微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材料基础。1954年,发现了压阻效应,为微型压力传感器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提出了表面牺牲层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具有高谐振频率的悬臂梁结构。1970年,美国Kulite公司展示了第一款硅基加速度计。1982年,德国提出一种以高深宽比结构为特色的LIGA工艺,用于制造微齿轮等卫星机械部件。1987年,MEMS作为一个正式的名字在美国诞

2、生。2000年至今,MEMS高速发展,在声学MEMS、光学MEMS、生物MEMS和能源MEMS等需要领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微器件。1.2MEMS技术发展的浪潮1.2.1第一轮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发明了基于表面牺牲层技术的微马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轰动,MEMS进入新纪元。这一时期MEMS产品主要为微型压力传感器。1.2.2第二轮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围绕PC和信息技术的兴起。(1)1993年,美国AD公司将微型加速度计商品化,并大批量应用于汽车防撞气囊;(2)同年,美国TI公司的数字微镜装置研制成功,从此彻底改变投影仪等视频装置的成像方式;(3)该时期出

3、现的深度反应粒子刻蚀(DRIE)技术以及围绕该技术发展的多种新型加工工艺极大地推动了MEMS技术的发展。1.2.3第三轮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2002年,ADI的MEMS器件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但绝大部分仍来自汽车领域的安全气囊、导航、汽车报警和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等。1.2.4第四轮出现在2006年以后。(1)MEMS在汽车方面的应用继续推动市场,但其增长的真正驱动力转向手机、游戏系统和体育应用方面的消费品市场;(2)2006年,随着任天堂和索尼PS3等新一代游戏机开始采用MEMS加速度计,MEMS产业终于打破了过去10多年来依赖汽车应用的宿命。2目前已有的MEMS传感器2.1MEMS加

4、速度计MEMS加速度计,顾名思义,即是用来测量物体加速度的仪器,MEMS加速度计即为微型加速度计,同传统加速度计相比,其具有体积更小、质量更小的特点。根据测量原理,可分为压阻式微加速度计、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压电式微加速度计。2.1.1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压阻效应:在一块半导体的某一轴向施加一定的应力时,其电阻率产生变化的现象。工作原理:当外界有加速度输入时,由理论力学原理得知质量块会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悬臂梁在此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并导致与悬臂梁固连的压阻膜也发生形变,由压阻效应原理知压阻膜的电阻值会发生改变,进而压阻膜两端的电压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实验得到一系列电压与作用的惯性力的

5、关系,而作用的惯性力又与外界输入的加速度有关,从而便可以得到电压与加速度的关系,进而完成对加速度的测量。优点:(1)原理结构简单,传感器制作容易;(2)接口和内部电路容易实现。缺点:(1)对于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会影响测量精度;(2)灵敏度比较低,不便于测量微小的加速度变化;(3)蠕变和迟滞效应比较明显。2.1.2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基本原理:由于电容的变化与两极板之间距离的变化有关,因此距离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容的变化来测量,由电容变化得到位移变化,再进行微分运算便可完成加速度的测量。工作原理:将质量块固连在基体上,并将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电容的一个极板同运动的质量块固连,另一个极板则与固定的基体固连

6、。当有加速度作用时,质量块发生位移,上下电容发生变化,可以得到电容变化差值,进而得到加速度。优点:(1)灵敏度和测量精度高;(2)稳定性好;(3)温度漂移小;(4)功耗极低;(5)过载保护能力较强。缺点:(1)读出电路复杂;(2)易受寄生电容影响和电磁干扰。2.1.3压电式微加速度计。压电效应:一些电介质在受到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在电介质的内部会发生极化,与此同时,在该电解质的表面会由于极化现象的产生而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在电介质表面的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则极化出的电荷的极性也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工作原理:在弹性梁上覆盖一层压电

7、材料膜,当有外界加速度作用于质量块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弹性梁会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压电效应原理知,器件结构的上电极和下电极间会产生电压,由此便可通过测量电压的变化确定数学模型转化公式,得到加速度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加速度的测量。优点:(1)结构比较简单;(2)容易测量。缺点:(1)很难测量常加速度;(2)温度系数较大;(3)器件的线性度不够好;(4)压电材料价格比较昂贵。2.2微压力传感器MEMS传感器的发展在近几年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追其根源,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首个硅隔膜压力传感器和应变计的发明打开了微传感器发展的大门,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微传感器,但各种微传感器的发展并没

8、有影响微压力传感器的地位,直到目前为止,微压力传感器仍然是各个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微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MEMS压力传感器可分为压阻式、电容式和谐振式等,同时也可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E形等。微压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车辆、控制等多种领域内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对车辆进行安全性检测时,需要知道车辆一些部位的压力情况,以此来确保汽车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此时便可利用微压力传感器体积小等特点,测量到一些利用传统压力传感器难以测量的部位的压力,使车辆的安全系数更高。航空航天器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十分复杂,飞行器的外表面可能受到各种载荷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飞行器外表面所受到的压力

9、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其超出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同时在飞行器的发动机内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压力过大过小会导致发动机停止工作,因此对发动机工作压力的实时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微压力传感器则可顺利完成这些工作。2.3MEMS陀螺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需要对飞机的俯仰、偏航、滚转三个自由度进行测量,不光需要测量加速度,还需要测量角速度。加速度可以使用加速度计进行测量,而角速度的测量一般是利用陀螺仪来进行测量的。目前使用的陀螺仪利用高速转动的物体具有定轴性,当具有角度偏转时,可以测量出偏转的角度,进行微分计算则可以得到角速度。现在在飞机上使用的陀螺仪

10、由于外部条件的要求,其精度十分高,但高精度带来的代价就是结构复杂、寿命短,使其使用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目前为止,这种陀螺仪也仅仅使用在需要高精度的导航方面。实际上,角速度传感器可在生活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制造精度的不断提高,制造可批量生产、精度较高的微型陀螺已经成为可能。但是尽管已经有各种新型的微陀螺诞生,但尤于其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有许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且目前已经生产出的微陀螺,其测量精度较差,只能说可以实现功能,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因此微型陀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2.4微气体传感器目前大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PM2.5成为人们

11、关心的话题,发展各种不同性能的气体传感器也成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的问题,微气体传感器应运而生。根据微气体传感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微气体传感器分为硅基气敏传感器和硅微气敏传感器。微气体传感器由于可以集成各种传感器于一块芯片,其便满足了人们在测量气体时多种测量的需要。例如许多气敏传感器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可能测量会有明显的差异,每个气敏传感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测量温度。因此在测量气体的时候,还需要对温度进行测量,以确定传感器适用的计算公式。目前微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比较完善,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更是让一个芯片可以完成很多不同的功能,将气敏传感器同温度传感器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之上,便可以在测量气体的同时测量温度,

12、保证气体测量的准确性。2.5微温度传感器微温度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其固有热容量小,在温度测量方面具有比现有的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更大的优势。目前已开发的微悬臂梁温度传感器,利用了硅和二氧化硅两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在不同的温度下,硅和二氧化硅的形变量不同,使得与其固连的悬臂梁的不同部分的形变量也不相同,而其形变可通过位于悬臂梁底部的检测电路来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形变,便可确定温度与形变的对应关系,进而便可以通过形变来确定温度。这种测量方法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很高的精度,非线性误差也较小,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测量。3结语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微机械制造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开始向着微型化不断发展。利用MEMS技术加工制作的微型传感器具有微型化、集成化、低成本、易批量生产等一系列优点,其呈现出来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很多国家也开始投入重金发展微型传感器。虽然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微型传感器还存在灵敏度低、工作区窄、精度差等不足,但是相信随着科研的深入,以后的微型传感器一定可以克服现阶段的不足,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参考文献【1】王淑华MEMS传感器现状及应用微纳电子技术,2011,(8).【2】朱长纯,韩建强,刘君华微机械传感器的现状与发展电子元器件应用,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