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第3次月考(4A)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090195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1.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届第3次月考(4A)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第3次月考(4A)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第3次月考(4A)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5届第3次月考(4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第3次月考(4A)(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儋州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1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

2、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

3、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4、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分,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分。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

5、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摘编自李德顺怎样理解我们的文化优势)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

6、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特色”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

7、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与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

8、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憬以次辅当国。其冬,首

9、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憬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憬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日:“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憬质直无他肠,向高意少解。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憬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

10、高去,韩爝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爝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 讦:攻讦。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 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 疾:痈恨。 D、小人间憬于向高,谓欲沮其来 沮:阻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1、、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一事,刘廷元等欲以“

12、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憬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憬免遭流放。 C、缪昌期疾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深得魏忠贤等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5分

13、)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筹笔驿怀古罗 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注】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逼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8、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哪些事迹?对全词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14、5分)9、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名句是“_、_”。(2)荀子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自省的意义。(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两句表现了宋濂求学时虽然穿着破旧衣裳,但对衣着华美的贵族子弟却毫不羡慕的心理。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打分。三

15、、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蜡 烛墨 白 “谁呀?”老人颤巍巍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打开门。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接着,他看到门口立着一个中年人。老人说:“中勤,是你。” “我来给您送碗饺子。” “咦真是。”老人把中勤让进屋来,指着墙下的案板说:“你看你看,送了十来碗了,咋吃?”案板上果真摆着十多碗饺子。 中勤说:“过年哩,都兴。送来就吃,大家的心意。” “年年这样,叫我咋还情哩?” “看您说哩?您恁大年岁了,谁家的活没做过?”中勤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巾说,“歇着吧,我走,明个儿一早来给您拜年。” “拜啥年,不兴了。” “咋不兴,兴。您别出来了。

16、”中勤站在门口又说,“谁来给您贴的门神?” “几个小学生,一早就来了。你看,还有墙上贴的画。” “应该应该。”中勤说,“一年到头找您麻烦,喝茶哩,修桌凳哩,几百个学生,应该。” “就这平常,也不叫你动手呀,扫地哩,压水哩,见天水缸满满的。青菜给你送的吃不了,这些小孩子。” “回屋吧,天冷。”中勤说完就“嚓嚓”地走进雪地里。 老人弯弯地立着,看着中勤渐渐地走过操场,最后消失在大口外边。老人猛地想起了什么,一只手拍在苍老的额头上,自言自语地说:“看看,我这记性,咋就忘了中勤的锅盖哩?唉”老人上了门,走到床头在一堆木板里抽出几块桐木板来,在柔和的电灯光下反反复复地看几次,说:“就这几块吧,就这几块。

17、”他抱着木板来到长长的工作凳上,坐下来,开始刨板子。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板上。老人拧了一把鼻涕后呆呆地坐着,他目光浅淡地看着一个地方。 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把他从木呆里赶出来,他手中的刨子又开始走动了。“哧哧”在接下来冗长的劳作过程中,他就这样动动停停,停停动动,他不时地从现实里走进幻觉,又从幻觉里走进现实,他在似醒非醒的状态里,最终完成了那件圆形的锅盖。就这时,他头顶上的电灯灭了。他摸摸索索地点亮一支蜡烛。他在跳跃的烛光里思索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送去吧。”而后,他掂起锅盖往门边走。 拉开门,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

18、日喧闹的校园。没有风,雪仍在悄无声息地飘落,这使老人产生了一种孤独恐,他怀念起那些喧闹的日子来。老人静静地立在雪地里,他看到一头猪从他的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那头猪的嘴上粘满了酒糟。老人朝猪吆喝一声,然后说:“看看,到底拱进去了不是?”老人放下锅盖,顺着教室朝西走去,最后在二(1)班教室的门前停住了,教室的门框已经被猪拱断了,门也半歪着。老人伸头看看,教室里灰黑一团。他站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又往回走。他回到屋里一手提着工具篮,一手掌着蜡烛又重新回到门边。在烛光里,他看到在教室的西边有一溜厚厚的积雪,但他没有弄明白这不同别处的积雪从何处而来,他也没有看到那一根被积雪砸断的电线。在他修复那扇门的过程

19、中,除夕的炮声远远近近地响成了一片。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扇坏门修理好,他气喘吁吁地立在屋檐下,一手掌着蜡烛,面无表情地望着那扇恢复了原样的门。就在这时,他听到一种声音从天而降。起初他误认为那是学生跑操的脚步声,整齐的脚步声时常把他从梦中惊醒,当有雪砸在他头上的那一瞬间,他才明白那是积雪的滑动声。可是他没有看到那支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挣扎好久才熄灭。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 大年初一,起早来学校拜年的人没有看到老人,他们都以为老人被谁家老早地请去了。太阳出来的时候,一群孩子来到了学校里,他们一进校门,就看到了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

20、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盖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微型小说选刊l997年12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老人与中勤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起因以及人情风俗,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中勤送饺子,老人做锅盖、修教室门、被积雪砸死等主要事件都发生在风雪除夕夜这个特定时间,这样安排使情节集中、紧凑。 C、这篇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侧重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显得平和从容而又客观真实。 D、“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

21、板上”,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天气寒冷,工作辛苦。 E、这篇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如“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到底拱进去了不是”都体现了这种特色。(2)画线的几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日喧闹的校园。 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 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盖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请简要分析。(6

22、分)(4)这篇小说描写“蜡烛”的文字并不多,却以此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刘作忠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l9

23、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0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

24、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在首都机场,胡秋原向前来欢迎他的老朋友和媒体记者强调说:“爱国就不能不赞成统一,如果不赞成统一,你就不够资格谈爱国和过问国事。任何中国人都应该赞成统一。”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

25、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l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

26、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

27、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2011年12月纵横)【相关链接】胡秋原(19102004),湖北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2004年,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

28、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在抗战时期和去台初期的重要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行”。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

29、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四方商场盗窃案亏得法官_,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等,作

30、为班主任,他都_。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_,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A、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B、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C、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D、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能源领域改革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走自己发展的道路。 B、京津冀一体化的推手是环保,推进环保一体化,应坚持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重点保护首都及周边地带生态环境以及重点保护大气和水污染的原则。 C、日本军机未经许可擅自进人我防空识别圈本身就是挑衅行为,还

31、做贼心虚,恶人先告状,想在中日舆论战中争夺话语权,其丑恶用心昭然若揭。 D、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稳控”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而高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基础教育具有特殊作用。 素质教育虽不以考试为目的 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相反,素质教育是能够包容并且需要有考试的教育 但并不排斥考试 因为考试毕竟是一种评价手段 因此素质教育是塑造品质、培养能力的教育 A、 B、 C、 D、16、在下

32、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唐装使中国人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 ,神采飘逸,一派儒雅;女士旗袍加身,雍容华贵, ,更显现了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唐装,它用服饰的语言向世界自我介绍: !17、下面的照片取自网络新闻。上海朱水宝阿婆l5年前拾养一名黑人小孩朱军龙,含辛茹苦将他抚养大,并终于为他办下收养证和上海户口。请你为照片题名,10个字以内;并拟写感言,要求:生动简洁,60字以内。(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名年轻人到一家快餐店打工,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回家向父亲抱怨:“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教育他:“桌子都擦不好,还能做老板?”之后,他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5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 麦当劳,他叫克洛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5页 共8页 第16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