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背景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086974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安石变法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背景(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x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矛盾的日益激 化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情景再 现、问题 探究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 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 的重要作用积贫积弱局面的形 成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探究北宋加强 中央集权的影 响分析图 例、问题 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 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 价昙花一现的庆历新 政庆历新政的内 容实施庆历新政 的原因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问题探究改革是历史

2、发展的必然 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 是一帆风顺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三大矛盾、“三冗两积”;2. 分析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影响。难点1.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2. 了解“庆历新政”的概况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进入11世纪,刚刚建立不到半个世纪的北宋王朝就巳经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内部土地兼并严重,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王小波、李顺和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部用送“岁币” 换来的屈辱和平并没有使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和西夏政权放弃大规模进攻。1043年庆历三年宋仁宗为摆脱内 忧外患的困

3、境,起用范仲淹、富弼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会不 会改变北宋困窘的局面?本节课我们学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可适当综述本单元三节课之间的关系)【讲授新课】历史回眸:北宋的阶段特征政治: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实现国家局部统一;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科技文化:高度繁荣;活字印刷术,宋词,理学;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上)1. 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宋代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逐步加 深。首先请看两则材料:材料一:“(北宋)势

4、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一一宋史食货志材料二:“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续资治通鉴卷27 再结合课本46页第一段的内容,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 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而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地主阶级通过隐匿田产、偷税漏税,将赋税转嫁到了中小农身上,造成了富者 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而在封建社会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得 不增加赋税,中小农的赋税日益沉重。除此之外,中

5、下农阶层还要负担各类沉重的徭役,这些进一步激化 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封建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结合之前所学,回忆一下小农经济对于封建统治的有利影响是:将农民牢 牢的束缚在了土地之上,利于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脱离于小农生产的农民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得 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创作历史背景就是以北宋时期为主,这本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用 四个字概括就是:“官逼民反”!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最终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自称大蜀王,年号应远。推行一系列的打击恶霸豪绅的措施,起义军得到 百姓的响应和支持。后

6、来政府军残酷镇压了起义军。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 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 均的兵变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 一伙强于一伙”。总结原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2)民族矛盾激化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 可是都失败了,我们熟知的杨家将就是以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的。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军南下, 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

7、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 澶州城下射杀了辽将。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于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 史称“澶渊之盟”。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称帝,停止对宋朝俯首称臣,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 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了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以及定川寨之战的三大战役,连战连捷,然而长期 的战争使得西夏战损严重,国力不济,1044年元昊主动议和,对宋称臣。宋、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激化 了民族矛盾。(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 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

8、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 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 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 塞言路。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政治背景列表比较社会矛盾产生原因表现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灾害频繁。农民起义、各地兵变民族矛盾幽云十六州、中原民族 与边疆游牧民族。宋、西夏、辽攻伐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改革派与保守派。范仲淹上“百官图”,引发“朋党”之争(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中央集权及其弊端)出示材料:材料三

9、: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巳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 五代之时。一一欧阳修(1)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积贫积弱的局面。(2)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源在哪里?根源:是由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1. 积弱局面的形成(1)集中军权材料四:“(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 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一一文献通考思考:材料中反映出了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措施涉及哪几方面?这些措施的基本精神 是什么?A. 藩镇割据问题B. 军事、行政、财政、司法C. 削弱武将、宰相和地方的权力,加强皇权与中央集

10、权赵匡胤最了解高级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的危险。因此,首先收夺军权。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在酒 筵上用允许将领们兼并田宅传给子孙的办法,示意将领们释去军权,使“君臣之间无所猜疑。次日,曾经 帮他夺取政权的禁军主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皆称病自请解除军职。此为“杯酒释兵权。之后,又 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而为三,以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 司分掌禁军,合称“三衙”。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三衙的长官为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 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也叫“三帅”,分别统领禁军。以资历浅、名位低、易于驾驭的人任其职。宋初制军 的这一特点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

11、制的加强。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又因袭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枢密院制度,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 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和招募、训练、供给等事宜。枢密使与三帅各有所司,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 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使二者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北宋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将驻防在京师的军队轮番调到地方戍守,或将驻守在各地的军队定期调 动到他地移屯就粮。军队驻守地时常更换,而统兵将领由中央任命,也不固定。如遇征战,多由皇帝临时 命将。战事结束,兵归宿卫,将还本职,一切军权都集中于皇帝。这虽然可防止兵与将领结合以反抗中央, 但却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

12、常帅,帅无常师。且士兵经常往来于道路,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杯酒释兵权、军权划分图、更戍法)(2)集中行政权。宋代以前,宰相握有“事无不统”的大权。宋太祖在建国之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通过新设的机构 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削弱宰相的权力。宋设“中书门下省”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庭, 称政事堂(即宰相办公的地方),是中央行政机关。长官为宰相,官衔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意思是与宰相共同议政,使宰相不能专权。宋 初设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掌管全国军事。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

13、堂并立“对掌大政”,号称“二府”。 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皇帝直接控制政权和军权。为了限制枢密使的权力,又设枢 密副使。(3)集中财政权。北宋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度支(掌财政收支和漕运)、盐铁(掌工商业收入和兵器制造)、户 部(掌户籍、财赋和专卖),掌管全国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另设三司副使多人,以防三司使 专权。在民、军、财三权分立中,三者不相统属,分别向皇帝奏报,一切由皇帝裁决,宋代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空前未有的程度。材料五“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14、思考:根据材料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措施结果影响(负面)集中军权a. 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 使之相互牵制。b. 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 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目的。C.强干弱枝a. 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 多胜少;b. 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 开支高涨。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 局面。集中 行政 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 相互牵制。a. 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b. 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 作难以开展。逐渐形成了 “积贫”局面。集中 财政 权设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 责,以削弱宰相权力。2.积贫局面

15、的形成(1)冗兵:材料六:“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 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无论秦汉晋隋唐,每一个新王朝建立,待天下统一之后,必然有一个军队的复员,但北宋军队不仅没 有复员,而且继续增加。直到仁宗,建国不到百年,兵额增加了 6、7倍。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 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 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巳。根据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中所记载的数字可以看 出:宋太祖

16、时,全国有禁军20万,真宗时增到43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多万,加上服杂役 的厢军,总人数巳高达近130万。当年北宋总人口只有2200万,国家的近十分之一人口是军队,宋朝养兵 的费用,竟达到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冗官:其一,官僚机构重叠,官职混乱,一官三人共之。其二,科举取士越来越多。1000年(咸平三 年),真宗下诏说:“去岁天下举人数逾万人,考核之际,谬滥居多。”但这年,真宗亲试举人,仍取进士、 诸科(包括屡试不中者)共一千八百多人。其三,“恩荫”法。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至门 客都可由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皇族宗室原来七岁时即授官。仁宗时,甚至出生不久,还在襁褓

17、之中,便 有官做。文武官员中地位高者,家族亲属都恩荫授官,小至郎中、员外郎也可荫子孙一人得官。正官之外, 等候官缺的人员,多到“不知其数”,“大约三员守一缺,略计万余人”。真宗时十数倍于初,仁宗时又两倍 于真宗。而且中级以上的官员,待遇极其优厚。宰相、枢密使的正俸,每年铜钱三百六十万文,单以三百 六十万文计算,等于北宋中期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冗费:军队和官员数量激增,也使费用大量增加,同时,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宋代统治者也常常 付出大量金银和布匹,以金钱财富买得一时平安,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冗费的局面。(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 新政的背景(内忧外患)材料七:今则西戎巳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

18、,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 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八:“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 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着哪些危机?a.财政困难;b.官吏冗滥;c.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反抗不断;d.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境地下,不少有远见的人担心国家的命运,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于此同 时,宋仁宗也感受到了北宋的统治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

19、淹为参知政事,任命富弼等 为枢密副使,并多次催促他们立即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2. 新政的主要内容材料九: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 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 “经济之才”。(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桑,采 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 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 老朽、病患、贪污、无能

20、之人。思考:结合课本48-49页内容归纳宋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的哪些意见?实行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宋仁宗采纳了这些意见的大部分,连续颁布几道诏令,规定:1. 改革文官。改革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 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2. 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3. 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 制,着重策论和操行。4. 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多 者尽先差补。5. “减徭役”。将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21、东)的五县废为镇,又析王屋县(今河南济源西)并入河南 府,以精简乡村投入。核心措施:整顿吏治3. 新政失败的原因因为宋仁宗的年号是“庆历”,故历史上称这次改革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推行,主要目的是为 了革除弊政、巩固北宋王朝的统治而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 但是,如果以牺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来实现富国强兵,专制帝王当然不能答应。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 皇室利益。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 汰不称职的官员,而当时北宋的官僚,巳经是暮气深沉的腐朽政治集团,真要实行上述改革,大概百分之 九十以上都得

22、丢官。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 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 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 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一一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到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富弼被以更张纲纪,纷扰国经等罪名贬黜。巳经颁行的磨勘(考 绩)、荫子等新法也被宣布作废,“庆历新政”推行仅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了。庆历新政失败了,社会矛盾并未缓和,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一场更大规模、更

23、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巳在酝酿之中。【课堂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冗官财政危机三、板书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矛盾激化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弊端三、庆历新政阶级矛盾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背景民族矛盾冗兵、冗官、冗费内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积贫、积弱失败原因四、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 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 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 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2. 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参考答案:(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遣升迁的办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 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 方官;裁并州县,厚农桑。(2)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的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 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 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五、作业练习册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课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