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0086732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任玉峰;李艳芳;刘富元;吴秋良;郑敏;冯艳玲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 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 复习文献.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占同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例的1.82%; 常见症候为盆腔包块、腹部不适或疼痛和痛经;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才能确 诊3例中1例失访、1例已生存42个月、另1例已生存55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 位症恶变罕见;术前难以诊断、切除病检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综合化疗、 放疗及激素治疗;早期病例预后较好.【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

2、07(022)006 【总页数】4页(P609-611,619)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刘富元;吴秋良;郑敏;冯艳玲【作者单位】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中心;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华 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

3、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具有侵袭生长的特点, 并有恶变的潜能,但恶变很罕见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 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及预 后。1病例介绍1995年1月 2006年4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3例,病例介绍如 下。病例1.患者,52岁,孕4产3,因肛门部不适伴里急后重半年,于1999年入院, 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已停经3年。妇科检查:右附件区肿物约为80 mmx90 mm、边界欠清、固定于盆侧壁;左附件肿物约60 mmx70 mm、实性;子宫直 肠窝肿物约为80 mmx80 mm、质硬、无压痛、固定于直肠前

4、。B超发现右侧附 件囊性肿物90 mmx90 mm、左侧附件囊实性肿物80 mmx82 mm,内有线样 分隔光带、壁薄光滑、后壁回声增强,子宫直肠窝肿物80 mmx80 mm,腹主动 脉旁淋巴结(-)。肿瘤标志物 CAI25 190 U/ml , CAI53 15 U/ml,CAl99 1 U/ml。 术前拟诊: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卵巢癌? )。1999年7月6日手术探查发现:肝 胆胰脾胃肠正常、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附件囊实性 肿物60 mmx90 mm、左侧附件囊实性肿物40 mmx70 mm、子宫直肠窝肿物 60 mmx70 mm分离穿破流出约150 ml暗红色液

5、体。术中冷冻检查:右卵巢为 低分化透明细胞腺癌;左卵巢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 腔肿物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右卵巢:低分化透明细胞腺癌;左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伴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腺上皮见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癌的 过渡形态;子宫直肠窝肿物:透明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异位;腹水:涂片见大量 凝固性坏死的肿瘤细胞、散在的腺癌细胞。临床诊断:卵巢癌B期;子宫内膜 异位恶变。术后于1999年7月8月行CBP(环磷酰胺1.2 g+卡铂0.5 g+博莱霉 素45 mg)化疗2个疗程。后侨居印尼,未随访。病例2.患者,38岁,发现盆块3个月余于2002年5月8日入院,患者偶有痛经,

6、结婚10年未孕。1998年发现盆腔包快并逐渐增大2年,于2000年12月在基层 医院手术治疗,术中见左卵巢囊性肿物120 mmx100 mmx90 mm、右卵巢囊性 肿物90 mmx60 mmx60 mm,行囊肿剔除术,术后诊为双卵巢巧克力囊肿,服 丹那唑治疗4个多月余,术后13个月时发现盆腔包块并逐渐增大而转诊,2002 年5月8日入院检查发现左侧宫旁约90 mmx100 mm囊性肿物,B超发现肿块 边界模糊、呈混合性回声、以不规则液性暗区为主,暗区内见索状光带及乳头状光 团。肿瘤标志物 CAI53 4.76 ng/ml,CAl25 436.05 U/ml,CAl99 4.48 U/ml。于

7、 2002年5月29日手术探查见血性腹水约400 ml,肝脾横膈大网膜及肠未见异常, 左卵巢肿物呈分叶状约70 mmx90 mmx100 mm;右卵巢约30 mmx40 mmx40 mm。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左卵巢肿物为子 宫内膜样癌伴子宫内膜异位,镜下见异位内膜腺体增生、不典型增生、癌的过渡形 态;右卵巢肿物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腹水见腺癌细 胞。临床诊断:卵巢癌B期;子宫内膜异位恶变。于2002年6月5日 2002年12月7日共行CBP(环磷酰胺1.2 g+卡铂0.5 g+博莱霉素45 mg)方案 化疗5个疗程。2005年7月5日发现右腹股沟肿物约

8、40 mmx30 mmx25 mm、 边界清、活动,切除肿物病理活检为淋巴结低分化腺癌,采用IAF(异环磷酰胺8 g+表阿霉素60 mg + 5-氟尿嘧啶1.25 g)方案化疗6个疗程,2006年6月发现阴 道残端肿物,活检见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后装放射治疗4次,共30 Gy。 已随访4年7个月,患者健在。病例3.患者32岁,因左卵巢囊肿1年、不断增大,拟诊左卵巢囊肿,2003年6 月24日于基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左卵巢肿块约50 mmx60 mmx70 mm、表面光滑、无破溃;子宫、右卵巢、双输卵管无异常,无腹水,行左卵巢囊 肿剔除术。剖开标本流出巧克力样液体,囊壁有1个10

9、mmx10 mm乳头状结 节,术后病理为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入我科进一步治疗。B超 发现:右侧附件可见一低回声肿物,大小为55 mmx48 mm、边界不清、呈类圆 形、内见稀疏点状回声。肿瘤标志物CAI53 11.53U/ml、CAI25 26.75U/ml、 CAI99 20.O4U/mI。于2003年7月7日行大网膜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全面复查切片,病理为左卵巢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镜下见异位内膜重度不典 型增生、癌的过渡形态,右卵巢黄体囊肿。临床诊断:卵巢癌I期,子宫内 膜异位恶变。术后采用CBP方案(环磷酰胺1.0+卡铂0.5+博莱霉素45 mg)化疗 4个

10、疗程,已随访3年6个月,患者健在。2讨论2.1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1925年Sampson2首次提出子宫内膜异位可以发生恶变,并提出子宫内膜异位 症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在同一部位有异位的子宫内膜和癌并存;异位子宫内 膜和癌有相似组织学形态关系;除外转移性恶性肿瘤。1953年Scott3认为应 在上述标准基础上,补充有良性子宫内膜向恶性组织过渡的组织学形态。目前认为 诊断子宫内膜恶变的条件为:癌组织和异位内膜并存于同一病变中;两者具 有组织学相关性;排除其他原发肿瘤的存在;显微镜下有异位子宫内膜向癌 移行的形态学证据,即由增生、不典型增生向癌的变化过程4。本文3例均符合 以上诊断标准

11、。2.2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发生率自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子宫内膜异位恶变以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共300余 例恶变率约为0.7%1.5%2 ,5,6。本院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包括卵巢子宫内膜 异位)164例,恶变3例,约为1.82%。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逐渐增高, 其恶变率也有提高趋势,但子宫内膜异位恶变准确发生率难以估计,主要因为: 目前尚无子宫内膜恶变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恶变后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其起源 会且织可能已经破坏,以至找不到组织学依据;病理取材局限,针对恶变最明显部 位取材可能会使异位子宫内膜恶变漏诊,因此所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均较实际偏低。 由于子宫内膜移位症具有部位广

12、泛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恶变部位也具有广泛性; 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最常见部位,因此其也是恶变最常见累及的部位。2.3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组织类型以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常见,除此外还包括黏液癌、 鳞状细胞癌、癌肉瘤、肉瘤等7,本文3例中组织学类型1例为透明细胞癌及宫 内膜样癌,2例为子宫内膜样癌。近年来文献报道,在卵巢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 癌中内异症发生率分别为26%42%和18%54%,而在浆液性腺癌和黏液性腺 癌中仅为0.7% 9.0%和 5%6%,其中约1/3患者组织学上可见直接恶性转化 过程5 , 710。因此,卵巢内异症恶变可能与卵巢内膜样腺癌和透明细胞癌的 发

13、生有密切关系。但由于癌组织生长旺盛可能破坏原发的内膜异位灶和交界组织, 若病理取材不够充分,将导致一些内膜异位灶被遗漏。本文卵巢子宫内膜样癌44例 中2例来自异位内膜恶变占4.55% , 13例透明细胞癌中1例自异位内膜恶变占 7.69%。2.4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的关系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 1998年Jiang等11 对子宫内膜样卵巢癌、癌旁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单纯卵巢 子宫内膜异位症3组病变组织进行了杂合子缺失(LOH)检测,发现9p、11p、22p 部位LOH的发生率较高,且3组病变呈递减关系,提出很有可能在这些染色体区 域内,

14、某些抑癌基因的失活参与了从抑癌基因向癌的转化过程。在人类的多种肿瘤 中都有不同程度的PTEN基因缺失或突变,尤其是早期,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卵 巢癌,其LOH率可达43%12,但尚未见有关该基因在癌旁子宫内膜异位灶的研 究。Ballouk等13在内异症伴重度腺上皮细胞不典型中发现DNA非整倍体细胞 群,而DNA非整倍体是肿瘤性增生的证据,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证明卵巢癌可由异 位内膜经恶性转化而来。2.5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患者可有下腹疼痛,痛经进展、节律改变或呈持续性腹痛;盆 腔包块、阴道出血、尿血便血等;影像学检查:B超发现卵巢囊肿直径大于80 mm或有明显增

15、大的趋势、卵巢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结构、病灶血流丰富; 实验室检查血清Cal25水平过高(200 kIU/L)等2,7,14。这与卵巢癌或严重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表现相似,明确诊断必须以术后病理检查才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治疗,大多数学者采用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加 化疗和(或)放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7,14。常用抗癌药包括:环磷酰胺、 阿霉素、5-氟尿嘧啶、铂类等.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或抗雌激素治疗,可提高5年生 存率15,16。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的预后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卵巢原发癌;而临 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17,18。目前国内夕卜共报告300例,尚未见 5年

16、生存率资料14。本文3例中1例失访,1例健在已3年6个月,1例健在已 4年7个月。2.6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预防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并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以下方面有助于减少恶变的出 现:当内膜异位囊肿直径超过60 mm时,应选择手术治疗;慎重用穿刺抽液 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适当放宽根治性手术的指征;保守性手术切 除的标本,如发现非典型增生的病变,应长期密切随访;绝经后的患者,以选择 根治性手术为宜19。参考文献1 孙爱达,韩美玲,郁奇,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见: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 697-713.2 Sampson JA.E

17、ndometrial carcinoma of the ovary arising in endometrial tissue in that organJ.Arch Surg,1925,10:1.3 Scott RB.Malignant changes in endometriosisJ.ObstetGynecol,1953,2(3):2834 徐成康,黄建昭,冯丽萍,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恶变过程的连续观察J,中 国妇幼保健,2005,20:2930.5 Vercellini P,Parazzini F,Bolis G,et al.Endometriosis and ovarian ca

18、ncer J.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9:181.6 蒋春庆,王文英,赵保华,等,起源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八例报告J.中华 妇产科杂志,1993,28(6):340.7 Heaps JM,Nieberg RK,Berek JS.Malignant neoplasms arising in endometriosis.Obstet Gynecol,1990,75:1023.8 Fukunaga M,Nomura K,Ishikawa E,et al.Ovarian atypical endometriosis:its association with malig

19、nant epithelial tumoursJ.Histopathology,1997,30 :249.9 McMeekin DS,Burger RA,Manetta A,et al.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ovar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ndometriosisJ.Gynecol Oncol,1995,59:81.10 张蕴玉,黄惠芳,连利娟,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J.中华妇 产科杂志,1999,34:544.11 Jiang X,Morland SJ,Hitchcock A,et al.Allel

20、otyping of endometriosiswith adjacent ovarian carcinoma reveals evidence of a common lineageJ .Cancer Res,1998,58:1707.12 Obata K,Morland SJ,Watson KH,et al.Frequent PTEN/MMAC mutations in endometrioid but not serous or mucinous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J .Cancer Res,1998,58 :2095.13 Ballouk F,Ross

21、JS,Wolf BC.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s:an analysis of cytologic atypia and DNA ploidy patternsJ.Am J Clin Pathol,1994,102:415.14 曲玉清,王丽,朱慧庭,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 : 470.15 胡琢瑛,邓晓谷.孕激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3.16 韩守威,曹泽毅,何斌,等.人体正常卵巢和卵巢肿瘤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研 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9,20:253.17 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杂科志,2002 , 37:437.18 Kobayashi H.Invasive capacity of heterotop ic endometrum 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0,50(Suppl 1):33.19 林仲秋,张霞,梁正东,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1997,13(6):3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