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079787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20课(含反思、备课素材、作业设计)(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课题1717 难忘的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课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授课时间时间2 课时1.认识“泼、族”等 15 个生字,会写“忘、泼”等 8 个字,读准多音字教学教学目标目标“铺、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教学重点重点教学教学难点难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泼、族”等 15 个生字,会写“忘、泼”等 8 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目标目标2.初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教学教具教具准备准

2、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导入导入()分分钟钟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设计意图:由于泼水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2 图文)图文)傣族泼水节的习俗。节大家比较陌生,课前先介 绍一下 有关这 方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穿上节日盛装,走上街头,再拿着采集面的知识,有利于课文的花叶沾清

3、水或用盆盛水,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的学习。】征着吉祥、幸福、健康,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二、识字解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 4)wng p d lng po chun xing lng忘泼度龙炮穿向令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指名认读,相

4、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新课新课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教学教学师总结:()分分【设计意图:一类字、(1)加一加:“氵”加“发”是“泼”;“火”加钟钟二类 字分开 认读、识“包”是“炮”。记,减轻了难度,效果(2)换一换:“席”减“巾”换“又”就是“度”。也好。】“空”减“工”换“牙”就是“穿”。(3)减一减:“响”减“口”是“向”。(4)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5 5)傣族人民敲鼓驶过 笑容 踩着 铺上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象脚鼓 凤凰花 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

5、、记忆。动作表演识记:“踩、敲、驶”都是动词,可以表演动作帮助识记。组词、读词巩固识字。如:容一面容、笑容、容易祝一祝贺、庆祝、祝寿康一健康、安康、康复健一健美、健壮、健康(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整体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6)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本文讲了和一起过的事。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7 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6、忘 泼 度 龙炮穿向 令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并讲述:(板书:忘、泼、龙、令)(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9 9):):“忘、泼、龙、令”田字格课件。“忘”: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龙”独体字结构,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不要丢掉。“令”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2)老师范写,学

7、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评价指正。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穴()()()火()()()心()()()氵()()()2.看拼音写汉字。wn p d ln难()()水节()过()舟3.搜集傣族的泼水节资料。参考答案:1.穴(穿)(空)(窖)火(炮)(炸)(炒)心(忘)(思)(想)氵(泼)(江)(河)2.忘 泼 度 龙3.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

8、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教具教具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2.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7 难忘的泼水节)(1)字词检测。(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111)导入导入看谁读得又快又对:【设计意图:读词比()敲鼓驶过 笑容 踩着 铺上 盛满 银碗

9、 祝福 健康赛,以游戏的形式,展分钟分钟长寿(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概括:本文讲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2.过渡: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212)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板书:火红火红)(不好,原来的词语更能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新课新课庆祥和的气氛。)教学教学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开课堂教学。】分钟分钟(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

10、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2.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3)“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3.补充材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515):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

11、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1)“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赶”字体现出来傣族人民急切地想看到总理的激动心情。)(2)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好不好?为什么?(不能换。“一条条、一串串”形容龙船很多,花炮很多,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气氛。)(板书:一串串 一条条)5.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三)学习四五自然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616):1.默读课文,画出描

12、写总理样子的句子,如何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句子。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3.交流展示:(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717):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平【设计意图:量词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更能表现热闹的气氛。】【设计意图: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易近人,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板书:笑容满面)(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818)B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1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19)C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设 计 意 图:“一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手一手”和“一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边一边”体现了总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理对人们 美好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表现了傣族人民对总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理的敬爱之情。】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板书:一手一手一边一边)D.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

14、过泼水节的。(四)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感叹号表达的情感。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020)1.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百忙之中来到傣族人民身边,把美好的祝福带给人民,使傣族人民终生难忘。)2.用激动、欣喜的心情齐读课文。17 难忘的泼水节板书板书火红火红一串一串一条条内容内容笑容满面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用下列词语

15、造句。一手一手2.搜集周总理的故事,讲一讲。3.仿照第四自然段描写周总理的语句,写一写一个人的衣着。答案:1.我一手打开书,一手拿着笔,开始写作业。2.“派克”的来历:50 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3.描写军人的衣着: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沿军帽正中嵌着鲜艳

16、的帽徽,腰系武装带,手待冲锋枪,站立岗位上,多么精神,多么威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

17、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不足之处: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洁,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 1961 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 年 3 月 5 日1976 年 1 月 8 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

18、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自 1949 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 年至 1958 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2.傣族的泼水节。傣族泼水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 年 5 月 20 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

19、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敲门(qio qio)长寿(shu zhu)铺满(b p)驶入(ch sh)一碗(wn wn)从容(rng kng)二、比一比,组词语。令()忘()跑()泼()今()思()炮()拨()三、我会填。一串串一条条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五、我会写,用下边加点的字造句。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六、课文整体梳理。(判断正误,对的打“”)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

20、2.周总理 1961 年来到了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七、重点段落品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1、这段话共_句。2、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3、这段话写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思维创新大拓展思维创新大拓展八、写一写。傣族人民有泼水节,彝族人民有火把节,你还了解那个少数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一写。答案答案一、qio shu p sh wnr r n ng g二、令(口令)忘(忘记)跑(跑步)泼(泼水)今(今天)思(思念

21、)炮(大炮)拨(挑拨)三、一串串花炮一串串葡萄一条条龙船一条条小鱼四、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五、他们一边跑,一边喊。六、1.2.七、1.2 2.略 3.八、蒙古族的那达慕、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花山节等。课题课题1818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课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授课时间时间2 课时1.认识“宿、寺”等12 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教学教学目标目标语。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教学教学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重点

22、重点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教学教学难点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宿、寺”等 7 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 3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教学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目标目标歌的丰富意蕴。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具教具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课题入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并推想人物。

23、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 很快 吸引了 学生的 注导入导入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意,引起学习兴趣。】()分分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钟钟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2:夜宿:夜宿山寺插图)山寺插图)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

24、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分分钟钟(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3.识记生字形近字辨析:“辰一晨”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 4):危楼高:危楼高百尺。百尺。(1)学生找

25、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5 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险;损害;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板书:百尺 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6):出:出示插图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齐读:“危楼高百尺”。要读出楼的高。【设计意图:第一行的学生提高嗓音朗读。朗读指导,要求学生抓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住关键词重读,

26、就能读“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出想要的效果。】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7 7):手可:手可摘星辰摘星辰(出示“星辰”卡片)(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设 计意图:分析 诗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句,鼓励学生以表演的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形式,通过读表达出自怎样的?己的理解。】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

27、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学生朗读强调“可”字。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不敢高)不敢高声声语,恐语,恐惊天上人。惊天上人。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诗人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只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2)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相距咫尺,进一步说明楼之高。(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

28、“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学生读得很响亮。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学生:高昂地读。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进一步体会诗句【设计意图:尝试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读诗句,感受朗读的乐趣,促进了对诗句的理解。】表达的含义。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学生尝试

29、用两种方法朗读。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古筝乐曲:古筝乐曲)可以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想象画面,熟读成诵。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出示田字格课件:危 惊 敢1.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111)危的田字格课件“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

30、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学生练习写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百尺:。危:。恐:。2.危楼(),手可摘()。()高声语,恐惊()。3.用自己的话说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参考答案: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危:表示高的意思。恐:恐怕2.高百尺 星辰 不敢 天上人3.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仙人。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认识“庐、笼”等 5 个生字,会写“阴、似”等 5

31、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教学教学目标目标词语。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具教具准备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3)(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导入导入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分钟分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 27 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 敕勒歌吧!4.板书课题,齐读

32、课题。(板书:敕勒歌)师简介 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的出示,恰到好处,在展现草原风光的同时,自然地把我们带到古诗的学习中去。】表作之一。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似 庐 笼 盖 苍 茫(板书:似 庐 笼 盖 苍 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似、苍”,后鼻音“笼、苍、茫”。另外,“见”在这里是“出现、显露”的意思,应该读作“xin”。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设计意图:学习古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诗,先观察课文插图,(辽阔的天

33、空、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说说看到的景物,其实壮的牛羊)新课新课是在理解古诗的意思,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教学教学感 知 古 诗 描 述 的 内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515 图片)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容。分钟分钟多的蒙古包.(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意即可。(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515)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自由读这 4 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

34、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由此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诗句,是理解诗句的好方法。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3)谁愿意来读读这 4 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616:敕勒川、阴山图片):敕勒川、阴山图片)示范读第 1、2 句。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说说“穹庐、笼盖”的意思。(穹庐:就是大帐篷,笼盖:就是盖住的意思。)示范读第 3、4 句。分小组赛读第 1 至 4 句。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35、呢,自由读读最后 3 句。(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717 图文图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818 图片)图片)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020 蓝天、蓝天、草原图片)草原图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说,天苍苍一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一头发白白的。野茫茫一草原无边无际,大海茫茫一大海没有边际,云

36、海茫茫一云雾浓厚看不清楚。“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显露,出现)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121)【设计意图:注意引导课文的朗读,教师适时的评价,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酝酿感情的好方法。】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出了影没于草丛中的牛羊。3 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全班交流朗诵。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一)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222)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 苍 阴 野 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

37、”是“野”,“艹+汒”是“茫”。(二)指导书写。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教师重点指导“野、阴”。“野”:“里”的末笔横改提,顶部左右齐平,底部“予”低,“予”的第三笔横勾从田字格中心左侧起笔,略向上斜行。“阴”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勾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2 大草原就是幅

38、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设计意图:给诗作画,就是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呈现出来,是更高 一 层 次 的 理 解 诗歌。】板书板书内容内容敕勒歌似 庐 笼 苍 茫草原的大、美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似:。穹庐:。盖:。2.用自己的话说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答案:1.似:好像。穹庐:大帐篷。盖:罩。2.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风儿吹过,草儿弯下腰,草丛的牛羊就显露出来了。3.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即使

39、是“板画”“用手势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诗意。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教什么、学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如:“危”字怎么解释?“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

40、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

41、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1.描写高楼的诗句:描写高楼的诗句: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2.2.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描写大草原的诗句草原诗三首(一)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二)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三)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基础

42、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连一连。kng s l chn lng寺辰恐笼庐二、看拼音,写词语。tinycngmnggungynjngxibgn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危楼:百尺:恐惊:草低:四野: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四、课文整体梳理。1.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这首诗用()的手法。把山寺的()和夜晚的()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五、重点段落品析。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把诗歌补充完整。2.敕勒歌是一首朝时的民歌。3.穹庐是指4.“风

43、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思维创新大拓展思维创新大拓展六、写一写。最高的楼,用诗句表示:答案答案一、略二、田野苍茫 光阴惊吓不敢三、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恐惊:唯恐惊动。天苍苍:天蓝蓝的。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四、1.李白夸张高静2.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川阴山 天野风草 牛羊五、1.笼盖四野天苍苍 2.北 3.蒙古包 4.现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课题课题1919 雾在哪里雾在哪里课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授课时间时间2 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正确认读“淘、雾”等 12 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等 8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

44、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的语气。3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雾是什么样子。教学教学重点重点教学教学难点难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书写“于、论”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教学1正确认读“淘、雾”等 12 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等 8 个字。目标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45、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辨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教具教具准备准备道雾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2)关于雾的谚语(春雾风,说说雾的样子,展示雾导入导入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分分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钟钟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19 雾在哪里)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 4)借助拼音,轻声自

46、由练读课文。在生字下面做“”记号。生字重点拼读。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标上自然段序号。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分分钟钟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5 5)y lnn w qi ji sn b于论岸屋切久散步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论、岸、散”,整体认读音节“于、屋”。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的图片,让我们先熟悉一下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加一加:“讠”加“仑”是“论”;“山”加“厂”加“干”是“岸”,“氵”加“肖”是“消”。换一换:“到”减“刂”换“尸”就是“屋”。减一减:“宇”减“宀”是“于”。(

47、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6)w ton ji大 雾淘气变暗大 街ling g shn zh du sh桥梁甚至躲起来消 失小老师领读指导,齐读。理解、记忆。【设计意图:多元认字识词,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 己的方 法识记 生字,培养学生识字的乐趣,同时训练学生善于要注意读准翘舌音“甚、至、失”,前鼻音“暗、岸”。表达的能力。】注意认读词语“变暗、海岸”时,区分同音字的含义。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读,开火车读。识记生字:近义词辨析:“躲一藏”。同音字辨析:“暗一岸”。组词拓展识记:“梁”,可扩展为“桥梁、房梁、鼻梁、山梁”。相同偏旁熟字比较识记:记忆“雾”,比较“霜、雪、雷”。(3)读好长

48、句子:(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7 7)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49、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于论岸屋切久散步【设计意图:书写的指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久、步”并讲述:(板书:久 步)(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久、步”的田字格课件。“久”:独体字结构,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撇段长,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步”:上下结构,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

50、)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lnn w ji sn不()海()房()不()()步2.搜集一下表示天气的谚语。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尸()()()攵()()()导,易写错的字一定要指导,要范写。积累更多写字的方法,养成写好字的习惯。】参考答案:1.1.论 岸 屋 久 散2.(1)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2)云绞云雨淋淋(3)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4)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5)直雷雨小,横雷雨大。3.尸(屋)(层)(居)攵(散)(放)(收)第二课时

51、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教具教具准备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导入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212)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甚至、桥梁。分钟分钟 2.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朗读感悟第 2-5 自然段 1.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请用“”画出雾孩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分钟分钟子说的几句话。学生默读课文,画出雾所

52、说的话。交流展示:(课(课件出示件出示 1313)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我要把自己藏起来。【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从读到画再到说,按照句式说话,整齐有力度。】指导朗读好这几句话: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我”的后面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要读出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2.从雾说的几句话中,我

53、们知道雾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以用以下句式说完整。(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藏了起来。3.课文中描写的雾景是怎样的?用“”画出来。【设计意图:圈圈画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515)画,是训练学生从文中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搜集信息的能力、概括了。了。能力的锻炼。】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

54、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比较第一、二句话,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都是: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616)出示:)出示:无论无论、,还是还是都都。(2)指名读第三句话,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4.雾最后把自己藏了起来,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仔细读读 9自然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717)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

55、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都露出来了。(1)多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理解这里的“连同”是和的意思。(2)用“连同连同”造句。三、拓展运用,练习说话。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818)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19)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把藏了起【设计意图出示图片,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是对课文的拓来,无论、还是展。】都。2.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四、

56、提高延伸,积累词句。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020)了解雾的形成,观看课件。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121、2222)朗读庐山的云雾(让我们再去读读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云遮雾罩的庐山的美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的云雾。板书板书内容内容雾在哪里淘气顽皮笼罩山川、树林、学校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用“无论还是都”写一句话。2.在你的眼里,雾是什么?3.搜集关于雾的谚语。答案:1.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都要按时上学。2.例如:雾像仙境一样,富有诗情画意。3.十雾九晴清晨雾浓,一日天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成功之处:我想:我在上雾在哪里一课时,许多方面的训练都能追求“实而有效”,有

57、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施教下来,效果不错。一、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二、语言训练力求扎扎实实。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

58、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不足之处: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个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雾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来,文章紧紧抓住雾要把事物藏起来的淘气、顽皮,当太阳初升的时候,雾想把自己藏起

59、来,雾真的不见了。文章没有用枯燥的语言来直接说明自然界的这个变化,而是非常巧妙地用“淘气”来写雾的变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雾的谚语:关于雾的谚语: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清晨雾浓,一日天睛。十雾九晴。一雾三睛。迷雾毒日头。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把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1.从前有一片雾(w),他是个又淘(t )气又顽(w )皮的孩子。2.街(j)道连同房屋和桥梁(l),都露出来了。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hn sn b 1.我喜欢到边去。ji ji xio sh 2.屋内的香

60、水味没有。三、仿照例句写句子。1.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不见了。2.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四、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主要讲了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有一天它飞到,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都藏了起来;又来到,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最后他躲在把藏了起来。五、重点段落品析。“我要把自己藏起来。”。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l lu)出来了。路上走着行(hng xng)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

61、。2.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3.选文共有自然段,其中第自然段讲的是雾把自己藏起来后,、街道、房屋、桥梁都露出来了。思维创新大拓展思维创新大拓展六、写一写。请用几句话,形容一下你的一位好友。答案答案一、1.on 2.i ing二、1.河岸散步 2.久久消失三、1.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你都要专心学习。2.妈妈买的西瓜又大又圆。四、雾海上岸边城市上空自己五、1.l hn。2.?。3.3二天空太阳海岸城市六、示例:我的好朋友小静性格活泼、热情开朗、喜欢运动、旅行,有一副乐于助人的好心肠。课题课题2020 雪孩子雪孩子课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授课时间时间2 课时1.会写本课的“唱、赶”等

62、9 个生字,认识本课的“累、添”等 14 个生字。教学教学读准多音字“呀”。目标目标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教学重点重点教学教学难点难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的“唱、赶”等9 个生字,认识本课的“累、添”等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目标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教学教具教具准备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解释课题,激发兴趣。一、解释课题,激发兴趣。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1

6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设计意图:导入出示 2.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图片,出示朗读录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让学 生先来 了解一 下 3.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 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听导入导入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 故事,讲故事的兴趣。】()分分事?钟钟(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62-6)(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在家睡觉。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4.谁

64、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课件(课件出示出示 7 7)(指名学生讲故事内容。)5.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字词,默读课文。二、学习字词,默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chng g g gn wng g png g hn hu shu qng g q唱赶旺旁浑候谁轻汽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赶、

65、浑”,后鼻音“唱、旺、旁、轻”。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分分钟钟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累了 添柴 旺旺 渐渐 冒烟 扑灭 冲进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激动哎呀 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师生共同指正:要注意读准翘舌音“柴、烧、终”,前鼻音“添、渐、淋”,后鼻音“旺、烫、终”。注意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3)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添一加”

66、“渐渐一逐渐、慢慢”“浑身一全身”等。【设计意图:多音字的指导,指出其用法,让学生 更好地 区分多 音字。】字理识字。“柴、烫、灭”的字形可以通过字理溯源,再联系生活体验来识记。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冒”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理解。加一加:“口”加“日+日”是“唱”;“日”加“王”是“旺”,“讠”加“隹”是“谁”,“氵”加“气”是“汽”。换一换:“挥”减“扌”换“氵”就是“浑”。“经”减“纟”换“车”就是“轻”。减一减:“汗”减“氵”是“干”,“傍”减“亻”是“旁”。(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默读指导。本课要求学会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按照以下三部分进行:第一步,教师告诉学生,默读就是读的时候不出声,速度比出声朗读快。教师范读 1 一 4 自然段,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设计意图:默读是第一次提到,因此有必要第二步,学生默读 5 一 8 自然段,要求:不能小声嘟囔 告诉学生默读是什么,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该怎么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