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教案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079786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5.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进学解》教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进学解》教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进学解》教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进学解》教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学解》教案课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进学解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篇章,影响深远。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1.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2.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

2、代散文。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 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属于历史散文范畴,如左传等。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表现而且桐城派的代表

3、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 13 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3.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p.89-91)二.常识简介1.了解韩愈(学生简介,教师总结)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

4、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文章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12.解题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

5、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学生齐读。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内容,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先生训示。提出第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第二部分:(2)虚拟学生诘难。第三部分:(3-5)先生自责。四.课时小结本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上是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对照注释,进一步理解文意。第 二 课

6、时一.组织教学本节课,我们来看一看韩愈是怎样通过对话的形式写别人,来嘲讽自己的失意,来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的。二.文本研读研读第一节1.学生齐读第一节。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一节,并做好质疑准备。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4.重点字词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分析第一节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找出本节中能概括作者命运的词语。明确: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

7、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2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研读第二节1.学生齐读第二节。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二节,并做好质疑准备。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4.重点字词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独旁搜而远绍含英咀华,作为文章(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5.研析第二节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明确: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第二

8、层从“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治学之勤恳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为人的成功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对比诵读 1、2 节,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的不同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明确:第一节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

9、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而第二节则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谪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愤慨。三.课时小结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的进步,然后学生再提出质问,从而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第 三 课 时一.组织教学本节课,我们来看一看韩愈是怎样面对学生的质问的。二.文本研读研读第 3-5 节1.学生齐读第 3-5 节。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一节,并做好质疑准备。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

10、流。4.重点字词3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5.研读 3-5 节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明确: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

11、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苟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这与屈原所言“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异曲同工,只不过一直接抒怀,一托事寄慨而已。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进学的观点的?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学习格言,

12、不少人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所谓“勤”即:“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段话就是说要口勤、手勤、脑勤。谈到“思”,他认为应该:“抵排异端,攘反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异端学说,佛道二教的邪说必须加以排斥和抨击,对于儒道缺漏的地方加以弥补,精微的地方加以发扬,对于儒道加以继承。就像要挽回大水在既倒的时候,使百川之水仍归东去一样来挽回儒术,这就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到。关于人才,韩愈在他的杂说中的说马篇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13、在进学解中他又是怎样看待人才这一话题的呢?请结合文本分析。点拨:作者在 进学解 中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他这种思想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三.文本小结从语言或结构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篇

14、文章的欣赏之处。4方法:小组交流,个别发言。点拨: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文章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是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以及大量成语的使用,辞采丰富。大量短句的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本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附:进学解中的成语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业精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

15、鼓之皮”、“投闲置散”。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跋前踬后”: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音zh,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拌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各得其宜”: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