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哈尼梯田”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07820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说“哈尼梯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说“哈尼梯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说“哈尼梯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浅说“哈尼梯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哈尼梯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地理】浅说“哈尼梯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很久以 前劳动人民就在改造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形,将坡地修筑成梯田,形成层层平地进行耕作。 梯田在我国东部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 自治州境内的“哈尼梯田”堪称世界梯田奇观,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一、位置“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南段,元江南岸,包括红河、元阳、绿 春、金平等县。全部镶嵌在海拔600米2000米之间的山坡上,时隐时现,规模宏大。哈尼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我国西南的元江(红河)、把边江、 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山

2、、无量山和爱尼山地域。哀牢山梯田是居住在该地区的多个民族(哈 尼、彝、汉、傣、壮、苗、瑶、拉祜等)共同劳动的结晶,但正如哈尼族简史所说: “云南多数的山居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则当首推元江南岸的 哈尼族”。从各少数民族耕山修田的技术来看,只有哀牢山下段哈尼族的梯田达到 “殊为精好”的水平。因其开拓者的缘故,这里约4.7万公顷的梯田就被称为“哈尼梯 田”。二、特点哀牢山地形崎岖,这些梯田既不同于印加、菲律宾梯田,也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梯 田,其突出的特点有:1. 面积大,海拔高,主要位于山体中部哈尼梯田约4.7万公顷,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约1.13万公顷之多,占耕地面积的

3、53.1%。西南少数民族虽共居一山,但各个民族大致来说是按照海拔高低分层而居。海拔 144米600米为河坝地区,为傣族居住;600米1000米称为峡谷区,为壮族居住;1000米1400米称为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为哈尼族 居住,由此以上为高山区,多为苗族居住,因而,哈尼族的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 米2000米的上半山区。2. 地形坡度大,梯级多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多为深切割中山地类型,地形呈V字形发育,从江边河坝到高 山峻岭,海拔落差极大,梯田也因势就坡,坡大坡缓开大田,坡小坡陡开小田,大到十几 亩,小到如桌面大小。一般而言,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4、,而哈尼梯田坡度在 1575。之间。以元阳梯田为例,坡度1525的有约441.2公顷,2575。的有 约137.6公顷;在马街乡登云、鸠妈、丫多梯田,1525。的也在约75.9公顷, 2575。的有约226.6公顷。这些数字说明了元阳哈尼梯田壮观与险峻的程度。以一坡 而论,少则上百级,最高级数达30005000级,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陈铺。而闻名于世的 印加梯田不过800多级。3. 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哈尼人在哀牢山区扎根繁衍后,随着人口的增多,生产粮食一直是当地人获取生活条 件的惟一方式高三,水稻产量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们的垦殖中,半个世纪前元阳县梯田水稻, 一般亩产就可达100千克150千

5、克,高的可达300千克。在“地无三尺平”、“天平岭 自雄”的哀牢山,稻作农耕的生产水平已经与内地平坝地区相当。元阳在云南成为一个主 产粮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外地调出大批粮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4. 历史悠久,梯田布局呈良性的生态循环公元12世纪,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游历梯田美景后写道:“仰坡岭坂之上,沟壑 之间,漫山遍野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篇游记,使这种新稻田形式,第一 次有了正式的名称。在哈尼人居住的山坡,每个村寨上方,都森林茂密,提供着水利、用材、薪炭之源, 村寨下方千百级梯田生产粮食;村寨由蘑菇状寨房组合成安度人生的居所;加上江河蒸腾、 森林储蓄而成的高山天然绿色水库,

6、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 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三、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自然因素1. 地形云南有94%的面积为山地,核心区元阳县则100%的土地是崇山峻岭,这里亿万年来 受元江、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凸起两侧低下,山地连绵,地形呈V字形发育,不易 耕作。为了生产粮食,必须对当地地形进行改造,这是哈尼梯田形成的重要基础。2. 气候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河坝峡谷因酷热干旱 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水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哈尼族居住的海拔 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2000米以上水稻很难

7、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 降水量1600毫米3000毫米),年均温在15C左右,年日照1670小时,植被介于落叶 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非常适合水稻生产,因而在元江南岸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 国最集中、最发达的稻作梯田。3. 水源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哀牢山河坝区蒸发旺盛,水汽随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区 遇到冷气团而冷却凝聚成浓雾和充沛的降水。由于植被的垂直变化,哀牢山形成大面积的高山森林,这既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又有 巨大的贮水作用,还有强大的蒸腾作用。森林中有无数泉、溪、瀑、潭、河。境内以元江、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水资源总量26.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 1.4

8、7亿立方米,是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也是梯田稻作的命脉。四、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人文因素1.历史上的修田和种植习俗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有耕种梯田的传统,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 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后为躲战乱,唐代定居元江南岸哀牢 山区,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 云南省内特产描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证明1200 年前哈尼族的梯田耕作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虽然哈尼、彝、汉、壮、傣、苗、瑶等民族共 居一山,但因居于不适合水稻生长的高度,或因文化传统除哈尼族外而少有水稻种植。2.科学合理的管理在

9、这样坡度大的山区,如果没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所开之田会前功尽弃。哈尼人以树 为守护神,将林木细分为神树林、村寨林、水源林,这些树林决不允许破坏,一旦有人违 规,惩罚严厉。数个世纪以来,哈尼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们的“森林一水源一梯田”系 统。在灌溉上,也有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 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等,无不精心经营。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 “冲肥 法”。每个村寨都挖有一至数个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存于内,经年累月, 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也因 此保持了哀牢山水、土、肥、田自然生态的完整,在今天看来,堪称生态农业的典范。但是,在这样的地形区,惟一不足的是,由于山高岭峻,出门就要爬坡上坎,其劳动 强度和难度比平坝地区要大许多倍。因此,“哈尼梯田”更加突现哈尼人的勤劳、智慧。 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和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 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