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_结课艺术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20074981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1章_结课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1章_结课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1章_结课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第11章_结课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_结课艺术(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结课艺术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一位高明的教师,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有时,教室在片刻时间里笼罩着一阵“喧嚣的寂静”,悬挂在寂静之上的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突然,问号又变成一个更大的惊叹号,并伴随着学生、教师的欢呼声!我国特级教师们都很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等,显

2、示了各自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一、结课的作用何在?(一)何谓结课?一个单元课时的结束,是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即完成课堂学习的步骤。需要教师对当堂课的讲授知识、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为行为方式方法。(二)为什么要结课?1为什么要有结课这个环节?2有没有结课或结课有没有艺术有什么区别?3有人说: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据此,对结课有何启示?从知识、学生、效益看作用:从知识、学生、效益看作用:w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拓展延伸w激发激励、强化欲望、浓厚兴趣、持续探究w知识系统、学有成效、质量提高、全面发展二、结课艺术

3、的基本要求二、结课艺术的基本要求1.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结构等,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情境,或对知识做总结概括,或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结课的首要出发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偏离了这个方向,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2.结课要注意首尾呼应。结课要与导课相呼应,不要离开主题太远。况且,有些课实际就是对导课时设置疑问的总结性回答,或者是导课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3.结课要做到适可而止。结课时,提前或拖堂都是违背结课适可而止的基本要求的,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4.结课要注意形式多样。结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科、

4、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方式。如果结课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课形式多样性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三、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三、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于成式,死板单调。(一)自然式结课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5、,好像不讲究任何技巧就可使用这种方式,其实却往往是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纯熟的教师,才能高水平地驾驭这种结课方式,并使之达到艺术的境界。(二)总结式结课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用于总结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如有个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完10以内数字后,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在结课时就根据每个数的形状把它编成了如下的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卖菜,6

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示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法。(三)悬念式结课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

7、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如有位教师讲完等差数列后,下节课要讲等比数列,在结束时提出:数列20,10,5,25,1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这位老师就抓住此时学生的心理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的。等下一节课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这里的奥秘,急切地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四)回味式结课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

8、令人回味再三。”回味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如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文章赞美了千树万树的茶花,为何仅只独画这一朵呢?又为何在课将结束时方出示给学生看?其用意不仅在顺着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语句,更在于把这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他们心上。用这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回味式结课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特点

9、,受到热爱思考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其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五)激励式结课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优秀教师陈仲梁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式。他满怀激情地说:“物候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科学啊!大自然以它生动优美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向人们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些秘密带来了农业的大丰收。大自然倾吐的秘密,好像斯芬克斯的谜,只有辛勤的人才能找到谜底。你看,为了能解开这个谜,科学工作者研究了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以高度的热情,严谨的态度,

10、为洞悉大自然的奥秘,付出毕生的精力。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84岁临终的前一天,还坚持用颤动的手写下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注上局报两个字。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六)延伸式结课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辟“第二课堂”。如有位教师教蝙蝠和雷达这课的结束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人们从荷叶得到

11、了启示,发明了伞。”“人们从火药得到启示,发明了火箭。”“人们从大脑得到启示,发明了电脑。”一下子就举出了10多个例子。尽管有的讲得不十分准确,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便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时,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要求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作活动。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七)游戏式结课有时学生上完一节课,身心已很疲劳,用提问、复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效果往往不会很好。因此结课应尽量生动活泼一些,特别是低年级有时可设计游戏娱乐形式。如一位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问小朋友都愿意回家背诵给

12、家人听后,提议先在课堂上演习一下,并自己扮演年老重听的老奶奶,下面是这个教学片断的实录:生:奶奶,我们今天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猜吗?师:好,我很喜欢猜谜语呢。你说说看。生:“远看山有色”师:什么?远远地就能看到山上有蛇?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生:不是蛇sh,是色s。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色”是什么意思?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这位教师善于“寓教于乐”,而又“乐而不嬉”,在教学游戏中巧妙地运用相声中常用的“打岔”技巧,既检验、巩固了知识,又极富于趣味。(八)震颤式结课教师在结课时以机言警语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

13、效果。如在孔乙己的总结课上,教师问学生:“孔乙己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教师又问:“他在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肃然回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凄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这样的结课多么震颤人心,又是多么令人警省。那股潜入人心的苦涩情味,是对人物的同情?还是对社会的指诉?让人久久难以排解。孔乙己的形象也便走进了学生的心坎,成为学生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这

14、样的结课是画着惊叹号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教师运用时要体现出足够的力度才行。(九)幽默式结课美国的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幽默式结课常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如1930年,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做绘画杂论的演讲,指出中国市侩主义喜欢月份牌上“病态的女性”是种畸型的审美观,并痛切剖析这类画的内容卑劣,结束时说:“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说时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徐徐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看时,原来是一幅病态十足的女人的月份牌,引得全场哄堂大笑,鲁迅便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有的幽默结课来自精心的设计,也有的幽默结课得于机智灵活的应变。

15、如有位地理教师讲解一幅地图,没想到没钉结实,“啪”地一声掉了下来。这时恰好响起了下课铃声,这位教师不失时机地幽了一默:“看来挂图也想休息了,下课。”干脆利索,饶有风趣,师生在会心(十)探索式结课结课有法,然无定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艺术实践中,探索各种有效形式。就像诗歌创作,虽然白石诗说有云:“一篇全在尾句。”但实践起来,却有“篇终语清省”(白居易语)和“篇终接混茫”(杜甫语)的不同。教学结课也允许不断探索新的形式与方法,直至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尾方法。如有些电影艺术的结尾,就很值得借鉴。(l)选择式结尾(多种结尾并存)。电影李小龙传奇的结尾即属此类。导演根据各种传说为主人公安排了多种结局,影片本

16、身本没有肯定哪一种结局,而是将多种结局并存,以供观众想象、评议与选择。如果课堂教学也设计多种课尾,使之并存,以供学生选择的话,那将是别有情趣的。(2)填空式结尾(没有结尾的结尾),也称零结尾,或自由发挥式结尾。据说美国电影导演罗本马摩里在导演瑞典女王最后一个镜头时,演员苦于找不到最好的表演方式,觉得怎么演都不合适。导演想了想,最后决定:“我要让每个观众自己来写结尾。我要给每人一张白纸如约翰洛克所说的白板一块,上面什么字都没有。让他们想写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写什么,悲哀、灵感、勇气,什么都行。我们把这场戏端出来,大家来填空。”以定格几分钟的镜头作结尾,结果使观众大为惊讶!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要求来设

17、想主人公的感受,于是人人都感到满意。实际上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零,非常美的,但是个零。事实上,零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无限丰富。课堂教学中,偶而来点空白式结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让他们以自己的心得来填空,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四、结课艺术的其他形式与方法1.自然式自然式结课是指教师讲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铃声正好响起。这种结课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结构,把握好教学的进程及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归纳式归纳式结课是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把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目的的一种方法。归纳可

18、以由教师做,也可以由学生做,教师补充。一位历史老师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结语是:“一节课简单地说可以小结为一、二、三、四、五。一个原因: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两个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四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和日德兰海战。五个年头:从1914年到1918年。”这段利用几个数字巧妙地进行归纳的结语,提纲挈领,概括明确,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之中巩固了知识;又在头脑里留下清晰、整体的印象。3.质疑启发式结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精心置疑,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形成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或者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不

19、太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案例1之一 一位政治老师在讲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后,设置了以下一系列问题:(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是商品?(2)阳光、空气、自来水、礼品哪些是商品?(3)有人认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4)商品的价值能否由自身来表现?如果能够,它又是如何得以体现出来的呢?(5)为什么说提高产品质量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1这样设疑启发,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层推进,兴味盎然,在动态的思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20、的学习热情,在强烈的乐学情境中完整而扎实地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1之二 又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漪一次作公开课讲宇宙里有些什么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书、提问题。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课文里“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提问题的学生也觉得问题提得不合适,谁不知道“万万”是亿啊!于老师却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亿字,反而用两个字万万呢?谁能解释?”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不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回答:“我也不懂,不过我想说说看。我觉得用万万读着顺口,还有,

21、好像万万比亿多。”于老师说:“讲得很好。别的同学还想说什么吗?”当于老师确信没有不同看法后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作用,他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4.回味式回味式结课是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5.比较式结课比较式结课是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采取辨析、比较结束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旨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辨别能力,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案例2案例2有位语文老师在讲授峻青的秋色赋时,在落实本课基本要求后,在结束课时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

22、长沙也一同发给大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廖。”这是欧阳修的秋。“绚丽缤纷”,“眼花缭乱”,“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这是峻青的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毛泽东的秋。通过比较,北宋文人、现代作家和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笔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怀,其精神的差异,给予学生的认识上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审美体验中,去实现对美的判断、理解,去不断丰富“人的感觉的人类性”。6.练习式结课练习式结课是最常用,最简便的一种方式。它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总结巩固

23、和布置作业两个方面。总结巩固是让学生会议总结所学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提问或做练习,巩固新课,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拓展延伸式拓展延伸式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设计的结课方法。教师在结课时,把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扩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案例3案例3教学“圆面积计算”,结尾时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成一个圆,问:“怎样求它的面积?”随即拿起剪去的部分,问:“怎样求它的面积?”再用剪刀在圆纸片中任意剪去一个三角形,问:“现在谁能求出它的面积?”接着又用在圆纸片中分别剪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小圆等,分别

24、请学生求面积?然后再拿一张圆纸片,把它对折后问 学生:“会不会求它的面积?”再对折后,问:“现在呢?”再对折后,问:“还会吗?”运用这种方式结尾,学生感到兴奋、欢乐、有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8.激励式结课教师结课时,利用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希望于学生,打动学生的心扉,给学生以启迪的结课方式。这种结课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9.点题式结课。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对文章内容直接或间接的说明、点拨,以表现、揭示主题的方法。案例4案例4有的教师在结束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就采用点题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只有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大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如果不珍惜地球上的山山水水、森林、草原,而去污染水源、毁坏树木等,这一切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