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070727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 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 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 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 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 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A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

2、协调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 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1、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 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 快更好发展。2、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 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 系列战略决策3、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3、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 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 趋势和规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切实把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4、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2)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3)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两 两会

5、词典: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

6、学发展为主题? A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A2】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全面客观地 评价我国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我国发展速度快、发展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水平还 不够高、发展任务还很重的一面。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我们必须继续抓住和用 好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的台阶。A3】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

7、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 是发展还不够科学的表现。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 然规律的发展,也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 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

8、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 统一。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 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

9、与自然和谐发 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 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二就业问题一就业形势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 比上一年增加了 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 338万人。而 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 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

10、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 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二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3.1国家方面。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 层单位就业。2,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3,创造公平的就业 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 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

11、 位在双向选择中的权益。4,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 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5,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基层, 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6,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私营 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 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予以支持。7,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 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

12、业, 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3.2教育机构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 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3.3社会方面。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 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3.4大学生自身方面。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 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 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

13、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 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 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 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3,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 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 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4,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 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5,大学生

14、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 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 才资源。四、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除了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外,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择业心态到就业上岗全过程加强就业竞争能力。(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人贵有自知自明,毕业生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爰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二)增加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毕业生,其

15、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职道路设, 重重障碍。(三)珍惜就业机会,切莫频繁跳槽目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工作难,找心仪的工作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 就业环境中,毕业生应珍惜就业机会,切忌频繁跳槽。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实践知识、经验的积 累。(四)修炼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一个尽责进取、严谨高效的毕业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因此,毕业生应当在修炼敬业 精神上下功夫,这是毕业生能否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毕业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 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

16、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 换的重要前提条件。(六)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毕业生如果被录用,就应尽进入岗位角色,尽快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岸握工作要 求,履行岗位职责,并逐渐积累经验。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主题与内容主题:此次会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将重点研究和解决“三个不适应”问题:一是文化水平与综 合国力不适应,二是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三是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要求不适应。内容:为提高对文化强国重要意义的认识,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深刻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与基本要求,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

17、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编写了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读本。本书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 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系统阐述了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反映出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 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二校园文化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 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 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

18、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 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征:互动性,渗透性, 传承性。功能: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 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 素质的重要渠道。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 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

19、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 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 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 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 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 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 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

20、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 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 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 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 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

21、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 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 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 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 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 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 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实践

22、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 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 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创造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 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 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

23、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 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 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 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序言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24、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 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 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第三 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要使全名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 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A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

25、律的公民 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 进文化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A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 学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A(1)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 动力问题,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 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思想道德建设又分为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2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 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建设是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A(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 化建设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其主 要内容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发展教育 和科学是精神文明建

27、设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主创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提升中国当今竞争 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 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 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 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28、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 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 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 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 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 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

29、、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 果。2、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 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 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 的灵感顷刻溜走3、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

30、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 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创新成果大都来 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 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 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 入了片面论的泥潭。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首先,这是突破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战略选择。将自主创新 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要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找到真正的切入点。因此,这不但是我国科技 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其次,自主创新是破解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命题选择。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 略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 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再次,自主创新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 大部署。当前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