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06995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线电测向运动原理与方法一、测向机的使用1、测向机各旋钮、开关的功能(1)频率旋钮。用来寻找需要收测电台的信号,要求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而其他 电台信号尽可能小,减少其干扰。(2)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3)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4)电源开关。短距离用的PJ-80型测向机不单设电源开关,插入耳机即接通电源,拔出耳 机即断开电源。2、正确的持机方法(1)80M波段的测向析持机方法:以80M波段直立式测向机为例,正确的持机方法是右手 持机,大拇指靠近单向开关,其他四指握测向机,手背一面是大音面,松肩、垂肘,测向机 举至胸前,距人体约25CM,尽量保持测向机与地面垂直。(2)

2、2M波段测向机的持机方法:基于2M波段标准距离测向时电台发射电波方式为水平极 化波(短距离测向时电吧发身电波方式为垂直极化波)及测向时多用单向大音面的特点,通 常为右手持机,左手调整旋钮和开关;将测向机举至胸前,并使天线所在平面与地面保持平 行(或垂直)引向器始终处于前方,以便准确观察电台方向线,当信号弱或收不到信号时, 可将测向机举过头项。3、熟悉电台呼号每一部隐蔽电台(或称信号源)均有自己的编号和呼号,并具有连续短距离测向)或轮流(标 准距离测向)自动拍发等幅电报的功能。判断电台台号时,要注意分辨长音、短音出现的先 后顺序和长、短音的数目。电台发信时,重复循环各自的电码符号,在语言中,通常

3、用“嗒” 表示长音,用“嘀”表示短音。如:1号台MOE电台呼号为“嗒嗒、嗒嗒嗒、嘀”,2号台 MOI电台呼号为“嗒嗒、嗒嗒嗒、嘀嘀”。其他分别是:1号台:MOE 或2号台:MOI 或3号台:MOS或4 号台: MOH 或 一5号台:MO5 或6 号台:6一 7 号台:78号台:8 9号台:90号台:0信标台MO备用呼号(当2M波段某频战法遇到严重干扰时,可腹胀其他频点的备用电台):MA台MU台MV台M4 台 M5台电台的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5-80字符。4、测向机增益控制装置的使用标准距离测向机的增益控制装置分别是“音量”旋钮和“远、近程”开关。其中“音量”旋 钮采用连续调整方式,利用电位器控制

4、测向机中频放大器的放大量,进而控制音量,逐渐地, 连续地平滑变化。而“远、近程”开关,采用不连续调整方式,大多利用开关定量地衰减测 向机高频放大器的放大量,对音量控制的效果只有大、小两个状态。5、熟悉测向机的方向特性测向机的方向特性包含两方面内容:(1)测向机在某一地点实际具有的方向特性。(2)距电 台不同距离的测向机的方向特性。6、熟悉测向机的音量特性精力掌握离电台不同距离(标准距离测向应重点体会1000M,500M、200Mtdg距离测向体会 200M、100M、30M)时的音量情况,对于估计电台距离,选择行进路线,迅速接近电台是 有帮助的。如果能掌握数米内的音量及音量变化特点,对确定电台

5、位置更有实际意义。二、收测电台信号1、收听电台信号当不了解被收听电台信号的强度,例如在起点收听要找的第一个电台或找完某台后收测下一 台时,可将音量旋至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直到听到电台信号后,再门诊 是不是目前被找台的台号。如果是,则准确调谐(缓慢地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 2M波段测向机还应注意在360范围内转动收听。最后将音量旅馆旋至适当位置,进行测向。2、测出电台方向的基本方法(1)80M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80M波段测向机有测单向和测双向两种方法供选择。在实际测向中,必须两种方法配合使用, 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按使用单、双向的步骤不同,可分为音向-双向法和双向-单

6、向法两种。(2)2M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对2M波段测向机来说有如下两种测向方法:一是单向法(也叫主瓣一次测向法)二是单向- 双向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主瓣不够尖锐的二元八木天线或要求方向线很准确的近距离没向中。 另外,80M波段测向机的直立天线,目前多采用拉杆天线,其高度可以调整。实践证明,在 测单向时,随着与电台距离的缩短,特别是到了近台区,直立天线的高度要相应降低,才能 获得较理想的以及形方向图。为此,运动员应分别在距电台200M以外和200M以内的不同距 离上,边调整直立天线的高度,边分辨单向的好坏,反复试验,直到那使测向机的单向小音 面面对电台,耳机声音最小或无声。此时的直立天线高度,即为在

7、该距离上的最佳高度。运 动员在测向时,可提高单向鉴别的速度和精度。三、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与比赛技巧(一)、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中,通常我们把全套测向技术分解成各个单元,分别训练并达到一 琔 要求后,再综合起来,其好处是每节训练课要求明确,针对性强,管理比较方便,易于总 结提高和及时发现问题。基本技术、基本动的训练,需反复、长期、系统地进行,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熟练地综合 运用。1、收听电台信号训练调收电台信号的速度将直接影响训练和竞赛成绩,特别是对于隐蔽电台工作在不同频率 上的短距离测向更显重要。(1)识别电台呼号训练,目的建立收测信号必须首先分辩台号的概念。(2)调收电台信号训练

8、,目的提高收听电台信号的质量和速度。2、收测电台方向线训练目的获取准确的电台方向线。训练方法包括:蒙眼训练、减少“瞄准误差”训练、单台计时 训练;多台计时训练。3、方向跟踪训练目的使运动员在电台发信时,能按所测方向线快速、准确地跟踪到电台,训练方法包括: 单人单台跟踪训练、单人多台跟踪训练、最大跟踪距离训练。4、交叉定点训练目的掌握交叉定点的方法,以获得较准确的台位。训练方法包括:隔培养定点训练、密 林定点训练。5、体会音量变化设一连续发信电台,运动员从几十米外按所测方向接近电台,再跑过电台十余米,体会 音量旋钮应放的集团和音量变化与距离电台远近的关第,特别是电台附近的音量情况。(二)、专项和

9、综合技术训练专项和综合技术训练可按起点测向、途中测向、近台区测向三大环节进行分解、强化训 练,再按竞赛规则的要求进行综合外场训练;可可根据实际需要反复、穿插进行。1、正确确定首找台和台序的训练方法选择不同地点和适当台距,设置多部电台(80M或2M波段)和多个起点,运动员可根据 人数分组或统一行动。(1)固定起点,变换台号及个别台移位。(2)移动起点,变换台事情及个别台号发信号。(3)在条件允许时,起点和电台可同时移动。(4)采用人工控制发信时间(如发30S、40S等),以提高测向速度和循环周期。2、提高到位率的训练方法(1)直线到位训练,通常采用单台接力式训练法。(2)远交到位训练。3、近台区

10、测向技术的训练方法(1)在密林中设置3-5部电台(80M或2M波段)标准距离同频循环操作;短距离不同频率 连续工作,正常架设,并设点标。(2)各台离起点的距离30-200M不等,拉开角度,互看不见。(3)运动员单人找单台。(4)要求运动员自觉地有意识地按有信号和无信号找台技术去体会,在一轮发信时间内找到 的台为有效。(5)运动员找完一轮后,电台转移(笥机及次数由起点指挥若定,再重新组织出发。叵电台 转移两次,每人可找12-15个台次。此训练方法密度大、效率高,近台区测向技术可得到有效的综合练习。4、综合外场训练方法(1)事先准备好训练器材及用品。(2)按竞赛规则要求选择场地和设置电台。(3)布

11、台方式及总直线距离依场地酌定,尽量做到由简到繁,形式多样。(4)出发方式:标准距离可为男女相间、单人出发或男女同道双人出发或不同组别分批出发, 每批间隔5MIN;短距离按批出发,每批来自各组别男女,间隔2-3MIN。(5)规定时间可根据地形,布台难度和总距离等综合因素考虑。通常标准距离为100-140MIN; 短距离为35MIN左右。(6)每场训练应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如侧重体会或强化训练某一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 求(如标准距离训练中,要求在起点标画出5条方向线;找到首找台后再标画出其余4条方 向线并进行交点定位;到达终点后在地图上标注出把找台的正确台位,并与教练员一起检查 其标定位的误差)

12、。(三)、无线电测向比赛技巧无线电测向赛前技术指导下分重要,指导工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影响到运 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1、比赛(1)根据全局明走向(2)确定电台定方向(3)电台打卡移动快通过上述三个步骤,要达到的目的是:首先大局明。要明确比赛场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后要快速离开起点确定第一个电台位置;其次方向明。找台过程中要根据电台方向线移动; 最后思路明。找台时直线到位与交叉定点结合使用,方向清晰。2、打卡技术技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无线电测向比赛一般都使用电子打卡系统,运动员找到 电台后,必须迅速用指卡贴近点签器,如听到“嘀”的声音证明打卡成功,可以迅速离开该 电台;如果

13、自己不能确定打卡成功,则再接触一次点签器,如听到“嘀”的声音,证明成功; 如果还没有听到“嘀”声音,则有可能是机器故障,这时必须提请守台裁判员登记,以证明 找到该台。3、穿越绿色区域技巧必须明白,穿越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如果穿越可能出现错误,反而浪费时间,那就 不该穿越。做出最终的穿越决定时不但要看地形,而且要看实地的情况。如果从实地看,所 需穿越的实际距离不长,而到实地时,发现荆棘太多,很可能走到半睡就无法前进,这时要 迅速作出决定,是改变路线学是继续前进,如果要继续前进必须做好勇往直前的心理准备, 走到半路是不可再回头的,否则所花的时间可能比绕路的时间还要长,还不如一开始就下定 决定绕路

14、。通常在坡度不太陡的情况下,下坡时可以考虑穿越绿色地区,但上坡时一般不能 穿越绿色地区。4、比赛技巧比赛出发前,应做好心理准备,根据比赛场地的情况,结合自己以往的比赛经验,预计自己 将花多少时间完成本场比赛。比赛开始时,运动员出发时需向前跑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电台附近,后面的运动员看不到前面 运动员的出发路线。因此,应注意同组前面出发者是向什么方向跑的,如果前几位跑的方向 相同,出发后可按相同的方向跑,边跑边测向,特别是前进方向的路面情况较好时。如果方 向不同,出发时不应太快,应测定电台方向线,小心做出正确的选择。5、出现混乱时如何处理如果发现自己测向时出错,收不到电台信号时,应马上转移到地势罗高

15、或空旷的地方收 听信号,已发现电台顺序出错后,应从出错的电台开始重新按正确的顺序再打卡一次,切不 可进行漫无边际的、不停改变方向的寻找,或在原地转圈。6、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经验总结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不能只是为训练而训练,应该在每次训练后都有提高,不断总结训练 经验。以下为在训练中总结的经验:(1) 到处乱找是兵家大忌。(2) 尽量到空旷一点的地方测向,如测不出信号,注意换位。(3) 远台区:双向单向法一直接跟踪法(哑点线);近台区,交叉定点90 -扫音法(灵活 使用)。(4) 近台区音量可关小一眯(时间要抓紧)。(5) 电台附近一般有人,电台旁有打卡机或点签器做证明。(6) 指卡可套有食指上

16、,不影响测向。(7) 不要远离电台就开始交叉定点和扫音量(10M以内),应测正一条线,记好目标,机器 对准哑点线没路跑(注意哑点线和路线、地形的关系,别提前进入搜台和丛林区),听到声 音突变后,在找不到电台的情况下,用交叉点和扫音量法。7、无线电测向技术中的注意事项(1) 抓住每一次的训练机会,多练习、多思考、多比赛、多总结,提高身体素质。(2) 测向的定位准确性要不断提高一一要想测得准,就要多练基本功。(3) 电脑打卡点一决定找台顺序,注意指卡记录。(4) 正式比赛时短距离测向初中生找5部电台,高中生找6-8部电台(注意假台)、大学生 找8-10部电台。(5) 训练时快慢结合,快要准,慢要体

17、会。(6) 训练时不要受人家的影响,比赛时受人家的影响(跟前面的运动员方向)。(7) 训练时要先出发练技术,比赛时要晚点出发。(8) 技术训练的关键:身体素质;测台定位的准确性,技术要过关(用机器),不要瞎找, 不要跑到哪里测到哪里。(9) 电台远,不偏轴(少偏);音量小,练习题估计距离;电台近,音量呼,哑点不清楚。(10) 测向关键要测得准,电台和方向感都要好。(11) 要提高操作速度,提高测线精度,判断电台方向盘。(12) 学会保护自己,提高应急处理能力。(13) 装机焊接练习时上课要认真,集训中要练40MIN装机。(14) 赛区前要研究竞赛规则。(15) 准备务用电池和耳机。(16 )信

18、心,相信自己没有错。(17) 有路不翻山,多走大路,少走小路。(18) 方向明,路线明,位置明。8、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技巧(1) 要相信测向机,测向时思考先进路线。(2) 各种测向方法综合运用。(3) 到电台附近,运用垂直和综合技术听突变。(4) 不要刻意做90运动,要融会贯通,结合地形向电台方向跑。(5) 奔跑时脑子要清楚,注意多种信息收集:角度变化、音量轻响、其他运动员前进方向。(6) 别一味求快,慢跑中观察角度变化、手腕变化。手腕幅度别太大,不要举得太高(持机 跳动时)。(7) 如果声音小,应检查电池是否有电,或是否频率没调好。(8) 交叉定点。(9) 扫音量时要数米内扫音,边扫最大点边

19、前进。(10) 跑音量时一定要调小音量,找突变点。四、无线电测向运动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一)体能训练班基本原理无线电测向是一个以体能为基础、技能为主导因素的两者相结合的个人表现性项目。参 加无线电测向运动的运动员,自身有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是基础。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全过程 是以有氧代谢为主。在整个竞赛中,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比例极大。过去的高水平运动队竞 赛,有氧代谢的供能比例约点85%;现在的业余队竞赛,有氧代谢的供能比例几乎点了全部。 此外,无线电测向竞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它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判断准确,应变及自控能力,意志力坚定等。从精细分化的感知力来说,要有良好的竞

20、 赛区域空间知觉,良好的信号感、速度感、距离感等。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身体和运动素质 作保证。1、体能训练概述(1) 体能训练班的意义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人体的形态和基本的活 动能力。测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 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竞技战术发展的需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防止伤 害事故的发生。体能是掌握测向运动的基础,良好的体能是不断提高测向运动鞋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2) 学校测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及要求学校体育有首要任务是健全学生体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测向运动队的任务也必 须把健全队员体魄

21、叙谈训练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学校测向队员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遵循其身 体活动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机体生长发育规律等,通过科学的训练,为培养具有健全 体魄的学生动员服务。学校测向队的训练是业余训练,不能影响队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而体能训练也必须在业 余的训练课上进行,所以,运动负荷的安排既要体现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周期性,又要反映 出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训练程度的学生不同训练强度、密谋、时间的要求。学校测向队员大多数都在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10-16岁),了解他们在这一时期 的身心特点,将有助于更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制订体能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 展。2、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

22、(1)在同等距离上无线电测和的奔跑消耗体力更多(2)运动结构变化大。(3)对运动员体质、心理、技术要求高(4)运动员要有“耐力储备”(5)业余运动员不同时期身体训练班的比重不同由这些特点决定,无线电测向的身体训练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安排。 其原则是:以中长跑训练为基础,积极将身体的训练同专项技术结合,努力提高变速跑和超 时能力。3、体能训练的内容与基本要求(1)体能训练内容测向运动员体能应包括速度、耐力、灵敏度和跨跃力、弹跳力等素质,儿为一般身体能 力,如反应速度、起动速度、短跑速度、中长跑耐力、灵活应变能力、跨跃能力等。专项体 能的发展应建立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上,在安排体能训练

23、时要考虑到它们的特点,并使两者有 机结合,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能力。(2)体能训练基本要求A、体能训练班方法要多样化B、体能训练必须全面安排C、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时间和运动负荷D、根据训练对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训练手段E、体能训练应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F、加强体能训练的计划性G、体能训练要有具体指标的要求4、无线电测向的一般体能训练无线电测向应具备的一般体能包括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还应具备判断力、 意志品质等能力。这些能力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水 平、代谢水平及大脑的意志品质等决定的。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不同,它可通过田 径、越

24、野、球类等多种训练促使体能获得提高。(1)意志行为训练(2)一般耐力训练5、测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测向运动的专项体能特指野外跑的能力。在公路、乡间小道上跑时,采用基本上与中长 跑相同的技术。但因为路面比较坚硬,所以着地时要注意做好缓冲动作,用前脚掌先着地, 后蹬用力的程度和大腿前摆的高度都要比在跑道上小一些。(1)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测向运动的专项耐力不同于中长跑运动员在整个跑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高速跑,它一般 有长、短距离的比赛,各种距离的比赛电台间距也各不相同,在一部电台停下打卡后又得迅 速接着跑,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高速跑一段距离停下3S左右,接着快速跑进的能力。训练中 可采用在校园内不同地点

25、签名后再跑,跑4次为一组,训练强度取80%-90%。专项耐力对测 向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测向运动员如果只有一般耐力,无论他在田径场的长跑成绩有多好, 测向成功都是无法提高的。专项耐力越好,野外奔跑能力也就越强。(2)速度素质训练速度素质是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对测向运动员也同样重要。速度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绝 对速度、基础速度和相对速度。相对速度对测向运动员来说是关键的。而相对速度是建立在 基础速度和专项耐力的基础上,基础速度又建立在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基础上。因此,绝 对速度在某种意义上对测向运动队员起着重要的作用。(3)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现代研究表明,氧债占70%时为无氧代谢,氧债为30%时为有

26、氧代谢。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5000M以上为有氧代谢,800M与1500M处在无氧与有氧代谢的临界区间内,也可称为混合代 谢。不同田径项目对氧的需要量与氧债的对比田径项目需氧量/L氧债/%获氧量/L800M2767.723.31500M3847.552.55000M90208010000M1781090马拉松7632.597.5测向运动员与长跑运动员一样具有良好的乳酸能力。进行有氧与无氧训练是测向运动员 的基础性训练。测向运动项目的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班的比重因各项赛事的不同而不同,野 外测向距离较长,有氧训练的比例就较大;公园测向一般中短距离,有氧与无氧训练当同等 重要,不可偏颇。(二)无线电测

27、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1、力量素质训练(1)力量素质是指导肌肉在活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包括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 量和力量耐力。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练习方法。而对于广大青少年业余 运动员则多采用动力性练习。(2)一般性力量训练一般性力量训练中,需要严格注意强度的选定,重复的次数和练习的时间。(3)速度力量训练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大多采用超等长练习,就是先将需要加强的肌肉拉长,然后再迅速做 收缩动作。增强下肢速度力量的常用练习有蛙跳、长距离的单、双足跳和跳深等。(4)力量耐力训练在力量耐力训练中,要求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低、练习时间长。2、耐力素质训练(1)耐力素质(2)在耐力

28、训练中区分运动员是处于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对参加者脉搏数的监测间接判断。处于有氧耐力训练界限内的最高心率可以由下式求得:心率=安静时脉搏+ (最高脉搏-安静时脉搏)X(60%70%)心率一旦超过,便认为该运动员已进入无氧状态。这是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公式。用这个心率的强度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可以使心脏每搏 输出和每分钟输出血量增大,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日常训练中,为了简便,还常常使用 150次/分左右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员处于有氧训练状态。只在短时间内允许心率达到170次/ 分。(3) 发展无线电测向有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持久跑训练法B、间歇跑训练法C、重复跑训练

29、法(4) 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举例无线电测向运动员需要很好的耐力素质。发展耐力素质对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循环系统 的供氧能力和代谢系统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练习方法主要腹胀长足或是12MIN 定时跑,如下表所示: 2000-5000M长跑测验评定表性别年龄/岁距离/M时间/MIN备注及格良好优秀男10-12200012111013-15300014131216-195000242220女10-12200014131213-15300016151416-19500027242212MIN跑测验评定表性别年龄/岁时间/MIN距离/M备注及格良好优秀男10-12121680180020001

30、3-151220002800300016-1912270029003100女10-121214001500168013-151215002400280016-1912200027503000耐力训练是测向运动员身体训练中最重要的训练,也是最大量的训练。在耐力训练的过 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呼吸能力,特别要培养用鼻呼吸和深呼吸的能 力;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把有氧耐力作为无氧耐力的基础;要控制运动员的体 重,勿使发胖,以免增加以及负荷和体力消耗。3、速度素质训练速度素质是指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一般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无线电测向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速度

31、训练主要是进行移动速度训练,特别是速度耐力的训练。(1)移动速度训练提高移动速度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动力性力量的训练和通过跑来训练。A、通过动力性力量的训练来提高移动速度要有计划地训练运动员获得快速运动所需的力量以及发挥力量的能力。移动速度取决于 步长和步频,动力性力理训练是提高速度的必要途径。B、通过跑来提高移动速度对跑的训练要求是:强度大、距离短,每组练习中次数不太多,间歇时间短。例如,以 90%强度进行60M跑,共6组,每组3次,组间间隔2-3MIN,其评定可参考下表:性别年龄/岁距离/M时间/MIN备注及格良好优秀男10-126010.210913-15100161514.416-19

32、100151413.4女10-126010.510.29.813-151001816.61616-19100181615(2)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内做快速运动的能力。无线电测向运动中途加速到位、途中摆脱 对手、近台区长距离跟踪的持续调整奔跑,都需要这种能力。4、发展柔韧性和灵敏度等素质增强柔韧素质的具体的练习方法可利用肋木做各种压腿和下肢的练习,可做劈叉练习和 各种形式的踢腿练习。增强灵敏度素质的具体练习方法可采用各种信号刺激的急停或急转练 习,各种距离的折回跑练习、跳绳及各种球类活动等。5、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无线电测向训练和比赛的场地,决定了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体现丰中长距离的 越野能力上,可以说是在全面提高一般素质的基础上,将速度和耐力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 地运用到越野的路线。因此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应该是中长距离的越野 跑训练,具体的练习项目是各种中长距离的公路跑和山地跑。中长距离越野跑测验评定如下表:性别年龄/岁距离/M时间/MIN备注及格良好优秀男10-12300022212013-15500030292816-1910000605856女10-12300022212013-15500031302916-191000062605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