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06455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2.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2014-07-22)(2)(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前景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前景陈向明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内容要点内容要点1 1、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2 2、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3 3、中国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深入探究、中国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深入探究4 4、研究的前景、研究的前景1 1、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oo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矛盾;教育的矛盾;教育缺乏缺乏“技术文化技术文化”,话语门槛低,话语门槛低oo新手教师学了新手教师学了“老三门老三门”,仍旧不知如何教,仍旧不知如何教书书oo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师

2、的“妙招妙招”、“套路套路”是如何形成是如何形成的?能否被表达,被传递,被重构?的?能否被表达,被传递,被重构?4流行的教师教育模式流行的教师教育模式 A.基于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基于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始于上个世纪始于上个世纪5050年代,至今流行年代,至今流行观察有效的教学行为,并转化为规定的观察有效的教学行为,并转化为规定的“能能力力”设计成课程活动和学习内容设计成课程活动和学习内容注重注重“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和学习者表现出的行为和学习者表现出的行为得到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得到政策制定者的支持问题:碎片化,机械性,去情境性,绩效要问题:碎片化,机械性,去情境性,绩效要求求 /减少个体能动性减少个

3、体能动性5B.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模式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模式起源于医学领域起源于医学领域:“:“循证研究循证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的干预,寻找和证实什么样的通过实验研究的干预,寻找和证实什么样的实践活动起作用实践活动起作用研究的结论因有研究的结论因有“证据证据”可循,故转化为教可循,故转化为教师应遵循的规则师应遵循的规则,并具有并具有“合理性合理性”关心的问题关心的问题:为达到预先规定的目标,为达到预先规定的目标,最有最有效能的手段效能的手段是什么是什么?(未必是明智的手段)(未必是明智的手段)问题:忽视情境性,忽视教师的专业判断力、问题:忽视情境性,忽视教师的专业判断力、反思性、能动性,忽视教育的

4、复杂性和特殊反思性、能动性,忽视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性 6质质 疑疑1.1.1.1.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只要基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只要基于“能能力力”就行就行?谁规定的能力谁规定的能力?是否要完全是否要完全遵循基于证据的遵循基于证据的“理论理论”?2.2.2.2.教师教育是否只要培训教师掌握教师教育是否只要培训教师掌握“事先事先规定好的能力规定好的能力”?是否要使教师对?是否要使教师对“科科研证据研证据”言听即从言听即从?专家说专家说 研究者说研究者说 管理者说管理者说 教师有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吗教师有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oo专业:专业:1)独特的知识类

5、型)独特的知识类型2)长期的训练)长期的训练3)行业自治)行业自治oo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关注、成熟度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关注、成熟度等;3-8阶段不等;单一直线型或多重往返型)阶段不等;单一直线型或多重往返型)对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概念的批评概念的批评oo“缺陷模式缺陷模式”:“第三世界第三世界”oo事先设定的标准和发展轨迹事先设定的标准和发展轨迹oo客观的知识观客观的知识观oo灌输式培养和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灌输式培养和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脱节oo两两对立的发展模式: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两两对立的发展模式: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个人的与集体的,与情境有关的于普适的个人的

6、与集体的,与情境有关的于普适的oo原子式的学习方式原子式的学习方式oo研究:破坏性分析研究:破坏性分析oo管理:行政干预过多、过细管理:行政干预过多、过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学习教师专业学习对教师的理解被动的主动的教师的质量标准先定的共建的有关教师的知识论客观的互为主体的教师学习的目的获得知识建构知识教师学习的方式原子的、传递的合作的、转化的教师学习的内容外部制定的自己参与决定的教师学习的类型二分的相互交融的教师的知识形态分类的整合的对教师的研究拆分的整体的对教师的管理外部强压的各方协商的两者的异同与分工两者的异同与分工oo从时间的维度看,教师从时间的维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

7、”和教和教师师“专业学习专业学习”的提法有其历史性任务的提法有其历史性任务oo从空间上看,教师从空间上看,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与与“专业专业学习学习”可以各司其职可以各司其职oo需要熟悉不同话语的研究者跨越边界,促需要熟悉不同话语的研究者跨越边界,促成不同话语之间的交流和整合成不同话语之间的交流和整合oo需要制度保障和文化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文化建设“专业化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Professionalization)与与 “专业性专业性”(Professionalism)”(Professionalism)的区别的区别oo教学的标准由谁来定?如何平衡外部问责

8、教学的标准由谁来定?如何平衡外部问责与内部自治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与内部自治的关系?教学是一种“实践实践”、关系性实践、关系性实践(Noddings)(Noddings)oo教学的知识状态(条件):认识论、实践教学的知识状态(条件):认识论、实践智慧、制作智慧、制作(Eisner)(Eisner)教师专业性教师专业性(professionalism)(professionalism)的历史的历史发展发展4 4个时代(个时代(Hargavest)Hargavest):1)1)前专业性前专业性2)2)自治专业性自治专业性3)3)合作专业性合作专业性4)4)后现代(后专业性)后现代(后专业性)教师知识

9、的分类教师知识的分类oo2 2分法:理论性、实践性分法:理论性、实践性oo3 3分法: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一般教学分法: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一般教学法;原理、案例、策略法;原理、案例、策略oo4 4分法:本体性、条件性、一般文化、实践分法:本体性、条件性、一般文化、实践性性oo6 6分法:学科、行业、个人实践、个案、理分法:学科、行业、个人实践、个案、理论性、隐喻和意象论性、隐喻和意象oo7 7分法分法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的分类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的分类oo学科内容知识学科内容知识oo一般教学知识一般教学知识oo课程知识课程知识oo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PCK

10、: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content knowledge)oo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oo教育环境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oo关于教学的目标、目的和价值及它们的关于教学的目标、目的和价值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本研究的立场本研究的立场oo平等对待不同类型的知识(基础学科、应用平等对待不同类型的知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教学实践)学科、教学实践)oo提供理解教师工作的新视角,为教师专业发提供理解教师工作的新视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展提供思路oo为教师职业成为为教师职业成为“专业专业”、为教师社会地位、为教师社会地位

11、的提高赋权的提高赋权2 2、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oo内容:内涵内容: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等等oo队伍: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队伍: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oo范式:质性研究范式: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oo方法: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方法: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分析、参与式活动等oo过程:演化的、自下而上的归纳;学习的悖过程:演化的、自下而上的归纳;学习的悖论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

12、要类型目的目的目的目的学术取向(求真,是学术取向(求真,是学术取向(求真,是学术取向(求真,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实践取向(求实践取向(求实践取向(求实践取向(求善,应该是什善,应该是什善,应该是什善,应该是什么)么)么)么)范范范范 式式式式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 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行动科学行动科学行动科学行动科学形形形形态态态态实实实实征征征征量的研究量的研究量的研究量的研究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量、质)(量、质)(量、质)(量、质)思思思思辩辩辩辩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质性研究的主要兴

13、趣oo了解被研究者的惯常社会行动了解被研究者的惯常社会行动oo理解行动者的主观经验理解行动者的主观经验oo探讨影响被研究者行动和经验的条件探讨影响被研究者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外在,内在)关注行动者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关注行动者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前人的研究基础前人的研究基础oo波兰尼:波兰尼:“个人知识个人知识”,缄默性(冰山下);,缄默性(冰山下);焦点觉知与支援觉知(附带觉知);焦点觉知与支援觉知(附带觉知);求知热情,信念,寄托,价值性(科学的内在求知热情,信念,寄托,价值性(科学的内在意义);求知美,洞察;意义);求知美,洞察;个人参与,行家绝技(无法通过学习规则而习个人参

14、与,行家绝技(无法通过学习规则而习得,模仿、示范);启发性热情得,模仿、示范);启发性热情说服性热说服性热情,欢会神契;情,欢会神契;个人性不等于非公共性和非普遍性个人性不等于非公共性和非普遍性知识的显性部分知识的显性部分知识的隐性部分知识的隐性部分oo舍恩:舍恩:“行动中识知行动中识知”和和“行动中反思行动中反思”oo达拉尔巴和邦克:达拉尔巴和邦克:“具身化识知具身化识知”(embodied knowing)(embodied knowing)oo阿尔芭茨: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阿尔芭茨: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5 5类,意象类,意象oo康纳蒂宁和康纳利:康纳蒂宁和康纳利:“专业知识图景专业知识图景”

15、oo范梅南:范梅南:“教学机智教学机智”ooVerloopVerloop等人:对教师教阅读、教建模等的等人:对教师教阅读、教建模等的研究研究为什么要从为什么要从“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入手入手?oo从关注教师的外在行为转向内在思考从关注教师的外在行为转向内在思考,从考从考查查“做了什么做了什么”转向转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做”oo教师研究关注重点的变化(教师研究关注重点的变化(3 3个阶段):外个阶段):外在行为(在行为(1960-19801960-1980年代);内在认知(信年代);内在认知(信念和知识)(念和知识)(1980-19901980-1990年代);社会性学年代);社会性学习

16、(分布智力和情感)(习(分布智力和情感)(19901990年代年代-至今)至今)为什么要使用为什么要使用“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oo对比对比“个人实践理论个人实践理论”、“个人理论个人理论”oo“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虽然大部分无法言表,但却是可以意会的;虽然大部分无法言表,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则意味着可提取,可交流,可传承可意会则意味着可提取,可交流,可传承oo“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实践密不可分,而实践与实践密不可分,而实践必然是价值有涉的;教育是一项规范性活必然是价值有涉的;教育是一项规范性活动,期望以正确的、良好的

17、、恰当的方式动,期望以正确的、良好的、恰当的方式影响学生;与理论沉思不同,实践面对的影响学生;与理论沉思不同,实践面对的是变动不居的现象是变动不居的现象oo“知识知识”比比“理论理论”内涵更加宽泛内涵更加宽泛oo传统定义: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oo杜威: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的结果”oo“命题性知识命题性知识”与与“能力型知识能力型知识”的结的结合;合;“知识能力说知识能力说”oo知识真值的符应论、融贯论

18、、实用论的知识真值的符应论、融贯论、实用论的结合结合举例:举例:一堂好课有一堂好课有“课眼课眼”oo教师讲授能源问题教师讲授能源问题oo原来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发现学生参与原来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发现学生参与不够不够oo行动中反思,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行动中反思,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1 1)边缘:说出你所知道的能源)边缘:说出你所知道的能源能量汇能量汇集集类似气体分子向低压中心运动类似气体分子向低压中心运动2 2)中间:对这些能源试作分类)中间:对这些能源试作分类形成结形成结构构在自偏力作用下偏向形成气旋在自偏力作用下偏向形成气旋3 3)核心:讨论世界能源问题与前景)核心:讨论世界能源问题与前

19、景产产生张力生张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风眼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风眼oo在课眼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张力区在课眼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张力区oo课眼的预设:把教材或经验中的良构知识课眼的预设:把教材或经验中的良构知识转变成非良构知识,落在一个开放的话题转变成非良构知识,落在一个开放的话题上,在一个没有被填满的空间里产生张力上,在一个没有被填满的空间里产生张力oo课眼系统的能量: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课眼系统的能量: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弱到强的过程中,从弱到强的过程oo能量汇集的过程也是学习心理场逐渐建立能量汇集的过程也是学习心理场逐渐建立的过程,能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变化,而的过程,能量在学生身上产生

20、了变化,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oo“眼眼”赋予事物完整、意义和生命,具有赋予事物完整、意义和生命,具有集合要素能量、促进事物质变的特征;集合要素能量、促进事物质变的特征;“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灵魂oo定义:以课内外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定义:以课内外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的前认知为能量,以恰当的教与学的策略的前认知为能量,以恰当的教与学的策略作为汇集能量的手段,在课堂上形成的对作为汇集能量的手段,在课堂上形成的对学习经验的价值认同和升华学习经验的价值认同和升华oo课眼存在于课堂学习的系统中,生成于课课眼存在于课堂学习的系统中,生成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和在

21、场性的堂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和在场性的特点特点oo它不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实体,是在场者的它不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实体,是在场者的一种无形的意识,是虚与实的结合,是被一种无形的意识,是虚与实的结合,是被有形的物质所映衬出来的无形空间有形的物质所映衬出来的无形空间oo具有动态的能量,就像台风的漩涡在不断具有动态的能量,就像台风的漩涡在不断变化,升级变化,升级oo为事物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可为事物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融贯融贯”oo课眼本身并不是课眼本身并不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而是运,而是运用它所产生的结果用它所产生的结果oo实

22、践性知识:灵活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实践性知识:灵活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在放与收、动与静、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在放与收、动与静、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平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其平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其参与,将自己与学科和学生融为一体等参与,将自己与学科和学生融为一体等oo课眼是在场者的一种意识状态(外在事物)课眼是在场者的一种意识状态(外在事物)oo教师相信教师相信“课眼课眼”具有教育意义(信念)具有教育意义(信念)oo是对目的和走向正确把握的结果(正确把是对目的和走向正确把握的结果(正确把握)握)oo既符合传统定义,也符合实用主义的定义既符合传统定义,也符合实用主义的定义研究结

23、果:研究结果:2.1.2.1.初步定义初步定义/内涵内涵oo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并通过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enacted)(enacted)、对教育教、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学的认识”oo强调实践的优先性;质疑强调实践的优先性;质疑“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联系实践”的提法;反对知识的层级性的提法;反对知识的层级性oo捕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捕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间状态”2.22.2.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分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分类 o最初分成最初分成6 6大类:大

24、类:1 1)教育信念)教育信念2 2)自我知识)自我知识3 3)人际知识)人际知识4 4)情境知识)情境知识5 5)策略知识)策略知识6 6)批判反思知识)批判反思知识 o本土概念,关系型分析框架等本土概念,关系型分析框架等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教师自我科目(S M)学生情境自我认同自我概念学科课程教学学生动机学习策略权力场域学校文化人际人际交往交往自我效能感2.3.2.3.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oo图式:意象、隐喻图式:意象、隐喻oo语言:案例、叙事语言:案例、叙事oo动作:身体化、行动公式动作:身体化、行动公式经验学习周期经验学习周期水平线:人对环境的反应;纵线:思维特

25、点水平线:人对环境的反应;纵线:思维特点学习风格:思维型、理论型、实用型、活跃型学习风格:思维型、理论型、实用型、活跃型具体体验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反思观察抽象概括抽象概括行动应用行动应用外延内涵感知领悟辐合辐合性知识同化同化性知识顺应顺应性知识发散发散性知识2.42.4.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要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要素1 1)主体、行动者:拥有者是教师,不是专业)主体、行动者:拥有者是教师,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2 2)问题情境:必须面临令其困惑的、有待解)问题情境:必须面临令其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决的问题3 3)行动中反思:必须采取行动来处理这个问)行动中反思:必须采取行动来处理这个问

26、题;形成题;形成“经验经验”,具有,具有“做做”与与“受受”的关系(互动性),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关系(互动性),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连续性)具有指导意义(连续性)4 4)信念:)信念:PKPK虽然蕴含在虽然蕴含在“经验经验”中,但可以中,但可以被提升为信念,被验证为被提升为信念,被验证为“真真”,指导后,指导后续行动,并不断调适续行动,并不断调适 o“课眼课眼”案例中蕴含的四要素:案例中蕴含的四要素:主体主体/行动者行动者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行动中反思信念:从信念:从PKPK到到PKPK从教师必须讲授从教师必须讲授所有的知识点所有的知识点到引发潜能,形成到引发潜能,形成结构

27、,产生张力结构,产生张力生成课眼生成课眼2.5.2.5.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呈现方式打包的方式打包的方式只讲授原则和规则作用不大只讲授原则和规则作用不大需要将实践性知识放入真实情境中(知识的需要将实践性知识放入真实情境中(知识的社会性、情境性、分布性、具身性、拓展社会性、情境性、分布性、具身性、拓展性、个人性)性、个人性)举例说明举例说明oo某学生总是每天迟到某学生总是每天迟到3535分钟,班主任屡分钟,班主任屡教不改。原因总是:教不改。原因总是:“昨天晚上学习晚了,昨天晚上学习晚了,今天起晚了今天起晚了”oo老师不给卷子。学生说:老师不给卷子。学生说:“要这个卷子是要这个

28、卷子是我的权利。我的权利。”老师说:老师说:“学生的权利和义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不履行义务,怎么能要求务是对等的,你不履行义务,怎么能要求你的权利?你的权利?”oo管用,杀鸡给猴看管用,杀鸡给猴看oo奏效的原因:奏效的原因:1 1)初三重点班;)初三重点班;2 2、这个学生、这个学生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关心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关心oo其他老师不奏效:学生不爱学习,不给他卷其他老师不奏效:学生不爱学习,不给他卷子正好子正好oo隐性的背景意识显性化;相似的看和做(考隐性的背景意识显性化;相似的看和做(考试试-早读)早读)oo根据情境调整策略:学生喜欢踢足球,扣下根据情境调整策略:学生喜

29、欢踢足球,扣下足球;经验足球;经验+背景背景=教师的教师的PKPKoo教育原理:教育原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整学生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整学生的行为的行为”;如果没有案例则无法理解;如果没有案例则无法理解2.6.2.6.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媒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媒介1 1)个体反思:不同话语的对话(权威话语,)个体反思:不同话语的对话(权威话语,内部说服性话语);教育札记、叙事、自传内部说服性话语);教育札记、叙事、自传2 2)集体互动:)集体互动:各类实践共同体:共同的事业、相互的承诺、各类实践共同体:共同的事业、相互的承诺、共享的经验库;各种交往活动共享的经验库;各种交往活动oo自我、

30、知识、智力、情感的分布性质自我、知识、智力、情感的分布性质oo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是“情感劳动情感劳动”oo活动理论,拓展学习;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活动理论,拓展学习;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回应质疑回应质疑oo“知识知识”不同于不同于“经验经验”:对话、赋权、:对话、赋权、信念信念oo经验不等同于知识,通过反思和行动而意经验不等同于知识,通过反思和行动而意识到的识到的“认知性经验认知性经验”(实验的经验)才(实验的经验)才是知识是知识知识不同于知识不同于“能力能力”(KatherganKathergan的的“洋葱圈模式洋葱圈模式”)信念的提出有利于教师的信念的提出有利于教师的“双路径学习双路径学习”初

31、步成果初步成果陈向明等著陈向明等著20112011年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现场小练习现场小练习1 1、个人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个人阅读案例,回答问题:1 1)该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该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2 2)她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她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3 3)她的思考和行动反映了什么实践性知识?)她的思考和行动反映了什么实践性知识?2 2、小组分享,讨论、小组分享,讨论3 3、全体汇报,评议,教师分享自己的分析、全体汇报,评议,教师分享自己的分析3 3、中国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深入研究 oo研究问题:中国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什么社会研究问题:中国教师的教学

32、实践有什么社会文化意义文化意义?1)1)教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教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2)2)他们如何协商教学的意义?他们如何协商教学的意义?3)3)他们在课堂上的典型行动是什么样子?他们在课堂上的典型行动是什么样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3.1.3.1.本体论:整体的教学观本体论:整体的教学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自我与学科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认同自我与学科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认同3.2.3.2.认识论认识论实践理性实践理性带着镣铐跳舞带着镣铐跳舞中庸中庸oo依靠自己依靠自己oo用教师话语改造改革话语用教师话语改造改革话语3.3.方法论方法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oo行动中身体化的识

33、知行动中身体化的识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oo示范示范身教重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孔子“品评人物品评人物”的方法,见贤思齐的方法,见贤思齐举例:意象举例:意象1 1)卖关子的老师)卖关子的老师(1)(1)整体的教学观整体的教学观学科化的生活学科化的生活我就是语文我就是语文我生来就是教语文的我生来就是教语文的相信有最好的传授知识的方法相信有最好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整体的知识观和学生观整体的知识观和学生观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难点、关键点 点穴点穴一通百通一通百通(2)(2)实践推理实践推理oo天上天上whatwhat,地上,地上how,how,专家、教师各一套专家、教师各一套

34、空对空空对空 vs.vs.地对地地对地 oo“抓抓”住学生;住学生;“吃吃”透教材透教材oo对对“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等改革术语不屑一顾等改革术语不屑一顾oo从教学机器到特立独行的改革者从教学机器到特立独行的改革者 (在自己的在自己的课堂上课堂上“小打小闹小打小闹”的教师,其职业满意的教师,其职业满意度高于参加学区和学校改革的教师度高于参加学区和学校改革的教师)oo从与学生对命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与学生对命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3)知行合一知行合一oo激情:身体化(具身化)教学的表现激情:身体化(具身化)教学的表现气场气场;来神;口能点火,笔能生花;吼课,手来神;口能点火,笔能生花;吼课

35、,手舞足蹈;中国风舞足蹈;中国风;视听盛宴视听盛宴老头聊发少年狂,像体育老师,不再文弱老头聊发少年狂,像体育老师,不再文弱oo践行自己所教的内容,身体力行践行自己所教的内容,身体力行oo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爱屋及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爱屋及乌,“生活就是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语文,语文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2)无为的教师无为的教师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相信学生的潜能和知识的共同建构相信学生的潜能和知识的共同建构建立各种学习场建立各种学习场外松内紧外松内紧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 碗壁之喻碗壁之喻(1)整体的教学观)整体的教学观课眼课眼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2 2)实践推理)实践推理oo

36、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保持平衡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保持平衡oo因材施教因材施教oo示弱,怀柔示弱,怀柔oo将心比心将心比心oo有一颗向所有人学习的心有一颗向所有人学习的心(3 3)知行合一)知行合一oo不到现场出不来不到现场出不来oo身教重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oo有心的无意有心的无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oo跃跃欲试跃跃欲试oo安全温暖的氛围,深层次情感的涌动安全温暖的氛围,深层次情感的涌动oo知识是自己抢过来的知识是自己抢过来的隐喻分析隐喻分析oo火与水火与水oo阴与阳阴与阳oo意象:特征、原则、规则意象:特征、原则、规则oo焦点觉知与支援觉知焦点觉知与支援觉知oo“有意识地我们教我们知道的,

37、无意识地有意识地我们教我们知道的,无意识地我们教我们自己我们教我们自己”(帕尔默)(帕尔默)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个人哲学个人哲学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的如何实现的来自哪里来自哪里有何教育意有何教育意义义存在状态存在状态本体论本体论整体的,整整体的,整合的,学科合的,学科化的生活化的生活我就是语文,我就是语文,意象,课眼,意象,课眼,点穴点穴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全身心的投全身心的投入,避免破入,避免破坏性分析坏性分析思维状态思维状态认识论认识论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择宜择宜边破边立,边破边立,重构改革话重构改革话语语中庸,太极中庸,太极思维思维悖论性思维,悖论性思维,系统思维,

38、系统思维,看到教育的看到教育的复杂性复杂性行动状态行动状态方法论方法论知道如何与知道如何与知道什么无知道什么无法分离法分离身教重于言身教重于言教教知行而一知行而一避免身与心、避免身与心、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的分离67小结小结oo教师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他教师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他/她将教学作为一她将教学作为一个有目的的整体活动个有目的的整体活动oo教师作为一个有理想、信念和激情的整体的教师作为一个有理想、信念和激情的整体的人,其意象指引着他人,其意象指引着他/她为了获得此时此地她为了获得此时此地最合适的效果而知行合一地行动着最合适的效果而知行合一地行动着4 4、研究的前景:从两难困境入手、研究的

39、前景:从两难困境入手分类:o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的身份认同o教师的思维和决策教师的思维和决策o教师的行动特征教师的行动特征o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分析思路:分析思路:1)教师遇到的困境是什么?)教师遇到的困境是什么?2)教师具体做了什么?)教师具体做了什么?3)其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什么?)其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什么?4)有什么中国社会文化意涵?)有什么中国社会文化意涵?另一种分析思路另一种分析思路o将教师遇到的困境进行分类:将教师遇到的困境进行分类:1 1)教育的目的:人本主义与工具主义)教育的目的:人本主义与工具主义2 2)教育的手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的手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3

40、3)教育的管理:内部标准与外部问责)教育的管理:内部标准与外部问责4 4)教育的本质:自由与规训)教育的本质:自由与规训5 5)教学的特性:预设与生成)教学的特性:预设与生成6 6)教师角色定位:学科教师与教育者(班主任)教师角色定位:学科教师与教育者(班主任)7 7)师生关系:亲密与疏离)师生关系:亲密与疏离。丰富分析框架丰富分析框架o“两难”困境,不同于“问题”、“悖论”o“两难空间”o张力o行动/互动:实践推理o结果PK显性化行动中反思对话重构 反思PK问题情境激活内容更加细致的研究:是什么?内容更加细致的研究:是什么?o分学科o分学科内容o分学段o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o分学校类型o分学校

41、所在地o分国家o。生成机制的研究:如何?为什么?生成机制的研究:如何?为什么?o机制: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如何产生、发展、机制: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如何产生、发展、传递、更新的?传递、更新的?o场所:工作现场的问题解决(即学习)?场所:工作现场的问题解决(即学习)?o条件:情境条件、因果条件、干预条件条件:情境条件、因果条件、干预条件视野更加开阔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的研究o与教师身份的关系?o与教师情感的关系?o与理论性知识的关系?o与社会场域的关系?o与权力的关系?o条件矩阵:行动、互动、次组织、组织、社区、国家、国际此类研究的意义此类研究的意义oo从本土的角度捕捉和描绘中国教师在行动中从本土的角度捕

42、捉和描绘中国教师在行动中的动态画像;避免的动态画像;避免“破坏性的分析破坏性的分析”oo对对“强介入强介入”的质疑:博物馆式的知识与工的质疑:博物馆式的知识与工作坊式的知识作坊式的知识oo对对“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质疑:合作与信念系统的质疑:合作与信念系统的改变的改变oo同时与现有理论对话同时与现有理论对话oo关系型认识论和方法论;创造情境,心想事关系型认识论和方法论;创造情境,心想事成成研究的价值研究的价值o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中间状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中间状态o有利于教师开展自我研究和合作研究有利于教师开展自我研究和合作研究o有利于理解教师职业有利于理解教师职业o有利于教师改进工作有利于教师改进工作o为教师作为一门为教师作为一门“专业专业”赋权赋权o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拓展阅读拓展阅读o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在参与中学习与研究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行动o波兰尼个人知识波兰尼个人知识o舍恩反映的实践者舍恩反映的实践者o阿吉里斯、舍恩行动科学阿吉里斯、舍恩行动科学o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柯林斯互动仪式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