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061945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标准解读课程标准中的“举例说明”明显就是案例教学的路径提示,将节标题与章标题进行关系分析得出二层三点:一是“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下位概念,是自然环境的案例;二是“聚落、交通线路”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案例;三是节标题是章标题构成上下位关系,是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案例(虽然言而即喻,但能不能纳入系统视野自觉地建构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素质的重要分野)。因此案例类比、概念类比、经验类比、原理类比等成为本节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如从第一、二两点向上位概念追溯、前后纵横延伸拓展形成“要

2、素图谱”,成为贯穿本节始终(甚至整个地理教学始终)、分析成因差异的思维模型;又如从聚落的概念结构经过经验融合、概念类比生成城乡两类聚落特征;再如从课标提供的“地形、聚落、交通线路”三个要素二二组合经课标命题筛选得到二种组合关系:即地形对聚落,地形对交通,再与课标命题类比建构形成本节两大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生成教学重点,搭建知识整体框架;整个教学过程行进在系统类比的思维框架下,高水平思维是知识深度理解的重要前提,同时又使知识建构在整体思维、主动建构、社会建构的基础上,教学的高效性得到保障。“说明”是较高的能力要求,以“理解”为基础,融通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正确的术语表述达成“说明”这一能级,因此

3、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将内化(或理解)的知识转化或外化为表达的能力,要杜绝“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差异中取得资源进行深度教学,培养合作精神、探究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培养人地和谐协调的系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三、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开篇,案例多、图像多、活动多、知识联系多、隐性知识多,共有16幅图、9组活动(阅读),通过图像和活动提取信息、分析特点、建构成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也符合案例教学的内在要求。通过前后知识联系建构要素图谱,形成分析成因的思维模型,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增强了知识联系。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

4、础知识,充分打开学生的经验世界与知识世界的融通渠道,利用经验、体验、已有知识结构的张力建构教学支点,充分利用类比、图谱等策略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适当的坡度、适度的张力环境中学习,获得知识之果,收获思维之乐,培养探究之品质。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别聚落的概念、分类,发现聚落概念结构模型。2.举例解释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运用要素分析模型研究影响聚落分布差异的原因。3.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运用要素分析模型研究影响交通线路分布差异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概念结构推演、联系己学知识,建构要素分析模型。2.挖掘案例蕴含的课程价值,学

5、会从案例中提取信息、建构关系、有效表达,达成“理解、说明、分析”等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并感受案例中的生活元素和地理知识,养成剖析案例的习惯,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2.讨论学习内容、交流主观体验,表达不同意见,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养成反思归纳的习惯。3. 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确立人地和谐协调的系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六、教学方法1.系统建构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类比探究法 4.图谱教学法学具准备:笔记本,多媒体演示七、教学过程(一)设置前奏,引出学习共同体,拉近师生距离 背景:这是一堂公开课,因此有很多教师听课。开场白:让我们一起欢迎光临本教室听课的

6、老师们。(掌声响起)问:开场白中已经道出今天活动的主体是谁呢?(不难回答)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来探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个命题。(“学习共同体”多么新鲜的词儿,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朋友间的交流探讨)(二)寻找关键词,建构要素图谱,生成关系命题(出示节标题,系统设置下列问题链)1.你能从节标题中找出几个关键词吗?(请1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问题相对简单,目的是要同学们“踏实”概念支点,以便向“深处”走) 2.再找一下关键词的前位概念是什么?【提示:可以先阅读章首语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章首语往往是一章的核心价值引领,能将章首语纳入学习资源

7、一起建构教学过程,是得系统建构教学之要领的。)生1:地形的前位概念是自然要素,聚落、交通线路是(聚落较为陌生且教材没有明确给出其前位概念)生2:聚落与地形相对,那么前位概念也应该相对,因此属于人文要素(能够进行推理,难能可贵)追问3.那么能不能在“自然要素”下纵向列出与地形并列的其它要素?在“人文要素”下纵向列出与聚落并列的其它要素?(知识的前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有的同学比较偷懒,应付了事,等待“标准答案”,而有的同学就很认真地寻找。请同学上台公布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教师加以完善)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文要素农业工业人口交通运输聚落要素图谱追问4.这是不是如家谱似的图谱?给这个图

8、谱起一个名字吧?(张氏图谱,自然人文图谱,最后形成共识:要素图谱比较简洁,它是本节分析成因、建构联系的思维模型)5.如果将“地形、聚落、交通线路”等要素二二组合可以形成哪几种组合?(将数学概念与地理教学综合是一种创新,同学们感到新鲜,思维也很活跃)接转6.其中与节标题相符的关系命题是什么?(由同学说出并在多媒体课件上留下几条横线)地形对聚落的 、 、 、 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的 、 、 、 影响接转7.对聚落的什么产生影响呢?到书中再找一下将横线补充完整。(对知识的细部进行特写,引起思考和建构,同时搭建知识的整体框架,并告知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知识技能目标)(出示小标题一)(三)小标题一:地

9、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有效追问,类比生成聚落概念结构(1)在小标题中,你最陌生的是哪个概念? (2)请大家看书,同时把聚落概念划出来,找出其中关键词。(先独立建构,再小组讨论形成优化答案:人类 生产和生活活动 场所)(3)上述关键词的前位概念又分别是什么?(问题有深度,需要引导)答:聚落既然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那么“人类”就是聚落的主体、“生产和生活活动”就是活动的形式,“场所”应该是聚落的空间分布。(思维逻辑性强,回答很有力量,生成滴水不漏。教师将这几个前位概念横向列于黑板,并组成表格以便后续类比)聚落主体活动形式空间分布聚落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聚居的场所(4)有哪几类生产活动(或产业活

10、动)呢? (5)第一产业通俗称谓叫什么?从事第一产业的人群称谓什么?他们聚居的场所又叫什么?在上表的下方添一格填充。(答案各异,其中一位同学:就是“三农”问题的“三农”,既融通时政,又富有概括力,利用时政资源加深理解,大家议论纷纷)师议:农民最苦,农村最穷,而农业最重要,党中央正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我们的根在农村,命在农业,血是农民的,长大以后一定要要继续关心三农甚至四农。(结合时政,引发关注、热爱和发展“三农”的情感态度,树立“农业为根、农村为基、农民为本”的基本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6)那么三农之间形成怎样的联系呢?(将问题提升到关系层面,由问题推动思维,把握方向,导向目标,

11、并且一直行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习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示:农村聚落图片(7)能不能根据类比规律建构城市聚落的三要素呢?在上表的下方再添一格填充。(用系统类比建构城市聚落的三要素,高水平思维达成知识的深层理解,是系统建构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出示:城市聚落图片(8)对比城乡聚落图片,比较景观形态等有些什么不同,并在上表的右侧添一列写出。(9)上表是本节课要达成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建构一下这个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建构教学目标,一方面回顾所学知识,整理思路,另一方面检测目前是否已经达成该目标,这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策略)2.阅读观察,类比分析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出示图4-

12、3、图4-4,系统设置问题链并完成下表两图反映什么聚落类型?两图分别表示什么地形?聚落规模大小如何?聚居人口多少如何?聚落形状特点如何?聚落分布特点如何?利用“要素图谱”和前面所学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我们启东市聚落分布的成因。再请同学们类比建构山区聚落分布特点的成因。(读文看图说话是地理学科的本真回归,图文提供思维的具像化载体,是地理高效教学的重要策略。用“要素图谱”分析本地聚落成因,教学还是行走在最近发展区内,既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护佑,又使教学有效性得到保障。)地形图片编码聚落规模聚居人口聚落形状聚落分布成因分析山区图4-3较小较少条带状、散点式分散平原图4-4较大较多团聚型、棋盘式集中地

13、形平坦开阔水源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聚落规模较大、密度较大对聚落影响最突出的是哪一个要素?(培养学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同时照应课标命题)【案例加固】阅读半坡村落回答:(1)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考虑到哪些因素营建居住地?(2)其中选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半坡村落分布特点充分反映了什么命题?3.探究古城,系统建构地形对聚落的间接影响阅读并解析“丽江古城”图文,分析思考问题链并完成下表(1)划出文中自然地理要素并标上数序写出要素名称,在图中找出对应信息。(2)用“整体性原理”推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说明这些要素对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有什么作用?(有的同学在文中将要素标出,并

14、用“”将要素联系推理导出,也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列表比较,使信息联系一目了然,脉络清晰。整合两者优点建构下表。培养读文看图提取信息、分析联系的能力)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信息来源利用“整体性原理”推理要素联系对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文字信息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地形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主导作用图文信息北象山、金虹山,西狮子山阻挡冬季风入侵冬季温暖地形通过气候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文字信息海拔高(2400米)夏季凉爽地形通过气候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图文信息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东南流经丽江坝子提供水源地形通过河流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5、(4)从上表可见哪个要素在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呼应课标命题) 4.探究绿洲,类比建构地形对聚落的间接影响阅读并解析“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图文,类比解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聚落的分布规律?(2)利用丽江古城的分析方法类比探究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成因? 信息来源利用“整体性原理”推理解析要素联系对绿洲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图文信息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主要是地下水)有利于农牧业生产聚集人口形成聚落地形通过土壤、水源、产业活动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图像信息绿洲地区有铁路、公路联接交通便利产业活动集中人口集中聚

16、落相对密集地形通过交通等因素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整体性原理和类比推理等系统思维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了教师的讲授,增加了学生的思和做,提高学习系统的自组织程度)(3)图中交通线路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思维在高水平、多信息的平台上运行,同时将思路转入命题二的学习)(四)、命题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探究大尺度区域,系统建构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的影响阅读并解析“中国地势三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文(1)读图完成:中国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分布、交通线路密度、布局特点等项目。(联系中国地理,看图说话,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

17、信息的能力)海拔(米)主要地形交通线路密度布局特点差异成因第一阶梯4000以上高原第二阶梯10002000高原、盆地第三阶梯500以下平原、丘陵(2)运用整体性原理和要素图谱分析交通线路分布差异的原因。(更多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原理建构答案,学习的自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2.探究中等尺度区域,类比建构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形态的直接影响阅读并解析“地形对交通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文填表比较:四川省的东部和西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有何差异?运用整体性原理和要素图谱分析交通线路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差异的成因。(进一步培养要素的敏感、联系的思维习

18、惯)区域地形区布局特点形态特征差异成因分析四川省东部成都平原线路稠密呈网状四川省西部川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线路稀少呈之形3.探究小尺度区域,多维建构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阅读并解析“山区公路”、“铁路选线”图文,进行系列设问、多维建构(1)结合四川地形图分析为什么西部山区道路多呈“之”字形?生1:四川西部多高山大川,直接穿越建路成本高,因此要绕道修建追问:那么在山区应该修建在什么方位?生2:修建在山谷,地势平坦,生3:应该沿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追问:建在山谷或者沿等高线修建有什么好处?生4:坡度小,安全;省工省料生5:工程量小,成本低。(明确的问题指向形成有序的讨论方向,形成支持性的社会

19、学习环境,大家围绕主题积极思维,取长补短,建构出完整的答案)(2)读“铁路选线”图完成下列问题: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哪个方案,为什么?(刚才一题的翻版,培养迁移类比分析的能力)如果在图左上角“50”处出现D城,那么选线方案将如何调整?为什么?请画出调整方案。(挑战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如果选择A方案,需要哪些支撑条件?(这是假设性的创新思维,从传统视野看A方案是不可能的,但从逆向思维角度设置本题,将科技因素自然牵出,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接受“冲浪”洗礼)在中国有哪些铁路与A相似?它们的成功修建说明了什么?(结合时政知识在中国交通线路分布图查找,成昆铁路、青

20、藏铁路随着“成昆铁路修路禁区”、“天路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视频播放,使同学们体会到科技的神奇魅力,同时生成“人类可以创造任何奇迹,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观)(五)自主探究、综合达成阅读“兰州城区主要交通线路”图,完成下列要求:1. 在兰州段黄河的流向怎样?为什么?(说明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 兰州城区主要街道、铁路走向如何?为什么?(说明地形、河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命题)3. 兰州城区形状有何特点?为什么?(说明地形对聚落形状的影响)(三个问题与课示命题紧密相连,通过考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反

21、思和后续强化)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后反思启东市汇龙中学 张建春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本节课结束后教者从“课标、课程、课堂”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1深刻把握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标与目标之间“笼统与具体、浓缩与稀释”的关系,课标一般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方位,也可能提供“过程和方法”的启示,而教学目标不但要具体细化课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还必须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元素。如本节课如何从课标中建构实效性更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呢?首先提练出“地表形态、聚落、交通线路”三大要素,其中“聚落”作为“最陌生”的基础概念必须加以交

22、待,因此形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然后三元二二组合(课标本身是三元组合关系)形成三种组合关系即: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聚落与交通线路之间的交互影响;与课标遵循度高的便构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二、三,是教学重点。2.系统建构课程资源将包括章首语、节标题、整体性原理、生活经验、16图、9活动(阅读)等都纳入系统视野进行教学结构的系统设计,节标题往往成为教师的“眼下黑”,但本节课见微着著,将节标题中课标信息一一破解而出,同时将概念的上下位关系抽取整合形成要素图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通过有效预设后经学生自主建构得出,提高了学习的组织化程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将图像、

23、活动等形象感性的资源整合为高效的学习资源,结合梯度设问,形成“看图说话”方法,回归地理学科的本真,成为高效学习方法,既降低教学难度,减轻思维负荷,又能高效地解决问题。3. 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将整体性原理和要素图谱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建构、聚落概念的类比结构、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差异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分析等,教学设计的系统指向、实践路径的培养方向使知识建构搭建在高水平思维、多信息整合、自组织运行的平台上,提高学生的整体分析、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水平,培养透过案例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环境中知识得以深度理解,探究习惯得以逐步养成,能力得以逐步

24、攀升,创新素质得以梯度提升。本节课充分解读课标的能级要求,改变“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现象,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追问、转问、互问、填表补充、发表见解等多种形式,创设机会让学生表达,将思维过程显性化,融通内化、外化表达,实现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术语表述知识见解,从而达成“说明”的能级要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案例评析启东市汇龙中学 张建春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在于组织者在课标引领下进行课程再造、实施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转变:课程再造的开放性收敛于课标,课程再造的有效性落脚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是课标指

25、引、课程开放、资源开发、师生互动、环境协调的综合结果。反思新课程改革过程,笔者撷取三个关键词:课标、课程、课堂,试图破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命题,以助推地理新课程改革上新台阶、收新成效、有新发展。一、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建构将包括章首语、节标题、整体性原理、生活经验、16图、9活动(阅读)等都纳入系统视野进行教学结构的系统设计,节标题往往成为教师的“眼下黑”,但本节课见微着著,将节标题中课标信息一一破解而出,同时将概念的上下位关系抽取整合形成要素图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通过有效预设后经学生自主建构得出,提高了学习的组织化程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将图像、活动等形象感性的资源整合为高效

26、的学习资源,结合梯度设问,形成“看图说话”方法,回归地理学科的本真,成为高效学习方法,既降低教学难度,减轻思维负荷,又能高效地解决问题。二、知识建构能力的梯度提升将整体性原理和要素图谱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建构、聚落概念的类比结构、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差异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分析等,教学设计的系统指向、实践路径的培养方向使知识建构搭建在高水平思维、多信息整合、自组织运行的平台上,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分析、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水平,培养透过案例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环境中知识得以深度理解,探究习惯得以逐步养成,能力得以逐步攀升,创新素质得以梯度提升

27、。本节课充分解读课标的能级要求,改变“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现象,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追问、转问、互问、填表补充、发表见解等多种形式,创设机会让学生表达,将思维过程显性化,融通内化、外化表达,实现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术语表述知识见解,从而达成“说明”的能级要求。三、由课标引领下的课程系统建构奠定高效课堂课标是新课程改革为倡导自由度更高、主动性更强、个性化更突出的课程开放和教学创新而设置的基本质量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开发的蓝本,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有效教学的标杆。有效教学是由“课标、课程、课堂”等变量构成的复杂函数,其中

28、“课标”是主导变量,主导着其它元素的发展方向和效力发挥,要求课程开放、资源开发、课堂实施时刻与其建构呼应、回馈、聚散关系。以教学目标建构为例,解剖课标与目标的关系,由此及彼迁移理解课标与课程、课堂之间的关系,说明课标在有效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课标与目标是笼统与具体、浓缩与稀释的关系,也就是说课标指引目标,目标是课标引领下的深化细化。课标一般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方位,也可能提供“过程和方法”的启示,而教学目标不但要具体细化课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还必须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元素。如何从课标出发建构遵循度高的教学目标呢?一要提练要素,二要建立关系,三要系统建构。如课标:举

29、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标中“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只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大体方位。如何建构实效性更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呢?首先提练出“地表形态、聚落、交通线路”三大要素,其中“聚落”作为“最陌生”的基础概念必须加以交待,因此形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然后三元二二组合(课标本身是三元组合关系)形成三种组合关系即: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聚落与交通线路之间的交互影响;与课标遵循度高的便构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二、三,是教学重点。最后融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新课程理念,融入课程再造、课堂实施过

30、程,使教学目标的建构成为从课标向课程、课堂延伸的系统建构,使目标的有效性生发于课标、课程、课堂的整体性,成为贯穿“三课”之间、师生之间动态生成的价值链。如类比探究聚落的概念、分类。探究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建构聚落影响要素图谱;探究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建构交通线路影响要素图谱。“类比、探究”比“了解、理解”等能级要求具有更明朗的主体,更主动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与课程结合细化影响的维度,甚至更明确地要求建构“影响要素图谱”,这是对课标深度解读、对课程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表达。课标中“举例说明”乃“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普遍性提示,如何建构更踏实、有

31、效的“过程与方法” 目标呢? 必须明确“由谁举例”、“举什么例”、“怎样举例”、“谁来说明”、“说明什么”、“怎样说明”等命题,这些命题必须从“过程的分解”中得到破解,包括课标稀释、知识建构、思维解析、课程再造、课堂实施(预)等过程中得到符合新课程理念、妥贴流畅、有效达成的“过程与方法”。例如关注标题,有效追问,寻找要素,生成关系,探究命题,催生知识技能目标;寻找要素前位概念,联系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拓展要素外延,建构“要素图谱”; 剖析聚落概念要素组件(主体、成因、空间),类比生成聚落类型;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自主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在规模大小、人口数量、聚落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利用要素

32、图谱分析成因;阅读教材,分析案例,建构影响聚落的要素图谱;解读大、中、小三种尺度区域交通线路分布状况,结合相关区域地理特点,自主分析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同时建构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要素图谱,分析成因;学生能通过案例迁移、要素图谱分析当地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成因及差异;能透过案例提炼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图谱、表格等方式有条理分析成因、对比差异等,掌握类比、比较、案例分析等探究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四、由图谱引领案例分析着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把课程解释为“课业及其进程”。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活动的总体。”包含

33、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这样理解“课程”:“课”为教学资源的集合、整合,“程”乃“过程、程序、程式(模式)”的集合优化。课程是为实现课标而进行的资源开发整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程序优化,为实现主体的发展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课标的指引下,一切有利于新知建构、思维训练、效率提高、能力提升、主体发展的资源(包括学生的经验、体验、实验、其他媒体呈现的基本文化成果等)都可以融入课程再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如通过前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习建构要素图谱,通过要素图谱分析启东为什么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线路密度大等一

34、系列案例。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文要素农业工业人口交通运输聚落要素图谱五、多视角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系统、深刻、敏感、独特的思维品质课堂是由课标、课程、环境以及不同背景、能力各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语言行为等多种变量构成的复杂函数,是实施课程、实现目标、达成课标的现场,是将预设的目标、再造的课程等转化为目标的呈现、过程的推进、原理的运用、规律的总结、结论的获得等过程,转化为主要由“间接的语言行为”建构起来的师生巧妙对话、互动推进的过程,从而建构起以“探究”为核心的地理学习模式,图4如以“铁路选线方案”(如图)为载体通过如下问题:(1)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 方案相对合理,为什么?(

35、2)如果在图中出现D城,那么选线方案将如何调整?请画出来。(3)如果选择A方案,还需要哪些支撑条件?(4)在中国有哪些铁路与A相似?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变式训练,将思维视角多维变化,让“多媒体”信息汇聚课堂,引起热烈争论,培养学生崇尚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系统、深刻、敏感、独特的思维品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巩固练习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2、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A.地形、

36、气候 B人口、资源 C工农业发展水平 D科学技术3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我国先民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已充分考虑到了A.土壤及气候的影响 B水源及地形的影响C水源及土壤的影响 D地形及气候的影响4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其形成原因中,不属于自然条件的是A.地形较平坦 B土壤较肥沃 C水源条件好 D农牧业较发达5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6我国东部的低山丘陵适宜发展A.林业B种植业C工矿业D畜牧业7有“聚宝盆”和“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形区分别是A.太湖平原、四川盆地B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D柴达木盆地、四

37、川盆地8.四川省地形大致可分为哪两个部分A.川西高原和川东盆地 B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C四川高原和成都平原 D四川丘陵和四川高原9.由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的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是指A.云南丽江古城 B山西平遥古城 C宁夏灵武古城 D安徽西递古民居10.穿越多佛尔海峡的海底隧道连接的是A.意大利、瑞士 B新加坡、马来西亚 C英国、法国 D英国、比利时11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平原崎岖不平B云贵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地形平坦D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图1-2-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2-3),据图判断1214题:12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BCD13实际调查发现乙城植物生长好于甲

38、坡,其原因为乙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14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15、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B.最早的聚落多位于交通方便的沿海地带C.聚落的形态和组合类型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D.城市最早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16我国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A.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地带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D各大河流的中下游地带17下列关于我国地形优越性的表现,正确的是A.地势西

39、高东低,使海洋水汽深入大陆内部,季风区面积占国土3/4以上。B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C平原面积占国土的1/3左右,耕地广阔,有利于机械化作业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大规模商品农业发展二综合题18.图十一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4分)图十一(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其最早出现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世界第一批城市中与之条件相似不在亚洲的是 ,A.BC三城市中,最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B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B所在国家的首都1950年发生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世纪70年代后,该城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城市C重要的工业部门主要有宇航工业和 工业,中国三大航天基地是太原、 和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