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06173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 一、小课题的概念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二、小课题的特点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的实践研究方式。 实。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即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小。切口较小,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种方法,一个活

2、动等。活。自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它不需要严格的研究程序,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快。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三、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学校教育科研有两种类型: 一是涉及学校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课题,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同性问题的课题。(大课题的来源) 二是教师自己或少部分教师解决自己在

3、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课题。(小课题的来源) 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区别表:大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目 标解决学校重大教育管理问题 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选 题偏重宏观的教育管理问题 偏重微观的教师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 研究方法重在行动研究,实施活动或制度改革 重在读书行动思考,读书寻找方法,在教育教学中验证方法 课题管理比较严格,有立项、可行性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相对宽松,根据教师自己安排,主要检查教师提出什么问题,读了什么书目,教育教学改进程度 研究结果结题报告,学校制度发展等 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小论文 影 响 力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教师个人行为,改进自己教育教学 投入程度有大量经费

4、投入和人力投入 投入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读书和思考 四、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分析研究)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设计、行动、反思、修正、再行动)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反复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验证。 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效果好教育教学实践 形成问题 读书 找到方法 尝试方法 保留经验 多反思,产生困惑 效果不好 撰写论文举例: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n 现象: 1.好好做,看谁先完成 2.如果不及时完成,我会 3.比一比看谁先背会。如果

5、在规定时间内背不会,我可要n 问题n 缺乏信任n 恐吓与威胁n 降低教师的威信n 产生错误导向(如只有犯错误者才需要劳动;学习是件苦差使)n (返)小课题示例:学生是否关注作文的批语n 发现问题:56名学生。49名“涛声依旧”n 寻找原因: 评价“霸权”n 改进方法: 增加“回音壁” 留给对比阅读与修改时间 增加面批的比率 鼓励第二次习作 教学检测的批改与纠错的研究以花的结构与类型一课为例 课题的来源与期望:生物教师在教学花的结构与类型一课后,进行了当堂测验关于“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结果全班学生出现了64处错误。教师批改后,学生自己改了8处,教师代替学生改了1处。第二天,仍有55处填空错误没有

6、得到改正。 第三天,研究者用原题重新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再过两周,用“百合花的结构”进行检测,将结果再进行对比。如此发现了许多影响课堂教学落实的因素。 逐步理解并探索出抓实、抓细、抓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意义,让课改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五、如何选题n 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我的问题,做(操作、实践)的问题,发展的问题。 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我们的困惑、我们的矛盾、我们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我们的经验。我们应该眼睛朝下,关注事实。 n 二是切口需要小巧。 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

7、小课题”。n 三是内容切合自己特长。(适切) 题目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再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六、小课题的问题来源n 1、来自理念 以“教”论教,以“学”论教,教教材-用教材等等n 2、来自课堂 (1)传统的课堂教学 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 重内容、轻技能,重习题、轻方法 重知识、轻能力,重输出、轻落实 重测试、轻过程,重考点、轻体系 重智能、轻情感,重优胜、轻全体(2)现代课堂教学 A、教学过程“断”的现象 B、师生互动“闹”的现象 C、教学提问“热”的现象 D、教学生成“散”的现象 E、教学媒体“多”的现象 F、自主学

8、习“放”的现象 G、体验学习“浅”的现象 H、合作学习“假”的现象 I、探究学习“平”的现象 J、课堂评价“激”的现象n 3、来自学生 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突变年龄问题 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问题 学生知识构建过程,学习方式问题 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兴趣、动力、行为、结果的内在关系问题 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问题 学生多元智能问题小课题示例:n 语文课堂合作“边缘人”现象研究n 学生阅读摘抄实效性的研究n 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n 课堂提神的招数研究n 夸奖学生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n 学生是否关注作文批语的研究农村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数学课倾听习惯

9、培养研究 物理实验课导入新课的研究 语文板书设计的研究 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七、课题名称的一般结构n 一个完整的课题名称,应当包含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三项内容。n 学生是否关注作文批语的研究n 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不当的小选题举例:n 合理使用“心罚”的研究(“心罚”本身就不合理)n 微笑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研究(将情感异化为手段,具有刻意性、寻利性、庸俗性)n 儿童心理特征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切口大,过于专业化,一般教师无法胜任)八、概念辨析:“问题”与“课题”n 问题是原生的,课题是人为的n 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n 问题在先,课题在后。没有问题就

10、没有课题;有了问题也不一定有课题n 课题是“问题的转换”,“原生的”“赤裸裸”的问题不是课题。n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最大程度的解决问题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n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n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n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n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n 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示例:作文说写不一致学生的原因调查与对策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n 核心概念 作文说写不一致: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有的学生能说却不能写,有的学生能写却不能说。n 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导致小学生说写分离的本质原因

11、;探索出促进3-5位小学生说写统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n 研究的目的意义:利于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克服小学生说写的障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他们能说会写。n 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n 课题研究的内容 作文说写不一致小学生的原因调查 促进小学生说写统一的行动研究n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小学生说写联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说写不一致的原因。 行动研究法。分组(先说后写与先写后说 )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促进说写统一。 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3.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

12、排阅读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911月)阅读(美)卡罗尔 著,缪小春 等译语言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11月2009年1月)阅读沙德全著演说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23月)阅读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求购有关作文教学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4.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n 每周撰写1-2篇阅读心得,每月一篇阅读随笔,研究过程中完

13、成读书笔记不少于5万字。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n 课例: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秋游说话训练设计与反思(完成时间:2008年10月)n 课例:话题作文以说促写的教学实录与反思(完成时间:年月)九、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体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事实依据。既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 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认识之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每一次循环,都将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