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60912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页 第九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AOKAOJINXINGSHI 第 2页 学案 26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第 3页 轻松学教材 第 4页 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 :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 ,常用单位时间里反 应物浓度的 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 增加 来表示 它的常用单位 是 mol/(L s) 2.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时 ,其数 值 可以是不同的 ,故应标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 率 ,但这些数值表示的意义是 相同的 ,均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快 慢 第 5页 3.同一反应里 ,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化学方程式中 对应物质的化学

2、计量数之比 ,也等于同一时间内 有关物质浓 度变化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 不 相等 第 6页 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1.碰撞理论 反应物分子间必须相互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 ,但不是每次 碰撞都能发生反应 ,能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有效碰 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 较高的能量 ; 二是分子在一定的 方向上 发生碰撞 在化学反应中 ,能量较高 , 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 活化分子 取 向 合 适活 化 分 子 有 效 碰 撞 第 7页 特别提醒 :a.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都是有效碰撞 b.活化分子数越多 ,有效碰撞次数就越多 ,反应速率

3、就越快 ,单 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成正比 c.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反应物分子的平均 能量的差值 第 8页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1)浓度 :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在 溶液 中进行的 反应 产生影 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与反应物的总量 无关 (2)压强 :对有 气体 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 ,在温度一定时 ,对一定 量气体增大压强就会使 气体体积 缩小 ,使气体 浓度 增大 ,化学 反应速率 增大 若减小压强 ,气体体积扩大 ,气体反应物浓度就 减小 ,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 第 9页 (3)温度 :温度升高

4、 ,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一般地说 ,温度每升高 10 ,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4倍 升高温度 ,无论是吸热反 应还是放热反应 ,反应速率 都增大 (4)催化剂 :催化剂 改变 (增大或减弱 )化学反应速率 ,但不能使 本来不会发生的反应变为可能 催化剂 参与 反应过程 ,只是反 应前后质量与组成 不变 (5)其他 :光 超声波 激光 放射线 电磁波 反应物颗粒大小 扩散速率 溶剂等因素也都能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产 生影响 ;形成原电池也是增大反应速率的一种途径 第 10页 体验热身 第 11页 1.(2009锦州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主要

5、原因是增加了反应 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 ,若增大压强 (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 积 ),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 ,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从 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 分数 ,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第 12页 答案 :A 解析 :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物分子能量 ,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 多 ,A项正确 ;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浓度 ,能使单位体积内 活化分子数增多 ,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BC不正确 ;催 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 多 ,D项错

6、第 13页 2.取 100 mL浓度为 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 ,为加快 反应速率 ,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 ,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适量的 6 mol/L的盐酸 B.用酒精灯适当加热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 :盐酸与过量 Zn反应 ,能加快反应速率 ,且 H2量又不变 ,故 只能升温 ,故 B正确 第 14页 3.一定温度下 ,向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 学反应 ,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对该反应 的推断合理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进行到 1 s时 ,v(A)=v(D)

7、C.反应进行到 6 s时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 s) D.反应进行到 6 s时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3 B 4 D 6 A 2 C 第 15页 答案 :C 解析 :A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 计量数之比 ,n(A) n(B) n(C) n(D)=(1.2-0) mol (1.0-0.4) mol (1.0-0.2) mol (0.4-0) mol=6 3 4 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B+4C 6A+2D,A 项错误 ;不论在什么时刻 ,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 学计量数之比 ,故 BD选项错误 第 16页 4.将等物质的量的 AB混合于 2

8、 L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如下反 应 3A(g)+B(g) xC(g)+2D(g),经 5 min后 ,测得 D的浓度 为 0.5 mol/L,c(A) c(B)=3 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 min)求 : 第 17页 (1)此时 A的浓度 c(A)=_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 的 AB的物质的量 :n(A)=n(B)=_mol (2)B的平均反应速率 v(B)=_mol/(L min) (3)x的值为 _ 0.75 3 0.05 2 第 18页 第 19页 第 20页 5.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 (g) 金属 状态 c(H2S

9、O4) (mol/L ) V(H2S O4) (mL) 溶液温度 ( ) 金属消 失的时 间 (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10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11 0.10 丝 1.1 50 20 44 40 第 21页 分

10、析上述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 4和 5表明 ,_对反 应速率有影响 ,_反应速率越快 ,能表明同 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_(填实验序号 );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_(填实验序号 ); (3)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_,其实验序号是 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 (约 15 ) 相近 ,推测其原因 :_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 2 13468;25 反应温度 6和 7;8和 9 因为所有反应中 ,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 ,且硫酸过量 ,产生热量相等 ,故溶 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第 22页 解析 :

11、(1)45不同之处是金属的表面积 ,粉末状的金属消失得 快 ,说明其反应速率快 ,12也可说明这一点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 ,其他条件 应完全相同 ,则为 13468及 25 (3)从表中可看出 ,溶液反应前的温度不同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是 67或 89 (4)在所有反应中 ,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 ,且 H2SO4 过量 ,则产生热量相等 ,故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第 23页 重点探究 第 24页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 从活化分子角度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活化能 单位体积内 有效碰 撞次数 化学反 应速率 分子总 数 活化分 子数 活化

12、分 子百分 数 增大浓度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加快 增大压强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加快 升高温度 不变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 加快 加催化剂 减小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 加快 第 25页 特别提醒 : 活化分子数是一个绝对值 ,活化分子百分数是相 对值 活化分子数发生变化 ,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变化 影响有效碰撞次数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故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第 26页 二 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只讨论改变一 个条件 ) 1.浓度 增大反应物 (或生成物 )浓度 ,正反应 (或逆反应 )速率立即增大 , 逆反应 (或正

13、反应 )速率瞬时不变 ,随后增大 同理可得减小 浓度的情况 2.温度 (1)升高温度 ,正 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得 快 (2)降低温度 ,正 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得 快 第 27页 3.压强 (1)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 (溶液 ),由于压强的变化对 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 ,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增大压强 ,正反应速率 逆反 应速率都增大 ;减小压强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第 28页 (3)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应区 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 ,由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

14、生的影响 ,判断出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 ,有以下几种情况 : 第 29页 第 30页 【 例 1】 (2009 聊城模拟 )反应 A(g)+3B(g) 2C(g) Hbcd,由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粉末状 固体比块状固体表面积大 ,反应速率快 ,提高温度和将固体 做成粉末对速率的影响不确定 ,故有 AC两种可能 第 51页 实验探究 第 52页 (2007 广东 )“ 碘钟 ” 实验中 ,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 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 t来 度量 ,t越小 ,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 20 进行 实验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 222

15、 8 3 43I S O I 2SO 第 53页 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 (2)显色时间 t1=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 ,若在 40 下进行编号 对应浓度的实验 ,显色时间 t2的范围为 _(填字母 ) A.44.0 s D.数据不足 ,无法判断 228I S O研 究 反 应 物 与 的 浓 度 对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29.3 s A 第 54页 (4) 通 过 分 析 比 较 上 表 数 据 ,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_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 (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 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 第 55页 第 56页 【

16、方法归纳 】 浓度 温度 压强 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都是通过对照实验总结出来的 同一 个实验反应原理 ,改变实验的条件 ,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和 结果 通过对照其异同点从而归纳总结出一个实验结论 ,是 化学实验常用的一个方法 ,也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个考查 方向 在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原因时 ,可采用列举排除法 ,首 先列举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a.浓度 b.压强 c. 温度 d.催化剂 e.固体表面积 ,然后再逐一排除不可能的因 素 ,如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不用考虑压强的因素 第 57页 走出误区 第 58页 在求解时没有考虑到试题的落脚点 ,是分析化学反

17、应速率 还是化学平衡问题 正确的解法是先明确试题讨论什么 ,然 后再利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或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 因素进行分析 压强的改变不一定影响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速率 如恒 温恒压时充入“无关气体” (如 HeNeAr等不参与反应也 不干扰本质反应的气体 ),能引起总压强增大 ,但混合物中各 组分浓度没变 ,反应速率不变 第 59页 因材施教 第 60页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 性质 ,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也包括必须依靠 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 ,如颜色的深浅 光的吸收 光的 发射 导电能力等 在溶液中 ,当反

18、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 显的颜色时 ,人们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 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第 61页 实验设计 :如按图安装两套装置 ,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 40 mL 1 mol/L和 40 mL 4 mol/L的硫酸 ,比较二者收集 10 mLH2所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 :两套装置中加入 H2SO4溶液后都立即产生气泡 ,但 加入 1 mol/L硫酸的装置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收集 10 mL H2用的时间较长 ;加入 4 mol/L硫酸的装置中产生气泡 的速率 第 62页 2.测定 较快 ,收集 10 mL H2用的时间较短 实验结论 :通过两套装置收集 10 m

19、L H2所用的时间就能比较 二者反应速率的大小 用时间少的反应速率大 ,用时间多的 反应速率小 ,进而计算出各自的反应速率 第 63页 备用选题 第 64页 1.反应 4NH3+5O2 4NO+6H2O在 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 , 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5 mol,则此反应的 平均反应速率 v(X)可表示为 ( ) A.v(NH3)=0.002 mol/(L s) B.v(O2)=0.001 mol/(L s) C.v(NO)=0.001 mol/(L s) D.v(H2O)=0.001 mol/(L s) 答案 :C 第 65页 第 66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活

20、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普通分子间的 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 较高的能量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化学 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第 67页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活化分子 有效碰撞 化学反应 的实质及其某些关系 观点错误 ,因为活化分子有合适取 向时的碰撞 ,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选项中有 不可选 ,A被排 除 观点错误 ,因为普通分子间的碰撞并非有效碰撞 ,因而 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选项中有 不可选 ,BD被排除 指代 不明确 ,即某种普

21、通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比另一种活化 分子的能量高 ,因而是错误的 第 68页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0.1 mol/L盐酸和 0.1 mol/L醋酸分别与 0.2 mol/L NaOH溶 液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 mol/L盐酸和 0.1 mol/L HNO3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 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Al和 Fe分别与 0.1 mol /L H2SO4反应的速率相同 D.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与 0.1 mol/L HCl反应的速率不 同 答案 :BD 第 69页 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内因与外因之分 ,内因指的是反应 物本身的结构性质 在完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 ,AlFe

22、由于 自身金属活泼性的不同 ,反应速率 v(Al)v(Fe)外因主要指 的是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反应物颗粒的大小 ,紫外线 辐射等因素 A中 0.1 mol/L盐酸和 0.1 mol/L醋酸中自由移 动的 c(H+)不同 D中大理石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 ,其反应 速率大 第 70页 4.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 (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中取得的开 拓性成就 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 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 (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符合 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是 ( ) 第 71页 A. B. C. D. 答案 :D

23、解析 :按的顺序正好反映了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 表面聚集 离解成为原子 化合生成氨气分子 离开催化 剂表面的过程 第 72页 5.在 2 L容器中 ,放入 0.4 mol A和 0.6 mol B,在一定温度下 ,压 强为 P,放入催化剂 (催化剂体积忽略不计 )发生反应 2A(g)+3B(g) xC(g)+2D(g),在 a min后 ,容器中 c(A)=0.1 mol/L,此时 ,若温度与压强均未改变 ,则 v(B)=_,x=_;若温度不变压强为 0.9P,则 v(C)=_mol/L min-1,x=_ 0.15 m ol / ( L m in )a 3 0.1a 2 第 73页 第 74页

24、 6.以下述反应为例 ,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Na2S2O3+2HCl=2NaCl+S+SO2+H2O一同学在下午活 动课中 ,配置了 0.2 mol/L的盐酸置于大烧杯中 ,并取了 3 mL 0.1 mol/LNa2S2O3溶液和 3 mL该盐酸反应 ,产生明显 浑浊所需时间 t s,由于时间另有安排 ,停止了实验 第二天 又用了 3 mL 0.2 mol/L的 Na2S2O3溶液与原盐酸 3 mL反应 , 产物明显浑浊所需时间 t s左右 于是他得出结论 :浓度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 请你评价该同学的这次实验 第 75页 (1)结论是 ( ) A.可靠的 B.不可靠的 C.

25、基本正确 ,但有疑点 D.可能正确 ,也可能不正确 B 第 76页 (2)一般对比实验都要控制条件 ,且再现性好 请评价他实验控制的条 件 :_ _ 请评价他实验现象的对比方 法 :_ _;若他的对比不好 ,请你给出合 理的对比方法 (若他的对比方法可行 ,此问可不 答 )_ _ a.两次实验的温度可能有差异 ;b.在敞口 烧杯中 ,盐酸的浓度也有可能改变 ,故没有控制好条件 所谓“明显浑浊”的标准可能不一致 ,故不能进行严密的对比 (合理的对比方法 )可在进行实验的两支试管的背 侧贴同一大小的标志 ,如“ +”,并分别记下“ +”看 不见时所需时间 第 77页 解析 :本题用实验来验证浓度对

26、反应速率的影响 ,以考查学生 对待实验的态度以及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 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第 78页 高效作业 第 79页 一 选择题 1.(2009 福建理综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 v(Br2)通过测 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在一定温度下 ,获得如 下实验数据 : () C HC l3 3 2 3 2C H C OC H Br H C OC H Br HBr 第 80页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 c(mol/L) 溴颜色消 失所需时 间 t/s CH3COCH3 HCl Br2 0.80 1.60 0.80 0

27、.80 0.20 0.20 0.40 0.20 0.0010 0.0010 0.0010 0.0020 290 145 145 580 第 81页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增大 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 和 的 v(Br2)相等 C.增大 c(HCl),v(Br2)增大 D.增大 c(Br2),v(Br2)增大 答案 :D 解析 :A项 ,由实验 和 对比可知增大 c(CH3COCH3),反应时 间变少 ,v(Br2)增大 B项 ,实验 和 反应时间相同 ,则 v(Br2) 相等 C项 ,比较实验 和 可知 ,增大 c(HCl)时 ,反应时间缩

28、 短 ,v(Br2)增大 D项 ,比较实验 和 可知 ,增大 c(Br2) 时 ,v(Br2)减小 ,故选 D 第 82页 2.(2009 宁厦理综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 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 第 83页 实验 反应温 度 / Na2S2O3溶液 稀 H2SO4 H2O V/mL c/(mol/ L) V/mL c/(mol/ 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29、0.2 10 第 84页 答案 :D 解析 :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分析外界因素对 速率的影响 第 85页 3.下列各组反应 (表中的物质均为反应物 )开始时 ,放出 H2速率 最大的是 ( ) 编号 金属 (粉末状 )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反应温度 / A Mg 0.1 mol 3 mol/L硝酸 10 mL 60 B Mg 0.1 mol 3 mol/L盐酸 10 mL 60 C Fe 0.1 mol 3 mol/L盐酸 10 mL 60 D Mg 0.1 mol 3 mol/L硫酸 10 mL 30 第 86页 答案 :D 解析 :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是条件

30、 所以 C项速率最小 ,其他三项可比较 c(H+),但由于 A项中不产生 氢气 ,故选 D 第 87页 4.在可逆反应 CO(g)+H2O(g) CO2(g)+H2(g)(正反应为放 热反应 )中 ,改变下列条件 ,不能使 v正 增大的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容器容积 第 88页 答案 :BD 解析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都能增大正 逆反应的速率 ;降低 温度 ,v正 v逆都将减小 ;增大容器的容积 ,相当于气体物质 的浓度减小 ,正 逆反应速率都将降低 第 89页 5.煤本身是可燃物质 ,但是块状的煤用明火靠近都不燃烧 ,而 当煤变为粉末状态时 ,在空

31、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即 迅速爆炸 ,其原因是 ( ) A.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着火点低 B.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放出的热量多 C.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总表面积大 D.粉末状态的煤呈气态 ,属于可燃性气体 答案 :C 第 90页 解析 :煤变为粉末状态时 ,总表面积大 ,与空气中的氧气密切接 触 ,一旦遇见火源 ,便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 91页 6.(2009 杭州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 法测定的 化学反应 H2+Cl2=2HCl的反应速率可表示 为 v=K(cH2)m(cCl2)n,式中 K为常数 ,mn的值可用下表 中数据确定之 cH2(mol/L) cCl2

32、(mol/L) vmol/(L 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第 92页 m n ( ) A . m 1 n 1 11 B . m n 22 1 C . m n 1 2 1 D . m 1 n 2 由 此 可 推 得 的 值 正 确 的 是 答案 :D 第 93页 解析 :该题已知关于几个未知数的公式和实验中所记录的数 据 ,目的是考查对实验中数据的处理 ,以及对浓度对化学反 应速率影响的理解 将表格第 2组数据带入公式中 ,可以计 算出 m=1,再将第 3组数据带入公式 ,得 n= 12 第 94页 7.(2008 四川调研 )2007年

3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德国科学 家格哈德 埃特尔通过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 化过程的研究 ,发明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中的催 化转化器 ,可将 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 物质 ,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 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 ,NONO2可被 CO还原成 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 ,被 CO直接氧化成 CO2和 H2O 第 95页 答案 :D 解析 :CO是常见的还原剂 ,不能将碳氢化合物直接氧化 第 96页 8.在室温下 ,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是

34、( ) A.H2+F2=2HF B.H2+Br2=2HBr C.Ag+Cl-=AgCl D.H+OH-=H2O 答案 :B 解析 :沉淀反应 中和反应在溶液中进行速率极快 第 97页 9.已知 :X(g)+Y(g) 3Z(g),X与 Y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发生 反应建立平衡如下列各图实线所示 ,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发 生反应建立平衡如下列各图虚线所示 ,则相应的图示正确 的是 ( ) 第 98页 答案 :B 解析 :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可以排除 AC;催化剂不 能改变化学平衡 ,可以排除 D 第 99页 10.在体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内合成氨 ,已知在时间 t内 ,氨的物 质的量增加了 0

35、.6 mol,在此时间段内 ,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 应速率是 0.45 mol(L s),则 t是 ( ) A.0.44 s B.1 s C.1.33 s D.2 s 答案 :B 解析 :v(氨气 )=0.3/tmol(L s),而 v(氨气 ) v(氢气 )=2 3,故 t=1 s 第 100页 11.(2009 广州模拟 )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 C(s)+CO2(g) 2CO(g);H0达到平衡状态 ,现进行如下操作 :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 增加反应物 C的用量 ; 缩小反 应体系的体积 ; 减少体系中 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 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 ) A. B. C

36、. D. 第 101页 答案 :B 解析 :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缩小反应体系体积 ,相当于增加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反应速率加快 第 102页 12.反应 4NH3+5O2 4NO+6H2O在 5 L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 ,半分钟后 ,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3 mol则此反应的平 均速率 vx错误的是 ( ) A.vO2=0.01 mol/(L s) B.vNO=0.002 mol/(L s) C.vH2O=0.003 mol/(L s) D.vNH3=0.002 mol/(L s) 第 103页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给的已知条件 ,可以求出 vNO,vNO= mol/(L

37、 s);再根据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 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可求出 vNH3 vO2vH2O . . 03 0 002 5 30 第 104页 二 非选择题 13.某温度时 ,在 3 L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 : 第 105页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反应开始至 2 min末 ,X的反应速率为 _; (3)该反应是由 _开始反应的 (填 “ 正反 应 ”“ 逆反应 ” 或 “ 正 逆反应同时 ” ) 2Z+Y=3X 0.067 mol/(Lmin) 正 逆反应同时 第 106页 解析 :(1)在时间为

38、“ 0 min” 时 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4 mol1.2 mol2.0 mol,在时间为 “ 3 min” 时 ,XYZ的物 质的量分别为 1.0 mol1.0 mol1.6 mol在 03 min内 X YZ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 :0.6 mol(增加 )0.2 mol(减 少 )0.4 mol(减少 ),即 XYZ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n(X) n(Y) n(Z)=3 1 2根据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 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得到化学 方程式为 :2Z+Y=3X 第 107页 (2)在时间为 “ 0 min” 和 “ 2 min” 时 ,X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39、0.4 mol0.8 mol即在 02 min内 X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故 X的反应速率为 :v(X)= mol/(L min) . . 0 4 mo l 3L 0 0 6 72 min 第 108页 (3)由于图中 XYZ三条曲线均未通过原点 ,故可断定该反应 是由正 逆反应同时开始反应的 第 109页 2- 3 3 4 3 2 2 2 2 3 2 4 14 . , : I O 3H S O 3SO 3H I ( ) I O 5I 6H 3I 3H O ( ) I H S O H O 2I S O 3H ( ) 已 知 在 酸 溶 液 中 碘 酸 钾 和 亚 硫 酸 钠 会 发

40、生 如 下 一 些 反 应 慢 慢 快 第 110页 分别配制下面几种溶液 : 溶液 A:0.9 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 ,再稀释到 500 mL 溶液 B:0.45 g亚硫酸氢钠配成溶液 ,稀释到 500 mL 溶液 C:取 5 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 ,加入 25 mL冷水 ,搅拌 成悬浊液 另取 200 mL水加热至沸腾 ,趁沸腾时倒入淀粉 悬浊液并迅速搅拌 ,使淀粉糊化 溶解 到溶液冷却后边搅 拌边慢慢加入 12.5 mL浓硫酸 ,最后也稀释到 500 mL 溶液 D:200 mL水 +50 mL A液 +50 mL C液 溶液 E:225 mL水 +25 mL A液 +50 mL

41、C液 第 111页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根据实验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由哪步反应决 定 ?_(填 “ ”“ ” 或 “ ” )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 ?_(填 “ I-”“ HSO ”“ H+” 或 “ IO ” ) (3)在盛放 D液和 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 50 mL B液 ,DE 哪个溶液先变蓝色 ?_(填 “ D” 或 “ E” ) 3 3HSO D 3 第 112页 (4)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准备三份 E液 (各 300 mL,配 法同上 ),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 50 mL B液 ,同时把三份 B液 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 E液中 a.第

42、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 50 左右 ,b.第二份维持在室 温 ,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接近冰点 先变蓝色的是 _(填 “ a”“b”或 “ c”) a 第 113页 解析 :(1)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由反应中最慢的步骤决定 ,故应 为 (2)从 知 ,I2与 发生反应 ,消耗了 I2,故当 消耗完 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 (3)比较 DE可知 ,D中 A液 50 mL比 E中 25 mL多 ,故 KIO3的量 比 E多 ,而最后两溶液体积相同 ,则 c(IO-3)Dc(IO-3)E,故 D的 反应速率较快 ,D溶液先变蓝 3HSO 3HSO 第 114页 15.(2009 宁厦中卫一中 )大约

43、有 85%的化学反应需要用催化 剂 ,催化剂的研究是 21世纪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 A也能催化氯酸 钾的分解 ,且 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 500 左右 于是对 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 ,实 验时均以集满 500 mL氧气为准 (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 均可忽略 ) 第 115页 用 MnO2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 质量 /g MnO2的质 量 /g 反应温度 / 待测数据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第 116页 用 A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 质量 /g A的质量 /g 反应温

44、度 / 待测数据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第 117页 试回答以下问题 :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_; 完成此研究后 ,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 ,请你替他们拟一 个报告的题 目 :_ _ 相同条件下集满 500 mL氧气所用的时间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对照研究 第 118页 .已知下列化学反 应 :5H2O2+2KMnO4+3H2SO4=K2SO4+5O2+2MnSO4+ 8H2O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此实验时发现 :在敞口 容器中 ,当 H2O2与酸化的 KMnO4溶液混合时 ,开始放出氧气 的速率很慢 ,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很快 ,经过测定发 现

45、溶液中温度变化不大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向老师询问 ,老 师认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 温度 压强和 催化剂 ,现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的浓度在逐渐降低 ,敞口 容器的压强不受影响 ,反应的温度变化不大 ,则可能的影响 因素是催化剂 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又做了三个对比实验 , 如下 : 第 119页 (1)空白实验 (2)起始时加入少量 K2SO4固体 (3)起始时加入少量 MnSO4固体 (4)起始时加入少量水 结果发现 (1)(2)起始反应速率差不多 ,(4)的起始反应速率比 (1)(2)慢 ,(3)的起始反应速率很快 请解释实验 ( )中反应速 率的变化现象的原因是 _ 反应

46、生成的 MnSO4对此反应起催化作用 ,故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第 120页 解析 : .相同条件下 ,催化剂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对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方面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测集满 500 mL氧气所 用的时间 ,本实验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 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反应开始慢后来快 ,说明生成的 产物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由题给信息知 ,起催化作用的产 物为 MnSO4 第 121页 16.甲 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 KMnO4酸性溶液与 H2C2O4溶液 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提示 :H2C2O4的一级电离常数为 5.4 10-1)_ 设计实验方案如

47、下 (实验中所用 KMnO4溶液均已加入 H2SO4): (2)甲组 :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 CO2气体体积的大小来比 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时分液漏斗中 A溶液一次性放下 ,AB的成 分见下表 : 24 2 2 4 2 22 M n O 5 H C O 6 H 2 M n 1 0 CO 8 H O 第 122页 序号 A溶液 B溶液 2 mL 0.1 mol/L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KMnO4溶液 2 mL 0.2 mol/L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KMnO4溶液 2 mL 0.2 mol/LH2C2O4溶液 4 mL

48、0.01 mol/L KMnO4溶液和少 量 MnSO4 第 123页 该实验探究的是 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反应 停止之前 ,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 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 序 _(用实验序号填空 ) (3)乙组 :通过测定 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 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 ,另取两支试 管各加入 4 浓度和催化剂 第 124页 mL 0.1 mol/L KMnO4溶液 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 (各有一支 盛有 H2C2O4溶液和 KMnO4溶液的试管 ),一组放入冷水中 , 另一组放入热水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 ,分

49、别混合并振荡 ,记录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 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但该 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褪色 ,其原因是 _ 温度 KMnO4溶液过量 第 125页 解析 :(1)根据题中提示可知 H2C2O4是弱酸 ,在离子方程式中应 保留化学式 (2)对比实验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 ,对比实验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 (3)很显然乙组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但在反应物的使用量上控制不当 ,题中 KMnO4溶液过量 ,因 此不能看到明显的褪色现象 第 126页 17.将等物质的量的 AB混合于 2 L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如下反 应 :3A(g)+B(g) xC(g)+2D(g),经 5 min后 ,测得 D的 浓度为 0.5 mol/L,c(A) c(B)=3 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1 mol/(L min)求 : (1)此时 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 AB的物质的量 ; (2)B的平均反应速率 ; (3)x值是多少 ? 答案 :(1)c(A)=0.75 mol/L 3 mol 3 mol (2)0.05 mol/(L min) (3)2 第 127页 第 1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