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58562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生麻风病防治手册(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层医生 麻风病防治手册 (二) 登记病例 管理机构在确诊患者(新发、复发和迁入) 后,实际登记在册的麻风现症病例或需要 化疗的病例。 早期病例 皮损很少,病期较短( 2年之内)且未发生可 见畸残或损伤的病例。 晚期病例 病期长达 2年以上,皮损广泛或已经发生可见 畸残或损伤的病例。 现症病例 什么是现症病例?从什么角度定义?以下是从公共卫生控制 传染病的角度考虑的的定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需要联合化疗者 2、已完成联合化疗疗程,但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的活动 性病例。 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算病人吗?从公共卫生方面考虑也是算 病人的,因此麻风完成治疗就算治愈,而不算病人是荒谬 的。基层人员

2、还要为病人服务,处理麻风反应,溃疡和神 经炎处理,还要开支经费的。完成治疗后算治愈的策略是 打压麻风防治。目前制定的治愈标准是比较人性化的。 麻风病的诊断 麻风病的诊断必须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 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查,获得阳性体征后综 合判断才能正确诊断疾病。一般在临床上, 有很大比例的多菌型病人,特别是在早期 的瘤型或偏瘤型麻风病人(病期在 1年以 内),其皮损可以没有明显的麻木,其周 围神经也没有明显的粗大,如果怀疑多菌 型麻风病人,必须对皮损做组织液抗酸染 色,查找抗酸杆菌,必要时做皮损活检, 寻找疾病证据。 复发病例 完成抗麻风疗程,显示正常疗效,在疗后监 测期或达到临床治愈后出现临床、细

3、菌或 病例上疾病再活动的证据者。 新病人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具备下述情况,可作为诊断参考;但无者, 亦不能排除: 1)生活在麻风流行区,或发病前曾到过流行区。 2)家庭内、邻居、同事等中有过麻风病患者,并与其在治 疗前有过密切接触。 2、临床表现 1)有皮肤损害,病程慢性,没有瘙痒,同时不具备其它皮 肤病的特点。 2)皮损有明确的浅感觉障碍 (减退或丧失)和 (或 )闭汗。 3)明确的周围神经粗大。 新病人诊断依据 3、实验室检测 1)皮损查 AFB阳性; 2)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病理改变和(或) AFB阳性,具有 下述变化之一者: a) 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肉芽肿病变中查到典型 AFB。

4、 b) 神经内查到 AFB。 c) 非特异性浸润内查到 AFB。 d) 神经内有结核样肉芽肿。 e) 神经内有非特异性炎症,而其他部分有结核样肉芽肿变化 。 f) 组织切片经 S-100蛋白染色,在损害中查到破坏的神经组织 。 复发病人诊断依据 1、 治疗史 完成抗麻风 (如 MDT)规定疗程、显示正常 疗效 ,并进入疗后监测期或达到临床治愈 (临 床非活动 )的患者。 2、临床表现 原有皮损缓慢再活动(没有迅速扩大或浸 润加剧),或出现新的皮损,但皮损无明 显触痛和水肿。 复发病人诊断依据 3、复发者查菌检测 皮肤查菌见到以下之一者: 1)皮肤查菌阴转后任一部位细菌密度 2者。 2)皮肤查菌

5、未阴转,但任一部位皮肤查菌密度较前 2者 。 3)任一部位皮肤查菌见较多染色完整菌者。 4、复发皮损活检的组织学检查符合以下情况者: 1)皮肤查菌阴转及肉芽肿消退后又出现以下之一者: a)重现活动性麻风特异性病例改变。 b)组织水肿不明显,任意部位皮肤查菌大于或等于 2+。 c)抗酸染色查到较多完整菌。 复发病人诊断依据 2)患者查菌未阴转及肉芽肿未消退,又出现 以下之一者: a)重现活动性麻风特异性病例改变。 b)组织水肿不明显,细菌密度较前 2+者。 c)抗酸染色查到较多完整菌。 3)小鼠足垫接种证实有活菌者。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

6、确及时地 确定诊断。 疑似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 1、有皮损,病程慢性,无瘙痒,同时不具备其它皮 肤病的特点。 2、皮损有明确的浅感觉障碍 (减退或丧失)和 (或 )闭 汗。 3、明确的周围神经粗大。 4、有周围神经损伤的爪形手、兔眼、垂足,而无皮 损者。 5、皮肤涂片检查 AFB阳性。 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两项临床表现者: 1、有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 漫浸润等皮损,大多病程慢性,没有瘙痒 ,同时不具备其它皮肤病的特点。 2、皮损和 (或 )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明确的浅 感觉障碍 (减退或丧失)和 (或 )闭汗; 3、明确的周围神经粗大 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 2

7、项或 2项以上者: 1、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漫 浸润等皮损,大多病程慢性,没有瘙痒, 同时不具备其它皮肤病的特点。 2、皮损和 (或 )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明确的浅 感觉障碍 (减退或丧失)和 (或 )闭汗。 3、明确的周围神经粗大。 4、皮肤涂片检查 AFB阳性 确诊病例 1、具备疑似病例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同 时皮肤查菌 AFB阳性或同时符合以下病理改 变之一者: a) 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肉芽肿病变中查到典型 AFB; b) 神经组织内查到 AFB; c) 非特异性浸润内查到典型的 AFB; d) 神经内有结核样肉芽肿; e) 神经内有非特异性炎症,而切片其他部分有结核样肉芽

8、肿 变化。 f) 组织病理切片的免疫组化 (S-100蛋白 )染色,在损害中查到 破坏的神经组织。 复发患者诊断 1、具备完成规定疗程治疗史 2、具备临床表现 原有皮损缓慢再活动(无迅速扩大或浸润加剧),或出现新的皮损。但皮损 无明显的触痛和水肿。 3、同时具备以下之一者 1) 皮肤查菌阴转后,任一部位细菌密度 2 ; 2) 皮肤查菌没有阴转,任一部位皮肤查菌密度较前 2 ; 3) 任一部位皮肤查菌见较多染色完整菌者; 4)皮肤查菌阴转及肉芽肿消退后又出现以下之一者: a)重现麻风肉芽肿改变; b)组织水肿不明显,任意部位皮肤查菌 2+ c)抗酸染色查到较多完整菌 . 5)皮肤查菌未阴转及肉芽

9、肿未消退,又出现以下之一者: a)重现麻风肉芽肿改变 b)组织水肿不明显,出现细菌密度较前 2+; c)抗酸染色查到较多完整菌 . 6)小鼠足垫接种证实有活菌者 麻风病的诊断 麻风的诊断标准有下面 4条标准: 1)皮损伴 /或暂无麻木; 2)周围神经明显粗大; 3)皮损刮取组织液查找抗酸杆菌阳性; 4)皮损病理检查见麻风特异性改变。 一定要符合 2 条或 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 如仅有皮损麻木 +神经粗大 = PB麻风 皮损(可无麻木) + 查菌阳性 = MB麻风 皮损(可无麻木) + 病理阳性 = PB或 MB麻风 长期难愈并且没 有瘙痒的慢性皮肤 病应想到是否为麻 风病! 麻风病的鉴别

10、诊断 临床上有许多皮肤病和麻风病很相像, 需要与麻风病相鉴别,要抓住麻风病的要 点如皮肤麻木、神经粗大、皮损查到抗酸 杆菌和皮损组织病理有麻风病特异性变化 来和普通皮肤病相鉴别。以下是常见的容 易和麻风病混淆的皮肤病。 (一)皮肤疾病 有单纯糠疹、白癜风、贫血痣、 无色素痣、继发性色素减退斑、 花斑癣、老年性白斑、玫瑰糠疹 、银屑病、脂溢性皮炎、多形性 红斑、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 硬红斑、离心性红斑、环状肉芽 肿、 组织细胞瘤(皮肤纤维瘤)、结节性 脂膜炎、盘状红斑狼疮、限局性硬 皮病、皮肌炎、皮肤黑热病、二期 梅毒疹、固定性药疹、体癣、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慢性湿疹等。 虽然上述很多皮肤病

11、与各型麻风易 混淆,但它们多无神经肿大、浅感 觉障碍或闭汗,且有相应疾病特殊 的组织病理学、免疫学和(或)血清学等变化,以作鉴别。 (二)神经科疾病 局限性皮神经炎、腓总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鞘内多房性囊肿、臂丛神 经 -血管压迫征、尺神经肘管综合征 、腕部尺神经受压征、腕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颈神经根综合征、 增殖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面 神经麻痹、原发性周围神经淀粉样 变、脊柱裂 -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空 洞症、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灰白 质炎、雷诺病、多发性神经炎。 (三)其他疾病 罗 -蔓氏综合征、类风湿性 关节炎、风湿热、进行性肌 营养不良症、足底溃疡(非 麻风性)、掌筋膜挛缩症。 需

12、要与麻风病作鉴别的疾病较 多,只要掌握麻风的诊断要点 和检查技能,熟悉有关疾病的 特点,认真、全面、细致和客 观地进行各项检查,进行综合 分析,才能鉴别。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4:神 经性皮炎: 患者颈部 出现红斑 和丘疹, 皮肤有轻 度苔藓化, 痒感明显。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5:结 节型痒疹: 患者两前 臂出现结 节,表皮 剥脱,有 色素沉着, 痒感明显。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6:手部 湿疹:患者 手部红斑、 皲裂、脱屑, 痒感明显。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7:股 癣:患者 股部有红 斑丘疹, 有痒感。 真菌检查 阳性。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8:花斑 癣:患者背 部红斑和

13、淡 白斑,红斑 是自行搽刺 激性药水引 起。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39:股 癣:患者 股部有丘 疹、红斑, 边界清楚, 痒,真菌 检查阳性。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0:刺激 性皮炎:患 者自行外用 刺激性药水 引起颈部红 斑,痒感明 显。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1:类风湿 关节炎:患者 手部关节畸形, 没有大小鱼际 肌萎缩,没有 指骨的吸收。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2:荨麻 疹:患者前 臂见到条状 风团和红斑, 痒感明显, 一般能自行 消退,但不 久又发。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3:花斑 癣:患者胸 部见淡红小 斑疹,有轻 度痒感,真 菌检查阳性。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4:糠秕

14、孢子菌毛囊 炎:患者颈 部见较多丘 疹,小结节, 色红,有痒 感,皮损真 菌检查有孢 子。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5:湿疹:患者 两小腿部位有红斑, 丘疹,痒感明显。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6:银 屑病(静止 期):患者 两前臂见红 斑,表面有 少许鳞屑。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7:掌跖 脓疱病:患 者两掌跖部 位见红斑和 少许脓疱, 对称分布, 有痒感。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图 48:丘 疹性荨麻 疹:患者 小腿见散 在丘疹、 风团和红 斑,痒感 明显。 麻风反应和处理 1、麻风反应的定义 在麻风病治疗前,治疗中或完成治疗后, 突然出现急性麻风病症状和体征,临床上 有皮损红肿触痛,神经肿

15、痛,严重者有发 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神经功能丧失。临 床上有 I型和 II型反应。 I型反应属于细胞介 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II型反应属于抗原抗 体反应。 麻风反应和处理 2、麻风反应的诱因 妊娠、手术、分娩、间发感染、酗酒、 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和接种疫苗等可成为 反应的诱发因素。这些诱因干扰体内免疫 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平衡调节机制紊乱, 从而诱发麻风反应。 麻风反应和处理 3、反应的临床表现 I型反应主要发生于 BT、 BB、 BL。临床 上皮损在几天或几周内红肿高起,触痛, 可出现新皮损和手足水肿,特别是有反应 皮损的手足末端水肿更明显。如反应剧烈, 皮损可肿胀变脆,以致发生溃疡。当反

16、应 开始消退时,皮损干燥脱屑和最后变平, 留下皱折的浅色斑和麻木。 麻风反应和处理 3、反应的临床表现 I型反应时常伴有神经炎 ,有时仅一条神 经干受累,有时则多条神经干受累。以尺 神经受累最常见。神经炎的表现是神经粗 大、触痛。有时神经可显著粗大,功能丧 失明显。有时手、足和面部的肌肉在 2436 小时内突然瘫痪,出现垂腕垂足和面瘫。 麻风反应和处理 II型反应主要发生于 LL和少数 BL病人。皮损表 现为直径 2 5毫米的结节性红斑,有触痛。有的 皮损位置很表浅,突出于皮面,有的皮损位置较 深,只能触及。损害局部呈圆型,边界模糊,淡 红,鲜红和暗红色。可形成脓疱,破溃后形成溃 疡,有脓性分

17、泌物渗出,有些部位可结痂。结节 性红斑常成群出现,当旧损害消退时,新的损害 又发生,损害一般持续几天时间。损害好发于面 部和肢体伸侧,在同一部位可反复发生,如无完 全消退,可形成慢性脂膜炎,持续数月或数年。 麻风反应和处理 型反应也可引起神经炎。在严重反应 中,神经可有肿大,疼痛,丧失功能,但 与 I型反应比,症状较轻。需仔细检查才能 发现功能丧失。不适当地治疗反应可使炎 症持续数月或数年,使神经损害持续发展。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49: I型 反应:患 者右上肢 皮损红肿, 并伴手部 水肿。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50: I型反 应:患者与 上图为同一 人,左足皮 损红肿,伴 足部水肿。 麻风

18、反应和处理 图 51: I型 反应:患者 与上图为同 一人。背部 皮损红肿明 显,皮损有 肿胀。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52: II型 反应:患者 小腿后侧见 多个结节性 红斑,局部 有肿胀,皮 损有触痛。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53: II型 反应:患者 右大腿见多 个结节性红 斑,消退的 结节性红斑 有色素沉着。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54: II型反 应:患者面 部有结节性 红斑,有的 皮损破溃结 痂。 麻风反应和处理 图 55: II型反 应:患者与上 图为同一人。 左大腿见结节 性红斑,有的 表明出现水泡, 触痛明显。 麻风反应和处理 4、反应的治疗 1) 身心休息:情绪波动可诱发反应,因

19、此可给于 镇静剂,镇静剂还可以减轻神经炎过程。 2) 镇痛剂:阿斯匹林是一种价廉有效的控制轻度 疼痛的药物,每次 0.3克,一日 4次,就餐时服用, 症状改善后减量。 3)给予复合维生素 B、维生素 B1、钙和镁离子:有 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减少反应发作频率。 4)处理合并症:如治疗贫血、纠正营养不良、治疗 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麻风反应和处理 5)抗麻风反应治疗: I型反应治疗:首选强的松,初始剂量一般为每 日 40 60毫克,反应严重者剂量可更大,治疗数 天控制病情后,应每 2 4周减 5 10毫克,在最后 2周给予 5毫克 /日维持量。 BT病人反应需要治疗 3 6月。 BL病人疗程应延长,

20、一般需要治疗 6个月 以上。每日 40mg,每 2周减 5mg的方案可行。每日 药物应与抗麻风药物在早上同服。应用类固醇激 素时,应该注意激素的禁忌症和药物副作用。 麻风反应和处理 II型反应治疗:首选沙利度胺(反应停),最初 每次 100mg,一日 3次,以后逐渐每周减量 100mg, 直到逐渐减量至每日 50mg。发热和皮损在几天内消 退。该药能引起畸胎和中毒性神经炎。故妊娠妇女禁用,尤其是停经 2个月以上者禁用,育龄妇女慎 用。该药物副作用为口干,嗜睡,疲乏,白细胞下降,心律缓慢等。 如无沙利度胺可选强的松,每日 20 40mg,以后 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休息,氯喹和止痛剂有助于控制轻度 II型反应。由于 II型反应突然发生,持续期短, 故强的松疗程较短,可迅速撤药或反复用药。 如果 II型反应持续而严重,皮质激素可连续治疗 2 3个月,然后减量。 麻风反应和处理 6)麻风反应时的抗麻风治疗 在抗麻风反应的同时,应继续原来的抗麻风 治疗。少菌型患者在联合化疗期间发生 I型 麻风反应,在应用皮质激素时,联合化疗 宜适当延长直到反应消退。在停止联合化 疗的监测期发生麻风反应,不管何型反应, 如用皮质类固醇,应同时给予联合化疗以 防细菌(持久菌)繁殖扩散,抗麻风治疗 直到反应消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