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58555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28.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对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用避雷针或避雷 线。 对沿线路侵入的雷电波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在发 电厂、变电所内安装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 器以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在发电厂、变电 所的进线上设置进线保护段,以限制流经避雷 器的雷电流和限制入侵雷电波的陡度。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一节 直击雷过电压的防护 对于直击雷必须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对直击 雷进行保护。 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设计内容主要是选择避雷 针的支数、高度、装设位置、验算它们的保护范 围、应有的接地电阻、防雷接地装置设计等。 对于独立避雷针,

2、则还有一个验算它对相 邻配电装置构架及其接地装置的空气间距及地下 距离的问题。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一、避雷针保护 1. 独立避雷针 对于 35kV及以下的 配电装置,因绝缘水 平低,为避免反击应 架设独立避雷针,其 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 分开埋设。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避雷针在高度 h处的电位 ua为 接地装置上的电位 ue为 式中 Ri 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 , ; L0 避雷针单位高度的等值电感 , H/m; h 避雷针校验点的高度 , m; i 流过避雷针的雷电流 , kA; dt dihLiRu a 0i ie iRu 高电压技术 第

3、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取空气间隙击穿场强为 Ea(kV/m), 避雷 针与被保护设备或其构架间的空中距离应为 取土壤的平均击穿场强为 Ee(kV/m), 避雷 针接地装置与被保护设备接地装置之间的地 中距离应为 a a a E US e e e E US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我国标准推荐用下面两个公式校核独立避雷 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空气距离 Sa和地中距离 Se Sa 0.2Ri + 0.1h ( 8 5) Se 0.3Ri ( 8 6) Sa 不宜小于 5m, Se 不宜小于 3m。 在一般土壤中避雷针(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 宜大于 10。 高电压技术

4、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架构避雷针 对 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由于电气设备的绝 缘水平较高,可将避雷针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 顶上,但在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地区 ( 1000m), 宜装设独立避雷针 。 66kV的配电装置,允许将避雷针装设在配电装置 的架构或房顶上,但在土壤电阻率 500m的地区, 宜装设独立避雷针 。 35kV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架构或房顶上不宜装设 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变压器的绝缘较弱,又是变电站中最贵 重的设备,所以 变压器的门型架构 上,不宜 装设避雷针(线)。 发电厂的主厂房 一般不 装设避雷针,以免发生感应或反

5、击使继电保 护误动作或造成绝缘损坏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架构避雷针的接地是利用发电厂、变电 站的主接地网,但应在其附近装设辅助集中 接地装置,并且架构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 下连接点至变压器的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 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 15m。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关于线路终端杆塔上的避雷线能否与变 电站架构相连,也按是否发生反击的原则处 理。当线路电压等级在 110kV及以上时,允 许将避雷线引至出线的门型架构上,当土壤 电阻率大于 1000m时,应装设集中接地装 置。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当土壤

6、电阻率 500m时 , 35kV60kV 线路的避雷线允许连接到出线门型架构上, 但应设集中接地装置。在 500m的地区, 避雷线应终止于线路终端杆塔,从线路终端 杆塔到配电装置架构之间的一档线路由独立 避雷针保护,也可在线路终端杆塔上装设避 雷针。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避雷线保护 采用架空避雷线保护的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避 雷线一端经配电装置架构接地,另一端经绝缘子串与厂 房建筑物绝缘,如图 8 2所示。另一种是避雷线两端都 接地,如图 8 3所示。 为了不发生反击事故,避雷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 空气距离 Sa及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设备接地装置 之间的地中

7、距离 Se应足够大,且避雷线绝缘端的绝缘 子串应有足够的绝缘强度,以防止反击事故的发生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当避雷线一端绝缘时,雷击绝缘子串附近的避雷线 开路端 c点的过电压最高。该点的过电压 uc可按下式计 算 式中 L0 避雷线与接地架构单位长度的平均电感 , H/m; l 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接地支柱的距离, m; h 避雷线支柱的高度 , m。 t ilhLiRu d d)( 0ic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避雷线两端接地时,雷击校验点 c的

8、过电压为 式中 :i为总的雷电流 ; i1为流向架构 1的雷电流 ; l为雷 击点距架构 1的距离 ; h1和 Ri1分别为架构 1的高度和冲 击接地电阻; 为避雷线的分流系数, = i1 / i , 可 由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推导求得 。 dt dilhLiR t ilhLRiu il 10 1 10i11c d d)(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当忽略接地电阻对 的影响,并设两侧架构高 度相等(为 h)时 , 标准 对避雷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空气间 隙距离 Sa、 避雷线接地装置与被保护设备接 地装置之间的地中距离 Se提出以下要求 : hl hll 2 高电压技术 第八

9、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对一端绝缘另一端接地的避雷线 : 对两端接地的避雷线 一般情况下,避雷针、避雷线的 Sa不宜小于 5m, Se不宜小于 3m。 )(1.02.0 ia mlhRS )(3.0 ie mRS ( 8 10) ( 8 11) )(1.02.0 ia lhRS ie 3.0 RS ( 8 12) ( 8 13)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避雷线一端绝缘时绝缘子串的片数,按雷击绝缘子串附 近避雷线不致使绝缘子串闪络的条件选择。 关于线路终端杆塔上的避雷线能否与变电站架构相连, 按是否发生反击的原则处理。当线路电压等级在 110kV 及以上时,允许引至出

10、线的门型架构上,土壤电阻率大 于 1000m时,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土壤电阻率 500m时 , 35kV60kV线路的避雷线允许连接到出线 门型架构上,但应设集中接地装置。当 500m时, 避雷线应终止于线路终端杆塔,从线路终端杆塔到屋外 配电装置架构之间的一档线路由避雷针保护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小 结 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过电压保护可采用避雷针或 避雷线; 避雷针的装设可分为独立避雷针和架构避雷针两种; 为了防止发生反击事故,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体之 间的空气间隙应有足够的距离,避雷针接地装置与被 保护设备接地装置之间在地中应有足够的距离。 110kV及以上

11、的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可以装设避雷 针。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二节 侵入波过电压的防护 当发电厂、变电站采取了可靠的直击雷保 护措施后,遭雷直击的概率很小。所以沿线 侵入的雷电波是发电厂、变电站遭受雷害事 故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防护措施是在发电厂、变电站内装设 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以限制入侵雷电 波的幅值。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一、阀式避雷器的保护作用分析 1. 变压器与避雷器之间距离为零时的情况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假定避雷器的伏安特性 uA = f ( ia )和伏秒特 性 us = f ( t )为已知

12、,则可按图 8 5所示的作图法 求取变压器上的电压。当避雷器动作以后,可 得 )( aA ifu z2 A Aiuu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图中避雷器上电压 uA有两个峰值 : Uch 冲击放电电压 ; Ur 避雷器的残压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一般情况下,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与避 雷器的残压基本相同,所以在防雷保护分析中可 将避雷器上的电压 uA看作是一幅值为避雷器残压 的斜角平顶波。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避雷器动作 后,由于波在 A、 T间发生折、反射, 使得设备绝缘

13、上出 现高于避雷器端点 的电压。 2. 变压器和避雷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时的情况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即变电站设备上 所受的冲击电压的 最大值 uBm为: v laUaUuUU rrr 22 5.5.5.Bm v laau 22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变压器有一定的入口 电容,避雷器与变压器之间 的连线也有电感、电容,它 们将构成某种振荡回路,即 变压器上的电压具有振荡性 质,如图所示为变压器所受 电压的实际典型波形。这种 波形与全波相差较大,对变压器绝缘的作用与截波的作 用较为接近,因此常用变压器绝缘耐受截波的能力来说 明在运行中变压器承受雷电

14、波的能力。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避雷器的保护距离 若被保护设备上受到的最大冲击电压值 Uim小于 设备本身的冲击耐压值 Uj, 则设备不会发生雷害事 故。即 UjUim = Ur.5+ 2al / v 所以避雷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为 )( 2 5. m a x m v a UU l rj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入侵波陡度 a为某一值时,变压器与避 雷器之间的距离有一极限值,超过此值,变 压器上受到的冲击电压将超过其冲击耐压值, 变压器的绝缘会损坏,此值称为 避雷器的保 护范围 。在变电站设计时,应使所有设备与 避雷器的电气距离都在避雷器的保护范

15、围之 内。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式中 lmax是避雷器的保护距离 , 一般的做法可先 求出变压器距避雷器的最大容许距离 , 而其 它变电设备不象变压器那么重要 , 但它们的 冲击耐压水平却比变压器更高 , 因而可近似 地取其最大容许距离比变压器大 35%, 即 lmax 1.35lmax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括号内距离对应的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为 850kV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三节 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 要将变电站电气设备上的过电压水平限制 在其冲击耐压值以下,必须限制

16、从线路传来的 侵入波陡度,以限制由于避雷器与电气设备之 间的距离引起的电位升高;限制流过避雷器的 雷电流不超过 5kA以降低残压。 v laUaUU rrBm 22 5.5.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要求在靠近变电站 1km2km的一段进线上 加强防雷保护措施,即进线段保护。当线路全线 无避雷线时,这段线路必须架设避雷线;当线路 全线有避雷线时,也将变电站附近 2km长的一段 进线列为进线保护段,进线保护段应具有较高的 耐雷水平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一、 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1. 进

17、线段首端落雷,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计算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设变电站只有一回线路运行, 进线段首端落雷,等值电路如图所示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由等值电路得 式中 Z 线路波阻抗 ,; Ur 避雷器的残压最大值, kV。 2U50% 侵入电压波, kV。 由上式得 rs UZIU %502 ( 8 22) Z UUI r s %502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进入变电站的雷电波陡度 a的计算 式中 0 进线段首端斜角波头长度 , s ; 进线段末端变形后的斜角波头长度 , s ; U 侵入雷电波幅

18、值 , kV。 通常可取为进线段首 端线路绝缘的 50%冲击闪络电压 U50%。 l0 进线段长度 , km; hc 进线段导线的平均对地高度 , m。 0 c 0 ) 008.05.0( l h U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最严格的计算条件是雷在进线段首端 反击,其波头长度 0 接近于零,此波经过距 离 lp 后,其波头陡度为 0 c ) 008.0 5.0( l h U U U a ( kV/s)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对于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保护的线路, 若变电站进线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在雷雨 季节有开路运行的可能,而线路侧又有电 源时,需在靠近

19、隔离开关处装设一组排气 式避雷器,见图 8 10( a) 中的 FE。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 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的保护 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直接接地。对单 芯电缆,因为不许外皮流过工频感应电流而不能两端 同时接地,且需限制末端形成很高的过电压,所以应 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 ( FC) 或保护间隙 ( FG) 接地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若电缆长度不超过 50m或虽超过 50m, 但 经校验,装一组阀式避雷器即能符合保护要求, 图 8 13中可只装 F1或 F2。 若电缆长度较长,且断路器在雷雨季节 可能经常断路运行时

20、,为防止开路端全反射形 成很高的过电压使断路器损坏,应在电缆末端 装设排气式避雷器或阀式避雷器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连接电缆段的 1km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 。 对全线电缆 变压器组接线的变电站 内是否需装设阀式避雷器,应根据电缆前 端是否有雷电过电压波侵入的可能,经校 验确定。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三、 35kV小容量变电站进线段的简易保护 由于 35kV小 容量变电站范围 小、接线简单, 避雷器距变压器 的电气距离一般 在 10m以内,故允 许有较高的侵入 波陡度。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

21、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变电站的 3kV10kV配电装置,应在每组母线和架 空进线上装设阀式避雷器(分别采用电站型和配电型 阀式避雷器)。母线上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的电气 距离不宜大于下表所列数值: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有电缆段的架空线路,阀式避雷器应装设 在电缆头附近,其接地端应和电缆金属外皮相 连。如果各架空线均有电缆段,阀式避雷器与 主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受限制。 阀式避雷器应以最短的接地线与变电所的 主接地网连接。阀式避雷器附近应装设集中接 地装置。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3kV10kV柱

22、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装设阀 式避雷器保护,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 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应在带电侧装 设阀式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等的 金属外壳连接,且接地电阻不应超过 10。 装设在架空线路上的电容器宜装设 阀式避 雷器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小 结 为了可靠地保护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 的进线段保护以限制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 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降低避雷器的残压 和因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距离而引 起的电压升高。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四节变压器防雷保护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三绕组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冲击电压在绕组间的传递

23、关系 三绕组变压器可能出现只有高、中压绕组运行 而低压绕组开路的情况,此时通过静电感应传递到低 压绕组上的过电压值会很高,所以应在任一相低压绕 组出口处对地加装一个避雷器 。 0 2012 12 20 UCC Cu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1. 高、中压绕组运行,低压绕组开路 同上的原因在自耦变压器低压绕组的任 一相上应装设限制静电感应过电压的避雷器。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高、低压绕组运行,中压 绕组开路 高压侧进波时,在开 路的中压端子 A2上可能出 现的最大电压约为的 2U0 /k, 所以 应在 中压侧出线套管

24、 与断路器之间 装设一组避 雷器 F2进行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3. 中、低压绕组运行,高压 绕组开路 中压侧进波时,在 振荡 过程中, A1点(高压套管处) 的电位最高可达 2kU0所以在 高压侧出线套管与断路器之 间也应装设一组避雷器 F1保 护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当中压侧有出线而 高压侧进波时,雷电波 电压大部分加在 AA段 绕组上,可能会使其损 坏(高压侧有出线中压 侧进波相同)。所以当 变比小于 1.25时,在 AA 间应加一组避雷器 F3。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三、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 (一)

25、110kV及以上的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用于这种系统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对地绝缘有两 种设计方案: 1) 全绝缘 。即中性点处的绝缘水平与绕组首端的绝 缘水平相同; 2) 分级绝缘 。即中性点处的绝缘水平低于绕组首端 的绝缘水平。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1、 中性点为全绝缘时 , 一般不需采用专门的 保护 。 但在变电所只有一台变压器且为单路进 线的情况下 , 仍需在中性点加装一台与绕组首 端同样电压等级的避雷器 。 2、 当中性点为分级绝缘时 , 则必须选用与中 性点绝缘等级相当的避雷器加以保护 , 同时注 意校核避雷器的灭弧电压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

26、防雷保护 中性点若用阀型避雷器,则应满足以下条 件: ( 1)其冲击放电电压应低于变压器中性点的 冲击耐压; ( 2)其灭弧电压应大于因电网一相接地而引 起的中性点电位升高的稳态值,以免避雷 器爆炸。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 35kV及以下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变压器中性点为全绝缘 , 所以变压器的 中性点一般不需装设防雷保护装置 。 多雷区单进线变电所且中性点引出时 , 应在中性点装设保护装置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五节 配电变压器的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只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不能保证变压 器的安全,

27、原因如下: ( 1)低压线遭雷直击或遭受感应雷过电压时, 会使低压侧绝缘损坏。 ( 2)正变换过电压会导致高压侧绝缘损坏。 ( 3)逆变换过电压会导致中性点附近绝缘损 坏。且会危及绕组的纵绝缘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逆变换过电压 :高压侧线路受到直击雷 或感应雷击使避雷器动作,雷电流在接地电 阻上产生的压降将同时作用在低压绕组的中 性点上,此压降大部分降在低压绕组上,通 过电磁耦合,按变比关系在高压绕组上感应 出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正变换过电压 :雷直击于低压线或低 压线遭受感应雷作用时,通过电磁耦合, 按变比关系在高压绕组感应出

28、过电压。 高压侧绝缘裕度比低压侧低,可能造 成高压侧绝缘损坏。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小 结 三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应在低压侧套管与 断路器之间装设限制静电感应过电压的避雷器; 自耦变压器应在高压端与断路器及中压端与断路 器之间加装一组避雷器保护。 在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变压器中性点为分级绝缘, 需在中性点加装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配电变压器应在高、低压侧装设避雷器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六节 气体绝缘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全封闭 SF6气体绝缘变电站 ( GIS) 是将除变压器 以外的整个变电站的高压电力设备及母线 , 封闭在 一个接地的金

29、属壳内 , 壳内充以 3 4个大气压的 SF6 气体作为相间和相对地的绝缘 。 GIS变电站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维护工 作量小,不受周围环境条件影响,对环境没有电磁 干扰以及运行性能可靠等优点,已获得越来越多的 采用。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一、 GIS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特点 ( 1) GIS绝缘的伏秒特性比较平坦,且负极性 击穿电压比正极性低,因此其绝缘水平主要 取决于雷电冲击电压水平。要降低绝缘水平, 首先要降低雷电过电压水平。 ( 2) GIS变电站的波阻抗远比架空线路低,这 对变电站的侵入波保护有利。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 3) G

30、IS变电站结构紧凑 , 设备之间的电气距离 小 , 避雷器离被保护设备较近 , 防雷保护措施 比敞开式变电站容易实现 。 ( 4) GIS绝缘完全不允许发生电晕 , 一旦发生电 晕将立即击穿 , 而且不能恢复原有的电气强度 , 甚至导致整个 GIS系统的损坏 。 此外 , GIS的价 格还比较昂贵 。 因此 , 要求整套 GIS装置的过电 压保护应有较高的可靠性 , 在设备绝缘配合上 留有足够的裕度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 GIS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接线方式 实际的 GIS变电站可能有不同的主接线方式。其进 线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架空线直接与 GIS相连; 二

31、是经电缆段与 GIS相连。而变压器的连接,有直接相 连的,也有经一段电缆线或架空线连接的。下面就对防 雷保护来说比较不利的接线,即一条架空线路进入 GIS 变电站 , GIS末端连接变压器的情况,讨论 GIS的典型保 护接线方式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1. 与架空线路直接相连的 GIS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接线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经电缆段进线的 GIS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接线。 G I S F M O 2 F M O 1 三 芯 电 缆 ( a ) G I S F M O 2 F M O 1 单

32、芯 电 缆 ( b ) F C 图 8 2 0 经 电 缆 段 进 线 的 G I S 的 保 护 接 线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小 结 GIS变电所过电压防护的特点: GIS绝缘的伏秒特性 比较平坦,且负极性击穿电压比正极性低 ; GIS变电 站的波阻抗远比架空线路低, ; GIS变电站结构紧凑, 设备之间的电气距离小 ; GIS绝缘完全不允许发生电 晕 。 GIS变电所过电压防护接线方式 : GIS 变电所的保护应尽可能采用保护性能优异的 ZnO 避雷器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第七节 旋转电机

33、的防雷保护 一、旋转电机防雷保护的特点 ( 1) 由于旋转电机在结构和工艺上的特点,旋转电机的 冲击绝缘水平在相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中最低。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 2) 电机绝缘的运行条件较为恶劣,要受到 热、机械振动、空气中的潮气、污秽、电场 等因素的联合作用,绝缘容易老化。 ( 3)电机绝缘的冲击耐压水平与保护它的避 雷器的保护水平相差不多、绝缘配合的裕度 很小。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 4) 由于电机绕组的结构布置特点,特别是 大容量电机,其匝间电容很小,起不了改善 冲击电压分布的作用。此外,当有冲击波作 用于电机绕组时,绕组匝间绝缘

34、上所受电压 与侵入波陡度 a成正比。试验结果表明, 为 保护匝间绝缘,应将陡度限制在 5kV/s 以下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 5) 电机绕组的中性点一般是不接地的,应 对中性点采取保护措施。电机中性点的过 电压与入侵波陡度有关,所以也要求限制 入侵波陡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陡度限制 在 2kV/s 以下时,中性点不需另加保护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二、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 从防雷的观点来看,发电机可分为两大类: ( 1)经过变压器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 简称非 直配电机 。 ( 2)直接与架空线相连 (包括经过电缆段 、 电 抗器等元件与

35、架空线相连 )的电机 , 简称直 配电机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1. 避雷器保护 在发电机出线母线上装设一组 FCD型磁 吹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其作用是限制侵 入波幅值,保护电机主绝缘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电容器保护 在发电机电压母线上装设一组并联电容 器限制侵入波陡度,以保护电机匝间绝缘及中 性点绝缘,同时也可降低感应过电压。 计算结果表明,每相电容为 0.250.5F时, 入侵波陡度不超过 2kV/s。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3. 电缆段保护(进线段保护) 电缆 段与排气 式避雷器 联合构成 的典型进

36、 线保护段 如图所示。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FE2 动作后,其等值电路如图 ( b) 所示。这时沿着外皮将有电流 i2流向电机 侧, i2 在电缆外皮的自感 L2 上产生压降 L2 di2 / dt。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由于电缆外皮与芯线为同心圆柱体 , i2 产生 的磁通必然也全部与芯线相匝链,即其间的互 感 M 等于外皮的自感 L2 , 所以在电缆芯线上产 生的反电势为 此反电势阻止电流沿芯线流向电机 。 dt diL dt diM 2 2 2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4. 电抗器保护 电抗器的作用是在雷电波入侵时

37、抬 高电缆首端冲击电压,从而使排气式避雷 器容易放电。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三、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接线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容量较小 ( 6000kW以下 ) 或少雷区的直配电 机可不用电缆进线段,其保护接线如图所示。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在进线保护段长度 l0内应装设避雷针或 避雷线, FE1动作后的等值电路如图 ( b) 所示,流经 FCD的雷电流与 FE1的接地电阻 R有关 。 R愈小,流经 FCD的雷电流愈小; 进线长度愈长,其等值电感 L愈大,则流经 FCD的雷

38、电流愈小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进线保护段长度与排气式避雷器接地电阻的关系应 符合下列要求 : 对 3kV、 6kV线路 对 10kV线路 式中 : l0 进线保护段长度 , m; 进线保护段长度 一般采用 450m600m。 R 接地电阻 , 。 2000 Rl 1500 Rl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对于经变压器与架空线路连接的发电 机,防雷可靠性比直配电机大的多,但仍 发生过雷害事故。所以应采取一定的保护 措施。运行经验表明,在变压器后面电机 侧装设 FCD型避雷器或 ZnO避雷器是有保护 作用的。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所以,在多雷区,经变压器送电的重 要的发电机,在其出线上宜装设一组磁吹 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如与该避雷 器并联一组保护电容并在电机中性点装设 一个避雷器则电机就很安全了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小 结 旋转电机的绝缘水平相对较低,所以需要可靠的保 护措施。除了需要保护主绝缘外,还需保护电机的 匝间绝缘和中性点绝缘。 对直配电机,需要采用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 与电容器、电缆段和排气式避雷器等构成的联合保 护措施。 对于多雷区的非直配电机或大容量电机,应在发电 机出口处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