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056840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选择题(共27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4题)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2(2011年4月佛山二模14题)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材料表明( )A中国人饮茶

2、风俗形成于唐朝B唐朝茶叶市场多设在边境C少数民族到唐朝内地购买茶叶不受限制D茶叶成为唐朝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3(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2题)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4(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3题)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丝织业发展1 / 10A B C D5(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4题)“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

3、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 明朝苏州6(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3题)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分裂 B草市兴起 C海禁政策 D市坊分区 7(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3题)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8(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4题)看左图,下

4、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青铜时代的土地制度B它的直接获益者相当于雅典国度中的贵族、平民C所有权类似于北魏的均田制D存在的已知证据最早的是青铜器上的小篆9(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2题)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10(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4题)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

5、时( )A政治非常开明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制瓷技术精湛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11(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3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2(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4题)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13(2011年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3题)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

6、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14(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2题)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15(2011年4月湛江二模14题)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单位:人)形成以上发展趋

7、势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原人口南迁 D南方重视教育16(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17(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3题)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

8、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18(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1题)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x bn)。这突出表明:( )A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 B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C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 D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19(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4题)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20(

9、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4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21(2011年4月揭阳二模21题)2010年3月3日下午3点,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发布了广州亚运会火 炬形象“潮流”。“潮流”整体造型剔透玲珑,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与珠江壮阔的岭南情,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下面对有关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唐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发

10、祥地 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A B C D 22(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3题)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23(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5题)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24(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4题)教科书描述某一古

11、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25(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4题)右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6(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2

12、题)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 B C D27(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5题)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参考答案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

13、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2A解析:考查分析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是唐朝古代的记述,从内容上可知,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于唐朝,“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因此,A项正确;而BCD项材料均未体现。3C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A在当时并未普遍,D指郡制、县制或郡县制。B、C相比,C的可能性更大。再说,都江堰和郑国渠主要用于排灌,前214年秦朝凿通灵渠的初衷,是军事需要。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年代,各诸侯国都纷纷变法革新,

14、图强,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提升实力。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战不已。要想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各国大力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水利,才能发展小农经济,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故选C。4D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第项“自然经济已经瓦解”说法错误,近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瓦解;第项“丝织业发展”在材料中未能明确体现。本题选项,租佃关系在明代进一步发展,明中后期江南部分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C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

15、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6D解析:隋唐是我国的大统一时期,A不正确;草市的兴起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B不正确;海禁政策是明清时实施的,排除C。正确选项为D项。本题考查隋唐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家统一,A错误;草市兴起是在南北朝时期,B错误;明清时期实行了海禁政策,C错误。由于隋唐时期在城市里实行了严格的坊市制,对商业严格管理,成为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7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自由劳动力在增加,市场在扩大,手

16、工工场的技术不断发展,商品买卖频繁,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8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而小篆出现在秦代,故D说法不正确。青铜时代是夏商周奴隶社会时代,故A正确;雅典属于奴隶社会,故B说法正确;北魏的均田制属于封建社会国家土地所有制,而井田制也属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说法正确。9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转贩之力”和所学史实由于晋商的努力,各地商品汇集山西,反映的是长途贩运弥补了区域经济的缺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0C解析:笑话反映出外国

17、元首和使节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喜爱的原因当然是瓷器精美,故事反映出制瓷技术的精湛。本题考查明朝手工业的情况。注意材料里的“官窑瓷器”,官府手工业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工艺精湛,对外国元首和使节有很强的吸引力,才会有如此之举动。11A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现象。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因此A项正确。“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于京城、省会和大商埠,供给统一抵御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B项错误。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海禁政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1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是关于夜市的情况,夜

18、市须经过官府的批准,此种情况只可能出现于唐朝,因为从宋朝开始,经营的时间限制就被打破,商业经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故正确答案为A。13A14C15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以后,状元南方的籍贯开始以南方为主。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所以政治、文化中心也就相应的南移,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辽、金、元情况比较特殊,它们均为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辽、金统治区域在北方,状元的北方人数肯定就多。元的统治中心也以北方为主。所以正确答案为B。16B解析:“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指的是增加产量,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17C解析:说法错误,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

19、弱相权的作用,然而,强化君主专制这说法是错误的;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18D19D解析:分析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都没能得到体现,本题选D项,反映了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20D解析:道光初年,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繁荣,苏州出现了一批保护商标的碑刻,本材料反映了当时出现假冒商标侵权案,官府立碑刻进行禁止。本则材料是当时苏州元和县一则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该碑介绍了一则商标侵权案:据沈立芳呈称:身祖世安遗制白玉膏丹,有沈丹桂堂招牌讫为凭,历在台治临顿路、小日晖桥开张发兑,专治裙疯臁疮

20、、一切肿毒等症,应验驰名。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碑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等情。针对侵权行为,县给禁示: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本题选D项。21C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实错误,元朝时世界第一大港口是泉州。其余各项均符合各个时期的史实。2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和所学史实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3A解析:考查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是清代,清代商代出现

21、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山西称为晋商,擅于经商,晋商财力雄厚。1820年属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晋商等地方商业势力强大,形成“山西号称海内最富”的局面,故选A。就小农经济的发展程度,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和自然资源丰富而言,山西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特别要审准时间1820年。A,明清商帮,衰于近代。B,此时山西已极干旱。在古代农业社会,欲C先B。D,山西“煤海”直至近代机器大工业才真正开始开采和利用。24B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提取题干信息:该城市中外文化交往频繁,城市布局主要按照“坊”的结构,“东、西两个市场”说明商业交易活动有严格的限制,“众多佛寺”说明佛教已经普及,琵琶属于西域的

22、乐器,体现了该朝代的统治者宽广的胸襟,由以上分析,应是唐朝都城长安。东汉中后期佛教传入中国不可能出现“众多佛寺”;北宋的汴京已经打破“市”“坊”的界线,不符合“东、西两个市场”的描述;清朝时期的北京布局不属于“一百多个坊”的描述。25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D;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和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A相符合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6D27D解析:题干考查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而D项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后的影响。故选D项。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