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05611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23.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资源描述:

《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1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方案报告说明博物馆服务效能目录第一章 绪论5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5二、 结论分析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6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9一、 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9二、 文物保护的效益10三、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主要目标14四、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面临的问题15五、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19六、 文物保护成效21七、 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23八、 文物保护的效益25九、 整合营销传播29十、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主要目标31十一、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31十二、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面临的问题32十三、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36十四、 文物保护规

2、划的发展历程37十五、 文物保护成效40十六、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42十七、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44十八、 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47十九、 市场需求测量49第三章 企业文化管理54一、 造就企业楷模54二、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57三、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67四、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69五、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74六、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79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86一、 企业品牌战略的内容86二、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94三、 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95四、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97五、 融合战略的概念与特点100六、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101第五章 人力资源分析104一

3、、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作用104二、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105三、 岗位评价的特点106四、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107五、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108六、 招聘活动过程评估的相关概念112七、 奖金制度的制定115八、 精益生产与5S管理119九、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23第六章 财务管理分析125一、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25二、 应收款项的概述127三、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29四、 短期融资券130五、 分析与考核134六、 流动资金的概念134七、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35第七章 投资方案139一、 建设投资估算139建设投资估算表140二、 建设期利

4、息14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1三、 流动资金142流动资金估算表142四、 项目总投资14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4第八章 经济效益14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53四、 偿债能力分析15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4五、 经济评价结论155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xx博物馆服务效能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

5、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31.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53.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78%;建设期利息20.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6%;流动资金957.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36%。(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31.3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580.5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50.84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

6、(SP):8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599.6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614.42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4.0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5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580.44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31.351.1建设投资万元1453.461.1.1工程费用万元9

7、58.851.1.2其他费用万元461.041.1.3预备费万元33.571.2建设期利息万元20.851.3流动资金万元957.042资金筹措万元2431.352.1自筹资金万元1580.512.2银行贷款万元850.843营业收入万元88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6599.645利润总额万元2152.566净利润万元1614.427所得税万元538.148增值税万元398.289税金及附加万元47.8010纳税总额万元984.2211盈亏平衡点万元2580.44产值12回收期年3.5713内部收益率54.0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234.01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

8、析一、 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的成功案例实质上便是传统制造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出土的文物中,纸质文物属于其中较为脆弱的文物种类,由于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对其的保护工作需要格外重视。纸质文物在保护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纸张变质,而产生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纸质文物自身的酸碱性失衡,其内酸性的增多导致纸张纤维素水解速度的加快,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现阶段对纸质文物使用最为广泛的去酸方法为:干去酸和湿去酸。湿去酸的方法是指将纸张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其内部酸碱中和,提高纸张的pH值,以此达到降低纸张酸性的目

9、的。但这种方法会造成水溶性字迹材料的损伤,且容易造成纸张质量的下降,因此不建议使用湿去酸的方式进行纸质文物的去酸处理。干去酸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湿去酸法中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方式为使用氨水以及吗啡啉对纸张进行熏蒸,此方法对纸张本身和字迹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也可以对纸张使用浸渍和喷洒结合的方法,即将纸张在有机溶液内进行数分钟浸泡,之后取出将其晾干。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通常由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第一,清洗去锈;第二,加固处理;第三,稳定处理;第四,整形复原;第五,连接完型;第六,补配缺块;第七,做色做旧;第八,缓蚀处理;第九,表面封护。以青铜文物去锈操作为例,传统青铜文物去锈方法为工作人员使用砂纸打磨或

10、刀具去除等手工去锈。而使用现代技术进行青铜文物的去锈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激光去除仪、超声波振动仪以及等离子体除锈机等设备进行青铜文物的去锈工作。在这一保护文物方面上,传统手工工艺的实用价值不断被降低,但是在文物整形复原中,传统复原方法中使用外力将器物恢复原状的模压法、锤击法以及顶撑法等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将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进行有机结合,在二者共同配合下,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完善。二、 文物保护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文物保护的最目的和核心,要实现这两个效益归根到底就是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文物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社会产生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它不

11、仅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和震撼,同时激发人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种影响和教育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文物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对文物的永续利用来说,它的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共同存在和相互统一的具体表现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不能只一味强调文物的保护和发挥社会效益,而不加以合理利用发挥经济效益,这对于文物的管理来说就会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最终导致无法保护。也不能只片面追求对文物的开发利用和发挥经济效益,而不注意保护和发挥社会效益,那么文物将在开发利用中逐渐失去开发的价值和潜能,也不能发挥对社会的教育功能。所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12、益的实现应当是在文物保护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开发利用,发挥经济效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发挥社会效益,让其充分发挥对社会的教育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的来说,在基层文物工作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实现两个效益的基础,而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是最根本的前提。只有对文物进行最有效的保护,才能进行最为充分的利用,也只有对文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最大限度地实现两个效益,真正发挥文物这种特殊资源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对文物的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和对

13、文物的永续利用,是基层文物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一)文物保护和利用(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种错误认识在基层文物工作中存在多种对文物保护的偏激认识,首先是以文物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来衡量文物的保护价值,而忽略了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的历史价值是文物价值中的首要价值离开它就不能称其为文物。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的情况,具有证史、正史和补史的重大作用,而一些人对于此认识不足,热衷于对文物进行经济定价,以文物是否处于街道闹市或风景区,是否能够带来最为直接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和制定文物的保护计划,这种认识对文物保护工

14、作极为不利。那些有利用价值而且开发成本较低的文物可能在短时期会获得较大的保护投入,得到较好的保护,而那些用价值较低而且开发成效大或者无可利用的文物长期得不到抢保护,处于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局面逐渐丧失了其文物价值,成为消失文物。当然,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应当对有利用价值和开发条件的文物采取支持、引导、鼓励的办法进行优先保护利用,但不能偏激地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而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濒临消失的文物的抢救保护上,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将来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这些文物一旦消失,那就是对社会的一大损失了。另外一种错误认识是忽略了文物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特性。这种认识有两个方

15、面,一是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没有遵循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于济建的两利原则,往往是文物给经济让路。这些人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那些横挡在经济建设道路上的破烂先拆除,将来经济发展了再进行重建。这种认识忽略了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空特点,由此也决定了文物的不可再生产,即便将来按原样进行重建,那也是一种文化景观,而不具备原有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二是在文物修复中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随意改变文物原貌。这些人不否认文物的价值,他们也认为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而现在修建的东西也将成为历史,也将成为文物。这种认识忽略了文物的不可替代性,他们积极参与文物保护

16、其影响和带动作用是积极的,但他们对文物的整体认识都是消极的,他们看到了文物的价值,而忽略每一处文物都有它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不可替代的。(三)对文物开发利用的几种错误认识在文物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多种错误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文物本体和环境安全。这些文物的经营者只看到了文物资源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迎合市场,改头换面,过度开发,无视文物历史原貌,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文物被改得面目全非,导致文物丧失原有价值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文物的管理权和

17、使用权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在各地风景区尤为突出。这些竭泽而渔的开发利用行为是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文物利用的唯一目的,而无视文物安全的破坏性利用行为这种开发利用对文物的危害最大,甚至是灭顶之灾。另外一种开发利用是不尊重历史,不注意文物原生态,这种利用虽然不对文物本体构成本质危害,但其忽略了文物本身潜在的社会教育功能,使教育作用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主要是存在于宗教场所、祠堂和新建纪念址。三、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主要目标到2025年,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文物机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结构更加优化,初步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岭南考古学文化谱系更加

18、完善,水下考古走在全国前列。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运用水平全面提升,更好赓续红色血脉。博物馆体系布局更加优化,服务效能和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物有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文物和旅游实现深层次融合。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扩大广东文化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愈加彰显,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到2035年,建成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文物强省,考古成果实证岭南地区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文物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四、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一)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现阶段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完整确立,

19、文物保护规划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也还不够完善。目前,虽然具有文物保护规划的资质单位较多,但从业人员多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只有少数是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各类人员由于知识背景、专业知识的各有长短,在规划编制中关注的问题和对文物保护理念的认识良莠不齐,直接造成文物保护规划的一次性通过率较低。据国家文物局编审部门统计数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平均一次性通过率不足30%;另一方面,规划成果仍然存在大量的照搬抄袭现象,对规划对象的价值和内容研究不足,或者是缺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素养,直接导致规划成果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规划理

20、论框架构建的不完善,已经制约了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学科专业水平的发展。(二)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和编制技术的创新文物保护规划应该加强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向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的学习,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运用,加强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在规划实施管理中的运用。通过规划研究和实施,探索为文物价值认知、保护修复和传统工艺科学化、大遗址展示利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再反作用于规划编制本身,提高文物保护规划相关专项措施的制定水平。应尽快修编现行的2004版编制要求,建立文物保护规划的分层次

21、、分级别、分深度编制机制,进一步细化规划成果要求,加快针对不同遗产类别、重要和亟须的标准制修订和编制。进一步实践完善文物保护准则要求,大力推广文物保护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不断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三)规划协调,多部门协同管理文物保护规划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等都存在相互协调要求,多元多头混杂的管理模式对于规划的贯彻实施尤为不利。今后应力求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对于文物保护规划确定的紫线控制范围、保护要求和限制指标,应该纳入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体系

22、内,将其作为相关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一样成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必备指标。应该探索将多元管理模式统一至一个操作平台,将历史文化遗产信息纳入城乡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纳入智慧城市OA管理系统,实现相关建设活动的实时监控、管理。(四)提高文物保护规划贡献值,发挥基础研究效力文物保护规划因为自身资源的各种原因,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研究和控制限定,长期以来文物保护规划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并不高,在各方面的利益的博弈中总是一让再让,其技术措施最后一般会采用底线式保护技术方法。但控制的初衷不是创造对立面,而是为了合理保护、规范发展、协调矛盾。但是底线式的保护,造成了历史文化

23、遗产的孤岛式状况,缺乏融入,缺乏协调,长久以来,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规划应有作用的发挥与实施。文物保护规划对遗产价值和特色的研究较为深入,应该发挥其基础性研究的指导作用,将其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从中获取营养,或许才是特色之路产生的途径,特别是在即将大范围开展的城市设计过程中,文物保护规划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五)规划实施效力和规划实施评估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是贯彻规划要求、落实规划任务的关键,根据浙江省的调研摸底情况来看,文物保护规划真正有效实施的比例不足三成,且往往存在规划公布后束之高阁、重规划轻实施的现象。在已实施的规划中,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长期以来也一直缺失,严重制约了保护措施的

24、进一步落实和管理者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把握与判断。作为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规划的实施评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探索指导意义,通过对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整体回顾,对实施情况系统梳理,将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正保护方法和措施,为后续规划修编及规划深化、编制提供切实的依据。(六)民生改善和公众参与2014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比例仅为171%,遗产保护意识和公众认知程度依然很低。或许普通人并不知道,那些村民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或者是其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已经是某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了。浙江省就曾经出现过村民为了儿子结婚扩建住房,

25、拆除自己的住宅而锒铛入狱的事件,只因他的住宅已经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不是制造社会不和谐因素,广大的私有产权拥有者、使用者的利益在保护过程中如何体现,传统生活如何延续、居住质量如何改善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物保护成果应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与改善民生、提高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五、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初始阶段(19901996年)我国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我国基本没有独立的、专业的文物保护规划。初期的文物保护规划没有独立的规划体例和规范,缺乏规划理论与先进文物保护理念的支撑。有的只能算

26、是文物修缮工程计划,也有的是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专项环境整治设计,还有的是服务于旅游和展示要求而编制的展示方案,其规划内容、深度和规划文件的表达方式、成果形式各不相同,且极不规范统一。规划编制者有考古工作者、文物管理部门、建筑师等,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关注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二)文物保护规划的探索阶段(19962004年)1996年,国家文物局提出大遗址保护问题,199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COMOSCHINA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开始编制准则,其中第一次系统陈述了文物保护规划在文物保护总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基本的工作方法和规划

27、策略。2001年我国关于文物保护规划、特别是大遗址保护的任务进一步突出,在国家文物局制定的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定的保护规划列入了重点加强的基础工作。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重点发展项目的工作要求下,我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人员在国家文物局、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规划专家、遗产保护专家等多学科专家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展开了一系列以大遗址为重点的规划编制,在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技能、文本体例、规划方法上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为以后文物保护规划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三)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这一阶段国内科研院所不但自己实践

28、和摸索,同时美国盖蒂保护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先后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我国文物保护规划的国际合作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在自身实践和国际交流、学习的基础上,文物保护规划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成熟阶段。2003年开始,国家文物局针对文物保护规划的规范与体系建设也获得明显进展,有效推动了全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配合编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也一同实施,2005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要求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贯彻实施准则。至此,文物保护规划基本走上了统一、规范、规划理念明确、目标清晰的发展成熟阶段,形成了以历史

29、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基础,依托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结合生态资源保护模式和要求的专业规划类型。为配合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要求,国家文物局设立了规划资质管理制度,自2004年起至2015年,经国家文物局核准的甲级规划资质单位已达66家。近10年来,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由原来的750处,激增为4296处,三普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超过76万处。按照规范要求,原则上所有的国保单位均应编制保护规划,其他文保单位视需要编制规划。配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的相关规划工作也在积极开展。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进入了最繁忙和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六、 文物保护成效(一)全国备案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近年来,我国文物保

30、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列入国家专项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金瑞国介绍,全国已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公布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预防性保护、系统保护积极推进,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打击文物犯罪、查处法人违法、整治火灾隐患取得

31、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金瑞国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我国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表现在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细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

32、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考古大会古韵新声等电视节目引爆大屏小屏,参观博物馆成为社会新风尚。(二)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也是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金瑞国介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项,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保护合作扎实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异彩纷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此外,我国文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饱水漆木器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调控等技术水

33、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文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考古机构普遍加强,考古野外津贴将有明显提高。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七、 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为文

34、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的成功案例实质上便是传统制造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出土的文物中,纸质文物属于其中较为脆弱的文物种类,由于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对其的保护工作需要格外重视。纸质文物在保护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纸张变质,而产生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纸质文物自身的酸碱性失衡,其内酸性的增多导致纸张纤维素水解速度的加快,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现阶段对纸质文物使用最为广泛的去酸方法为:干去酸和湿去酸。湿去酸的方法是指将纸张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其内部酸碱中和,提高纸张的pH值,以此达到降低纸张酸性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会造成水溶性字迹材料的损伤,且容易造成纸张质量

35、的下降,因此不建议使用湿去酸的方式进行纸质文物的去酸处理。干去酸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湿去酸法中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方式为使用氨水以及吗啡啉对纸张进行熏蒸,此方法对纸张本身和字迹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也可以对纸张使用浸渍和喷洒结合的方法,即将纸张在有机溶液内进行数分钟浸泡,之后取出将其晾干。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通常由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第一,清洗去锈;第二,加固处理;第三,稳定处理;第四,整形复原;第五,连接完型;第六,补配缺块;第七,做色做旧;第八,缓蚀处理;第九,表面封护。以青铜文物去锈操作为例,传统青铜文物去锈方法为工作人员使用砂纸打磨或刀具去除等手工去锈。而使用现代技术进行青铜文物的去锈工作时,

36、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激光去除仪、超声波振动仪以及等离子体除锈机等设备进行青铜文物的去锈工作。在这一保护文物方面上,传统手工工艺的实用价值不断被降低,但是在文物整形复原中,传统复原方法中使用外力将器物恢复原状的模压法、锤击法以及顶撑法等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将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进行有机结合,在二者共同配合下,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八、 文物保护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文物保护的最目的和核心,要实现这两个效益归根到底就是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文物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社会产生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它不仅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和震撼,同时激发人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

37、加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种影响和教育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文物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对文物的永续利用来说,它的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共同存在和相互统一的具体表现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不能只一味强调文物的保护和发挥社会效益,而不加以合理利用发挥经济效益,这对于文物的管理来说就会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最终导致无法保护。也不能只片面追求对文物的开发利用和发挥经济效益,而不注意保护和发挥社会效益,那么文物将在开发利用中逐渐失去开发的价值和潜能,也不能发挥对社会的教育功能。所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应当是在文物保护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开发利用,发挥经济效

38、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发挥社会效益,让其充分发挥对社会的教育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的来说,在基层文物工作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实现两个效益的基础,而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是最根本的前提。只有对文物进行最有效的保护,才能进行最为充分的利用,也只有对文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最大限度地实现两个效益,真正发挥文物这种特殊资源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对文物的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和对文物的永续利用,是基层文物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39、,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一)文物保护和利用(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种错误认识在基层文物工作中存在多种对文物保护的偏激认识,首先是以文物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来衡量文物的保护价值,而忽略了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的历史价值是文物价值中的首要价值离开它就不能称其为文物。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的情况,具有证史、正史和补史的重大作用,而一些人对于此认识不足,热衷于对文物进行经济定价,以文物是否处于街道闹市或风景区,是否能够带来最为直接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和制定文物的保护计划,这种认识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不利。那些有利用价值而且开发成本较低的文物可能在短时期

40、会获得较大的保护投入,得到较好的保护,而那些用价值较低而且开发成效大或者无可利用的文物长期得不到抢保护,处于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局面逐渐丧失了其文物价值,成为消失文物。当然,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应当对有利用价值和开发条件的文物采取支持、引导、鼓励的办法进行优先保护利用,但不能偏激地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而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濒临消失的文物的抢救保护上,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将来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这些文物一旦消失,那就是对社会的一大损失了。另外一种错误认识是忽略了文物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特性。这种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没有遵循既有利于文物

41、保护,又有于济建的两利原则,往往是文物给经济让路。这些人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那些横挡在经济建设道路上的破烂先拆除,将来经济发展了再进行重建。这种认识忽略了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空特点,由此也决定了文物的不可再生产,即便将来按原样进行重建,那也是一种文化景观,而不具备原有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二是在文物修复中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随意改变文物原貌。这些人不否认文物的价值,他们也认为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而现在修建的东西也将成为历史,也将成为文物。这种认识忽略了文物的不可替代性,他们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其影响和带动作用是积极的,但他们对文物的整体认识都是消极的,

42、他们看到了文物的价值,而忽略每一处文物都有它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不可替代的。(三)对文物开发利用的几种错误认识在文物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多种错误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文物本体和环境安全。这些文物的经营者只看到了文物资源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迎合市场,改头换面,过度开发,无视文物历史原貌,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文物被改得面目全非,导致文物丧失原有价值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文物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在各地风景区尤为突出。这些竭泽而渔的

43、开发利用行为是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文物利用的唯一目的,而无视文物安全的破坏性利用行为这种开发利用对文物的危害最大,甚至是灭顶之灾。另外一种开发利用是不尊重历史,不注意文物原生态,这种利用虽然不对文物本体构成本质危害,但其忽略了文物本身潜在的社会教育功能,使教育作用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主要是存在于宗教场所、祠堂和新建纪念址。九、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

44、、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

45、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

46、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

47、融合其中。十、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主要目标到2025年,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文物机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结构更加优化,初步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岭南考古学文化谱系更加完善,水下考古走在全国前列。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运用水平全面提升,更好赓续红色血脉。博物馆体系布局更加优化,服务效能和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物有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文物和旅游实现深层次融合。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扩大广东文化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愈加彰显,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到

48、2035年,建成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文物强省,考古成果实证岭南地区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文物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十一、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

49、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十二、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一)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现阶段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完整确立,文物保护规划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也还不够完善。目前,虽然具有文物保护规划的资质单位较多,但从业人员多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只有少数是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

50、。一方面,各类人员由于知识背景、专业知识的各有长短,在规划编制中关注的问题和对文物保护理念的认识良莠不齐,直接造成文物保护规划的一次性通过率较低。据国家文物局编审部门统计数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平均一次性通过率不足30%;另一方面,规划成果仍然存在大量的照搬抄袭现象,对规划对象的价值和内容研究不足,或者是缺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素养,直接导致规划成果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规划理论框架构建的不完善,已经制约了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学科专业水平的发展。(二)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和编制技术的创新文物保护规划应该加强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探索云计算

51、、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向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的学习,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运用,加强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在规划实施管理中的运用。通过规划研究和实施,探索为文物价值认知、保护修复和传统工艺科学化、大遗址展示利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再反作用于规划编制本身,提高文物保护规划相关专项措施的制定水平。应尽快修编现行的2004版编制要求,建立文物保护规划的分层次、分级别、分深度编制机制,进一步细化规划成果要求,加快针对不同遗产类别、重要和亟须的标准制修订和编制。进一步实践完善文物保护准则要求,大力推广文物保护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不断提

52、升规划编制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三)规划协调,多部门协同管理文物保护规划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等都存在相互协调要求,多元多头混杂的管理模式对于规划的贯彻实施尤为不利。今后应力求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对于文物保护规划确定的紫线控制范围、保护要求和限制指标,应该纳入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体系内,将其作为相关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一样成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必备指标。应该探索将多元管理模式统一至一个操作平台,将历史文化遗产信息纳入

53、城乡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纳入智慧城市OA管理系统,实现相关建设活动的实时监控、管理。(四)提高文物保护规划贡献值,发挥基础研究效力文物保护规划因为自身资源的各种原因,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研究和控制限定,长期以来文物保护规划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并不高,在各方面的利益的博弈中总是一让再让,其技术措施最后一般会采用底线式保护技术方法。但控制的初衷不是创造对立面,而是为了合理保护、规范发展、协调矛盾。但是底线式的保护,造成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孤岛式状况,缺乏融入,缺乏协调,长久以来,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规划应有作用的发挥与实施。文物保护规划对遗产价值和特色的研究较为深入,应该发挥其基础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54、将其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从中获取营养,或许才是特色之路产生的途径,特别是在即将大范围开展的城市设计过程中,文物保护规划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五)规划实施效力和规划实施评估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是贯彻规划要求、落实规划任务的关键,根据浙江省的调研摸底情况来看,文物保护规划真正有效实施的比例不足三成,且往往存在规划公布后束之高阁、重规划轻实施的现象。在已实施的规划中,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长期以来也一直缺失,严重制约了保护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管理者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把握与判断。作为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规划的实施评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探索指导意义,通过对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整体回顾,对实施情况系统

55、梳理,将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正保护方法和措施,为后续规划修编及规划深化、编制提供切实的依据。(六)民生改善和公众参与2014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比例仅为171%,遗产保护意识和公众认知程度依然很低。或许普通人并不知道,那些村民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或者是其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已经是某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了。浙江省就曾经出现过村民为了儿子结婚扩建住房,拆除自己的住宅而锒铛入狱的事件,只因他的住宅已经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不是制造社会不和谐因素,广大的私有产权拥有者、使用者的利益在保护过程中如何体现,传统生活如何延续、

56、居住质量如何改善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物保护成果应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与改善民生、提高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十三、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

57、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十四、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初始阶段(19901996年)我国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我国基

58、本没有独立的、专业的文物保护规划。初期的文物保护规划没有独立的规划体例和规范,缺乏规划理论与先进文物保护理念的支撑。有的只能算是文物修缮工程计划,也有的是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专项环境整治设计,还有的是服务于旅游和展示要求而编制的展示方案,其规划内容、深度和规划文件的表达方式、成果形式各不相同,且极不规范统一。规划编制者有考古工作者、文物管理部门、建筑师等,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关注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二)文物保护规划的探索阶段(19962004年)1996年,国家文物局提出大遗址保护问题,199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COMOSCHINA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

59、遗产委员会合作,开始编制准则,其中第一次系统陈述了文物保护规划在文物保护总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基本的工作方法和规划策略。2001年我国关于文物保护规划、特别是大遗址保护的任务进一步突出,在国家文物局制定的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定的保护规划列入了重点加强的基础工作。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重点发展项目的工作要求下,我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人员在国家文物局、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规划专家、遗产保护专家等多学科专家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展开了一系列以大遗址为重点的规划编制,在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技能、文本体例、规划方法上作出了较为系统

60、的探索,为以后文物保护规划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三)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这一阶段国内科研院所不但自己实践和摸索,同时美国盖蒂保护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先后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我国文物保护规划的国际合作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在自身实践和国际交流、学习的基础上,文物保护规划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成熟阶段。2003年开始,国家文物局针对文物保护规划的规范与体系建设也获得明显进展,有效推动了全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配合编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也一同实施,2005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

61、,要求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贯彻实施准则。至此,文物保护规划基本走上了统一、规范、规划理念明确、目标清晰的发展成熟阶段,形成了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基础,依托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结合生态资源保护模式和要求的专业规划类型。为配合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要求,国家文物局设立了规划资质管理制度,自2004年起至2015年,经国家文物局核准的甲级规划资质单位已达66家。近10年来,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由原来的750处,激增为4296处,三普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超过76万处。按照规范要求,原则上所有的国保单位均应编制保护规划,其他文保单位视需要编制规划。配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的相关规划工作也在积极开展

62、。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进入了最繁忙和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十五、 文物保护成效(一)全国备案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列入国家专项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金瑞国介绍,全国已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公布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预防性保护、系统保护积极推进,数以万计

63、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打击文物犯罪、查处法人违法、整治火灾隐患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金瑞国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我国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表现在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细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考古大会古韵新声等电视节目引爆大屏小屏,参观博物馆成为社会新风尚。(二)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也是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金瑞国介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项,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保护合作扎实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异彩纷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