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民居饮食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053495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傣族的民居饮食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傣族的民居饮食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傣族的民居饮食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傣族的民居饮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族的民居饮食(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傣傣族族的的民民居居饮饮食食第第六六组组傣族的建筑受气候、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傣族民居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以及,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坝区民居坝区民居在在滨滨水水而而居居的的河河谷谷坝坝区区,因因受受炎炎热热、潮潮湿湿

2、、多多雨雨、竹竹木木繁繁茂茂等等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的的影影响响,傣傣族族的的居居民民建建筑筑以以“干干栏栏”(俗俗称称竹竹楼楼)为为主主。上上下下两两层层,以以木木、竹竹做做桩桩、楼楼板板、墙墙壁壁,房房顶顶覆覆以以茅茅草草、瓦瓦块块,上上层层栖栖人人,下下养养家家畜畜、堆堆放放农农具具什什物物。整整座座建建筑筑空空间间间间架架高高大大,且且以以竹竹或或木木做做墙墙壁壁和和楼楼板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

3、保留“干栏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竹楼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瓜果林木或开挖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牲畜闯入的作用。山区民居山区民居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

4、。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佛塔。主殿外观一般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歇山式屋顶,屋顶,或悬山式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多角或亚字形重檐重檐歇山式顶歇山式顶。坡面进

5、行一至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出优美起伏的的曲线曲线。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chng 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

6、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日日常常肉肉食食有有猪猪、牛牛、鸡鸡鸭鸭,不不食食或或少少食食羊羊肉肉,居居住住在在内内地地的的傣傣族族喜喜食食狗狗肉肉,善善作作烤烤鸡鸡、烧烧鸡鸡,极极喜喜鱼鱼、虾虾、蟹蟹、螺螺蛳蛳、青苔等水产品。、青苔等水产品。以

7、以青苔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蘸食,其味美无比。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傣族称这种螃蟹酱

8、为“螃蟹喃咪布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牛胆汁等配料烹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虫类特产虫类特产傣族地区潮湿炎热,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昆虫种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

9、、竹虫、大蜘蛛、田鳖、大蜘蛛、田鳖、蚂蚁蛋蚂蚁蛋等。等。节庆食俗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

10、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典型食品典型食品 傣族风味凉、热腌菜都有典型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烧鱼、腌牛头等。饮食习惯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

11、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小吃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香茅草烤鱼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烤猪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