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言与教言语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05135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语言与教言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语言与教言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语言与教言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语言与教言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语言与教言语(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语言与教言语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人们对 语言本质的认识。弄清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 水平,顺应语言规律,把语文教学从一般的教语言上升到教 言语的层面,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拟从语言科学 的角度辨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 的教学案例,介绍“教语言”和“教言语”两种不同的教法。一、语文教学的两种境界现代语言学,对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 所谓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每个语言成分 都由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第一个方面是语音, 是语言成分的形式”,“第二个方面是语义,是语言成分的内 容”。与此相区别,言语则是“说话(

2、或写作)和所说的 话(包括写出来的话)”。简而言之,就是语言在运用状 态下的存在形式,是特定时间、空间中语用关系的总和,是 一种鲜活的、生态的存在形式。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 喻来解说。如果把语言比作实验室里的动物标本,那么言语 就是这个标本的活体,就是这个活体在各种复杂的生活情境 中的生态存现。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对标本和活体的观察、 认知都很重要。通过标本,人们能了解对象的内部结构,采 用解剖学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考察对象,准确地认知事物的 结构。但是,标本还不等于活体,通过标本认识的事物,与 生活中实际的情形还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深入考察事物在 生活中的真实的存在

3、状态。对语文教学而言,通过语言学习, 我们能够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律,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固定读音 和词典意义,学到大量语言基础知识,认识实体的语言。但 是,语文教学局限于这个层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语文学 习引入言语的层面,即通过引导学生对言语的观察、研究和 分析,把握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化和情趣,感获语言背后 深刻的文化内涵,学到语言运用的经验。由此可见,引进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对于语文教学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教学,引导学 生学习、认知、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把握语言实体。另一 方面,我们还应该通过教师的讲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引 导学生发挥想象,还原语境,全面认识言语,把握

4、语言在实 际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感受语言在运用中的强大 张力,从而深刻认识语言背后的生活底蕴,语言形式背后的 艺术趣味,提高语言修养,得到人文教育,学到语用经验。 我们把前一种教法称为教语言,把后一种教法称为教言语。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片断 为例,来介绍这两种教法的区别。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针对文中“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教语言的老 师,往往着重给学生讲文言词语的语音和词义,讲句子的语 法和翻译。教师会说:这是一

5、个陈述句,主语是“寡人”,“寡 人”是古代君王对自身的谦称。谓语是“尽心焉耳矣”,其 中“焉” “耳” “矣”是虚词,在这里属于连用。“之于国也” 是状语,意为“对于治理国家”,其中“国”是名词的活用, 有“治理国家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我对于治理国家, 很尽心竭力的吧!”而教言语的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清这些语言知识以外, 还会把教学引入更深的层面。首先,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这是梁惠王接见孟子时说 出来的话,他要向孟子陈述自己长期纠结的一个问题,他用 一种特殊的语气“尽心焉耳矣”来表达,准确地传达出说话 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不妨借 助想象,重回说话者说话时的环境,比较

6、一下,这句话如果 采用以下三种不同表达方式说出来,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1)尽心焉一一尽心了。(只是一般的陈述事实。)(2)尽心焉耳一一尽心了啊!(除了陈述事实,还有一种自觉坦然之意。)(3)尽心焉耳矣一一尽心了啊耶!(除了陈述事实,自 觉坦然之外,又多了一层疑问和困惑。)通过细心品味,让学生明白梁惠王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把握梁惠王内心深处细腻真实的情感,认 识虚词在表情达意中的特殊功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和语用能力,这就是教言语。语文教学要进入言语的层面,需要把言语从文本中激 活,借助想象、虚拟等手法,重回原来的生活环境,把主体、 背景,相关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通过细心

7、观照、比较、品 味,深刻地理解言语的内涵,感获语言使用的种种佳趣。这 是一种高品位的语文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修炼的一种 教学基本功。二、言语的生成机制从语言科学的角度来考察,言语是主体在特定环境中, 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就其 生成机制而言,包括原创(第一次创造性使用)和再创(转 述或引用中创新使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深入言语内部对 其生成机制作一些细致的考察。原创言语直接发生在生活现 场,主体受到某种条件的激发,用某种独特的方式,说(或 写)出了自己要说的话。它的线性结构是:主体一环境一言 说一言语。再创言语的生成则较为复杂一些,历史上存有某 种言语,另一主体(

8、或者是同一主体在不同时空),为了某 种需要,转述和引用先前的言语,在这一过程中掺进了现实 和自身的某些因素,进行了二次创造,形成新的言语。它的 线性结构是:原创言语一再创主体一新生环境一再次言说一 再生言语。对于原创言语的准确理解,要了解主体、环境、 言说方式等相关情况。再创言语的解读则更为复杂,要关注 原创和再创两个方面的主体和环境。言语生成的复杂性和内 涵的丰富性,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也为我们阅读教学提 供了用武之地。我们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记梁任公先生 的一次演讲中,梁启超先生给清华学子讲箜篌引的例 子,介绍这种生成机制及其教学处理。据崔豹古今注记载,一天早晨,黄河茅津渡口船 卒霍里子

9、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老者提着 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 呼喊着不要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投河而死。那 位老妇悲伤至极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这里老妇弹唱的箜篌引就属于原创言语。从中,我 们可以想象当时白发狂夫和老妇人的某些思想感情。波涛在 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白发狂夫却依然蹈死而不顾, 命中注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肯定有冒险蹈死的理由。老妇人亦投河而死,加重了这种悲剧的力量。联系人物、环境 来思考,不难发现,这种执著缘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我们读出了箜篌引疯狂与

10、死亡的主题。梁启超为清华学子讲箜篌引,梁实秋回忆说:“经他 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化出一出悲剧。”梁启超先生是 戊戌变法的领袖,他意志坚毅,在明知变法不可为的情况下 仍执意为之,颇有蹈死不顾的气概,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 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退缩,坚持斗争,策划云南起义等 重大活动,与白发狂夫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用箜篌引 作演讲的开头,用他那特定的言说方式来吟诵。这里梁启超 的吟诵就属于再创言语,梁先生把自己的生活遭际和情感因 素带进诗中,是对原言语的再创造,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言 说,是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传达出某些新意,赋予箜 篌引新的内涵。这些都需要深入言语层面细致品味才能领 会。所以,

11、语文教学要走进言语,需要把言语主体置于言语 环境中作整体观照。这里的言语主体,包括作为主体的人, 说话者的人生经历、情趣爱好、性格特征、学养积淀,说话 时的情感态度等。言语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除一 定的上下文外,主要因素有:使用的时间、地点、场合、对 象等,包括言语现场的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以及更为深 远的社会文化背景。三、言语教学的运用把语文教学引进言语的层面,能够避免语文教学停留在 一般的语言、语法、逻辑知识教学的浅表层面,便于引导学 生感受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强大张力,体验沉淀在文本中的 文化,增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下面我们举例介绍这种教法。1. 感受语言运用中的张力。语言的词典

12、意义是相对稳定 的,但是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又呈现出很强的张力,富于变 化,临时生成一些语境意义。对于复杂环境中的言语,如果 我们拘泥于词典的定义,对文本仅作语言层面的静态分析, 彳主彳主很难体会语言运用的艺术,甚至无法理解原句。“恨”的词典意义是“怨,仇视”,读到“对敌人要恨, 对同志要爱”的人,只要懂得“恨”的词典意义,都能理解 这个句子。但是,面对热恋中一对青年男女,小姑娘调皮地 对男友说:“我恨死你了!”这句话中的“恨”,显然就不能 作这种简单化的理解,需要联系说话的语境一一说话人在什 么情况下说这句话,进入言语的层面去细心感受和深入思 考,从而读懂话语里蕴含的情趣。上世纪,中国女排战胜

13、美国队获得世界冠军,国人打出 标语庆祝。有人打“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有人打“中国队 大败美国队!”弄得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一头雾水。上述对“恨”“败”等词语的解读,远远超出了一般词 典的意义,说明词语在言语状态下,随着语境的变化和主体 情感的加入,会呈现出很多变化,显示很强的张力。这种张 力只有通过言语教学才能感获。2. 鉴赏复杂语境中的言语。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生活中 有各种各样的语境,有的单纯,有的复杂。语言运用的艺术 主要体现在复杂语境中的运用方面。我们所教的课文,不管 何种文体,都是作者在特定时空中,因某种需要写出来的文 章,都有说话写作的语境。所以,阅读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 任务,就是要引导

14、学生联系文本的语境,理解言语传达出来 的真实意义和独特情感。下面,我们讨论这种教法。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要读懂春江花月夜中的这段文字,首先必须弄清文 中说话的主体。细心观察,文中主体除了作者以外,至少还 应包括游子和思妇。再看言语环境,从游子的角度看,宦游 途中,行舟停靠在长满青枫的江边,一片片白云向自己家乡 的方向悠然飘去。明月高挂,照在眼前的江面上,也照在千 里之外自家的小楼上。从思妇的角度看,自己独守空房,月 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

15、照进门帘,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我们把游子、思妇和作者放到诗中环境构成的现实背景 上观照,就会发现一对情侣,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春夜,因离 别而望月,彼此相思,诗歌在歌颂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有 了这种品味,学生就能感受到游子在青枫浦口的无限愁绪, 也能体会思妇希望追随月华、千里伴夫的复杂内心。对于作 者而言,他有更为广阔的背景。春江花月夜的背后有一个大 唐,有一个广阔的宇宙。所以作者感叹“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透过诗人的诗句,我们看到了大唐天下 的读书人追求功业,报效国家的壮举,看到了春江花月人在 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一年又一年地流转、迁移。主体和背景是相对的,主体有大小之分,背景有远近之

16、 别。小主体,可以置于相对较小的背景上,一如游子置于春 江花月夜。但大主体,则需要更大的背景。在宇宙的大背景 下,春江花月夜也就自然成为观照的大主体。言语教学需要 引导学生分辨大小主体,远近背景,并把主体置于它们各自 的背景上观照,这样才能走进丰富的言语世界,看清世界的 真相。3. 品味言语再创中的深意。很多时候,原创言语在生活 中,在作者的写作中,被大量引用。这样一来,原来的主体 和环境,现实的主体和环境就会牢牢地交织在一起,使阅读 理解变得不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辨,耐心审视,理 清环境与主体之间复杂的关系。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 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

17、痛哭流涕而不能自 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梁 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的这段话,语境、主体十分复杂,既有历史的背 景,又有现实的环境,还有临时生成的情景。读后人们的疑 问很多:梁启超为什么最喜爱桃花扇,演讲中为什么会 痛哭流涕,听者为什么会泪下沾襟?要让学生弄清这些问 题,就必须采用言语教学的方式。首先我们来看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传达的原始情感。“高皇帝,在九天”一段,出自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 曲名叫胜如花,是明代末臣左良玉,哭崇祯皇帝的一段 唱词。崇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只可 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易人,最终只得选择 自杀。左良玉对崇祯的怀念与梁启超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崇 祯皇帝与光绪皇帝遭遇非常相似。演讲中,梁启超表面在讲 左良玉哭崇祯帝,实际上是自己在哭光绪帝,哭多灾多难的 中国。听者被梁启超的演讲感动,泪下沾襟,泪中自然又包 含每个人自己的情感因素。这些复杂的情绪,只有激活语境, 让学生进入言语的世界,细心感受、体验,才能真正领悟, 否则根本无法理解。这正是言语教学的价值所在。教语言和教言语是语文教学两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选用。作者通联:湖北宜都市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