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04814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9.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事故处理软件简易说明(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步 现场数码拍照第二步 导入照片智能分析软件启动后,会出现如下功能选择界面,如图(2-2),在该界面中包括两大功能入口,分别为“导入分析事故现场数码照片”和“智能手绘现场图系统”。将打开的数码相机通过USB电缆连接到便携式电脑,在图(2-2)界面中点击 按钮,开始导入事故照片,系统会自动预处理照片,如图(2-3):图(2-3)预处理完成后进入事故现场照片界面,如图(2-4):图(2-4)在该界面,在需要导入的事故照片上点击,选择1张或多张事故照片,或者点击 、进行操作。选中的照片呈蓝色状态显示,如图(2-5):图(2-5)点选事故照片后,单击 按钮,出现设置事故现场案例名称界面,在

2、该窗口中可以自行输入合适的案例名称(默认案例名称为计算机当前的系统时间),如图(2-6):图(2-6)在“设置事故现场案例名称”窗口,点击 会返回上一界面重新选择事故照片,点击 后,系统随即自动开始对照片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识别定位照片中的交通事故元素,计算现场照片中必要的距离信息,如图(2-7):图(2-7)2.3 第三步 确认照片并生成局部现场图照片分析完毕后,进入“摄影成图”界面,如果事故现场摆放了自动定位识别的三角标识牌,则事故元素(基准点、基准线、接触点和车辆)的形态都会按照实际位置被自动描绘出来,如图(2-8):图(2-8)在摄影成图界面中,如果没有摆放三角标识牌,则需要描绘出照片中

3、拍摄到的基准点、道路标线、车辆、尸体、血迹、散落物、拖印、接触点等(具体描绘方法详见本文第一部分 5.4章节)。依次确认每张事故现场照片中的交通事故元素是否被准确识别和定位,并对照片中未被自动识别的事故元素进行简单地勾画来进行辅助定位。基准点的绘制及调整由于默认识别生成的基准点类型为电杆,但实际事故现场中的基准点为消防栓,需要改变其类型:点击选中系统自动生成的基准点(电杆)后,界面右侧会出现“基准点属性”窗口,此时我们点选消防栓,则照片中基准点形状会随之改变为消防栓类型,如图(5-12):图(5-12)如果没有在事故现场的基准点位置摆放三角标识牌,则需要手动添加基准点。首先点击界面上方的 按钮

4、,然后在照片上,将鼠标移动至基准点所在位置,即放大镜中心十字交点指向基准点,点击鼠标左键或按下触摸笔,基准点添加成功,如图(5-13):图(5-13)选中基准点后,再可以通过右侧的“基准点属性”更改其类型为实际事故现场中的实际类型。道路标线的绘制及调整首先点击界面上方的 按钮,然后鼠标移动到照片中道路标线的位置(即放大镜中心十字交点指向基准线),按住鼠标左键或者触摸笔不抬起,沿着照片中拍摄到的道路标线进行拖画,绘制完毕后,抬起鼠标左键或触摸笔即可完成绘制。由于实际事故现场以道路边缘线为基准线,而绘制生成的道路标线默认为白色虚线,可以通过右侧的“道路标线属性”更改其类型为白色实线,如图(5-14

5、):图(5-14)选中道路标线后,拖动其两端及线上的红色圆圈可以调整道路标线的位置和方向。选中道路标线后,通过右侧道路标线属性栏的功能按钮,可以将道路标线设置为基准线或者变为直线或曲线显示。将绘制的道路标线设置为基准线后,会有一条绿色的虚线贯穿,该绿色虚线为基准线的标志线,即有绿色虚线贯穿的道路标线为基准线。如果在事故现场的基准线位置摆放了两个自动定位的三角标识牌,则系统在对事故现场照片进行智能分析处理时,会自动识别生成基准线,无需手动描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描绘的基准线角度是否与实际现场中的道路标线一致,是测量准确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基准线斜率稍稍偏差1,对于距离描绘基准线所在照片较远的照片

6、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如图(5-15):图(5-15) 图(5-15)中方框内区域,有偏差的线和实际基准线近似重合,但是延伸到左下方后,两条线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车辆甲前后轮分别到两条线的垂线距离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车辆甲左前轮到有偏差的线的垂线距离为7.13,车辆甲左前轮到实际基准线的距离为6.68,车辆甲左后轮到有偏差的线的垂线距离为7.4,车辆甲左后轮到实际基准线的垂线距离为6.73)为了避免上述的误差,系统具备了基准线拟合功能,我们可以在拍摄的所有照片中,任意选择若干张拍摄到基准线的照片,将这些照片中的实际基准线位置进行描绘并设置为基准线,如图(5-16)。这样成图后,系统就会将所描绘

7、的所有基准线进行拟合,绘制出与实际基准线最接近的道路标线作为基准线。车辆的描绘及调整自动生成的车辆A的车头方向与实际车头方向不符,可以点击选中车辆A的黄色图符,在界面右侧的“车辆属性”窗口,选择车辆调头,更改车头方向,如图(5-17):图(5-17)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车辆属性”窗口,更改车辆类型,并对车辆形态进行左翻、右翻、仰翻的调整。如果没有在事故现场的车辆位置摆放三角标识牌,则需要手动添加车辆。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后,在事故照片中,鼠标或触摸笔指向的位置会放大显示,将放大镜中心十字交点处指向车辆前轮触地点,按下鼠标左键或触摸笔,不抬起鼠标或触摸笔,拖画到车辆同侧后轮触地点,抬起鼠标或

8、触摸笔,则车辆添加成功。如图(5-18):图(5-18) 尸体的绘制及调整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后,在事故照片中尸体头部的位置按住鼠标左键或者触摸笔不抬起,沿着照片中拍摄到的尸体如实拖画至尸体脚部,绘制完毕后,抬起鼠标左键或触摸笔即可绘制出尸体形状,然后可以在右侧的尸体类属性栏中更改其类型,图(5-19):图(5-19)选中尸体后,拖动尸体头部和脚部的红色圆圈可以调整尸体位置和大小,还可以通过右侧属性栏进行尸体调头。 血迹范围的绘制及调整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后,然后在事故照片中散落物位置沿着散落物边缘如实拖画即可,如图(5-20): 图(5-20)选中血迹后,拖动红色圆圈可以调整血迹范围形状。 拖印

9、的绘制及调整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后,在事故照片中拖印位置按下鼠标左键或触摸笔拖动出拖印形状,然后可以在“拖印属性”中更改其类型,如图(5-21):图(5-21)选中拖印后,拖动红色圆圈可以调整拖印形态。 绘制散落物范围散落物的添加同血迹描绘添加一样,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后,可在事故照片中散落物位置沿着散落物边缘如实拖画即可,如图(5-22): 图(5-22)选中散落物后,拖动红色圆圈可以调整散落物范围形状。点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进行成图操作。系统经过大量的运算处理后,会自动将每张照片中拍摄到的局部现场按照比例拼接为一个完整的事故现场,然后在绘图界面生成局部交通事故现场图,如图(2-9):图(2-9)

10、系统自动生成的交通事故现场图中包含了现场中定位识别的所有交通事故元素,而且相对位置关系严格按照距离比例生成,图形符号也完全遵照国家相关标准。2.4 第四步 补充完善必要的道路信息对照片中没有拍摄到的道路标志标线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智能铅笔进行方便快捷地补充绘制,使得事故现场图更全面、更严谨,当然我们还可以调用系统中已经预先存储的道路图形数据,免去了人工绘制道路的过程。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补充道路信息,点击 按钮,在现场图中可利用右边工具栏画道路等信息,此时系统会根据照片中拍摄到的高精度标尺,自动按照三角定位方式,计算生成出事故现场勘查定位所需要的标注数据,这样就省去了人工测量的工作,从而使现

11、场处置效率大大提高。确认事故现场后,我们可以选中现场图中相关事故元素,然后在右侧出现的数据交互窗口中更改其属性信息,如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厂牌型号等。,如图(2-10):图(2-10)2.5 第五步 填写必要的说明信息打印出图现场道路信息、必要的物体信息和标注数据补充完成后,现场图就绘制完成了,点击按钮进入预览打印界面,如图(2-11):图(2-11)在预览打印界面中,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基本信息,如到达事故现场时间、事故发生地点、天气、路面性质以及说明文字、勘查员、绘图员姓名等,同时可以调整方向标指向文字、打印图位置及打印比例。点击按钮,通过蓝牙连接或数据线连接方式,连接便携式打印机,快速打印出完

12、整、清晰、规范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第三章 事故现场数码拍照3.1 单张事故现场照片的拍摄对于一般场景范围小于10米的事故现场,我们只需要使用主标尺(带有黄色识别条的标尺),拍摄一张现场照片即可如实地记录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如图(3-1):图(3-1)拍摄前需先把主标尺摆放在事故现场居中位置,然后可以在选取的基准点、基准线、接触点以及车辆测量点位置摆放自动定位识别的三角标识牌,最后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和距离,将主标尺及所有事故元素都拍摄到一张数码照片中即可(拍摄事故元素包括基准点、道路标线、接触点、车辆、尸体、地面痕迹、散落物和血迹等)。3.2 多张事故现场照片的拍摄在一般情况下,每张事故现场数码

13、照片拍摄范围最好保持在10米以内,这样才能最好的保证摄影测量的精度。对于比较大的事故现场,我们需要拍摄多张照片,才可以将所有事故元素都拍摄到。系统会将多张照片中拍摄到的局部事故现场自动拼接为完整的大的事故现场。为了实现多张照片之间的自动拼接,我们需要使用双标尺来进行拍摄,我们提供了主、副两个标尺(主标尺为带有黄色识别条的标尺,副标尺为带有蓝色识别条的标尺)。双标尺的使用方法如下:拍摄前需先把两个标尺摆放在事故现场居中位置,标尺间距保持在3M之内最佳,还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在事故现场的基准点、基准线、接触点以及车辆测量点的位置摆放自动定位识别的三角标识牌,然后选择适当拍摄角度和距离进行拍摄。在拍摄过

14、程中需轮流交替移动主副标尺,类似走步,即摆放主副标尺及三角标识牌后,拍摄一张事故现场照片,然后保持副标尺位置不动,先移动主标尺,再拍摄一张事故现场照片;接着保持主标尺位置不动,再移动副标尺,再拍摄一张事故现场照片,依此类推,直至将事故现场的所有事故元素以及基准线、基准点、接触点都拍摄到照片中。(4-3)、图(4-4):第二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主标尺移动到此位置副标尺位置不变图(4-3)第三张照片副标尺移动到此位置第二张照片主标尺位置不变注意:拍摄的每张照片中必须将两个标尺都拍摄进去,这样系统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才能自动将多张照片中拍摄到的局部事故现场自动拼接为完整的事故现场。双标尺事故现场照片组,如图

15、(3-2):图(3-2)3.3 事故现场的拍照原则选择正确适当的拍照方式,能够更准确、更全面、更真实的反应交通事故现场的实际状况,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摄影自动测量的精度,下面是现场拍照的几个主要原则: 标尺的位置尽量摆放在照片居中、距离测量点近一些的位置,保持标尺图像大小适中,清晰可见,标尺摆放过远、过偏都是不太可取的拍照方式,拍照时站在标尺正前方3米左右的位置。 拍照时,不要采用有广角效应的拍摄焦距。 尽量避免拍照照片中标尺图像反光,标尺中的黑色边框是系统识别测量距离的重要依据,所以保持拍摄到的现场照片中标尺黑色边框清晰不反光非常重要,请在拍照现场适当调整拍照位置和角度,避开阳光反射强烈的

16、角度。 一般单张事故现场照片拍照涵盖范围最好控制在10米范围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摄影自动测量的精度,对于范围比较大的事故现场,我们建议拍照多张照片,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拼接,使用双标尺时,其间距保持在3米之内最佳。 原则上我们在拍照事故现场时,我们只需要摆放标尺进行拍照即可,但为了清晰准确定位现场测量点,同时也为了实现基准点、基准线、接触点和车辆等交通事故元素的自动定位识别,我们可以在现场适当位置摆放三角标识牌。n 拍摄的规范照片标尺的位置尽量摆放在照片居中的位置,保持标尺图像大小适中,清晰可见,图(3-3):图(3-3)n 几种不规范的照片 标尺摆放过远、过偏,图(3-4):图(3-4)

17、标尺严重反光,图(3-5):图(3-5) 标尺间距太远,图(3-6):图(3-6) 拍摄时距离标尺太近,造成标尺畸变,图(3-7): 图(3-7)打印照片功能所有事故元素的属性修改完成后,可以通过界面上方工具栏的最后一个功能按钮 打印照片按钮,实现照片的打印。点击打印照片按钮,进入打印预览照片界面,如图(5-24):图(5-24)在打印预览界面中,我们可以补充事故现场信息,如:到达事故现场时间、事故发生地点、路面性质及天气状况,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下方的说明栏中添加附加说明的信息,以及勘查员绘图员的信息。 打印预览界面上方有两个按钮,点击返回现场按钮,系统回到摄影成图界面;点击打印按钮,会出现打印

18、对话框,选择相应的打印机,点击确定即可打印,如图(5-25): 图(5-25)打印结果如图(5-26):图(5-26)第六章 超大现场的处理方法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超大现场,比如由于车辆速度较快,导致在撞击后,车辆还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才会停下,又或者事故现场较近的地方没有可用基准点,基准点必须选在较远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法,通过移动标尺将整个现场全部拍摄完全,就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能够使现场的处理速度更加便捷快速,系统提供了局部图多基准线功能。 所谓局部图多基准线功能,就是将一个超大现场,分解为两个或者多个小现场进行处理。将每个小现场看成一个完

19、整现场进行拍照,然后分别导入每个小现场的事故照片,成图之后,每个小现场之间的距离手动测量后输入,保证每个事故元素都实现定位。 下面我们看一个事故现场的案例,如图(6-1)图(6-1)这个事故现场中,车辆碰撞后,一辆轿车滑行很远,造成现场很大,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两辆追尾小轿车看作一个现场,另一辆小轿车看作另一个现场。6.1 第一步 现场拍照按照本文5.1章节,分别对2个小现场进行拍照。拍摄的事故照片组,如图(6-2):图(6-2)6.2 第二步 导入事故现场照片按照本文5.2章节的操作方法,导入第一个小现场的照片,并输入案例名称,如图(6-3):图(6-3)点击 后,系统会自动对所选的事故现场照

20、片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如图(6-4):图(6-4)6.3 第三步 确定照片并生成局部现场图系统对事故现场数码照片分析完成后,进入“摄影成图”界面,如图(6-5):图(6-5)依次确认每张事故现场照片中的交通事故元素是否被准确识别和定位,并对照片中未被自动识别的事故元素进行简单地勾画来进行辅助定位,确认照片中所拍摄到的基准点、基准线、车辆、地面痕迹、散落物、尸体、接触点、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事故元素都被定位后,即可点击成图按钮,系统会快速自动生成这个局部现场的事故元素位置关系图。如图(6-6):图(6-6)6.4 第四步 导入第二组照片并成图点击图(6-6)左下角的摄影测量按钮,系统会自动预处理相机

21、中的照片,预处理完成后进入“事故现场照片”界面, 在该界面中数码相机中存储的事故现场照片,我们在需要导入的事故照片上,依次点击第二个小现场所涉及到的所有事故照片,点选事故照片完毕后,点击 按钮,出现设置“事故现场案例名称”界面,在此可以自行输入合适的事故现场案例名称,如图(6-7):图(6-7)点击 后,系统会自动对所选的事故现场照片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分析完成后,进入到“摄影成图”界面,如图(6-8):图(6-8)依次确认每张事故现场照片中的交通事故元素是否被准确识别和定位,并对照片中未被自动识别的事故元素进行简单地勾画来进行辅助定位,在这里需要手动绘制基准线,绘制完成后,要在右侧弹出的属性栏

22、选择设为基准线。确认照片中所拍摄到的基准点、基准线、车辆、地面痕迹、散落物、尸体、接触点、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事故元素都被定位后,即可点击成图按钮,系统会快速自动生成这个局部现场的事故元素位置关系图。如图(6-9):6.5 第五步 补充完善必要的道路信息由于现场拍摄范围有限,拍摄到的现场道路不太完整,需要补充事故现场道路,可以通过智能铅笔道路完成道路信息的补充。在绘图界面右侧工具栏中点击 按钮,然后在绘图区域点击鼠标左键或触摸笔不抬起,拖动鼠标或触摸笔,绘制完成后抬起鼠标左键或触摸笔即可绘制出道路形态。选中绘制完成的道路标线后,可以在右侧数据交互窗口中更改道路类型、道路宽度及边缘线宽度等。道路补

23、充完毕,如图(6-10):图(6-10)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补充道路信息后,将局部图与道路进行拟合,点击“请设置基准线”按钮,然后点击道路的右侧边缘线,则第一个局部图中的基准线与选中的边缘线拟合,然后通过拖动的方式将第二个局部图中的基准线与分道线拟合,拟合完成后我们可以点击 按钮完成交通事故现场确认,如图(6-11):图(6-11)第七章 几种特殊情况的操作说明7.1 通过照片目录导入事故现场数码照片如果需要重新对以往案例的事故现场照片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打开自动保存到本地的案例照片目录(D盘photo文件夹)。此时不需要将数码相机与便携式电脑相连接。启动软件,在打开的窗口中点击 按钮,系统会

24、自动检测是否有打开的相机连接到电脑,当没有检测到有相机与电脑连接时,会提示如下,如图(7-1):图(7-1)点击 按钮后,系统会自动打开保存在本地的照片目录选择窗口,即D盘photo文件夹,如图(7-2):图(7-2)点击所要选择的案例照片目录后,窗口右侧会出现该目录中案例照片的预览图,如图(7-3):图(7-3)点击按钮后,软件会自动对事故现场照片进行智能分析处理。7.2 三角标识自动吸附功能7.3 导入的事故照片出现标尺未识别的情况系统对事故现场数码照片分析完成后,如果个别事故照片由于种种特殊原因,如拍摄距离过远、标尺严重反光、双标尺间距过大等情况,出现不能被正常识别的照片,系统提供了手动

25、设置标尺的修正方式,可以按照标定顺序手动辅助标定标尺黑框顶点,图(7-6):图(7-6)点击确定后,进入标尺识别界面,如图(7-7):图(7-7)点击 按钮,按照图(7-6)的顺序标定主标尺(即有黄色识别条的标尺)外侧黑框顶点,然后再次点击 按钮,按照图(7-6)的顺序标定副标尺(即有蓝色识别条的标尺)外侧黑框顶点。标记完成如图(7-8):图(7-8)此时点击 按钮,标尺识别成功,会进入到摄影成图界面。如果标尺未识别成功,则仍停留在标尺识别界面,需要重新标定标尺外侧黑框顶点。如果标定点添加错误,可以点击 按钮,重新标定标尺外侧黑框顶点。点击 按钮,打开保存在本地的照片目录选择窗口,即进入到照片

26、目录选择界面。 点击 按钮,退出标尺识别界面,进入摄影成图界面。7.4 补充事故现场道路的四种方法由于现场拍摄范围有限,可能拍摄到得现场道路不太完整,有如下四种方法来完善现场道路形态: 方法一:利用智能铅笔道路绘制功能:利用智能铅笔道路绘制功能,我们可以像在纸面上用铅笔绘制道路一样,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补充必要的道路标志标线。 方法二:利用系统中分散点位预置道路数据库载入功能:通过系统的分散点位预置道路存储功能,可以将事先已保存的相应的事故现场的道路信息调用显示,完善道路信息。 方法三:利用系统中道路模板绘制工具:系统中预先存储了S型弯道、丁字路口、五岔路口、六岔路口、出口匝道、十字路口、

27、国道(路肩)、宽变窄路段、市内路段、弯道、急转弯道、直角弯道、进口匝道、高速收费站、高速港湾、高速路段等16种道路模板,方便调用,用于完善事故现场道路信息。 方法四:利用基于GPS卫星定位方式的全覆盖平滑预置道路载入功能:如果配置了GPS卫星定位模块,可以自动调用全覆盖的平滑的预置道路数据库,得到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的道路信息。第二部分智能手绘现场图系统第二章 程序快速使用步骤2.2 快速使用方法第一步:填写基本信息程序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新案例,如图(2-3)。在主界面窗口中,分别录入和选择事故现场时间、天气、事故发生地点、路面性质等基本信息。事故现场时间、天气、事故发生地点,选择“空”

28、,则该项显示为空白,可以打印后手工填写。打开预置道路点击“打开预置道路”按钮,打开“预置道路窗口”,如图(7-4)。点击道路类型右侧的下拉菜单进行查找,单击想要调入的道路,则被选定的预置道路立即被显示在绘图区。模板绘制道路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处理复杂或异型的道路或路口形态,系统提供了15种方便、通用的道路模板,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将道路模板中的道路调入绘图区域进行绘制。点选模板绘制道路,在打开的界面中点击鼠标或按下手写笔,选中需要的道路类型的缩略图,系统会将用户选定的路口类型显示在绘图区域中。如图(7-5):第二步:绘制道路点击界面中间的“”按钮,系统自动跳转到绘图界面,点击绘图界面右侧的“”绘制道

29、路按钮中的绘制两车道、四车道、六车道、s型弯道按钮,或者点击“”绘制道路按钮下方的“”绘制智能道路按钮,并在绘图区域绘制基本道路。用户也可点击主界面的“”或“”按钮,选择预置道路或道路模板来完成基础道路的绘制。第三步:设置基准线、基准点设置基准线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点击绘图区域右下角的,并点击需要作为基准线的边缘线或分道线,则该线被设置为基准线;第二种:选择道路中将要作为基准线的道路线形,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勾选左边缘线或右边缘线,选择后系统会将所选的线形设置为基准线。点击,在绘图区域合适的位置点击,即可设置基准点,可以改变基准点的类型和位置。第四步:添加事故元素及修改标注距离点击机动车列表

30、,并选择相应的事故车辆,选择后点击绘图区域,系统将所选择车辆自动添加到绘图区域中,通过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功能将车辆固定到指定位置(其它事故元素添加方法与车辆相同),添加车辆后,系统会自动标注物体距离基准线距离,点击标注线或标注数值,可在右侧弹出的交互窗口中对标注数值进行修改。第五步:补充必要的标注距离点击右侧 标注按钮,在需要标注的两点之间进行标注,在弹出的小键盘中可输入实际测量数据,如果点击取消按钮,则标注距离为系统自动计算的距离。如需修改自动标注信息可选中需要修改的标注线或标注数值,并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对标注数据进行修改。 图(2-4):图(2-4)地面痕迹操作l 痕迹绘制:系统

31、遵照国标,提供了七种地面痕迹类型,包括:轮胎滚印、轮胎拖印、双胎拖印、轮胎压印、轮胎侧滑印、挫划印和自行车压印。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类型,选择后利用触摸笔或鼠标在绘图区域中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绘制,当绘制结束后抬起鼠标或触摸笔时,系统会弹出数据输入键盘,提示用户输入痕迹长度,用户可将痕迹实际长度填入编辑框中,如果不进行输入,点击键盘中取消按钮,系统会将自动计算的痕迹长度。l 痕迹线形调整:选中痕迹后,痕迹线形两端及线形上共有4个控点,选中控点进行拖动,可实现痕迹线形的调整。l 痕迹平移:用户可选中痕迹线形或者选中痕迹图形外侧的进行拖动,实现痕迹图形的平移功能。l 痕迹旋转:选中痕迹起点外侧

32、的进行拖动,可实现痕迹图形的旋转。l 痕迹缩放:选中痕迹图形外侧的向图形内侧或外侧移动,可实现痕迹的放大、缩小。l 其它设置:选中需要修改的痕迹后,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修改痕迹类型、痕迹长度、痕迹宽度、痕迹起止点距基准线距离等信息。系统考虑到用户现场使用触摸笔在绘制直线痕迹时比较困难,提供了直线绘制功能,用户可选中需修改的痕迹,在右侧数据交互界面中勾选 ,选择后系统会将用户选择的痕迹变为直线痕迹。l 血迹、散落物、点状散落物的调入、平移、放大及缩小方式与车辆的调入、平移、放大及缩小方式相同;选中血迹、散落物或点状散落物后,可在右侧数据交互区域修改物体面积、选择散落物或血迹的名称、输入自定义散

33、落物的名称等。如图(7-8):图(7-8)7.3.3 路旁水沟、路旁干涸水沟、人行道、路肩在“地面物体”工具栏中,有四个与其他交通元素录入方法不同的元素:路旁水沟、路旁干涸水沟、人行道和路肩。l 绘制方法:点击地面情况列表中的路旁水沟,使用鼠标或手写笔点选需要增加水沟的边缘线或连接弧,此时图形即被添加到指定位置。如果在绘图区域非道路边缘线附近点击,此时系统会弹出提示框,如图(7-9):图(7-9)l 在S型弯道的道路边缘线以及智能铅笔道路的两侧都可以添加路旁水沟。如图(7-10):图(7-10)l 拖动水沟两端的蓝色圆圈,可改变水沟的长度和方向;拖动水沟中间的蓝色圆圈,可使水沟变弯改变形状;拖

34、动水沟外侧的进行拖动,可实现水沟的旋转;点住水沟图形中间位置拖动,可实现水沟的平移。点击水沟的直线边缘,不抬起鼠标进行拖动,能够调整水沟的宽度。l 选中路旁水沟后,勾选数据交互窗口的,可以任意调整路旁水沟的形状;勾选数据交互窗口的,可以使路旁水沟中显示的水流方向反向显示。l 路旁干涸水沟、人行道、路肩与路旁水沟的绘制、操作方法相同。7.3.4 导流带的操作系统为适应现场图中导流带样式复杂多样的需要,添加了多功能导流带图形(在“图形符号”中)。拖动导流带外侧蓝色虚线圆圈,可改变导流带的方向;拖动导流带外侧的红色圆圈,可改变导流带的大小;拖动默认导流带三角形三个顶点和三个边的中心点,可改变导流带的

35、形状。拖动导流带三角形三个顶点旁边的圆圈,可改变导流带中阴影的面积。如图(7-11):改变导流带形状改变阴影大小改变导流带形状平移区域旋转区域改变导流带形状第三章 激光测距仪的使用说明系统可选配蓝牙激光测距仪,借助测距仪操作的方便性及测量数据准确性等特点,使民警在现场测量时不必用皮尺测量和手动输入测量数据,既准确又高效,并利用测距仪蓝牙无线传输功能采取无线控制技术,可在系统中通过操作控制激光测距仪测距并将数据回传至系统中。激光测距仪连接方法:第一步:启动激光测距仪,按激光测距仪的键盘区域的按钮启动激光测距仪,液晶屏幕上显示0.000M等信息,点击激光测距仪的蓝牙传输按钮,激光测距仪的液晶屏幕上

36、会有一个的图标闪烁,标识正在等待建立蓝牙连接。(此步骤建立在硬件平台已与激光测距连接情况下,一般出厂时硬件平台已与激光测距连接成功)第二步:打开系统后,点击工具栏中 按钮,选择工具中的激光测距,系统弹出激光测距设置界面,如图(3-1):图(3-1)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初次连接激光测距仪提供的自动探测功能,用户点击自动探测按钮,系统会自动探测所需连接的激光测距仪,(由于采用模拟串口机制,根据硬件平台不同所需时间不同)连接成功后系统弹出提示。如图(3-2):图(3-2)对于高级用户(已知通讯端口的用户),也可通过手动选择连接端口来完成测距仪的连接及关闭测距仪。注意:上述操作只在初次连接新激光测距仪的情

37、况下执行一次。如果不改变测距设备只进行第一步操作后打开系统,系统会自动连接设备。第三步:激光测距数据的输入方法,我们以距离标注为例,例如选择车辆距基准线的距离标注,选中标注线后,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点击输入框,系统自动弹出小键盘。第四步:在弹出的小键盘中点击“激光测距”按钮,稍等2-3秒钟测量数据会自动显示在小键盘中,然后点击确定按钮,数据自动被载入。第四章 图层事故现场情况复杂,在绘制现场道路与车辆,车辆周围与地面情况时,往往会出现图形重叠的现象,这样不仅在操作相关图形时候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会加大事故处理时间,加重道路堵塞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图层功能,激活某类图形并可以对其进行

38、修改,未激活的图形则无法进行修改,从而加快处理速度,提高处理效率。4.1 所有图层点击主菜单按钮,选择图层中的所有图层,选项后面有表示已经启用本功能,此时绘图区域内的所有图层(道路、图符、痕迹及其他)被激活,并可以进行修改。如图(4-1):图(4-1)4.2 道路点击道路,道路后面有表示已经启用本功能,此时只能在绘图区域内修改道路部分,如点击非道路图形,系统不做响应。如图(4-2):图(4-2)4.3 图符点击图符,图符后面有表示已经启用本功能,此时只能在绘图区域内修改图符部分,如点击非图符图形,系统不做响应。如图(4-3):图(4-3)4.4 痕迹及其他点击痕迹及其他,其后面有表示已经启用本

39、功能,此时只能在绘图区域内修改痕迹及其他部分,如点击非痕迹图形,系统不做响应。如图(4-4):图(4-4)第五章 工具栏快捷按钮使用说明5.2 右侧工具按钮介绍 5.2.1 四种车道绘制功能 点击两车道、四车道或六车道按钮,在界面的绘图区域中利用触摸笔或鼠标向任意方向拖动,随着鼠标或触摸笔的拖动,系统会在绘图区域中显示出相应绘制的路段。 绘制后可对道路进行:选中、平移、变弯、旋转、拉长或缩短、修改道路宽度、修改道路线形和线形宽度及增加边缘线等操作。 l 修改道路宽度:系统分为修改单个车道宽度和整体修改所选道路的所有车道宽度。选中路段或道路分支末端的车道宽度数据,在右侧弹出的属性栏,输入数据,则

40、只修改此车道的宽度;需要整体修改所有车道宽度,则需要选中道路,然后在右侧弹出的属性栏输入数据,则道路的所有车道宽度一同被修改为同一宽度。l 修改道路线形和宽度:绘制好路口或路段后,选择需要修改类型的线形,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选择需要修改的类型,在宽度输入框中可修改线形的宽度。l 增加边缘线:绘制好路口或路段后,选择需要增加边缘线的线形,在右侧的数据交互界面中的左边缘或右边缘宽度输入框中输入相应宽度,输入后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数据为所选线形增加相应的边缘线。l 改变道路类型:用户选中一条道路或一个入口后可通过右侧数据交互界面中的道路分支类型下拉菜单中修改道路类型,系统提供了道路、桥梁和涵洞三种道路

41、类型。7.4 第四步 打印预览点击绘图区域右下角的打印预览按钮进入打印预览界面。7.4.1 附加说明点击说明栏的红框范围内,弹出附加说明窗口,如图(7-15):图(7-15)在对话框中,可以任意修改附加说明中的文字,所填写的内容将会显示在打印预览和打印图中。如图(7-16):图(7-16)如果在主菜单系统设置本地参数配置中,勾选了,则说明栏中的文字可以由用户原笔迹输入,如图(7-17):图(7-17)此时点击说明栏输入框, 弹出“铁通原笔迹输入法”窗体,如图(7-18):图(7-18)在图(7-18)窗体中下方两个米字型输入框中交替手写,手写的文字会录入到界面上方的文本框中,如图(7-19):

42、图(7-19)输入错误,可以点击按钮,删除前一个输入的文字。输入完毕,点击按钮,输入的文字即可显示在说明栏中,并可通过打印现场图功能如实打印,如图(7-20):图(7-20)7.4.2 勘查员绘图员电子签名如果在主菜单系统设置本地参数配置中,勾选了,则勘查员绘图员的姓名可以由用户原笔迹输入,如图(7-21):图(7-21)点击“电子签名”位置,数据交互窗口位置点击,同样弹出如图(7-18)的“铁通原笔迹输入法”窗体,可以手动输入文字,点击提交后,输入的文字显示在对应的勘查员或绘图员签名位置。如图(7-22):图(7-22) 选中该文字可以进行平移,选中文字边框四个角点的,可以放大或缩小文字。选

43、中文字后再次点击,可以对文字进行修改。7.4.3 勘查笔录点击左侧勘查笔录按钮 ,进入勘查笔录窗口,详见本文第八章。7.4.4 修改现场图点击修改现场图按钮 ,系统回到绘图界面。第八章 勘查笔录8.12 打印Word 在编辑完勘查笔录后,可以点击 按钮,勘查笔录将以Word一样的格式进行打印。8.13 生成Word 对勘查笔录进行生成Word 的操作,生成的勘查笔录和案例保存在同一个目录下,名称为案例名称+勘查笔录的样式。8.17 笔录常用语勘查笔录中各文本框的内容,经常需要录入比较多的文字,对于常用的笔录用语,可以一次性录入后,直接调用即可。首先点击主菜单按钮,选择笔录文书,笔录常用语录入功

44、能,如图(8-13):图(8-13) 系统自动弹出勘查笔录常用语窗体,如图(8-14):图(8-14) 在界面上方的标签栏中选择相应的常用语所属分类,在下方的文本框中录入对应该分类的常用语,录入完毕后点击按钮,完成笔录常用语的添加,如图(8-15):图(8-15) 需要修改已保存的笔录常用语时,在界面中间的文本框中选择已保存的笔录,在下方的文本框中会显示所选笔录内容,在此修改即可,如图(8-16)所示,修改完成,点击按钮,即完成笔录语的修改:图(8-16) 如果需要删除已保存的笔录常用语时,在界面中间的文本框中选择已保存的笔录,点击按钮即可。第九章 询问笔录及讯问笔录点击主菜单按钮下的笔录文书

45、菜单,可以选择填写讯问笔录以及询问笔录。9.1 讯问笔录点击主菜单按钮,选择询问笔录,然后在其下级菜单下选择讯问笔录,如图(9-1),进入讯问笔录的填写窗口,如图(9-2)。图(9-1)图(9-2)根据窗口中的项目栏逐一填写讯问时间、地点、讯问人及记录人情况、被讯问人详细情况等等。填写完毕以后点击保存按钮 ,可以将录入情况保存到案例当中,保存后可以继续修改保存过的笔录信息,也可以填写下一次的讯问笔录。讯问笔录中的讯问地点、讯问人、记录人、工作单位项的内容具备记忆功能,当录入这些项目的内容并保存此讯问笔录时,录入下一次笔录或录入其他案例的这些项目的内容时,可以在下拉列表中显示已录入过的内容,方便

46、选取,不需要再次录入。系统提供了将讯问笔录生成word文件的功能,以方便查阅。只要将案例保存,在讯问笔录填写完毕以后点击生成word按钮,系统自动将word格式的讯问笔录生成在保存案例的目录下。也可以直接点击打印word按钮,在系统中直接将讯问笔录打印出来。9.2 询问笔录点击主菜单按钮,选择询问笔录,然后在其下级菜单下选择询问笔录,如图(9-3),进入询问笔录的填写窗口,如图(9-4):图(9-3)图(9-4)根据窗口中的项目栏逐一填写询问时间、地点、询问人及记录人情况、被询问人详细情况等等。填写完毕以后点击保存按钮 ,可以将录入情况保存到案例当中,保存后可以继续修改保存过的笔录信息,也可以

47、填写下一次的询问笔录。询问笔录中的询问地点、询问人、记录人、工作单位项的内容具备记忆功能,当录入这些项目的内容并保存此询问笔录时,录入下一次笔录或录入其他案例的这些项目的内容时,可以在下拉列表中显示已录入过的内容,方便选取,不需要再次录入。系统提供了将询问笔录生成word文件的功能,以方便查阅。只要将案例保存,在询问笔录填写完毕以后点击生成word按钮 ,系统自动将word格式的询问笔录生成在保存案例的目录下。也可以直接点击打印word按钮 ,在系统中直接将询问笔录打印出来。第十一章 简易事故处理程序点击主菜单按钮下笔录文书选项中的简易事故处理程序,弹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窗体,如图(11-1)、图(11-2):图(11-1)图(1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