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

上传人:8** 文档编号:20043491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土建建筑】(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原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技术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8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71994电

2、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2002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GJ-154-2000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JB/T10181.110181.5电缆载流量计算1SD1171984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DL-0132电缆运行规程1.2设计范围电缆敷设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城(农)网新建、扩建等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包括电缆设施与电气设施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排水、火灾报警系统、消防

3、等。1.3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桥梁(桥架)等敷设方式。1.4设计深度按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要求达到扩大初步设计深度。1.5假定条件按照城市(农村)道路规划要求,具有符合相关规程要求的电缆敷设通道。2方案分类项目名称A-1A-2A-31.电压等级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1、2、3、4、5、6根2、3、4根2、3、4根23.电缆截面(mm)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

4、01400180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水平排列水平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地温:2035地温:2035地温:20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直埋土中沟底宽:0.41.4m电缆埋深:0.71m埋设预制槽盒中沟底宽:0.61m电缆埋深:0.71m埋设砖砌槽中沟底宽:0.81.2m电缆埋深:0.71m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洛阳电力设计院长春电力设计院长沙电力设计院第2章敷设方案技术条件2.1电缆敷设方式分类说明:表示方案分类号,直埋敷

5、设,B:排管敷设,C:电缆沟敷设,D:隧道敷设,E:桥梁(桥架)敷设,F:电缆工作井;1、2n表示子方案号2.1.1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1。表21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注电缆穿越农田时的最小埋深为1m。3方案分类项目名称B-1B-2B-3B-4B-51.电压等级0.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13孔(150mm)23孔(150mm)33孔(150mm)14孔(150mm)24孔(150mm)34孔(150mm)44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6孔(150

6、mm)26孔(150mm)36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8孔(150mm)28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10孔(150mm)210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3.电缆截面2(mm)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行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

7、度情况3535353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高强度管,管顶深:0.7m高强度管管顶深:0.7m高强度管管顶深:0.7m高强度管管顶深:0.7m高强度管管顶深:0.7m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长沙电力设计院2.1.2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2。表22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4方案分类项目名称B-6B-7B-8B-9B-101.电压等级0

8、.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13孔(150mm)23孔(150mm)33孔(150mm)14孔(150mm)24孔(150mm)34孔(150mm)44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6孔(150mm)26孔(150mm)36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8孔(150mm)28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110孔(150mm)210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3.电缆截面2(mm)14001803703400(4254240)14001803703400(4254240)

9、14001803703400(4254240)14001803703400(4254240)140018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行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3535353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混凝土包封管顶深:0.7m混凝土包封管顶深:0.7m混凝土包封管顶深:0.7m混凝土包封管顶深:0.7m混凝土包封管顶深:0.7m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

10、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南京电力设计院5方案分类项目名称C-1C-2C-3C-41.电压等级0.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支架层数:26支架长度:250、350、500mm电缆根数:424根支架层数:26支架长度:250、350、500mm电缆根数:824根支架层数:36支架长度:250、350、500mm电缆根数:624根支架层数:36支架长度:250、350、500mm电缆根数:1224根23.电缆截面(mm)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

11、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2535253525352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可开启,单侧支架沟顶深:0m净深:0.81.8m净宽:0.71.1m可开启,双侧支架沟顶深:0m净深:0.81.8m不可开启,单侧支架沟顶深:0.3m净深:1.51.8m不可开启,双侧支架沟顶深:0.3m净深:1.51.8m方案分类项目名称B-11B-121.电压等级0.4110kV0.435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4-214-213

12、.电缆截面(mm2)140018003703400(425424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3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非开挖拉管,专用电缆保护管机械顶管,镀锌钢管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杭州电力设计院西安电力设计院2.1.3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3。表23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6项目名称方案分类D-1D-21.电压等级10110kV10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支架层数:6支架长度:500mm16根支

13、架层数:6支架长度:500mm16根23.电缆截面(mm)1400180037034001400180037034004.电缆排列方式110kV以上品字型排列,其余水平排列110kV以上品字型排列,其余水平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环境温度40环境温度40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明开沟道,矩形2.0m2.1m(双侧支架)浅埋暗挖沟道,马蹄形2.0m2.3m(双侧支架)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北京电力设计院项目名称方案分类D3D4D51.电压等级10110kV10110kV10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

14、支架层数:6支架长度:500mm16根支架层数:6支架长度:500mm16根支架层数:4、5支架:弧形支架16根3.电缆截面(mm2)1400180037034001400180037034001400180037034004.电缆排列方式110kV以上品字型排列,其余水平排列110kV以上品字型排列,其余水平排列110kV以上品字型排列,其余水平排列净宽:1.01.7m净宽:0.71.1m净宽:1.01.7m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

15、计单位南京电力设计院2.1.4电缆隧道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隧道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4。表24电缆隧道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7方案分类项目名称E-1E-2E-31.电压等级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层数:1、2电缆根数:412根支架层数:2、3电缆根数:812根支架层数:1、2、3电缆根数:49根23.电缆截面(mm)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140018003703400(4254240)4.电缆排列方式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水平、三角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

16、境、温度情况353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顶部悬挂,净宽:0.51.1m保护管或槽专用电缆桥保护管侧壁悬挂保护管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洛阳电力设计院杭州电力设计院西安电力设计院项目名称方案分类D3D4D5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度情况环境温度40环境温度40环境温度40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明开沟道,矩形1.5m2.1m(单侧支架)浅埋暗挖沟道,马蹄形1.5m2.1m(单侧支架)预制水泥管,内径22.7m(双侧支架)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

17、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设计单位北京电力设计院2.1.5桥梁(桥架)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桥梁(桥架)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5。表25桥梁(桥架)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2.1.6电缆工作井典型设计方案8方案分类项目名称G-1G-2G-3G-41.电压等级0.4110kV0.4110kV0.4110kV0.4110kV2.电缆回路数和根数根数24根数24根数24根数2423.电缆截面(mm)37034003703400370340037034004.电缆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水平排列水平排列水平排列5.气象条件、运行环境、温

18、度情况25352535253525356.敷设方式断面规模直线井沟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4(10kV),6(35kV及以下),8,10m转角井沟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T型井沟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十字井沟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7.接地方式情况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接地电阻:10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

19、端接地接地电阻:10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接地电阻:10单芯:交叉互联或单端接地接地多芯:两端接地接地电阻:10设计单位上海电力设计院电缆工作井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6。表26电缆工作井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9第3章电气部分3.1电缆路径选择电缆工程投资较大,工程隐蔽,建成后要运行几十年,如果路径选择不当,将会给电缆运行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甚至会增加电缆故障次数。在城市(农村)电网中,确定电缆线路路径通常应符合以下三个原则:(1(统一规划原则;(2(安全运行原则;(3(经济合理原则。3.2环境条件选择本典型设计采用的环境条件如下:海拔高度:1000m;最高环境温度:4

20、0;最低环境温度:40;日照强度:0.1W/cm2年平均相对湿度:80;雷电日:40日/年;最大风速:35m/s;地震裂度:7级。3.3电压等级选择电缆敷设设计适用电压等级为0.4、10、35、66kV与110kV。电缆的额定电压应按电缆导体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10系统中性点有效接地非有效接地系统额定电压(kV)1035661101035U0/U6/1021/3564/1108.7/1526/35Um11.542.512611.542.5BIL7520055095250外护套冲击耐压202037.52020型号名称适用范围CuALYJVZR-YJVYJLVZR-YJLV阻燃和非阻燃铜芯

21、或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稀护套电力电缆适用于室内外敷设。可经受一定的敷设牵引。但不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的场合YJV22ZR-YJV22YJLV22ZR-YJLV22阻燃和非阻燃铜芯或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稀护套内钢带铠装电力电缆适用于埋地敷设。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YJV32ZR-YJV32YJLV32ZR-YJLV32阻燃和非阻燃铜芯或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稀护套细金属丝铠装电力电缆适用于水中或高落差地区。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和相当的拉力YJV42YJLV42阻燃和非阻燃铜芯或铝芯交联适用于水中。电缆能承受较大额定工频电压(UO)、任何两相线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

22、任何两相线之间的运行最高电压(Um)以及每一导体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基准绝缘水平BIL选择,且应符合表31的规定。表31电缆的额定电压值3.4电缆型号及截面3.4.1电缆型号及使用范围3.4.1电缆型号及使用范围常用的电缆型号及其使用范围见表32。表32电缆型号、名称及用途表11敷设方式电缆类型金属护套加强层或铠装外护层直埋交联35kV及以下软铜线或铜带钢带(3芯)非磁性金属带(单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66110kV铝或铅护套排管、隧道、电缆沟、竖井交联10110kV35kV及以下软铜线或铜带66110kV铝或铅护套桥梁交联10110kV铝护套ZR-YJV42ZR-YJLV42聚乙烯绝缘

23、、聚氯乙稀护套粗的拉力金属丝铠装电力电缆3.4.2电力电缆导体选择35kV及以下电缆可选用铜芯或铝芯电缆,66、110kV应优先选用铜芯电缆。3.4.3电力电缆绝缘应按下列规定选择:(1)10110kV电缆应优先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2)66、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应采用绝缘层与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三层共挤干式交联工艺。(3)0.4kV电缆可以采用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等电缆。3.4.4电缆护层选择10110kV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外护层宜按表33选择。表3310110kV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外护层选择表注(1)在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竖井等防火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阻燃外护层。(

24、2)有白蚁危害的场所应在非金属外护套外采用防白蚁护层。12电缆类型正常运行时最高允许温度通过短路电流最高允许温度聚氯乙烯70160交联聚乙烯绝缘90250(3)有鼠害的场所宜在外护套外添加防鼠金属铠装,或采用硬质护层。(4)有化学溶液污染的场所应按其化学成分采用相应材质的外护层。3.4.5电缆截面选择(1)电缆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敷设环境,对66kV及以上电缆按JB/T10181计算公式计算。35kV及以下常用电缆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载流量结合当地敷设环境选用校正系数计算。(2)电缆导体最小截面的选择,应同时满足规划载流量和通过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的要求。(3)导体最高允许温度和敷设环境

25、温度按表34选择。表34导体最高允许温度()3.5电缆附件3.5.1电缆附件的额定电压以即UO/U(Um)表示,它不得低于电缆的额定电压。3.5.2绝缘特性(1)电缆附件是将各种组件、部件和材料,按照一定设计工艺,在现场安装到电缆端部构成的,在绝缘结构上,它与电缆本体结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电缆附件设计时采用的每一导体与屏蔽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之峰值,即基准绝缘水平BIL。(3)户外电缆终端的外绝缘必须满足所设置环境条件(如污秽等13级、海拔高度等)的要求,并有一个合适的泄漏比距。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外绝缘的泄漏比距不应小于25mm/kV,并不低于架空线绝缘子串的泄漏比距。(4)

26、绝缘接头的绝缘隔离板,应能承受所连电缆护层绝缘水平2倍的电压。3.5.3机械强度和机械保护(1)110kV高压电缆户外终端的机械强度应满足使用环境的风力和地震等级的要求,并能承受与它连接的导线上2kN的水平拉力。(2)直埋于土壤的接头宜加设保护盒。保护盒应作防腐处理并能承受路面荷载的扭力。3.5.4电缆终端和接头装置选择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类型应按下列条件选择:(1)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内环境应选用户内终端,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外环境应选用户外终端。(2)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通过一段连接线相连时,应选用敞开式终端。110kV敞开式终端宜有以下配套部件:1)防晕罩或屏蔽环;2)终端

27、与支架绝缘用的底座绝缘子。不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类型应按下列条件选择:(1)作为电气设备高压出线接口时应选用设备终端,如与变压器直接连接的油浸式终端和用于中压电缆的可分离式连接器。(2)用于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直接相连时应选用14电缆绝缘类型电压等级(kV)结构型式结构特征交联聚乙烯1035绕包式以自粘性橡胶带为增绕绝缘热缩式以热缩管材现场套装,经加热收缩冷缩式用弹性体材料经注射硫化扩张后,内衬螺旋状支撑物,施工时抽取支撑物收缩成型预制式以合成橡胶材料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模塑式以辐照聚乙烯带现场绕包,再以模具加热成型66110绕包式以高压自粘性乙丙橡胶带绕包,铜套管外壳,灌注绝缘复

28、合物整体预制式主要部件是橡胶预制件,预制件内径与电缆外径要过盈配合,以确保界面间的足够压力组合预制式以预制件橡胶应力锥及预制环氧绝缘件在现场组装并采用弹簧机械紧压GIS终端。电缆接头装置类型的选择:电缆接头的装置类型有8种,在设计时应根据接头的用途进行选择。电缆结构型式选择如表35所示。表35电缆结构型式选择汇总表3.6电缆防雷、接地和护层保护3.6.1电缆线路的过电压保护为防止电缆和电缆附件的主绝缘遭受过电压损坏,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露天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必须在站内的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范围以内,以防止直雷击。(2)电缆线路与架空线相连的一端应装设避雷器。(3)电缆线路在下列情况下,应

29、在两端分别装设避雷器:1)电缆一端与架空线相连,而线路长度小于其冲击特性长度;152)电缆两端均与架空线相连。(4)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和电缆终端支架必须可靠接地。3.6.2避雷器的特性参数选择保护电缆线路的避雷器的主要特性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冲击放电电压应低于被保护的电缆线路的绝缘水平,并留有一定裕度。(2)冲击电流通过避雷器时,两端子间的残压值应小于电缆线路的绝缘水平。(3)当雷电过电压侵袭电缆时,电缆上承受的电压为冲击放电电压和残压,两者之间数值较大者称为保护水平Up。电缆线路的BIL(120130)%Up。(4)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对于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额定电压取系统最大

30、工作线电压的80%;对于66kV及以下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应分别取最大工作线电压的110和100。3.6.3电缆护层的过电压保护实行单端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的单芯电缆线路,为防止护层绝缘遭受过电压损坏,应按规定安装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并满足规范要求。线路不长,感应电压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宜采取一端直接接地。如图31所示。16图31一端直接接地(ED终端;NJ直通接头)线路较长,一端直接接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35kV及以上电缆线路,水下电缆或35kV以上高压电缆输送容量较小的情况,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如图32所示。35kV以上高压电缆线路较短,或利用率很低时,也可采取

31、全接地方式。图32两端直接接地(ED终端)除上述情况外,当线路较长时,宜划分适当的单元设置绝缘接头,使电缆金属护层分隔在三个区段以交叉互联接地,如图33所示。每单元系统中三个分隔区段的长度宜均等。图33交叉互联接地ED终端;NJ直通接头;IJ绝缘接头17电缆类别3芯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66kV15D20D35kV10D12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0.4kV10D10D自容式充油电缆20D敷设方式电缆根数直埋6根及以下排管21根及以下电缆沟24根及以下电缆隧道16根及以上桥梁(桥架)12根及以下第4章结构部分4.1电缆敷设一般规定4.1.1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41的规定。表41电缆允

32、许最小弯曲半径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4.1.2不同敷设方式的电缆根数宜按表42。表42不同敷设方式的电缆根数4.2.直埋敷设方式4.2.1电缆直埋敷设方式及规模:电缆直埋敷设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子模块:A1:直埋于土中;沟底宽:0.41.4m;电缆埋深:0.7m1m;电缆根数:16根。18A2:埋设于预制槽盒中;沟底宽:0.61m;电缆埋深:0.71m;电缆根数:24根。A3:埋设于砖砌槽中;沟底宽:0.81.2m;电缆埋深:0.71m;电缆根数:24根。4.2.2电缆直埋敷设方式要求:(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内,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石。(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

33、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3)沿电缆全长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警示带。(4)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4.2.3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要求:(1)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2)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互相错开,且不小于0.5m的净距。(3)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在路口处、管线交叉处不应放置接头。(4)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00mm开始的局部19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5)接头应配备保护盒,以承受机械力。4.3电缆排管敷设方式4.3.1排管敷设方式及规模排管敷设方式

34、及规模共分12种子模块,简述如下:B1:高强度管无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3孔(150mm),23孔(150mm),33孔(150mm)。B2:高强度管无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4孔(150mm),24孔(150mm),34孔(150mm),44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B3:高强度管无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6孔(150mm),26孔(150mm),36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B4:高强度管无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8孔(150mm),28孔(150mm);采用175m减一孔。20B5:高强度管无混凝土包封;110孔(

35、150mm);210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B6:高强度管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3孔(150mm),23孔(150mm),33孔(150mm)。B7:高强度管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4孔(150mm),24孔(150mm),34孔(150mm),44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B8:高强度管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6孔(150mm),26孔(150mm),36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B9:高强度管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5m;18孔(150mm),28孔(150mm)。B10:高强度管混凝土包封;排管顶深:0.

36、5m;110孔(150mm),210孔(150mm);采用175mm,减一孔。21B11:高强度管(非开挖拉管);421根(150mm)。B12:镀锌无缝钢管(顶管);421根(150mm)。4.3.2排管敷设技术要求(1)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要有适当数量的预留孔。(2)供敷设单芯电缆用的排管管材,应选用非磁性并符合环保要求的管材。电缆保护管宜选用C-PVC管、红泥塑料管、碳素螺纹管、海泡石管、维纶水泥管、玻璃钢管、镀锌钢管、涂塑钢管等。(3)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4)排管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7m。(5)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

37、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6)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7)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8)排管管径按下列规定选择:单孔敷设单根电缆用的管径宜符合下式要求:D1.5d式中d电缆外径,mm;D管子内径,mm。4.4电缆沟敷设方式224.4.1电缆沟敷设方式及规模:电缆沟敷设方式分为以下四种子模块:C1可开启,单侧支架;沟顶深:0m;净深:0.81.8m;净宽:0.71.1m。C2可开启,双侧支架;沟顶深:0m;净深:0.81.8m;净宽:1.01.7m。C3不可开启,单侧支架;沟顶深:0.3m;净深:1.51.8m;

38、净宽:0.71.1m;C4不可开启,双侧支架;沟顶深:0.3m;净深:1.51.8m;净宽:1.01.7m。4.4.2电缆沟敷设技术要求4.4.2.1电缆沟断面选择应按远景规划敷设电缆根数确定。4.4.2.2电缆沟应能实现排水畅通,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3%;23(2)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集水井及泄水系统,必要时实施机械排水。4.4.2.3电缆沟的高度小于1.5m,宜选用砖混结构。高度大于1.5m,宜选用混凝土结构。4.5电缆隧道敷设4.5.1电缆隧道敷设方式及规模电缆隧道敷设方式分为以下七种子模块:D1明开沟道,矩形2.0m2.1m(双侧支架);D2明开沟道,2

39、.6m2.4m(双侧支架);D3浅埋暗挖沟道马蹄形,2.6m2.9m(双侧支架);D4浅埋暗挖沟道,马蹄形2.0m2.3m(双侧支架);D5明开沟道,矩形1.5m2.1m(单侧支架);D6浅埋暗挖沟道,马蹄形1.5m2.1m(单侧支架);D7预制水泥管,内径22.7m(双侧支架)。4.5.2电缆隧道敷设要求4.5.2.1电缆隧道一般在变电所出口段,电缆走线的回路数较多,110(66)kV电缆的布置应采用蛇形敷设。4.5.2.2电缆隧道中应考虑分段排水,底部向集水井(坑)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可根据地形坡度适当设集水井(坑),并设置自动水位排水泵。4.5.2.3各种金属构件、配件均需采取有效

40、防腐防锈措施。4.5.2.4隧道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9m,两侧支架间净通道大于等于241m,单侧支架净通道大于等于0.9m。4.6桥梁(桥架)敷设方式4.6.1桥梁(桥架)敷设方式及规模桥梁(桥架)敷设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子模块:E1顶部悬挂式:净宽:0.51.1m,412根;保护管或槽盒保护。E2专用电缆桥:净宽:0.51.1m;812根电缆;保护管保护。E3侧壁悬挂:净宽:0.5m;49根电缆;保护管保护。4.6.2桥梁(桥架)敷设技术要求4.6.2.1利用交通桥梁敷设电缆,应取得当地桥梁管理部门认可且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桥梁上敷设的电缆和附件等重量应在桥梁设计允许承载值之内。(2)电缆和

41、附件的安装,不得有损于桥梁结构的稳定性。(3)在桥梁上敷设的电缆和附件,不得低于桥底距水面高度。(4)在桥梁上敷设的电缆和附件,不得有损于桥梁的外观。254.6.2.2在短跨距的桥梁人行道下敷设的电缆,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1)把电缆穿入内壁光滑、耐燃性良好的管子内或放入耐燃性能良好的槽盒内,以防外界火源危及电缆。在外来人员不可能接触到之处可裸露敷设,但应采取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的措施。(2)在桥墩两端或在桥梁伸缩间隙处,应设电缆伸缩弧,用以吸收来自桥梁或电缆本身热伸缩量。4.6.2.3长跨距的桥梁内或桥梁人行道外敷设电缆,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电缆上采取

42、适当的防火措施,以防外界火源危及电缆。(2)在桥梁上敷设的电缆应考虑桥梁因受风力和车辆行驶时的振动而导致电缆金属护套出现疲劳的保护措施。(3)在桥梁上敷设的110kV的大截面电缆,宜作蛇形敷设,用以吸收电缆本身的热伸缩量。(4)在桥梁的伸缩间隙部位的一端,应按桥梁最大伸缩长度设置电缆伸缩弧,用以吸收桥梁的热伸缩。(5)在桥梁伸缩间隙处,宜把电缆放入能垂直、水平方向转动的万向铰链架内,用以吸收桥梁的挠角。(6)不能随交通桥梁敷设或桥梁空间受限制,可单独架设电缆桥架。4.7电缆工作井4.7.1电缆工作井分为以下四种子模块:F1直线井:工井顶深:0.3m;26净深:1.9m;净宽:1.6、2、2.5

43、m;长度:4(10kV)、6(35kV及以下)、8、10m。F2转角井:工井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F3T型井:工井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F4十字井:工井顶深:0.3m;净深:1.9m;净宽:1.6、2、2.5m;长度:6(35kV及以下)、8、10、12m。4.7.2电缆工作井结构要求(1)工井长度应根据敷设在同一工井内最长的电缆接头以及能吸收来自排管内电缆的热伸缩量所需的伸缩弧尺寸决定,且伸缩弧的尺寸应满足电缆在寿命周期内电缆金

44、属护套不出现疲劳现象。27(2)工井间距应按计算牵引力不超过电缆容许牵引力来确定,直线段一般不宜大于50m。(3)工井需设置集水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3。(4)每个工井需设人孔二个。支架与固定金具需按电缆使用的实际条件确定。并需设置电缆施工用的拉环和吊装电缆用的吊环(攀)。(5)安装在接头井内的金属构件皆应用镀锌扁钢与接地装置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6)工井两端的排管孔口应封堵。(7)在10以上的斜坡排管中,应在标高较高一端的工井内设置防止电缆因热伸缩而滑落的构件。4.8电缆防火、防水、防渗和通风4.8.1电缆防火4.8.1.1敷设在电缆防火重要部位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敷

45、设在变、配电站及发电厂电缆通道或电缆夹层内,自终端起到站外第一只接头的一段电缆,宜选用阻燃电缆。4.8.1.2变电站电缆通道和电缆夹层的防火设计(1)电缆总体布置的规定。变电站二路及以上的进线电缆,宜分别布置在相互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内。变电站的出线电缆宜分流。电缆的通道数宜与主变台数相对应。在电缆夹层中的电缆应理顺并逐根固定在电缆支架上,所有电28缆走向按出线仓位顺序排列,电缆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不得重叠,尽可能少交叉,如需交叉者,则应在交叉处用防火隔板隔井。在电缆通道和电缆夹层内的电力电缆应有线路名称标识。(2)防火封堵。为了有效防止电缆因短路或外界火源造成电缆引燃或沿电缆延燃,应对

46、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防火封堵分隔措施。电缆穿越楼板、墙壁或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l00mm。(3)电缆接头的表面阻燃处理。在电缆夹层中的电缆接头,应采用防火涂覆材料进行表面阻燃处理,即在接头及其两侧23m和相邻电缆上绕包氯丁橡胶为基的阻燃带或涂刷防火涂料,涂料总厚度应为0.91.0mm。4.8.1.3电缆沟和竖井的防火设计对电缆可能着火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适当的阻火分隔,并按工程的重要性、火灾概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阻火分隔封堵。电缆沟和竖井内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在电缆竖井穿越楼板处、竖井或电缆沟(桥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