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042102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拜泉县兴农镇中学 孙啊娜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二)教材简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而直线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三)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对具体事物的直观理解上,偏重形象思维。因此这节课应多从实际中取例。同时借助多媒体,

2、使这节课的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直观,让学生的感受更直接、更生动。 2、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更加不具备利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及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四)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等平面图形及表示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情感目标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分组动手操作、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五)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二、说教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及本节课的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一)引导发现法:我将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二)小组讨论法: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围绕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4、地进行学习。(三)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而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的动态画像,让学生印象深刻。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一)动手操作法(二)观察发现法(三)自主探究法(四)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为了体现我们罗定市教育局提出的“高效、快乐”课堂、问题引领、先学后教、以生为主的要求,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6个环节。(一)以旧悟新,探求新知问题1 我们

5、在小学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你能说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问题2 探究回答下面的问题1、 经过一点0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呢?动手试一试。2、 经过两点画直线有什么规律?怎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呢?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由学生自主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抽象概括”的认知过

6、程,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3、 想一想,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原理的例子,与同学交流一下。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参照线,这根参照线就是直的。这其中的道理是: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理解,并体会这一事实的应用价值。 (二)类比迁移,扩展新知问题3 为了便于说明和研究,几何图形一般都要用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图形,要符合图形自身的特点,并且要规范。通

7、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那么结合直线自身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用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呢?师生活动:结合以上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125,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l1、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直线: 2、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语句改正过来:(1)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2)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3)一条直线既可以记为“直线AB”又可以记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3、归纳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讨论、纠正,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明确直线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教

8、师再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加以规范,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问题4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应该怎样表示射线、线段?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索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射线和线段。2、 “一条射线既可以记为射线AB又可以记为射线BA”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 如图,怎样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强调表示射线时应注意字母的顺序。设计意图: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三)学习语言,丰富新知教师: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识,不仅要认识图形的形状,

9、还要学习图形之间的的位置关系。问题5 1、观察下图,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点O在直线l _ (上,外);直线l _ (经过,不经过)点O。(2)点P在直线l _ (上,外);直线l _ (经过,不经过)点P。总结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POl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纠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一练: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l外。2、如图,尝试描述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Oab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

10、点。3、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P;(2)三条直线m,n,l相交于一点E。师生活动:学生完成画图并相互纠正,教师板书示范。练一练:用恰当的语句描述下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习,学习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四)综合练习,巩固提高练习环节主要是为了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组习题。A 组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2)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

11、一条直线;(3)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4)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点A在线段MN上;(2)射线AB不经过点P;(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4)线段AB,CD相交于点B。B组题:1、请你做裁判平面上有A、B、C三个点,过其中的任两点作直线,小敏说能作三条;小聪说只能作一条;小真说都有可能;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2、只有我最棒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四条直线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习文字语

12、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几何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设计两种题型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当中得到发展。(五)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 你掌握了关于直线的哪一个基本事实?2、 简单陈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以突出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4.2第3,4题设计意图:第3题画延长线的问题,是为以后画图或添加辅助线做准备,这个问题没有在正文叙述,而是在这里结合习题给出,也是体现“练习和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的编制练习与习题的指导思想;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语句画出图形,是几何语言训练的继续。五、说板书 课堂板书是教学设计的浓缩,会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记忆,给整节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本节课板书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整齐美观,一目了然。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表示方法直线: 直线AB或直线l射线:射线OA或射线l线段:线段AB或线段a位置关系点与线:点O在直线l上(直线l经过点O) 点P在直线l外(直线l 不经过点P)线与线:直线a和b相交于点O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