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041100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1届高三地理 复习模拟检测(二)(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二)地 理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12题。1. 该图表现的是A海洋电能的开发 B海洋潮汐能的开发C海洋洋流能的开发

2、 D海洋风能的开发2.该能源类型的开发,所利用的自然现象是A海水表面温度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B海水垂直温度自表面向海底降低C海水表面温度自低纬度向高纬度升高D海水垂直温度自表面向海底升高【答案】1. C 2. B【解析】该题组是以海洋电能的开发为情境,考察学生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和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显示底层的冷海水上升,动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信息。可推测该处有上升流分布,故选C。第2题,有上题可知该处利用的是上升流,所以其利用的自然现象应是海水温度自表面想海底降低的现象。选B。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矢线表示气流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的气流运动形

3、式,叫做A.大气环流 B季风环流 C海陆风 D山谷风4.从时间上看右图为白天 左图为黑夜 右图为黑夜 左图为白天A. B C D5.关于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白天,山坡处气压较低,气温较高 B黑夜,山坡处气压较低,气温较低C白天,山坡处气压较低,气温较低 D黑夜,山坡处气压较低,气温较高【答案】3. D4. D 5. D【解析】该题组是以局部地区大气运动为情境,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和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第3题,从图中气流的运动看,左图气流沿某一坡面上升形成多云天气,右图气流沿坡面下沉,云层消散。风向随时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它更符合山谷风的特点,故选D。第4、5题,若

4、上图为山谷风,则应该是白天坡面受热气流上升,使山谷气压降低,山坡气压升高,夜晚相反。故均选D。中广网银川2008年2月29日消息:中国权威地理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日前公布了十大“新天然府库”评选结果,由8位院士与一位学部委员组成的终审委员会,以及公众通过网络手机投票,评出了十大“新天府”。宁夏平原与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苏北平原等十个地区被评为“十大新天府”。专家对这些地方评语是:富饶、生态良好、居民安居乐业。回答67题。6.下列农产品中分布于宁夏平原的是( )A.水稻 B. 油桐 C.柑橘 D.剑麻7.宁夏平原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

5、地形和气候【解析】该题组是以宁夏平原被评为十大“新天府”这一新闻事件为情境,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第6题,油桐秦岭南坡,柑桔秦岭南麓、浙西,剑麻、闽南沿海、两广南部、西双版纳。水稻喜温喜湿,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但由于宁夏平原夏季白昼长,热量较丰富,加之黄河水源,故也很有名。选A。第7题,主要是水源(黄河)和气候(夏季光照、热量)。选C。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810题。 8.该省可能为(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9.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10.该省一些山坡过度垦殖,下列现象可能

6、会发生的是( )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地下水位升高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缓 D.冬季河流径流量增大【答案】8. C 9. D 10. A【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的结构变化图为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区域地理差异的相关知识。第8题,根据三类产业在不同年份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比重高等特点,可确定该省为台湾省,故选C。第9题,因为台湾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影响它的主要灾害为地震。选D。第10题,结合该省地形多山地,热带亚热带气候降水多、季节变化大等知识,可以得出山坡过度垦殖会导致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的结论。故选A。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113题

7、。11.图中长粗矢线表示(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C日本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12.图M、图N分别表示( )A.M-7月;N-1月 BM-1月;N-7月 CM-4月;N-10月 DM-10月;N-4月13.关于T岛东西两岸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差异明显-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BN-差异明显-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CM-差异不明显-东岸受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DN-差异不明显-东岸受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答案】11. C 12. A 13. B【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台湾地区的洋流分布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和有关洋流的知识。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确定

8、为台湾附近,洋流应为日本暖流,故选C。第12题,冬季我国大陆沿岸受寒流影响,夏季为暖流可确定M为7月,夏季,N为1月,冬季。第13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岛东西两岸由于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故差异明显,且冬季西岸受寒流影响。故选B。读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完成1416题。14.甲、乙、丙三幅图,体现的是( )A.板块构造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地壳物质循环学说 D.大陆漂移学说15.三幅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板块的类型可以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B.离海岭越近,岩龄越新,反之则越老C.美

9、洲与欧洲、非洲将越来越远D.板块边界处稳定,少有火山、地震【答案】14. D 15. A 16. D【解析】该题组是以世界大陆的变化为情境,考查地壳运动的相关内容。第1415题,由三幅图的演化看出,各大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应为大陆漂移学说。其漂移顺序可根据该学说的观点确定。第15题A、D选项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B选项为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只有C选项符合上图观点。第16题,板块的相关知识。选D。下列三幅图分别为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空间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图示空间移动距离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A.教会-日用杂货-服饰 B.日用杂货-服饰-教会C.服饰-教会-日用杂货

10、D.服饰-日用杂货-教会18.从等级上来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教会-日用杂货-服饰 B.日用杂货-服饰-教会C.服饰-教会-日用杂货 D.服饰-日用杂货-教会【答案】17. D 18. D【解析】该题组是以某地区教会、日用百货、服饰的空间移动为情境,考查城市中心的理论的知识和学生的读图能力。第17题,空间移动距离的大小可从图上直接读出。选D。第18题,中心地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选D。下图为某地区农村聚落景观图,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与农业人口密度资料。读图表完成1921题。单位:人/平方千米 国家人口密度总人口密度7516421182380农业人口密度20934113519.图

1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图示农村聚落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哪个国家( )A B C D 21.国的农业经营,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高度机械化 B耕作精细化C劳动力老化 D作物多样化【答案】19. A 20. D 21. A【解析】该题组是以某地区农村聚落分布图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世界人口、农业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19题,由图中甲、乙、丙、丁的分布和水渠的关系,可确定甲地最低。选A。第20题,从图中比例尺和聚落分布可以判断图示农村聚落密集,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并且农业人口密度也较大,结合表中数据故选D。第20题,从国资料

12、看出,该国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农业人口密度更小,属于人少地多型,故其农业经营方式应为高度机械化,故选A。 泥炭(又称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泥炭是沼泽在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沼泽地形的特征之一。近年来,泥炭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下图为中国泥炭分布示意图,图例1表示储量大于100万吨;图例2表示储量预测大于100万吨;图例3表示储量在30-100万吨之间;图例4表示储量大于10万吨。图例5为泥炭分布区界。据此完成2223题。22.我国泥炭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是青藏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江淮平原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A B C D23.下列物产中,与泥炭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石油 B

13、小麦 C铁矿 D陶瓷【答案】22. B 23. A【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泥炭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分布图的分析能力和对矿产资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22题,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对照图例,结合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得出正确答案B。第23题,泥炭、石油、铁矿虽然同属自然资源,但泥探、石油从成因上都属沉积矿产,而铁矿多为内生矿产或变质矿产。故选择A。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下图)。据此完成2425题。24.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B. C. D.25.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地球公转速度

14、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24.C25.D【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方向的变化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第2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地位于赤道上,地位于南回归线地位于北回归线地位于南极圈上,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且有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故选择C。第25题,有上题可知,地在南回归线上,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南回归线上,故D正确。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15、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本卷共4大题,共50分。第卷得分第卷得分总分核分人26.(10分)阅读“亚洲部分地区2005年9月5日的近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为一强台风中心,受其影响图B城市的风向为_。该天气系统北部比南部的风力_,判断理由是_。(4分)(2)如图所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因受_(天气系统)控制,以_天气为主。(2分)(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_天气变化过程,简述其具体表现。(4分)【答案】(1)东北风(1分) 大(1分) 北部等压线密集(2分)(2)高压(1分) 晴朗(1分)(3)冷锋(1分) 北方地区出现刮风、降温

16、、阴雨天气(3分)【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为情境,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天气系统的有关知识。第(1)题,因为A处为一强台风中心,B城市位于其北部,根据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共同作用的风向判断规律,可判断B城市的风向为东北风。又因为该天气系统北部比南部的等压线密集,故其风力较南部大。第(2)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特征应以晴朗天气为主,第(3)题,从图中信息看出,在内蒙古高原北部有一冷锋系统正在向东南方向移动,所以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冷锋天气变化过程,将给北方大部分地区带来刮风、降温、雨雪天气。27.(12

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6分)S:_G:_F:_T:_L:_V:_(2)试比较G、T、V三处所受外力作用的差异。(6分)【答案】(1) S: 水库 G: 河谷 F: 山脊 T: 冲积扇 L: 冲积平原 V: 河口三角洲 (一空1分)(2)G处位于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为主;(2分) T处位于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为主;(2分)V处在下游,以河流沉积为主。(2分)【解析】该题组是以河流分布景观图为情境,考查景观图中地貌类型的判读和有关地质作用与地形变化的知识。第(1)题,该图突出特点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在判读时应抓住河流上中下游流水作用的规律,充分利

18、用图中源头、水坝、分水岭、河口城镇、道路等有效信息,认真比较分析,同时注意规范运用地理术语。该题看似简单,但所考查的内容相当丰富,需认真作答。具体地理事物的名称见该题答案部分。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G、T、V三处所受的主要外力为流水作用,因为G处位于河流上游,地貌类型为山地,故以流水侵蚀为主;T处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较为平坦,流速变慢,侵蚀能力、搬运能力减弱,以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为主。V处在下游,地势低平,河面展宽,流速缓慢,故以河流沉积为主。28.(15分)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19、什么?_。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_。(4分)(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6分)(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_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_,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_。(5分)【答案】(1)人口迁移(2分)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2分)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2分)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2分)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2分) (3)180万(1分) 7.5(1分)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

20、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3分)【解析】该题组是以亚马逊区域开发的资料为情境,考查人口增长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第(1)题,朗多尼亚地区人口由1970年的10万人,猛增到1988年的100万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单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是难以实现的,故人口迁移是其主要的人口增长方式。而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实现人口迁移的保证。第(2)题,巴西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过度密集。由此所产生的就业等社会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而朗多尼亚地区属于新开发的地区,开发速度也很快,提高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经济方面的变化,是导致该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动力。第(3)题,1988年的森林

21、砍伐面积和所占比例,通过读图就可以得出。读图可知,人口随时间推移而增长,而森林砍伐面积也在随时间推移而增长,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十分清晰。29.(13分)图示区域位于秦岭山地的北侧,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通行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非农业人口在2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100200万为特大城市,50-10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的为小城镇。按照城市发展轴,试分析该城市群的发展核心及空间结构特点。(6分)(2)该城市群在结构上还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7分)【答案】(1)以超大城市(西安)(2分)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属于单中心(2分)的“米”字形带状城市带(2

22、分)。(2)一是特大城市缺位,城市群规模结构断层;(2分) 大、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镇数量偏少;(3分)城市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2分)【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渭河平原的城市群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城市体系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等内容。第(1)题,在城市体系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构成该城市群的核心,有的是一个以上的核心,而有的则只有一个核心。图中只有一个超大城市,故属于单核心城市群。该城市群的发展轴,是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延伸,构成一个米字型。而且,发展轴也揭示了该城市群呈带状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第(2)题,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包括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这是第(1)题所给的信息。读图可知,图中缺乏特大城市。各等级城市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而图中所示的中等城市和小城镇明显过少。从城市群空间分布结构来看,也不够均衡,南北方向的城市发展明显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