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040045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78.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多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花园九年制学校 卜俊峰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短文的及写作背景。 2.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3.赏析景物描写,感知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培育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 通过揣摩 品读,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热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2、培育喜爱自然观赏自然品尝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丽意境,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写景的奇妙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

2、情分析:这是一篇很美的山水小品文,篇幅短小却很有意蕴。对于学生来说也很好理解,文章的重点在于美字,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去品尝美。在课前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自主的理解课文大意,这样在理解课文上就变得简洁一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识陶弘景 1、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美丽诗文。今日,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淌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2、走进陶弘景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

3、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爽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3、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乱,冲突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说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

4、的劝慰。本文是 写给谢中书 的一封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二 初读课文,走进美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颓(tu) 歇(xi) 鳞(ln) 与(y) 2.、听课文录音 a.四字句两两停顿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学生齐读。 4、学生个别读。(教师做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朗读,也是理解文意、品尝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不仅能把握文章的字词及停顿,同时能培育他们良好的语感。留意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 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然后提问 1、重点字词: 四时(四季

5、)歇(消散)鳞(鱼)自(从);复(再);与(参加,这里是观赏)。 2、小组合作解释划线的字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以下句子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供应的解释,进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力量。同时学生自己找问题共同解决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教师一人讲解的效果要好。 四、与陶弘景一起赏景 1 观赏图片朗读课文,品尝山水之美 (1) 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哪一个字总领全文? 明确:美

6、。这个字点明白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统领全文。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明确:四季,晨昏。 (4)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5)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按什么样的挨次来写的? 明确: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 教师小结:依次向呈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风光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敏捷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2 短文中的山水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消失怎样的画面?用“这里有之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明确: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峰直入云霄,哗哗

7、的流水清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表达出一种向上的气概)。 这里有颜色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绿,石壁五色交辉。尤其是“交辉”用得好,(交相辉映,共增山色)。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早晨白雾缭绕,猿啼鸟鸣;黄昏红日西沉, 沉鱼竞跃。尤其是“将歇”、“将颓”用得好,(展现出渐渐消逝的过程,不乏拟人化颜色)。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顶峰的静,流水的动;你看青林翠竹的静,五色交辉的动;你看晓雾将歇的静,猿鸟乱鸣的动。尤其是“乱鸣”、“竞跃”用得好,(再现一种生气和活力,营造喧闹的气氛)。 教师小结:全文短短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各类皆备。全文无一字

8、之虚,无一字之冗。 3 体会感情 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骄傲,得意之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大自然的喜爱。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这里有着无处不在的美,这里无处不在的流露着对这片美景的由衷赞美和喜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并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所以所设置的问题很关键。我所设置的问题连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每一学生都能理解 动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育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

9、量。 六、背诵课文 现在,你就是陶弘景,站在漂亮的江南,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妙,放情歌颂山川之美,咱们一起背诵答谢中书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背诵的情境,再次体会文中美景,及志趣,使课堂气氛到达高潮。 七、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随着陶弘景走进了一个漂亮的世界,倾听着他为谢征描绘的江南美妙山水风光,跟着用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洁和平和。这是一篇集语言美、构造美、意境美、内容美的文章,读完让我们齿间留香,这是一篇深情满满的文章,读完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们也和一样,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我们祖国大地的大好河山。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漂亮而沉醉、而感动吧。请记住:假如你歌颂美

10、,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设计意图:小结时再一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特点,并对学生进展了情感培育。 八、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及语言,描绘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发觉美,描绘美。 九、板书: 答谢中书书 仰视:顶峰入云 山水相映之美 俯视:清流见底 四季 颜色搭配之美 平视:两岸石壁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 动静相衬之美 夕日欲颓 得意 ,骄傲之情 喜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设计意图:简洁明白的板书让学生对课文有清楚完整的印象。 推举第2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积存

11、文言词语,把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尝文章美丽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娱情山水的得意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尝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娱情山水的得意之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根底较薄弱,阅读力量偏低,思维力量、审美力量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存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育学生的观

12、赏力量和审美情操。 三、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构造、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育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力量。为此, 我主要采纳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 诵读法、争论法等。 (三)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1、观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现),教师用美丽的语言大导入 同学们,朱自清的春给大家描绘了一幅幅春的美景,尤其是春花一局部更是引人入胜,大家观看这幅图片领悟春的勃勃生气也回忆一下那一段美丽的文字,及写景的方法。 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

13、,好画,好诗。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淌的山水诗”。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2、简介文题。 “谢中书”是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2、听朗读录音,特殊留意自己所标划的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语气。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4、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现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仔细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展评价,教师提示学生重点把握以下字

14、词的读音: 猿(yun) 颓(tu) 与(y) 5、教师再次强调朗读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6、请学生试用一句话说说文章所写的内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解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2、与同桌争论解决疑难,假如仍旧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争论。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消失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把握: 四时:四季 俱备:都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 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观赏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四)争论写景方法 1、山水交映之美。顶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

15、流清亮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晨昏变化之美。 早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气勃勃;黄昏 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 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3、动静相衬之美。顶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五)布置作业 1、观赏配乐图片,发挥想象联想,写一段景物描写。(留意写景挨次,写景方法) 2、梳理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 写景 四时之景 仰视:顶峰入云(山之美) 俯视:清流见底(水之

16、美) 平视:青林翠竹(颜色美) 晨昏之景 猿鸟乱鸣 (动态美) 总: 抒怀 欲界之仙都 课后反思: 1、利用配乐、画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好的文章,可以是一首美丽的音乐,也可以一幅奇异无比的图画。而本文文笔精致,自然流畅,根本上使用四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而本文从内容看,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奇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布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2、挖掘文本不流于外表,深入挖掘的思想。 在教“晓雾将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时,不是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这里是以动写静,为画面增加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深入挖掘、感悟这种真实的干净的声音,

17、感受情怀:淡泊名利,喜爱真实的干净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欢快愉悦悠闲得意的心情。 3利用信息技术但没有抛弃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应当好好把握这个“度”,不能只用信息技术,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术 推举第3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徽的一封回信,此封书信被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谈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集万物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构造之美、文字之美于一身,从多角度把这“美”的立体感跃于纸上。答谢中书书反映了娱情山水的思想。虽然

18、没有乐观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超群的艺术,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根底较薄弱,阅读力量偏低,思维力量、审美力量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需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疏通文意并积存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根底上悬着恰当的角度对诗歌进展赏析,培育学生的观赏力量和审美情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培育学生诵读力量。 2、把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写作方法的独特,语言的精练及美丽的意境, 4、发挥学生的语言制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5、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

19、生活的美妙感情。 教学重点:品尝、积存写景的美丽语言以及写作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喜爱自然 教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帮助教学。 1 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第一板块:赏美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漂亮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奇妙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现在,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震撼。(演示) 看: 1、大自然的神奇 2、大自然的安静 听: 3、鸟叫的声音 4、瀑布声 观赏了自然美景,你的感受是什么?请大声说出来。 是的,大自然如此之美,古人

20、不仅沉醉其中,还描山绘水,说明所好。今日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再一次共同观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尝一首流淌的山水诗。 (板书课题 ) 2、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简介: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 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 书,描绘山川秀美,清爽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4、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乱,冲突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说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 5、文体常识:山水小品文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敏捷、简练隽永,具有叙事、描写、谈论、抒情的多重功能

21、,偏重于即兴书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体会,是一种轻巧自由的文学形式。 其次板块:品美 二、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之美 1、教师范读(配乐朗读)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受字音、语感、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品尝四字句的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 2、一个学生表情朗读 3、小组读 4、男女生分开读(男同学读抒情的句子,女同学读写景的句子。) 5、学生配乐齐

22、读 板书:节奏韵律美 三、自主译文-感受文章的画面之美(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争论沟通,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察酌情指导。 3.再次朗读课文,稳固理解。 【全文翻译】: 山川风光的漂亮,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美的啊。雄伟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亮见底。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

23、能够观赏这种秀丽风光了。 四、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构造写作形式之美 1、构思精致,理清思路 明确:从构造划分,全文可分三局部。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详细写山川之美 (三)、结尾以感慨总括前文,首尾照应 板书:构造形式美 2、这篇文章如此之美,读起来让人心驰神往,得益于描写景物时选取了较美的多角度来描写,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带着美去分析美 a、教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变化角度去分析 仰视“顶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青林翠竹”写出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山水衬托之美 b、颜色协作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夕日欲颓 c、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景留意动静相衬描写角

24、度去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学生答复,教师引导)形体的动和静:顶峰为动,流水为静 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青林翠竹为静 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夕日欲颓为静,沉鳞竞跃为动 d、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小结:文章写景,没有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了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的勃勃生气通过凹凸远近动静变化视觉听觉的主观感受,多角度写出了江南之美,构成一幅漂亮迷人的山水画卷。 板书:写作角度美 3、由此看来,全文抓住哪个字来写的?将景写得如此之美,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美”。 板书:美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对

25、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文章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却能够从中发觉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板书:爱 第三板块、说美 五、任选文中写景的句子进展描绘。 六、美文需要背诵,试着背诵课文,表达心中之美。 第四板块:寻美(拓展延长) 七、请说说诗中“山”“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

26、涣登鹳雀楼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八、观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片段,观赏小品文写景之美。 九、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觉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课后作业) 十、总结全文(教师寄语): 同学们:今日我

27、们学习了答谢中书书,我们一起赏美、品美、说美、寻美,有了美的感受。其实美离我们的距离很近很近。我们可以去拥抱清风,去倾听雨声,去沐浴阳光;我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诉说,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沉醉,大自然永久都会绽开双臂等待我们的探访!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起去查找美、观赏美、制造美,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的绚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妙。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节奏韵律美 构造形式美 美 爱 写作角度美 推举第4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 目的要求 1、了解的有关状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的思想感情。 3、体验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28、: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预备:U盘 教材分析: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答复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顾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答复:“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地的象征。然而 “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行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会“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

29、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惋惜我无法让您 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 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 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 1 历代传诵。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 此人诗画双全,是当时闻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抽”。其画其诗剧烈地形象地表现了辞官退休的愿望,他憧憬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结果坚决退休归山,人称“山中冥相”。他在山中退休隐居,边疗养边写作,至今

30、传有陶隐居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会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奇妙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观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尝一首流淌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乱,冲突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说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本文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

31、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 2 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当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连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常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三、齐读学习 1、了解及写作背景。 2、理解背诵课文。 3、品尝作品美丽的意境,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纯洁美妙,培育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

32、、情调。 1、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尝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 3 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争论沟通,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以下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存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

33、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 : 颓,坠落。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动(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参加,文中指观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的风光了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仍细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局部,看看应当如何分才好?三局部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局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局部,先仰视“顶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终以感慨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

34、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绽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精确。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写景的特点。 4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美丽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根底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顶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亮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颜色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当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

35、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闹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消失,构成一幅漂亮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依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地清爽。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衬托,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 5 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

36、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加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颜色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凹凸、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表达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却能从中发觉无尽

37、的乐趣,并深感骄傲,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长(链接妙诗观赏)附录: 诏问山中何全部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全部?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四)总结写法,实践体验。描写景物,抓住灵魂; 调动感官,动静结合; 多个视角,抒发真情。 同学们依据这些写景 6 特点,自己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提示 五、力量训练 漂亮的风景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暇思。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 乐曲 六、课外作业(学海拾贝) 1、上网搜集陶弘景的有关资料,整理其诗作。 2、搜集整理描写山水的词诗,对联,歌词等。

38、板书设计: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详细表达山川之美。 仰视:顶峰入云; 俯视:清亮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明此说 译文 山河的壮丽,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顶峰插入云霄,清流清澈见底,河流两岸陡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荣交相辉映。苍 7 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青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黄昏,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动。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39、推举第5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答谢中书书,把握作家陶弘景的文学常识及“书”的文体学问。 2精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精确翻译课文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美丽的意境。 3了解文章的意境,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美妙,培育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精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精确翻译课文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美丽的意境。 2.了解文章的意境,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美妙,培育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

40、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很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美丽篇章。正如现代人出去旅游,遇见美景,首先拍照,发个朋友圈,抒发自己的喜悦情感一样。今日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观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尝一首流淌的山水诗。 二、【学问链接】 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闻名的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3背景介绍: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期,政局动乱,冲突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此他们在书信中经

41、常描山画水,说明自己所好。 三、【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2遍,特殊读准课文下面的字、词有注音的字。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2师范读一遍,生齐读课文一遍,整体把握朗读节奏:(生在书上标注节奏) 3生尝试背诵课文(5分钟),用原文答复以下问题。 总写的句子: 四季之景: 分写 晨昏之景: 总写 抒怀: 4、文言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 (2)四时俱备:时: 俱: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 (5)沉鳞竞跃: (鳞:用鱼身的一局部代替鱼这个整体,属借代修辞手法) (6)与其奇者: 四、【合作探究】 1. 组内合作,结合解释口头翻

42、译全文。 2. 翻译以下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赏析探究】 (1)语言美:四字骈句、整饬生动、清丽明朗(再朗读一遍课文) 1.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采纳怎样的修辞方法,从什么角度描写出怎样的景象? 明确:对偶。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林的一日之美。 (2)构造美:给文章划分构造层次,首尾两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其次层(从“顶峰人云”到

43、“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景之美。 第三层(最终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首句中的“美”字,统领全文。使文章形成“总-分-总”的构造。 (3)意境美: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风光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赏析:写景的角度、境地的特点、点睛之词) 明确:1.山水相映之美(仰视、俯视) 2.颜色协作之美 3.晨昏变化之美(由早到晚,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4.动静相衬之美 (4)情感美:哪些句子直接抒发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感。 教师点拨: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

44、大好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喜爱;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同道合之处,生发出无比的骄傲感;同时传达出归隐林泉的人生志趣。 七、【本课小结】 本文通过对景物进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描绘了秀美的山川风光,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让我们再次美美的诵读课文。 八、【作业布置】 板书: 推举第6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培育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力量;积存文言词语,把握读音和意义。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深入品尝文章的美丽意境。 把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

45、到达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目的;通过品读课文,体悟课文美丽意境,了解借景抒情写法;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对话、与师生对话,多角度阅读,到达培育情感,陶冶情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和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深入品尝文章的美丽意境。 教学板块: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品读课文,领会美景拓展延长,设计蓝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篇激趣,引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美丽的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今很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美丽篇章。亲爱的同学们,你能随口吟诵几句这样的诗句吗?

46、(生自由吟诵)今日,我们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看看他是如何描述自然风光的。 板书课题、,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了解陶弘景、谢中书。 二、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生自由朗读课文,对比课文下面的解释,把语音读准。 师正音:颓tu竞与 生再读课文,要求结合课文下面的解释把语句读顺。 师点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其者 师范读,生自读,要求把课文读美。 全班分若干小组,对比解释梳通文意,师巡回指导。 师补充解释: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与其奇者:观赏 生背诵课文。形式:生自由竞背,教师抽背。 三、品读课文,领会美景 生读课文,用山川之美,美在”的句式说一句简洁的

47、话,理出本课所描述的景物。 提示:课文描述的景物有顶峰、清流、河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池鱼等。 请同学们用“山川之美,美在_,你看_”的句式作制造性的描述,把刚刚的景物所表达出的美景表达出来。 师例如:山川之美,美在顶峰,你看,笔直的山峰直刺云霄,雪白的云雾围着山腰缭绕,仰视,让人产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之感。 同学们预备一下,先在小组说,后在班上说。 请同学们用“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_美,你看_“的句式说一段话,品析课文特色提示:可从骈散结合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描写、借景抒情的写法等角度去鉴赏课文。 学生自由品析课文,感受课文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长,描绘蓝图 大自然的山川草木,

48、飞禽走兽,在的笔下皆可入诗入画,让我们沉吟沉醉。假设你是一位政府官员、商界巨贾、摄影师、画家有幸目睹了所描述的这一派奇异风光,你会作出什么准备呢?请说出你的设想,勾画一下你的蓝图。 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的将来蓝图。 假设我是摄影师,我将这些美景一一拍成照片,然后举办画展,让人们观赏这些美景。 假设我是政府官员,我将这个地方开发成旅游风景区,促进当地经济进展。 假设我是保藏家的话,我收集这儿纯洁的空气、泉水,等到地球上处处是废气、废水,人们呼吸不到新奇空气,喝不到纯洁的泉水时,我再将它们出售,日进千金,便可腰缠万贯 三、教师总结课文: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跟随一起教导江山,饱览美景,我们内心无不愉

49、悦,无不赞美。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爱护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吧,让山永久挺立葱郁,让水永久清亮纯洁,让花儿永久五彩缤纷,让鸟儿永久自由欢唱。伸出你的手,献出我的爱,共建人类美妙的家园。 (课在同一首歌中完毕)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份教学设计是针对答谢中书书这篇山水小品文而细心设计的,它符合美文美教的原则。这份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课堂构造安排精致,“板块教学”风格突出,“诵背、理解品析、描述延长、想像”三个板块有机地连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三个维度目标。 2、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表达,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结合课文短小精致的特点,我选择诵背法、品读法,符合学生和课文特点。在品读过程中

50、,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问,加上自己的想像,把山川美景表达出来,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思维,还培育了口头表达力量,真可谓“一箭三雕”。 3、敬重学生共性进展,表达“以人为本”思想,课堂上教师的鼓舞表扬的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等得到培育。最终一道创新设计题,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体验,共性得到张扬,才智得以呈现。 推举第7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10 短文二篇 学问与力量 1注意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解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熟悉。 2留意培育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语言的自然

51、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拟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育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发觉美、观赏美的情怀。 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语言之美。 诵读法 课外资料延长法 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 2课时 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很多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展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

52、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乱,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 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留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2)自由朗读两三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 3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

53、意。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争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加,这里指置身其中。 (3)全班争论,理解文章大意。 4背诵课文。 (1)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相互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 1本文语言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试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句式上多采纳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宠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诗句,请大家相互沟通收集的诗句,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4答谢

54、中书书首句总领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怀。纲举则目张,中间局部承前文详细描写山川之美,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从仰视、俯视、平眺的视觉角度,从颜色,从四时,从晨昏,从动静,从听觉等角度绽开,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诠释自然景物绮丽的风光,呈现出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卷。而最终一句则以感慨收束,自比先贤,怡情山水,得意其乐。 描写讴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烟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样短小简约、字精意达的却并不多见,我们应学习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 全文分三局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局部则详细叙写山川之美。最终垫以“实是欲界之

55、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慨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明此说。 1描写细致。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宏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亮与透亮,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抓住其颜色给人以详细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密,颜色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写自然景物时,扣住最能表现风光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

56、绘。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安静里,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跃景象。“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吵闹景象,使整个山林布满着勃勃生气。夕阳将要落山时分,余晖照映着水面,层层粼波之中,不断有鱼儿从水中争相跃起。“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流淌画面。 2抒写奇美。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呈现了多种“美”。一是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媚。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二是颜色协作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早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气勃勃;黄昏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