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039730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2.1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总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基础知识 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力的性质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谈到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一提到力一定要知道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好物理的功底。说明:分析力,首先要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对象)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同时成对出现.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的同时必受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即力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

2、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它力作用无关。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可以用弹簧称测量单位:牛顿 简称牛.符号N (SI制中:kgm/s2)意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 1牛顿力的表示方法:三要素表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图示.要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要求严格。说明:改变任一方面作用效果都改变。力的示意图:若只要求正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受力

3、个数和受力的方向,按大致比例画出力的大小,称为力的示意图.示意图着重于受力个数和各力的方向画法,不要求作出标度.力的作用效果 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拉伸 压缩 弯曲 扭转等动力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物体的速度)即是产生加速度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析的力)一定有施、受力物体。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下滑力、分力、合力、斥力、吸力、浮力等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

4、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是牛顿,二、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并不就等于地球时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计算时一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其一个分力使得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赤道处较大);另一个力为重力。(在南北两极较大)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大小与纬度和距地面的高度有关。重力在不同纬度的地方不同,南北两极较大,赤道处较小。离地面不

5、同高度的地方不同,离地越高的地方越小,但是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在地球表面和地球表面附近某一高度的地方,一般认为物体受的重力不变一个物体受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作用也无关。在超重、矢重和卫星上也还受重力作用,2、大小:Gmg (可以认为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此公式可认为牛顿第二定律。g=9.8 N/kg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3、方向:竖直向下(说明:不可理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不等同于指向地心,只有赤道和两极处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心,即是说重力的作用点。即

6、: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重心是一个等效替代点,不要认力只有重心处受重力,物体的其它部分不受重力。 (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得三、弹力弹力产生原因:发生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而对迫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即是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形变恢复

7、方向相同),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弹力是法向力,力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具体说来:(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弹簧秤只为拉力。(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3)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4)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5)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6)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7)轻杆的弹力

8、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说明: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弹簧、橡皮条类:它们的形变可视为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形变关系符合胡克定律遵从胡克定律力F=kX。上式中k叫弹簧劲度系数,单位:N/m,跟弹簧的材料、粗细,直径及原长都有关系;X是弹簧的形变量(拉伸或

9、压缩量)切不可认为是弹簧的原长。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非弹簧类的弹力是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一般应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牛顿定律)来计算。重难点突破一、弹力有无判断弹力的方向总跟形变方向相反,但很多情况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这给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带来困难。可用以下方法解决。1、拆除法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2、分析主动力和运动状态是判断弹力有无的金钥匙。分析主动力就是分析沿弹力所在直线上,除弹力以外其它力的合力。看该合力是否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存在弹力,若满足则不存在弹力。二、

10、弹力方向判定1、对于点与面、面与面接触的情形,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垂直。对于接触面是曲面的情况,要先画出通过接触点的切面,弹力就跟切面垂直。2、对于杆的弹力方向问题,要特别注意不一定沿杆,沿杆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杆与物体接触处情况不易确定时,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判断。三、弹力的计算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非弹簧类弹力的大小计算,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F合 = 0或F合 = ma求解。四、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

11、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3、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

12、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说明: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

13、衡条件加以确定。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五、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定义: 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由于存在有相对的运动趋势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2)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相对运动趋

14、势方向相反 (属于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或与运动方和成一夹角。(3)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4)大小:没有确定的取也值无确定的运算公式,只能在零到最大值之间取值。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5)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并不是阻碍运动。与发生趋势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说明:摩擦力总是起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15、.因为有此时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绝对不能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都滑动。一个物体滑动另一个物体静止是常见的现象。摩擦力和弹力都是接触力,有摩擦力时必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分析摩擦力时“参考系”的选择:条件是相互接触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重难点突破一、正确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中的“动”与“静”的含义。“动”和“静”是指研究对象相对于跟它接触的物体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地

16、面的运动和静止,所以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是静止的,反之,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二、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几乎所有的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判断要比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容易,因而忽视了对滑动摩擦力方向判断方法的深刻理解。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要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首先要判断出研究对象跟它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三、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判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静摩擦力,确实是一个难点。原因在于静摩擦力是被动出现的,再加上静摩擦力中的“静”字,就更增加了它的隐性。为了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几乎所有的参考资料都有给出了“假设法”,目的是想化“静”

17、为“动”,即假设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力,看研究对象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这种方法对受其它力较少的情况是可以的,但对物体受力较多的情况,这说是一种“中听不中用”的方法了。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静摩擦力的有无,判断其方向、计算其大小。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分析沿接触面其它力(除静摩擦力)的合力,若合力为零,则静摩擦力不存在,若合力不为零,一定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合力,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反。若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及大小。四、计算摩擦力大小:首先要弄清要计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用F=FN计算,而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当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取值要由其它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来分析,跟正压力的大小无关。特别是有些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先动后静或先静后动)时,更要注意两种摩擦力的转化问题。规律方法 1、对重力的正确认识;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3、弹簧弹力的计算与应用;4、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与应用;5、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