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039328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佳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合作探究学案班级课题5、青铜器与甲骨文授课时间课时主备人 张宏参与人马婷审核人姓名学习目标1、 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2、 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一、 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边读、边写、边划)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

2、工艺1、出现 :在_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_、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_遗址出土了铜镜。 2、发展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发展到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_乃至_的代表性器物。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1)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_。(2) 表现:准确的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采用“_法”。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_,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铸造_。(3) 代表: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知识点2 甲骨文记事1、概念:甲骨文是中国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

3、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清朝人_首次发现甲骨文。 3、内容:甲骨文涉及_、_、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和_等多种造字方法。2、 造字特点:(1、)象形:是最_的造字方法,用_、_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_都是象形字。(2)指事:是用一种_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_,上面一短横表示_以上的概念。(3)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_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

4、从”字,两个人形结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4)形声:_,用_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_,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_很多都是形声字。 3、文字学价值: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_,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_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三、达标检测(课后作业)【延伸阅读】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年开始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80年、1986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三星堆文化探秘,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教师导学】(学生纠错)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