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029743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现状(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血流血流动力学力学监测的的历史与史与现状状时间和世界不会停留,时间和世界不会停留,变化才是生命的法则变化才是生命的法则。那些只盯。那些只盯着过去和现在的人注定要失去未来。着过去和现在的人注定要失去未来。美国总统约翰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肯尼迪,1963年年6月月25日日术中知晓(awareness/recall)AWAKEAWAKE2007film2007filmReturnReturnWideAwake克林顿自曝克林顿自曝手术时曾见到黑手术时曾见到黑色面具色面具从过去简单开始医学发展到复杂的现在还在继续生命体征监测临床应用u临床常规监测:ECG,Bp,SpO2u重症患者的必要监测判断重症

2、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指导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导液体(容量)治疗指导机械通气参数的合理设置u临床科研的常规手段 生命体征监测项目u生命体征心电图(ECG):实时,连续血压(Bp)n有创血压,实时,连续n无创血压,延迟,间断指脉氧饱和度(SpO2),实时,连续u血液动力学监测血液动力学监测u定义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和分析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和分析。u意义意义反映反映心脏心脏、血管血管、容量容量、组织的氧、组织的氧供供氧耗氧耗等方面功能

3、的指标,为临床治疗等方面功能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数字化的依据。提供数字化的依据。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第五位: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第五位:血液循环理论血液循环理论历经数千年,人类才正确认识到血液在体内是怎样循环往复的!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为血流动力学监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为血流动力学监测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测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下肢和躯干从下肢和躯干回流的血液回流的血液从头和上肢回流的血液从头和上肢回流的血液泵入头和躯干泵入头和躯干/四肢的血液四肢的血液流入肺部的乏氧血液流入肺部的乏氧血液来自肺部的含氧血液来自肺部的含氧血液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黑尔斯被誉为黑尔斯被

4、誉为“血流动力学之父血流动力学之父”英格兰的斯蒂芬 黑尔斯(Stephen Hales 16771761)杰出的生物实验学家及发明人。他的名著是血液动力学Haemostaticks 1733。自从哈维(Harvey)对心排量作出试验性推测之后,黑尔斯第一个在计算心心输出量输出量“forceoftheblood”方面迈出了真正的一步。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诞生 最早是由联邦德国Werner Forssmann 1929年报道,在尸体上成功地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Forssmann把钻针插入自己的左尺窝,送入1根4F导尿管进入自己的心脏,接着走过几段楼梯至放射科鉴

5、定导管位置。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1956年Forssmann和Andre Cournand及Dickerson Richards以静脉技术的领先工作获得了医学诺贝尔奖。AndrFrdricCournand库南德因库南德因 USA b.1895(in Paris,France)d.1988 WernerForssmann福斯曼福斯曼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1904d.1979 DickinsonW.Richards理查兹理查兹 USAb.1895d.1973 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历史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历史西丁格尔西丁格尔(SVEN-IVARS

6、ELDINGER 1921-1998),瑞典的放射学家。1953年,Dr.Seldinger 在放射学报 Acta Radiologica 上公开发表了“经皮静脉穿刺技术”,使用一种特殊的薄壁薄壁穿刺针、导丝塑料制成的导管穿刺针、导丝塑料制成的导管,在x-线指引下穿刺进入人体的静脉系统。穿刺针导丝穿刺针导丝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历史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历史Sven Ivar Seldinger 西丁格尔是应用肿瘤定位造影技术、选择性肾血管造影技术、经皮经肝的胆管造影技术肝门静脉造影技术的研发先驱者。简单易于掌握的 Seldinger 技术使得放射学心脏病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催生了催生了催生了催生

7、了介入放射学、泌尿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介入放射学、泌尿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介入放射学、泌尿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介入放射学、泌尿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创新。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创新。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创新。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创新。近代医学在科学与艺术上的近代医学在科学与艺术上的三个巨大成就三个巨大成就 伦琴伦琴发现发现X-ray射线射线 福斯曼等人福斯曼等人发明发明CVC导管导管 西丁格尔西丁格尔发明经皮穿刺技术发明经皮穿刺技术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肺动脉漂浮导管的诞生肺动脉漂浮导管的诞生灵光闪现 1967年Dr.Swan 在太平洋的Santa M

8、onica Bay 度假,看到顺着洋流飘回港湾的帆船,触发了他的灵感。他联想到用带气囊的心脏导管顺着血流的方向在心脏内向前漂移。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肺动脉漂浮导管的诞生肺动脉漂浮导管的诞生19671970年Swan与Ganz在爱德华实验室合作研制了尖端带气囊,血流导向的肺动脉漂浮导管(Balloon-tip flow-directed Catheter),在病人床旁就能放置导管,因此常把肺动脉漂浮导管称为Swan-Ganz导管。Swan HJC and Ganz W.Catheterization of the heart in man with use of a flow

9、-directed balloon-tipped catheterN Eng J Med 1970;283:447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血流动力发展的里程碑1979年Swan 与Ganz 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血流动力学监测个人的和历史性的展望Hemodynamicmonitoring:apersonalandhistoricalperspective.H J Swan and W GanzCan Med Assoc J.1979 October 6;121(7):868871.文章结尾说到:真正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代已经到来了!Swan-Ganz的天然使命的天然使命Swan-Ganz 自诞生之日

10、起就担负着揭开心脏与循环系统奥秘的使命。自Swan-Ganz开始在临床使用之日起,心脏病理学心脏病理学就是其天然的战场,而其自然而然的用于心脏手术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过去的30多年中,Swan-Ganz提升了临床医生评估心肺系统功能、理解治疗反应的能力,并且推动了重症患者管理艺术的进步。临床工作者必须继续接受培训和增长知识,必须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发展更好的方法来指导合适的方案-治疗特定的个体。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计算心排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计算心排量的人量的人17世纪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真正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并对血流量(心排量)进行

11、了计算。英格兰的斯蒂芬 黑尔斯(Stephen Hales 16771761)杰出的生物实验学家及发明人。他的名著是血液动力学Haemostaticks 1733。自从哈维(Harvey)对心输出量作出试验性推测之后,黑尔斯第一个在计算心排量心排量ForceoftheBlood”方面迈出了真正的一步。世界上第一个真正计算心排量的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计算心排量的人黑尔斯被誉为黑尔斯被誉为“血流动力学之血流动力学之父父”黑尔斯是第一个在心血管动力学中引进外周阻力的人。黑尔斯是第一个在动物(马)身上测量血液流动的速度和心排量的人。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近代第一个心排量监测技术

12、是AdolphFick发明的,称为发明的,称为Fick法,始于19世纪70年代,俗称“呼末二氧化碳法”;目前在临床有其改良型的技术产目前在临床有其改良型的技术产品品NICO还在使用。还在使用。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近代第二个心排量监测技术是在19世纪90年代由Stewart提出,提出,随后由随后由Hamilton完善完善的染料/指示剂稀释法;目前在临床仍有使用的改良型的目前在临床仍有使用的改良型的技术产品技术产品LiDCO系统。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近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在在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Fegler最先提最先提出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量出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

13、量;直到直到70年代年代,Swan和和Ganz医生医生用一根特殊的温敏肺动脉导管用一根特殊的温敏肺动脉导管,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使热稀释法测量心排复性,从而使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成了临床实践金标准。血量成了临床实践金标准。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1993年VigilanceTM 连续热稀释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是改良型的测量心排量的金标准,连续测量心排量CCO的同时,能提供氧供需平衡指标SvO2。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1999年PiCCOTM 脉搏轮廓经肺热稀释技术应用于临床,可提供连续心排量CCO、

14、全身舒张末期容量GEDV和血管外肺水EVLW及每搏量变异度SVV等参数。PiCCO Catheter e.g.in femoral artery CV Bolus Injection 2000年年VigilanceTM作了重要作了重要的革新,可以同时的革新,可以同时实现右心射血分数实现右心射血分数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连续监测。容量的连续监测。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现代心排量监测技术的历史2005年VigileoTM/FloTracTM 经外周动脉测量心排量的APCO微创技术应用于临床,无需人工校正,只需连接外周桡动脉即可快速提供连续心排量CCO、每搏

15、量S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等参数。信息已经没用如果太晚得到的话.需要多少前提时间?“什么时间打开降落伞?Cardiac Arrest Too late!1-2 minutesECG-STOximetry 2 3 minutesContinuousContinuousBlood PressureBlood Pressure目前心输出量/前负荷量 PACOther less invasive“technologies衰退中衰退中!昂昂FloTrac (CCO from a-line)有有心输出量监测目前有众多血流动力学的监护技术,可是没目前有众多血流动力学的监护技术,可是没有一种是完美的。有一种是

16、完美的。肺动脉导管插入法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射冷生理盐水,进行快速输液用末端热敏电阻动脉导管记录温度的变化肺动脉导管插入法优点Vigileo/Flotrac连接到现有的动脉导管上使用数据分析计算PP的特性脉壁差补偿从人口数据中估算病人间的差异数据和波形分析估算动态变化肺搏轮廓分析法.原理:分析动脉压力波形可以持续追踪心搏量的走势。Vigileo/Flotrac优点PiCCO肺搏轮廓分析法,肺间热稀释法校准PiCCO优点PiCCO局限性NICCOPartialCarbonDioxideRebreathingSystem部分二氧化碳再呼入法部分二氧化碳再呼入法应用于CO2 的Ficks 原理可重复利用

17、再呼吸环NICCO优势优势:完全无创.方便使用虽然本质上不是实时监测,可是能在35秒内快速读取心输出量。局限性局限性:病人需要进行导管插入。过多通气参数会影响其准确性。当使用于重症病人时会引起不良后果。血红蛋白浓度的大幅度变化会引起不良后果。经胸壁超声USCOM 1AUSCOM优点无创-适用于更多病人,可更迅速获得病人相应指标,且没有任何并发症。直观 直接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指标,更直观反映病人循环系统的实际情况,直接指导临床用药 灵敏-只需要几十毫升液体、几分钟时间,便可看到药物对病人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USCOM-局限性阻抗法连续监测阻抗变化及一些高等数学,便于心输出量、心搏量、心肌收缩性

18、、体循环血管阻力和总胸腔灌注容量的计算。胸腔传输电流中电阻的测量电阻随血流而定阻抗优点无创阻抗-局限性此方法论建立在大量的推断上。胸电生物阻抗不仅受大动脉血流的影响,还受到胸腔组织血流量,如胸腔壁水肿、肺水肿、肋膜积液 等影响,且受到肺与静脉血流量的呼吸变化的影响。如由麻醉药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的变化、心肌局部缺血和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会导致心输出量测量的不准确。.心律不齐也会导致测量的不准确。使用TEB设备的术间环境不良,由电烙术、机械通气和操作手术时会产生噪音干涉。心输出量监护技术一览心输出量监护技术一览心输出量监测SwanSwan-Ganz导管Swan-Ganz最新进展右心功能监测连续心输出

19、量连续心输出量-CCO连续混合静脉氧饱和度连续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mvO2连续右心室射血分数连续右心室射血分数-REF连续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连续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PiCCO plus setup(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Central venous catheterInjectate temperature sensor housing PV4046 Arterial thermodilution catheter Injectate temperature sensor cablePC80109 PULSION disposable pressure transducer PV8

20、115PCCIAP13.03 16.28TB37.0AP14011792(CVP)5SVRI2762PCCI3.24HR78SVI42SVV5%dPmx1140(GEDI)625DPT Monitor cablePMK-206Interface cablePC80150 Connection cableto bedside monitorPMK-XXX AUX adaptercable PC81200 VigileoAPCO(动脉脉搏能量)技术Vigileo*监护仪PreSep*导管(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氧中心静脉氧中心静脉氧中心静脉氧饱饱饱饱和度和度和度和度心排量心排量心排量心排量FloTra

21、c*传感器(外周动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1870Fick 法19701971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19932000CCOCCO+SvO2/CEDV2005APCO CCO,SVV1998PiCCO/LiDCO 2008EnhancedTechnology动脉波探测与分析技术平台“曲线下面积技术新新技技术术带带来来的的效效益益心心输输出出量量技技术术诞诞生生的的时时间间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选择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选择Vital Signs(ECG,NIBP,SpO2)High ComplexityLow ComplexityHigh ComplexityLow ComplexityEd

22、wardsLifesciencesCriticalCareToolsTheCriticalCarePatientCentral Venous Access(Multi-Med,Vantex,AVA HF,etc.)TruWave Transducer(Arterial Pressure,CVP,RAP,PAP,ICP,etc.)FloTrac Sensor(CCO,SV,and SVV)PreSep Catheter(ScvO2)Swan-GanzCatheters(SvO2,CCO,RVEDV,RVEF)58理想的循环监测方法的特点创伤小创伤小安全性高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指标指标全面准确全面准确可持续动可持续动态监测态监测费用低费用低理想的理想的方法方法WHATISTEE?胸口痛,胸口痛,听说有心脏胃镜?听说有心脏胃镜?有的,那就是我们的TEETEE技术技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TEE)ACC、AHA、ASE等国际权威机构联合推荐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超过1000份临床应用研究报告,大量的临床应用指导文献可适用于新生儿至成人的所有病人类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echocardiography,TEE)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