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029577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研究夯实管理基础,研究制定更具普适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准入条件,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扩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范围,适时研究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拓宽回收新模式、扩大回收规模,逐步探索和放开部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件和可再制造部件的进口,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试点,开展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等境内外保税再制造业务。一、 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依托巨大的内需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大多数集群产业层次较低

2、,工艺和设备趋同,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缺乏创新性,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跨国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主要优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二、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全球领先,但大规模推广仍受限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12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1万多辆发展到约70万辆,增长近60倍,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的50%,保有量接近170万辆,占全球保有量一半。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历程较短,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没有明显价格优势,使用便利性上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仍然面临多方压力。三、 扶持中小零部件企业

3、专精特新发展制定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意见,一方面引导并推动中小零部件企业重视技术提升,改善工艺装备,力争在纳入目录的关键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借助中国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定期举办中小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合作洽谈活动。同时,推荐有条件地区申报创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并选取典型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推动更多地区因地制宜支持中小零部件企业发展。四、 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亟待形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

4、小规模产业化条件,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配套的加氢站在局部区域建成运行。目前燃料电池中高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国内超薄、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阀件领域还处于空白期。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寿命还需要大幅提升,产业链还尚未形成。亟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培育力度。五、 现状趋势(一)汽车研发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

5、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二)初步形成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供给能力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 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但技术水平与国际仍有一定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区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

6、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已开发出功率范围满足各类车型需求的电机产品。新能源汽车长里程需求倒逼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技术的提升,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不够,存在散乱现象,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电机比功率、最高转速、电机控制器比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速轴承、耐电晕绝缘材料、数字信号处理器、汽车级功率半导体IGBT以及稀土加工工业技术和产品亟待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必须与智能网联高度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但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

7、需要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技术可大幅度提升车辆的节能水平。目前,我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尚未规模化采用全新设计的一体化电动底盘技术,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能力和产品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2139万个,较2016年末增长50%。但车-桩不匹配,充电难问题仍然存在,中心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私人充电设施停车位不足、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闲置并存等诸多挑战。七、 加强合作,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合作,加大行业间跨界融合力度,构建绿色智能的新型产业

8、生态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行业组织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为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行业组织应密切跟踪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建议等交流协作,加强行业自律,抵制无序和恶性竞争。引导行业组织牵头组建汽车产业对外合作联盟,鼓励主导发起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性组织,全面提升海外发展服务能力。八、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鼓励

9、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水平企业的互利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推动氢能产业联盟快速发展,加快氢燃料电池相关标准出台,通过联盟,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支持优势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和海外布局,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优势企业技术输出、产品出口以及到国外投资建厂。九、 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

10、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

11、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 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汽车零部件行业横向垄断活动,禁止零部件企业通过价格协商等方式组成同盟,利用自身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有利地位,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方式达到排除或限制竞争、牟取超额利润;落实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权威、便利的信息来源;严格贯彻落实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拓宽零部件企业供货范围,使原厂配件、质量相当配件、再制造件等顺畅流通,由汽车经销商或服务商在向用户销售或提供原厂配件以外的其他配件时予以提醒和说明;建立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便于零部件和汽车生产企业对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产品召回,杜绝零部件假冒伪劣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