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025748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腰部按摩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态势从目前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路径主要分为四条:一条是以三星等传统通信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即基于通信的智能穿戴产品;一条是以耐克等传统运动娱乐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即基于定位、运动娱乐的智能穿戴产品;第三条则是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即基于眼镜类的虚拟现实或沉浸式的智能穿戴产品;第四条则是以移动医疗为主的可穿戴设备路径,即基于血压、心率、血糖、新陈代谢等方面的监测。与其它行业相比,可穿戴行业细分趋势更为明显。易操作性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基础,针对细分市场而言,这样的要求更加重要,如何做到功能专一、

2、专业是对细分领域企业研发、资本和营销的考验,成功地在某一功能打开切口,推动整个市场成长、扩张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可穿戴设备厂商未来发展的重心必将在大而全和小而精的两种路线中做出选择,大而全的路线更适合三星、LG、华为这样的产业链较完善的企业,而小而精的路线则对初创型企业和专业型企业更具吸引力。二、 全球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现状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4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到550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速约14%。预计在2022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630亿美元。从出货量情况看,20

3、20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在4亿台以上,2021年出货量提高到53亿台左右,北京研精毕智预测,在2025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14亿台。2021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中,TWS耳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最高,约70%,其次是智能手表,市场份额在28%以上,AR/VR市场份额较小,约不到3%,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细分市场看,智能手表是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重要领域。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货量有所降低,不到1亿台。2021年出货量增长,约13亿台,同比增速40%左右。三、 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历程可穿戴设备是19世纪70年代发展

4、起来的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此类设备通常包括眼接触式和皮肤接触式,通过与人体相关部位的接触,起到生理指标监测、理疗、信息显示等功能。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十分快速;受到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调整阶段阶段。上游硬件材料中,以芯片作为最典型的代表。可穿戴设备具有便携性、可收集数据、智能显示等特点,因此对芯片的尺寸、响应速度、电源管理、屏幕显示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可穿戴设备芯片类型包括蓝牙音频芯片、MCU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可穿戴设备较小的空间尺寸和

5、较轻的重量要求,使得可穿戴设备主控芯片在芯片设计、工艺制程、集成度、算力、功耗等方面都面临更高的标准,同时各家芯片原厂都在射频技术、连接性能和低延时技术、低功耗、或者高音质、主动降噪和通话降噪等技术方面寻求突破。目前全球主要的芯片产能集中在英特尔、三星、海力士等国外大型技术公司。2021年排前三的半导体供应商为三星、英特尔和海力士,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950亿美元、731亿美元和3632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16%、05%和405%。专业级可穿戴医疗设备由传统医疗器械演变而来。如在最易于获取人体体征信息的医疗贴片中融入特定的生物传感器,使其具备检测或监测人体体征信息及其变化的功能,如贴片类心

6、电、血糖、体温、呼吸、肌肉运动等监测设备;将传统不便携的血压计、脉搏血氧仪改进成无线、轻便的可穿戴产品;将传统的可穿戴外骨骼、仿生膝关节、矫形器、止痛仪、助听器等穿戴产品增加感知、传输、干预等智能化功能,增强其适用性等。随着可穿戴产品集成化程度提高,多种医疗功能得以有序融合到单一产品中。如Apple公司的AppleWatchSeries产品和华为的智能手表产品,随着公司医疗级审批资格增多,其产品的医疗功能数量将随之提高;美敦力推出的MiniMed530G可穿戴人工胰腺系统将血糖监测、胰岛素给药等功能融合,整个系统能模拟胰腺分泌,持续注射胰岛素,可智能调控胰岛素给药。同时,普适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和

7、专业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获批数量将激增。随着研发和技术积累,很多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逐渐成熟,可以达到医疗级需求,加快转化到产品应用,行业进而将迎来产品获批快速增长。此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患病率高发,人口数量大。可穿戴医疗设备便携、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尤为适用此类慢病的监测管理。慢病管理需求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重点应用场景。四、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概述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对日常穿戴物品,运用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等科学硬件,通过软件支持和云端控制进行数据交互的设备。产业链上游为软件及硬件供应商,硬件包括传感器、芯片、电池和显示器等;软件主要有人机交互技术系统和操作系统。中游为智能穿戴设备生

8、厂商;下游为终端应用,如日常应用、体育训练、医疗健康等。按照形态分类,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分为头戴式、手带式、服饰类三种。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类、综合智能终端类。健康监测类设备组要通过传感器装置对用户的健康状态及运动情况做出记录与评估,大部分需要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将信息反馈给用户。按照应用场景,智能穿戴设备可分为专业医疗类和商业消费类。专业医疗类设备如血糖监测、心电监测等。五、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5,974元提升至2021年的35

9、,128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8%。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及健康消费意识都随之提升,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有望同步增长。在健康意识逐步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增加,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2021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1,451元提高至2,115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由79%扩大至88%。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消费支出略有下滑,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来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望延续增长的态势。同时,消费升级促使消费需求从刚需消费向生活品质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以改善生活品质

10、,进而促进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职场人士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长期受到颈椎、腰椎及血液循环不畅等慢性病的困扰。据2022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70前、70后、80后、90后、95后、00后这六个年龄段的人群里,95后健康自评分最低,00后近一年健康困扰数量最多,中青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此外,办公群体颈腰椎问题突出。在电子化办公的场景下,职场人士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肩背酸痛、颈椎腰椎僵硬、眼部疲劳肿胀等。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职场白领健康图鉴显示,白领群体腰椎/颈椎问题占比达到67%

11、,与睡眠问题并列为最普遍的职场健康问题。职场人士广泛受到健康困扰,促进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一)商旅办公人群规模扩张,可穿戴健康产品市场广阔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产品与服务贸易的日渐活跃,我国差旅群体规模持续扩张。以高铁为例,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9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58亿人次,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职场人士在高频商旅过程中普遍存在身体不适等现象,随着消费者在长途旅程下对舒适性的需求提高,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职场人士的工作属性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增量客群,适用于旅途和办公环境的可穿戴式理疗健康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商旅人群个人护理与健

12、康保健的需求。(二)日常养生护理需求持续提高,带动可穿戴设备需求释放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消费目的由患病后的医疗型消费向患病前的预防型消费转变,日常养生护理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大数据显示,健康养生成为2020年青年人消费前三名,占总消费比重的2611%。90后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保健、按摩等健康相关消费持续增长。相较高客单价、受地域限制的定点消费模式,智能可穿戴产品兼具时尚美观与自助便携的优势,而产品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持续推动可穿戴设备的推广与普及。(三)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性病人口增加,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成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

13、病负担日益加深,人们健康意识持续提升,我国健康监测与管理市场需求也相应呈现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6亿人,占总人口187%,十年来老年人口增长近8,000万,与此同时,我国慢性病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性病的人口增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发展契机,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与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实现自我日常健康监控及管理。六、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未来未来可穿戴设备必将取代手机,成为新的电子消费品的主力。尤其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AR、VR技术业已从可穿戴设备技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可穿戴

14、设备市场不会形成很高的产业集中度,难以出现类似智能手机领域的几家独大的局面。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创业创新集中的重点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创客群体将借助此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将在未来5年间逐渐变成简单的通信工具,可穿戴设备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提供大部分功能。消费者与可穿戴设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67%的用户都会在锻炼时使用可穿戴设备,而在旅行、工作学习、购物时使用的用户占比也分别达到了55%、49%、48%。由此推断,可穿戴设备会持续发展并且有希望深入其他领域。就犹如目前移动互联网代替台式电脑一样,未来可穿戴设备必将取代手机成为新的电子消费品的主力。尤其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AR、VR技术,这种虚拟现

15、实等技术,业已从可穿戴设备技术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这也需要网络速度、存储技术、电池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配套软环境的跟进。当下的健康运动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只是可穿戴设备时代即将到来的序幕。与智能手机在过去十年的发展相比,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以更多元化、更具影响力的方式扩张,可穿戴设备将会取代目前现有的手机、手表、医疗设备如血糖仪、房子汽车的钥匙等产品,深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23个影响人类发展的技术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光明,但是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赛迪智库在其报告中指出,当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存在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16、,可穿戴应用数量有限,生态体系难以统一。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程序数量十分有限,与智能手机相比,无法向用户提供优秀的应用体验。智能手表的应用程序尚不丰富,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程序更加稀缺。不仅如此,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SDK和API难以统一,底层基础应用软件平台的不同使设备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中,操作系统不统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吸引开发者和创业投资基金大规模进入,缺乏杀手级应用,成为可穿戴设备应用普及的瓶颈。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专业化服务拓展不足。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功能趋于相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使用领域

17、来看,当前大部分的产品仍未真正切入到可穿戴医疗、金融支付、身份认证等环节,在垂直领域的拓展方面严重不足。而数据安全性问题更是难以避免。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由于贴近人体,涉及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用户健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指纹信息等关键隐私信息,信息的泄露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可穿戴设备成为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使人、事、物与互联网连接更为紧密,数据信息被泄露、被窃取乃至被利用的风险愈加增大,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研究人员预期的结果相反,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数据共享引起的个人数据泄露并不是用户们最担心

18、的问题,他们反而认为将自己的运动等数据分享给家人或朋友更有助于激励、督促他们去坚持使用设备。更有趣的是,消费者们认为来帮助他们达到可穿戴设备使用目标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因为这种将自己的数据信息分享给他人的形式。当然,也有60%的消费者认为需要管控他们的个人数据访问权限。七、 未来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仍以手表、手环、眼镜为主,尚处于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初级形态。随着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交互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将愈加丰富,向人体穿戴的各类物品延伸,衣服、鞋子、戒指、发带等多样化可穿戴产品将不断涌现。可穿戴设备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品形态之间的界限将逐步打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之间功能将逐渐趋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总体趋势是发展软件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只是其功能载体,功能的实现并不局限于产品类型。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是健康追踪工具,但这种单一功能的设备最终会被更加广泛、更加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手表所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