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024649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浅谈教师的情绪调节和课堂管理浅谈老师的心情调整和课堂管理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法回顾了与老师心情相关的探讨,并采纳访谈法对个别老师的课堂心情管理进行了访谈。结果发觉,老师常常进行心情调整,因为他们认为这能使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与教化学生以及妥当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此外,老师更有信念沟通他们的主动心情而不是削减消极心情,并且他们更有信念运用不同的心情调整策略,包括预防性和反应性方法。 关键词:老师心情;课堂管理;教学实践;调整策略 教学是一种心情实践,其中涉及大量的心情理解和心情劳动。当教学目标达到时,老师会体验到华蜜(欢乐)感;当学生没有驾驭概念时,老师会有挫折感;当学生品德不端时,老师会生气;

2、当学生不努力时,老师会悲观;当个人实力受到挑战时,老师就会焦虑。老师的这些心情通常来自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并且由于他们信任这些心情将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该老师他们经常试图限制这些心情。例如,一个从教四年的中学老师,由于学生的打打闹闹,结果损坏了某个教学仪器,使她特别生气,但她会努力保持冷静,因为她知道生气或表现出生气会分散正在做试验的其他学生的留意力。由于这部分缘由,所以该老师必需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它,怎样有助于教学的接着进行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接触过的其他中学老师也说,他们试图削减课堂上的生气,因为他们知道大呼小叫或发脾气可能会损害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关系对老师的效能感

3、至关重要。9以上的老师认为他们通过深呼吸、留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等方式掌控生气,削减生气。老师课堂心情,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关注学生心情,却忽视了自身心情的限制。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困难和不良表现更易使老师产生消极心情。而老师的消极心情更简单阻碍教化教学方法的正的确施。然而,课堂管理的理论与探讨很少关注老师的心情。因此,本文利用文献法回顾了与老师心情相关的探讨,并采纳访谈法对个别老师的课堂心情管理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阐明老师心情调整的相关策略,并思索这项工作对课堂管理的意义。 一、心情及心情调整 心情是一种多成分的复合心理过程,它是由个体的主观体验、外部行

4、为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心情调整是每个人无意识和有意识地管理和变更自己或他人心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通过肯定的策略和机制,使心情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肯定的改变。胜利的心情调整,主要是要管理心情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其中包括:“减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心情,激活须要的心情,掩盖或伪装一种心情”,等等。如,当你跟爱人或者家里人吵架后心情确定是不快乐的,但当你进入班级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好像让人觉得你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要保持这个状态。可见,心情调整既包括抑制、减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加的过程。心情体验好像有广泛的文化和个体差异,即使一套核心心情也可

5、以进行跨文化识别。在课堂上,感觉到更多生气和较少欢乐的老师与感觉到较少生气和更多喜悦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体验。心情体验是通过人们运用隐喻来探讨的,比如将生气中心比方成沸腾的液体。一位老师说,“我很生气,假如蒸汽可以从我的鼻子和耳朵出来的.话,那它早已冲出”。人们经常试图矫正自己的感受。例如,有的老师报告说自己运用可视化的方式削减负面心情:“我在山顶,太阳落山了,这样立即让我安静下来。”心情涉及认知过程。例如,心理学探讨表明,生气通常涉及个人因目标受阻、高傲的权利或不公允而受责怪的推断或评价,而挫折涉及环境的评价而不是责怪个人。调整认知过程是心情调整的策略之一。例如,老师可以尽量削减因学生不敬重而

6、产生的生气,因为老师知道这个学生家里最近出现了重大变故他父亲犯法入狱。老师会努力通过重新评价、停下来思索、提示自己面对的只是接受教化的孩子等方式调整生气和挫折。例如,一个有年阅历的男性中学老师说,“我只是退后一步,想一会儿,真的不须要太久,但是停下来思索那一刻,赐予我极大的帮助”。行动倾向是行为情感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恐惊涉及获得平安的倾向。虽然个人对另一个人感到生气时,有走向那人的冲动,但一些个人也往往选择离开。此外,个人通过选择生气时纹丝不动也可以调整这些行动倾向。行为过程也涉及面部表情,如惊喜中常见的眉毛扬起和睁大眼睛。老师像其他人一样,可能尝试掩饰这些面部表情,这样他们的心情就没

7、有传递给他人,或者夸大心情沟通。一个人的心率、呼吸率、血压和皮肤温度是心情生理反应的全部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包括深呼吸或运动等方法来调整这些反应。老师可采纳向上或向下调整心情的方法来调整心情。向上调整心情是指个人努力增加主动心情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传达一个主动的信号,就可以上调主动心情,如欢乐、热忱。一位女老师曾说道:“假如你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欢乐学习,那么你每天早上去学校之前必需将自己调整好,带着你的热忱去上课。”为了使学生清晰违规的严峻性,老师有时也可以适度放大生气,从而使学生相识到有效管理心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遇到犯重大错误的学生,可能声音要高一点,表情要肃穆一点,而不

8、能始终心平气和。老师有时提高声音,但心里并不是真生气,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向下调整心情是指个人努力削减消极心情的体验。当老师因为学生之过产生消极心情时,有的老师会选择抑制,或换位思索,舒缓自己的心情等方式下调其不良心情,如降低生气,从而保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态,接着按安排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有时也会通过说理教化,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问题。很多老师与其他人一样下调消极心情往往比上调主动心情更多。因此,当前的理论和探讨主要集中在下调消极心情方面。二、老师对心情调整的信念 老师对心情调整的信念体现在如下三方面:老师调整心情的目标、老师有效表达心情的信念

9、(结果预期)、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沟通主动心情和削减消极心情的信念(心情调整的效能)。(一)心情调整的目标 自我调整的心理学概念假定,自我监管涉及更抽象、超越详细短期目标之上的长期目标。例如,老师尽量避开将生气心情干脆发泄给学生,因为信任这样做将有助于与学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长期削减学生的心情化行为。心情表达和体验的参考目标或标准具有文化和个人差异。表达的规则是详细情景下表达某种心情的规范。一些老师报告说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它是老师角色的一部分,或是成为一个专业老师不行缺少的。心情规则详细地规范了人们在特定的场合中所必需呈现出的合宜的心情或情感,例如:出席亲朋好友的婚礼时,必需

10、表现出华蜜、欢乐的样子。老师不能对一个严峻残疾的学生产生生气。对大部分老师而言,他们心情调整的目标是避开像生气和厌恶等人际破坏性心情,提高如开心和爱等亲社会的心情。在一项调查中,%的老师说他们总是或几乎总是努力增加主动心情(如开心),而5%的人说他们总是或几乎总是努力削减消极心情(如生气或挫折)。1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有些老师试图增加负面心情,降低主动心情。可能这些老师处在特别困难的教学环境中,如老师认为学生们联合起来应付他们,所以自己必需强硬、一本正经。一些老师认为,这是他们的真实反应,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传达自己的一系列心情体验,并且不想以任何方式调整这些心情。 (二)老师有效表达心情的信念

11、有意识心情调整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干脆的主观心情体验有助于他们实现长期目标,从而使他们更有效。12这些信念通常被称为结果预期。老师们普遍认为他们最有可能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他们信任这会使他们成为更有效的教化工作者。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努力或教学目标受到干扰等都可能导致老师产生消极心情,削减这些消极心情有助于老师与学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完成教学目标。老师之所以上调主动心情,是因为他们信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留意力和动机;通常用幽默来建立关系,同时也可分散困难情境,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和老师产生无益的负面心情。老师们普遍认为主动心情的调整是有效的。例如,我们曾访谈过的老师中9

12、%以上认为,他们有时、通常或总是更有效地表达主动心情。然而,老师们关于调整消极心情有效性的信念存在重大差异。近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时、通常或总是不能有效地表达消极心情,而只有的人认为他们感到有时、通常或总是更有效地表达消极心情。进一步访谈表明,老师可以较好地表达悲观或哀痛,最难有效表达的是生气、懊丧和厌恶等特定心情。(三)心情调整的效能 心情调整的效能是指个人有实力表达主动心情和降低消极心情的一种自信程度。3我们发觉,几乎全部被调查的老师都对“能给学生表达主动心情(如热忱)”特别自信,但是对自己课堂上会削减负面心情(如生气或惊慌)缺乏自信。对削减负面心情缺乏自信的这些老师还认为,他们不但没

13、有方法削减负面心情,同时他们也不太信任可以有效地削减负面心情。当然,对削减消极心情更自信的这些老师是否真的较娴熟地在这么做,还须要视察性探讨来确定这一点。总之,有阅历的老师认为,他们寻求表达并上调其主动心情,下调自己的不良心情,这样做会使其教学更有效。这些探讨发觉与早期探讨结果一样,即高效能老师的一个标记是通过幽默和表达主动心情来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让消极心情占主导地位。14然而,老师对他们表达正面心情比降低其负面心情更有信念。 三、老师下调消极心情的策略 老师们经常运用各种策略来帮助他们下调消极心情。这些策略可以用来防止消极心情产生以及应对心情发作。依据Gss及其同事提出的过程模型,预

14、防性策略可划分为:情境修正(odifygsitatons)、留意安排(atetnpoym)、认知变更(ogivh)。在来学校或进课堂之前,或者当老师认为事务可能产生问题时,首先必需修正课堂情境。例如,一些老师认为,在心境糟糕的早上,他们往往担忧自己心情失控,因此他们特别当心,做好足够打算,或者他们修改教案,组织学生做老师认为易于管理的活动,这样就很少出现问题。老师消极心情常常出现在学生违纪和教学管理之中,一些老师通过讲笑话分散学生留意力或给学生思索的时间,来修正潜在的问题情境。这些策略不仅改善了情境,也帮助老师削减了他们的消极心情,从而使相关教学活动得以顺当进行。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

15、来转移自己对消极心情的留意力。例如,假如来学校前老师心情不佳,到校后可以通过与同事交谈,或想象一个愉悦情境,从而将自己的留意力从不良心境或心情转移到开心的行动或理念上。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忽视稍微的消极课堂行为,专注于主动行为。另外,老师也可以采纳认知变更或重新评价个人对情境的看法来防止消极心情的出现。认知变更可以防止消极心情的扩展。老师通常运用自我对话,例如,提示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或当不良结果源于他们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情时反思以往的情境。一旦心情被充分体验,行为和认知应对策略是常常被运用的,如短暂远离学生、深呼吸和限制面部表情。老师们通过削减体力活动(如闭目养神)或增加体力活动(如熬炼)来

16、削减消极心情体验。老师也会运用认知策略。心情发作时有阅历的老师告知自己要安静下来,心情发作后老师常常与同事、挚友和家人谈论或发泄心情。16 四、不怜悯绪调整策略的有效性 虽然我们知道,老师运用各种心情调整策略,但不怜悯绪调整策略的有效性有待探讨。社会心理学的探讨表明,心情调整策略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再评价、认知变更的预防形式比压抑、应对策略更有效。人们运用重新评估的方法去修正自己的心情,试图在心情产生早期变更他们对情境的思索方式。例如,老师可以提示自己学生是正在学习的孩子。相反,压抑作为心情调整的一种形式通常发生在心情反应产生的后期,但老师运用压抑策略只能缓解生气和挫折,却达不到消退消极心情的目

17、的。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探讨结果和老师适当心情调整使他们工作更有效的信念,utnKnh探讨了老师运用再评价和压抑的心情调整策略与感知有效性(老师效能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他们从教学策略效能、课堂管理效能和学生参加效能三个方面评估了老师效能,同时他们还询问老师对课堂表现出的主动和消极心情与教学有效性的看法。他们探讨发觉,老师不仅有较高的再评价水平,而且对学生参加和课堂管理也有较高的效能水平。数据还表明,老师有效地表达主动心情的信念与老师对学生参加和课堂管理的效能呈正相关。五、结论 新近探讨表明,教学是一种心情事业,并且老师认为教学时调整自己的心情会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老师的这些信念受到一些探讨的支

18、持,探讨表明,老师表达消极心情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当我们问小学学生,“你希望老师怎样管你们?”通常回答是,“别骂我们”。不少孩子认为,老师大呼小叫让他们觉得特别渺小、难受、哀痛、内疚、难过。探讨表明中小学老师运用攻击性技术的水平(例如,骂学生)与学生高水平的破坏性和不良行为相关。虽然大多数老师努力下调他们的消极心情,但是老师的生气可以起到强迫学生接受课堂行为标准以及使课堂更有效的作用。老师们信任心情调整对其效能感至关重要,同时他们也会尽量去尝试管理自己的心情。然而,在大多数老师岗前培训中,却很少强调老师情感、课堂管理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没有探讨不怜悯境中老师表达主动心情和降低

19、消极心情的详细而有效的策略,但我们信任我们的回顾探讨与访谈分析为老师心情调整供应了有效帮助,也为其他探讨者供应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李子建,尹弘飚老师心情与课程实施J.新课程:综合版,0(2):1- 28邱莉老师课堂心情调整实力的现状调查探讨J教化探讨与试验,1():-9. 3rsJ.EmoRgtonAdlhod:nIsEvthig.rricisiPsyclgicience,201,1(6):24-2. 7徐长江,费纯,丁聪聪,等老师心情表达规则的质性探讨.老师教化探讨,23,(4):67 孔冬梅.老师的心情工作及其影响因素.教学与管理,20(7):3-9. 9刘迎春,徐长江.老师心情

20、调整的机制与策略浙江师范高校学报,2013,38():0-1.10刘迎春老师心情表达规则刍议.浙江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2():6-. 11uttnR,g.TcersEioRguatM/MiteandealTenincoaPhoyauppge,NY:oulishrs,006:1-3 12engeM,mitRFef-cl:iitdReleRsureKsia,MFd,MJaoadtSlfanIdenty:Prsl,Sc,ndSymboic.Mwa,J:awenclbauAscats,202:570.13anura,CaprarGV,araaenetl.ooAectvef-egutrEfica

21、cyiDivsheesfychlcFutig.ildeop,03,4(4):79-2 1Tr,yerK,deta.acrDicoanixadesRepotffetadAcievenhviosinTwoisteHgfrmaeMhticCarmsElntaryScolJorn,203,0():378.6葛俭教学实践中的老师心情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01,():9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