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023234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教师上岗考必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教育学个人笔记整理(期末复习专用)绪论:教育学:是一门通过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一门研究培养人的规律的学问。教育学的研究的对象: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学的任务:1)揭示教育现象的客观规律;2)任何运用教育规律去指导教育实践。分类(按研究对象):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和学校教育学。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 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2)科学性与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3)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4)规范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育规律:教育活动内部诸要素及与教育外部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答:经历了三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

2、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的萌发和产生的时期。中国: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西方: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作品:学记(中国最早)、论语、演讲学原理、柏垃图 2)教育学的独立发展阶段: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己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使教育学终于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独立的条件: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17至18世纪的教育实践,还有许多教育学家的不懈努力。(2)独立的标志: 研究对象方面:有专门的研究领域 方法方面: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著作方面: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

3、机构方面:有专门的组织机构(3)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掌握):163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也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1806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3) 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前苏联的主要教育思想家:凯洛夫、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等;美国的主要教育思想家:杜威、克伯屈等;我国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家主要有:蔡元培、杨贤江、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陈鹤琴等。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肩负着为国家造就人才的光荣任务,他的工作直

4、接关系到未来一代的成长。他既可以为国家、社会大力开发智力资源、创造精神财富,但也可能会扼杀人才,造成巨大的智力资源浪费。这些都与教师本人的教育素养有关,看他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品格,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而要想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观点和方法,而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训练才能提高的。四、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答:1)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学习教育学;2)要理论联系实际;3)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4)要学好教育学,还必须学习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知识。(注:心理学、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第一章 教育总述一1.教育自身

5、因有的属性:1)教育的结构和性质(结构:活动的主体教育者 活动手段教育内容、方式、设施场所 活动对象教育对象 ; 性质培养人,出人才)2)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的实质上是通过传承文化、传承文明来培养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3)育人过程的特点(1目的性和预期性 2主导性和主动性 3知识性和实践性 4周期性和阶段性 5多样性和一致性 6滞后性和超前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和历史性 2时代性和阶级性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3事业性和产业性)3.什么是教育?(我国现代的观点)答:教育是反映一定时代和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地运用人类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广

6、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具有独立形态的专门教育活动,主要是学校或其他专门教育机构(如教育培训中心等)进行的教育。4.教育的构成要素:答: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手段: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5. 教育的产生:1)生物起源论

7、: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首倡。2)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教育史1925年)。3)劳动起源论: 20世纪40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恩格斯)。二6.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生产力、政治、经济基础、文化等的制约,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对这些因素起促进作用。7.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方面,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身需要和特点,另一方面,教育又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1)什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骨胳、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吸吸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

8、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2)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思考: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遗传重要?还是环境重要?)答: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体作用几个方面。这几方面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其影响有局限性。首先,看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其次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的主体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3)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

9、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根据: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2)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总结: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8.教育与经济:1)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2)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技的必要手段;教育

10、对于宏观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消费倾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三9. 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三个阶段:1)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特点: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2)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重点)特点: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出现庠、序、校等最早的学校);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11、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最早的学校庠(奴隶社会)庠:场所(堆放谷物、饲养牛、羊的地方。供养老人的地方、老人看管小孩的地方)内容:礼、乐、御、书、数、射(六艺)奴隶社会 四书五经封建社会3)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现代教育的三个阶段:蒸汽机时代的现代教育、电气化时代的现代教育、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当

12、代教育。第二章 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一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基础教育:称“国民教育”,是对国民实施最基础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学生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基础的教育。2.基础教育的性质:是国民基础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教育,是社会公益性教育。 3.基础教育的范围:主要把小学、初中和高中,但又不完全局限于中小教育,还应包括幼儿教育和特殊儿童教育。4.基础教育的作用: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体现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人才、人终身发展、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二5.中学教育的性质:不定向、非专门性。中学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的基础教育。主要实施

13、基础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层次。6.中学教育的特点: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阶段的过度性。.7.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具有强制的性质。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学段。8.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1)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加;2)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3)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增强;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素质;5)积极开展课程改革。9.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1)中学教育发展不平衡;2)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社会、家

14、庭、学校还有相当广泛的影响;3)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和研究部门对中学教育教学的指导乏力;4)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效果;5)经费投入不足;6)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三10.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挑战:1)教育投入不足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2)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亟待提高和稳定;3)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4)农村办学条件差。11.三教统筹:就是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12.农村综合中学:就是把农村中学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合并起来,建立“三教一体”的综合性学校。第三章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一1.什么是教育

15、方针?答:教育方针是指引教育工作者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育人、培养人才必须遵守的根本依据,它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和培养人的总目标,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总依据。(教育方针是指引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2.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答:1)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服务方向;2)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目的(培养人的总目标)和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3)指出了我

16、国实现教育的根本原则和途径。4.教育方针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和时代性、法令性和行政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二5.什么是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或总目标。6.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7.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8.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育)。9.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促进中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具体标准。10.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发展,是要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

17、互交替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人。11.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关系?答:两种片面认识:一是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用“一刀切”的标准和方式去对待所有的教育对象,不承认、不尊重,甚至抹煞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把个性只有等同于绝对自由,为所欲为,成为以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组织、无纪律的借口。这两种片面性都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才。第四章 素质教育和中学素质教育1.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A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B教育内容的片面性:造成怎样考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学。

18、C在教学过程上的表面性:只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深度。D在教学效果上的虚假性:为了应考暗度陈仓,用教师的能力代表学生的能力。 2.人的素质的结构:从性质上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讲人的素质实质上就是讲作为社会人的素质从内容上分: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劳等);特长素质;专业(职业)素质。(只有历史发展到必须重视人、重视人的素质作用的时代,素质教育才可能作为对教育的要求而提出来) 3.素质教育的含义:P137(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

19、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含义中包含的三个要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提高国民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4.如何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答: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导向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5.人的素质构成的基本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6. 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发展”,在于促进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7.素质教育的特点和优越性:目标导

20、向明确、整体带动性强、内涵包容面宽、对教师要求高、在创新中发展。8.中学素质教育:它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9.中学素质教育的特征:方向性、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创新性、渐进性、主体性、开放性。10.应试教育: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应试教育不等于考试,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11.应试教

21、育的主要特点: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指挥棒”运转,在办学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12.应试教育弊端1)偏离教育方针的要求,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2)不能面向全体,放弃升学无望学生 3)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身心健康 4)扩大了校际差异,加深了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5)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难推进。应试教育的弊端是背离了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偏离了受教育者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符合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都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尽管“应试教育”在客

22、观上对学生某些素质的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如掌握“双基”和培养应试能力),但这种培养是片面的。“应试教育”从整体上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并且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从根本上予以否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区别P1571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三种行为”必须到位:1)党政领导统筹行为要到位 2)学校主体实施行为要到位 3)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支持行为要到位。第五章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1.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即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自体性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3.主体性发展的基本因素:主体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

23、境和社会环境)、活动因素(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史上长期之争:传统教育派以赫尔巴特为主,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进步教育派以杜威为主,提出:“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5.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初建阶段;深化阶段;巩固、发展阶段。7.良好师生关系有何重要性?答: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基石,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要要素,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十分显著和独特的作用,它能使学校、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使师生的心情欢畅

24、,心理相容,携手并进;使错误思想和行为得以抑制、淡化,正确的思想行为得以发扬、升华,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形成。第六章 中学生1.学生:指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人,既包括学生个体,也包括学生集体。2.本质属性: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渴望得到发展的人;是完整的人;是“以学习为主”的人。3.权利: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发展、安全的权利。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品德;自觉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5.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1)自我意识强、自主要求增长和对教师家长依赖性的矛盾 2)性意识的萌发、成熟和道德法制观

25、念薄弱的矛盾 3)活动能量增大和认识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矛盾 4)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地位未独立的矛盾 5)对未来的向往和现实状况的矛盾6.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点:1)政治上思索探求与观点上片面偏激 2)目标上宏大诱人与行为上浅尝辄止 3)思维上发散求异与心理上逆反固执 4)性格上开放独立与情感上依赖脆弱 5)思想上自立与处事上以我为中心7.针对中学生的一般特点,实施针对性教育:1)承认学生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客观公正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3)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 4)实行“三自”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5)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人生追求 6)培养学生的

26、做事能力,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8.学生集体组织特征:1)共同奋斗目标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健全的组织和机构 4)正确的舆论导向 5)自觉的纪律6)良好的活动效果9.学生集体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学生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2)学生集体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场所 3)学生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集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学生集体是树产良好校风学风,建设文化的基础。10.教育时要注意:阶段性、顺序性、个别性、差异性。经历过程:生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友谊和爱情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化的发展。11.自我意识

27、: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1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1)自尊心的发展,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肯定。2)成人感的出现,模仿成人、希望别人将自己做成人看待,尊重自己的意见。13.社会化: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2)树立面对未来的生活目标,培养价值观念;3)指导和学习行为规范。第七章 中学教师 (重点)一1.教师: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2.教师(狭义):指受过专门训练,在知识、技能、思想诸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教育素质的,按照国家和社会要求,在专门教育机构中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其主

28、要职责的人。3.教师专业化:指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于奴隶社会。经历:有经验者可以为师(尤其从广义上讲,学校以前);有知识的人可以为师(能识字念书,掌握书本知识的人);有知识且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可以为师;教师的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5.教师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1)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教师的作用: 1) 教师劳动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2)教师劳动对于教育对象的价

29、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3)教师劳动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有利于提高自身和后代的素质。6.教师的地位: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尺。7.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教师有两种,一种为经师,一种为人师。(徐特立)8.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评定权、获取工资报酬和享受福利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9.教师的义务: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贯彻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4)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5)制上和批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

30、为与现象的义务 6)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10.教师的具体任务(掌握):教好功课;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教育创新。11.教师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复杂性、艰苦性、长期性、示范性二12.教师的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素养。13.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的体验感:亲近感、理解感和

31、尊重感、期待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共进。14.教师的能力素养(掌握):观察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自制能力;善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准确性教育性艺术性)。三15.教育机制(突发事件):指教师在复杂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事物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当机立断作出最合理决定,采取最恰当的办法的能力。16.处理原则(掌握):1)学会先“冷处理”,后教育;2)批评的时候要对事不要对人。17.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在班集体形成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2)在联系各方教育力量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一方面,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和

32、家庭教育的桥梁;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协调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3)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的导向作用。1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式:(掌握)了解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方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搞好班级日常管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班会;结合学习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处理偶发事件(沉着冷静、自我控制、调查研究、弄明真相、要因势利导、进行正面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做好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德育一1.中学德育的地位和作用:1)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2)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3)是坚持学校社会主义性

33、质和方向的根本保证 4)是“以德治国”的基础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尊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中学德育的要求: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德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人功能 。3.德育:是教育

34、者根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及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4.德育的内涵:政治教育(会有变化);品德教育(基本保持不变);纪律和法制教育(会有变化)。德育的内容受政治、经济、学生年龄、当前形势等的影响,它可分为基本稳定和可变动的两部分。 二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促进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素质结构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规律。2)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德育影响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对立统一的规律。6.个体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素(掌握):知、情、意、行7

35、.把握两个基本点(掌握):整体性和多开端性8.思想品德的内部矛盾: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其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德育的原则(掌握):1)坚持正确方向的原则;2)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3)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重点);4)坚持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严格要求;适度;有方(要注意方法和方式;要慎用体罚和惩罚);5)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他律到自律,效果到动机);7)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8)坚持优化“小环境”与改善“大环境”相结合的原则。10.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

36、段。11.德育方法的分类(掌握):说理教育法(方式: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感染教育法(方式:参观访问、榜样示范、情景陶冶);实际训练法(方式: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锻炼);评价反馈法(方式:评定、评比、批评和表扬、奖励和惩罚)。12.说理教育法要点: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素质;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要善于抓住时机;要有一定的技巧。 注意:目的要明确;公正合理;因材施教;严禁体罚、慎用惩罚。13.全方位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树立素质教育的德育观 2)构建系列化的德育内容体系 3)以学生生活需要作为德育的起点 4)拓宽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 5

37、)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方法 6)探讨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标准和机制 7)充分发挥师德作为德育资源的作用 8)强化对德育过程的反思和管理。第九章 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一、教育活动系统: (掌握、重要) 1)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教育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教育途径:教学(最主要的途径)、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学生集体组织、校园环境4)教育评价二、教学的意义:1)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2)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3)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三、教学的任务:1)引

38、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当代教学新观念: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五、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指间接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直接经验课程)(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三)

39、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因素、学生因素、知识因素。六、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掌握):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1)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指定和颁布的关于学校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组成:规定教学科目、规定学科的顺序、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是本文。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

40、又称课本。 七、新课改的原因及必要性:社会发展的需要: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课程自身因素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目标:总目标: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的改变;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十章 深化教学改革一1.教学:指学校中教师引导

41、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2.教学的作用:1)教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中学教学的任务: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5)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二3.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42、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5.教学过程的环节: 1) 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6.教学原则(掌握):是指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原则(掌握):1) 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贯彻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思想性;言传身教。)2) 理论联系实

43、际的原则;(贯彻要求:以理论为指导,善于联系实际;组织实践活动;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3)启发性原则(重要);(贯彻要求: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直观性原则;(贯彻要求:恰当的选择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消除消极的影响。)5)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按教材系统进行教学;抓住重点难点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浅到繁。)6)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进行教学。(1)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水平、品行表现、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2)每个学生特点:

44、兴趣、爱好、能力、知识基础、努力程度、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纪律、家庭环境等。2、处理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抓好中间,照顾两头”。3、对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对有特殊才能学生:跳级、提前升学、给与深造机会、专人指导和培养。对后进生:减轻压力和课业负担,增强信心等)7) 巩固性原则;(贯彻要求:1、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组织好复习和练习;3、指导掌握记忆的方法。)三7.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终身教育观、新的教学目的观、新的学习观、新型师生观);教师角色的转变(传授者促进者;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封闭型教育者开放型教育者);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

45、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8.教育方法: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9.教育方法观: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启发式教育方法观;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10.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育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1)、讲授法强调:运用的主要是口头语言特点:内容由老师以独白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优点: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能系统地传授知识。缺点:没有机会让学生及时反馈,没有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方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谈话法

46、强调:师生间的对话、问答。 优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缺点:较花费时间。3)、讨论法优点:启发思考。 缺点:花费时间、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4)、演示法 要求:用讲解配合演示。5)、实验法 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6)、参观法 强调:到校外的场所 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同样也可以获得感性知识。7)、练习法 目的:巩固知识、运用知识。8) 、读书指导法 强调: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目前世界流行的公认较好的读书法:RQ4R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SQ3R法:略读提问精读摘要复习。祝大家期末愉快,心想事成,轻松过考试这一关!谢谢!本资料由陈钦辉个人整理 E312工作室(

47、说明:本资料由于是个人复习总结,内容较多,复习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不用死记硬背,挑重点,其他熟悉一下就好。考试不难,为了学好一门课,掌握其中的知识才是比较难的。要相信自己可以,才会真的可以!) 补充: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类型:1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2班级上课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缺点:不便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班级授课制的编制:单式、复式。教

48、学的辅助组织形式:1)现场教学,主要讲授新知识。实习和见习课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观察研究事物或操作。优点:理论联系实际。2)个别教学:(优点:能因材施教,克服“一刀切”,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最好补充。重点是学习困难的学生。)3)小组教学(将同类型的学生编成小组)优点:吸收了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某些优点,既便于组织又因材施教。中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1、内容:备教材(懂、透、化)、备学生、备教法。2、备课的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时教学计划(教案)。二、上课(中心环节)课的类型(分类):单一课

49、:新授课(讲解新教材)、习课(复习巩固新内容)、习课(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查课(检查知识、技能)、解课(分析作业为主);综合课:一节课里完成两项以上内容课的结构:组织教学:保障上课的秩序(贯穿整节课);复习检查:温故而知新;讲授新教材:理解掌握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对新知识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布置课外作业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目的设定恰当、一切内容围绕目的进行);内容正确:(内容、重难点、结构抓得正确);方法恰当:(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严密:(学环节设计好);语言清晰;积极性高。总结:一节课的成功,最终看教学效果。上课的基本技能:组织教学的技能;导入新课的技能;提问的技能(诊

50、断式、定向性、引导性、引发性提问);板书的技能(作用:集中注意力,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助学生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使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具体。要求:工整、美观、有序、用词简明、精当。形式:纲目式、表格式、图文式、对比式、总分式);运用语言的技能(清楚、易懂、准确、形象生动、教育性);评课的技能。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意义:是上课的继续。有助于消化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种类:口头作业、阅读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布置的要求:符合大纲要求,抓住重难点;分量与难易适当;即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所区别;应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典型性的。批改的种类:教师批改;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批改的要求:按时收齐,及时批改、尽快发还;严格要求、认真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 作好评讲工作。四、课外辅导意义:是上课的补充、是一种辅助形式内容: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基础差的学生辅导(重点);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辅导形式:全班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方式: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辅导、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五、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中小学考评制度考查(日常考查):平时观察、口头提问、书面测验、实际作业检查考试(总结性检查):考试一般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常用的记分法有两大类: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