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h****7 文档编号:2002300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第一章 绪论1、 环境:狭义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四周事物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物和植物等总称;广义指人类四周自然和社会全部条件和状况,也包括影响自然界性质条件和物质。2、 环境地质学定义:探究人地质环境系统之间反应机制及其环境地质问题开展、演化和分布规律,从而全面评价环境地质质量,探明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及爱惜对策,防止和减轻地质灾难对人类影响,实现人类及地质环境之间和谐发张一门综合性学科3、 环境地质学探究对象及内容:探究对象是人地质环境系统,探究内容为1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原生地质环境 (地震、火山等)2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次生地质环境 (地下水、大气污染 ),其包

2、括环境地质理论学、灾难地质学、城市环境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医学地质学、废物处置环境地质学、海岸环境地质学、工程环境地质学、国土环境地质学、旅游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法规学、军事环境地质学4、 环境地质学探究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探究法2综合法3分析测试法4环境地质制图法5系统分析法6综合评价预料法7环境地质监测法思索题1、环境地质及地质环境区分有哪些?答:1环境地质是探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及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探究对象科学 2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2、 环境地质问题正确分类重要性在哪里?答:环境地质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困难性,对环境地质问题正确分类可以进

3、展不同模拟探究,确定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价指标,有利于加快问题解决3、 人类及地球是如何相互影响?答:人类技术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影响,导致地球上地质环境变更,当人类活动不大时,通过地质环境内部调整进展调整,维持地质环境系统稳定性,当超过地质环境所承受负荷,地质环境会对人类各种活动进展反应,重新建立新动态平衡,此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身体安康造成较大影响,人类及地球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并且循环过程4、对环境问题相识:我们必需相识到,地球承载力是有限,人类社会开展必需及四周环境之间到达必需程度协调及平衡。因此,要逐步树立起一种全新观点,即自然不是我们随意盘剥对象,不是我们无止境地吸取财产

4、源泉,而是及我们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生命共同体。对自然,我们不能虚妄地去“折服”和“战胜”,而要细心地加以爱惜和照拂,否那么,我们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报复。科学技术是我们了解自然、开发自然、爱惜自然一把金钥匙,科学技术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能发挥巨大威力,同时,在改善环境方面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社会各阶层都须要了解和驾驭科学学问,以建立起一种新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今日青少年将是明天社会主子。改善地球环境,不仅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努力,而且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奋斗。因此,加强环境教化,使广袤青少年从小培育起酷爱自然、爱惜自然

5、高尚情操,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5、我国环境地质学开展趋势:见另稿第二章 活断层1、 地质灾难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及诱发下形成,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干脆或间接损失现象2、 活断层:指现今在持续活动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将来重新活动断层。3、 预防活断层破坏作用重要意义:对地区地壳稳定性有重要实际意义,故当今重大工程,如水利水电,核电站,重要铁路、城市中重大建筑物规划、选址,都须要进展稳定性评价及地震稳定性4、 活断层影响:1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平安威逼主要来自断层错动突发错动和缓慢错动 2活断层快速滑动常引起地震5、 活断层及地震关系:绝大多数强

6、震震中分布于活断层带内 世界上著名破坏性地震所产生地表新断层及原来存在断层走向一样或完全重合 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觉了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地震及其重复现象 大多数强震极震区和等震线延长方向和当地断层走向一样。大地震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得出,震源错动面产状大局部和地表断层一样;总之,这些自然现象说明:地震带及活断层有着成因上密切联系。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觉和探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分布根本缘由6、 地震断层:近代大地震造成具有必需规模和连续分布地表裂开带。又称地震断裂7、 活断层判别及其探究意义:标记1地貌标记,地貌上标记有,断层崖

7、、三角面、洪积扇叠置、河流裂点等;河流、山脊或冲沟水平位错;2地震活动标记,一个是1M3级地震频繁发生,且震中线性分布良好,另一个是沿断层发生两个或更多个中强以上地震,都是活断层标记3地层错动标记,一方面表现错断层形成断层泥土,另一方面在断层陡坎前第四纪积累厚度大,且常见小褶曲和小断层4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记,活断层上断层气和放射性异样,重力、磁性、地温异样 探究意义:1活断层地面错动及其旁边伴生地面变形,和地震同时出现地震断层,对工程设施具有不行抗拒破坏力,时时会干脆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旁边建筑物 2活断层快速滑动常引起地震,地震又反过来对工程设施产生各种各样破坏作用,会使建于活断层旁边较

8、大范围内建筑物受到猛烈损害第三章 地震1、 地震:地壳任何一局部快速颤抖;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猛烈地震,能引起巨大波浪,称为海啸按成因分类:自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是自然界发生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因素引起地震; 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人类工程活动而引起地震2、 我国地震地质根本特征:地震空间分布不均一性,根本上沿活动断裂带分布,有必需方向性。中国东部为NNE向,西部为NW向,中部为近SN向和EW向具明显西强东弱、西多东少分布规律地震常发生在断裂带应力集中特定部位绝大多数强震往往发生于活动性深大断裂带和断陷盆地边缘地带,而断块内部根本上没有强震分布地震

9、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泼高潮及低潮相互交替活动格局3、 我国地震活动特点: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和震源浅4、 地震灾难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范围内,于地面出现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其包括有:1地面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晃动2地表变形3地震引起山崩、滑坡和泥石流4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因地震而受到猛烈振动,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而丢失强度、地基失效现象5核设施泄漏6火灾和水灾7人体安康影响8其他,例如水质恶化、泉水断流、矿井涌水量暴增5、 地震效应影响因素:1震中距,震中距越远地方受到影响和破坏越小2岩土类型和性质3发震断层4地形地貌5地下水6建筑物构造和质地,钢构造和低矮轻质建筑物

10、受破坏最小6、 地震预报依据主要:地震预兆形式和发生频率、地球物理异样重力场、电磁场、地温场、地震波穿过岩石时速率变更、沿活动断层地震空隙,地球电阻率、地应力变更) ,地球化学异样氢气、氡气等,地下水中溶解放射性气体(氧)数量变更,以及可能动物异样行为等7、 地震灾难“围空性”:在过去曾发生过地震地区之间,常存在后期相对宁静无震区围空区,依据资料绘制该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可预料将来可能发生地震地区8、 “免疫性”:一次大地震后,该地段在必需时间内不再发生类似强度地震,以及一断裂系上发生地震,相邻平行断裂系将长期无大震发生,得到免疫范围和进展地震预报9、 地震空区是沿断裂带分布区域,是能产生大地震

11、而在最近没有产生大地震地区10、 地震防护:第一是构造防护,大建筑构造至少要经得住中级地震攻击。其次是土地运用规划大建筑设施、学校、医院、灾难救济设施以及通讯系统不要建在活动断层上或其旁边,或位于敏感地区、未固结粘土沉积区或饱水粉砂(岩)或砂岩地区之上。这些起地区有可能增加地震波,因此是高紧急地区。第三是保险和救援措11、 “平安岛”:由于地壳表层介质、构造不均一性和地貌形态差异,在地震高烈度地区出现低烈度异样区,可以认为是相对稳定“平安岛”12、 “紧急区”:反之,在低烈度地区出现高烈度异样,称之为紧急区13、 汶川地震特征:1震中位于30.94N, 103.47E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主

12、中心大断裂即北川-映秀大断裂上2汶川地震是逆冲为主,伴有顺时针走向滑动(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属薄皮逆冲地震3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4地震带扩展效应范围大及扩展速度大5地震发生断裂及裂开延长断层带是死亡及歼灭走廊14、 汶川地震震源参数: 震中位置: 30.94N, 103.47E 震源深度:南段较深20km;北段较浅10km震源机制:走向230,倾向西北,倾角40,逆冲兼右旋走滑断层长度:300km断层宽度:南端30km,北端15km裂开方式:向北东方向单侧裂开裂开速度:2.83.1km/s裂开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约120s,但主要能量释放时间约70s滑动分布:5个块体映秀镇汶川两个,北川,青川

13、,康定南50km15、 汶川地震成因: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惹祸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淌,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顽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第四章 倒塌和滑坡1、 倒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地质现象2、 滑坡是指斜坡上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必需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自然现象3、 倒塌滑坡差异性和共同点: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

14、滑动,滑体整体较好,有必需外部形态。而倒塌那么无滑动面,积累物构造零乱,多呈锥形2倒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3倒塌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短促和猛烈。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那么相对较缓慢4倒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此时此刻坡度50度以下斜坡上 共同点:1倒塌滑坡均为斜坡上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运动2常在一样或近似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3倒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倒塌和倒塌堆载而形成滑坡4、 滑坡阶段: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突变阶段或猛烈滑动阶段、剩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5、 滑坡形态要素示意图:6、 滑

15、坡形成条件:1地形条件,易于滑坡形成地形坡度多在1035,尤其以2035坡度以及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坡形最利于滑坡发生2地层岩性条件,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构造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实力较低,在水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更岩、土比拟简洁发生滑坡3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别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4水文地质条件,其作用主要表此时此刻: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5其他外部条件,人类活动、地震、降雨等会促使滑坡发生7、 滑坡野外识别:1地形地物标记,山坡上等高线异样

16、变更和中断;使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地形;上部有陡壁及弧形拉张裂隙等2地层构造标记 ,滑坡四周岩石裂开、出现地层缺失、构造不连续3水文地质标记,地下水在滑体前缘成片状或股状益出;潜水位不规那么、地下水无必需流向、水文地质条件变特殊困难4滑坡边界标记,在滑坡后缘,即不动体一侧常呈陡壁,陡壁上有顺坡向擦痕;滑体两侧多以沟谷或裂缝为界;前缘多见舌状凸起8、 滑坡预料指是依据滑坡发生物质条件和诱发因素,接受定性和半定量多元回来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叠加分析等方法,进展滑坡可能发生空间位置判定,滑坡预报是依据对边坡或滑坡稳定性分析成果,结合多种检测手段以及土力学方法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进展

17、滑坡时间、空间范围、规模、方向预料,指在滑坡预料根底上,对可能产生滑坡地段和时间作出超前警示;9、 滑坡防治措施根本原那么:1应依据导致滑坡形成缘由和有利于此种现象发育条件,来选定防治滑坡措施 2对滑坡地质构造特殊是滑坡滑动面产生条件和形态等要探究清楚,以保证滑坡措施牢靠性 3要运用综合性防治措施,保证其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效益10、 滑坡防治措施:1工程治理措施,比方人工开挖法、水限制法、支挡及锚固工程 2化学加固治理,主要接受某种材料或技术改善岩土性质 3综合治理,指接受生物、工程、化学等综合加固治理11、 滑坡特征:1形成特殊滑坡地形 2滑坡位移形成了滑坡积累独特内部构造 3滑坡保持运动过程

18、相对完整性,每一滑坡形成一个滑坡地段第五章 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含有大量泥、砂、石固、液相颗粒流体,流体体积密度一般在1.22.3之间2、 泥石流多发地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一些褶皱山区3、 泥石流时空分布格局:南强北弱、西多东少、南早北晚、东先西后4、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紧要是成昆铁路和东川铁路支线5、 泥石流灾难特点是规模大、危害紧要;数量多、危及面广且活动频繁,重复成灾6、 我国泥石流分布特点: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及东部低山丘陵或平原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

19、发育河流沟谷两侧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积累物分布区 4泥石流分布还及大气降水、冰雪溶化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7、 泥石流形成根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及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2有丰富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及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关系和及地层岩性关系 3短时间内可供应足够水源和适当激发因素,泥石流水源供应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等方式8、 泥石流活动及山洪活动根本区分是泥石流中固体含量一般都超过15%,最高可达8

20、0%9、 泥石流形成最重要条件是形成区内具备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疏松岩土体积累物10、 泥石流调查探究:泥石流区域调查、泥石流水文调查、泥石流地形地貌调查、泥石流地质调查、人为活动调查11、 区分是泥石流沟还是清水流沟:1环境特征,处于泥石流集中区或位于零散分布典型泥石流沟周边地区有形成泥石流内因,还需激发外因 2地貌特征,古泥石流地貌活动沟谷、山沟及主河集合处无明显积累扇,但在偏下游方向有主河流挤向对岸,有积累物形成急滩 3地质特征,岩层较坚硬,没有明显不良地质体,有厚层积累物而欠稳定,有可能间隙期泥石流积零成整过程 4固体物特征,磨圆度差,积累物松散,分选性差,松散物质储量大于10000m3

21、/km2,流体密度有增大趋势,浆体稠度不稳定,有堵塞现象 5人为活动特征,不合理砍伐,陡坡垦殖,渠道渗漏,开山修路,采矿弃渣等 6地震及降雨特征,供应泥石流发生动力12、 泥石流治理原那么: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制土为主,而下游那么以排导为主六字方针:治水、治土、排导13、 崩、滑、流发生根底主要取决于: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强度和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困难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和强度、和流速)或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4、 泥石流特征、防治措施?答:泥石流特征:1环境特征,泥石流集中区或位于零散分布典型泥石流沟2地貌特征,有古泥石流地貌活动沟谷,山

22、沟及主河集合处无明显积累扇,但在偏下游方向有主河流挤向对岸,有积累物形成激滩,其粒径,其磨圆度、积累特征、石块岩性均有异于主河床上下游必需范围内分布性质及形态特征 3地质特征,岩层较坚硬,没有明显不良地质体,有厚层积累物而欠稳定 4固体物特征,磨圆度差,积累物松散,分选性差,松散物质储量大于10000m3/km2,流体密度有增大趋势,浆体稠度不稳定,有堵塞现象防治措施: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传播普及泥石流学问,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人为活动,爱惜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灾难1生物措施是通过种植乔、灌木、草丛等植物,充

23、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整径流等功能,从而到达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其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目 2工程措施,接受相应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第六章 海岸环境地质1、 我国海岸线常识:1北起中、朝边疆鸭绿江口,曲折南延,始终到中、越两国界河北仑河口,形成一条向海上凸出弧形环状线 2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沿海岛屿5000多个,全部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 2、 海岸带是沉积物及波浪相互作用场所,指海陆相互作用地带,分为潮上带陆上岸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水下岸坡带3、 南北方海岸侵蚀差异缘由是南北方地质构造不同,南方为抬升区,北方为

24、下降区4、 海岸工程后果:一是在不要它沉积区域发生沉积作用;一是在须要爱惜地点发生侵蚀作用5、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过程,即海水动力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6、海岸侵蚀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治海岸侵蚀发生?答:影响海岸侵蚀因素主要有海平面变更、波浪、潮汐、海流作用,地质作用,生物作用,人为活动,海岸地貌等; 主要途径有:削减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人海水量和输沙量;制定海岸开发规划和管理条例,制止不合理采石挖沙和毁岸行为;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展人工护岸,防止海潮、海浪侵蚀7、海洋及人类辩证关系?答:海洋带给人类好处:(1)可以满足

25、人类不断增长资源需求;(2)可以缓解陆地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许多环境问题;(3)可以缓解某些矿产资源耗竭速度,如石油,4调整地球大气温度,维持地球温度恒定5海洋还是人类生存开展广袤空间。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海洋水体、海底和海岸带。整个海洋水体空间比高出海平面陆地体积大十几倍。海洋空间可以用于海洋交通运输,也可以用于生产、生活、消遣、贮存、倾废、通信和电力输送等,但是海洋同样给人类带来灾难,像海啸、风暴潮等,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对人类经济造成损失,许多海洋地质灾难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像不合理接受海洋资源导致海洋污染等,爱惜海洋就是爱惜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及海洋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两个局部,我们应当和海

26、洋和平相处,人类应当从失误中尽快觉悟,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健全必要管理法规,依法治理,才能还海洋一个清洁水体,让海洋造福人类。8、海平面定义及影响其因素?答:海平面Sea level是海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水平面; 影响因素: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溶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缘由引起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还有海洋水体积变更、洋盆容积变更、海水物理性质变更、海水盐度变更、天文效应、地球物理因素变更等因素9、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

27、坏性大浪称为海啸,发生条件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海底地震引起10、 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1“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2下降型: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及扩散现象3隆起型: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需保持一个等势面以到达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11、 由于热带气旋和气压骤变等灾难性天

28、气,导致海水异样升降,使海水漫溢上陆成灾难现象,称为风暴潮,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12、 风暴潮依据其形成时气象条件分为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依据其增水值大小可分为特强风暴潮、紧要风暴潮、风暴潮、风暴增水;依据其灾难影响程度可分为特大潮灾、较大潮灾、一般潮灾、轻度潮灾13、 什么是赤潮?产生赤潮因素可能有哪些?答: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必需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灾难性海洋生态异样现象; 产生因素:海水富养分化是赤潮发生物质根底和首要条件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

29、化因子变更是赤潮发生重要缘由、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因素之一14、结合实例论述我国海岸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答:环渤海海岸带城市缺水特殊紧要,同时环渤海地区也是全国地质环境最脆弱地区、地下水环境问题最紧要地区,出现了各种地质问题:地面沉降引起环境地质效应,地表土层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引起环境地质效应,湿地锐减引起生态环境效应和高矿化地下咸水引起环境地质效应,面对该问题接受措施:1对该地区进展环境地质调查,建立一个探究系统,以便对各种环境问题作出正确指导 2合理规划该地区经济活动以及土地合理利用 3传播环境爱惜学问,加强当地人民环境意识 4科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才能统

30、一规划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15、 海洋灾难主要类型、产生缘由及其防治措施?答:1海岸侵蚀作用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过程,即海水动力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产生缘由有海平面变更、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地质作用、生物作用、海岸地貌、人类活动影响,其防治措施有削减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人海水量和输沙量;制定海岸开发规划和管理条例,制止不合理采石挖沙和毁岸行为;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展人工护岸,防止海潮、海浪侵蚀 2海平面上升,其产生缘由有全球气候变暖、地壳运动引起陆地升降变更、海洋水体积变更、洋盆容积变更、海水物理性质变更、海水盐度变更、天文

31、效应、地球物理因素变更,其防治措施有大力传播增加人们环境意识和海平面上升危害、制定措施限制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强水资源管理,限制开采地下水、预料海平面上升变更、进展适当工程设施、加强科学探究 3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大浪称为海啸,发生条件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海底地震引起,其防治措施有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及海啸传播速度差异造成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预料该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和海啸规模有多大判定开展有关预防和减轻海啸灾难科技学问传播、教化、普及以及应对海啸灾难训练和演习建立了社区救灾中心,用以避难和贮存救

32、灾物资修建工程防备措施 你4风暴潮灾难,风暴潮是否成灾取决于风暴潮位是否及天文潮高潮相叠,确定于受灾地区地理位置、海岸形态、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社会及经济承灾体状况,其防治措施有加强预报工作,在沿海地区增加建筑物抗风暴实力,禁建地下室。工程措施:向风中撒播物质,以减小压强差,降低风暴强度。维持爱惜屏障岛屿和海岸湿地。爱惜、维持和设置海岸沙丘建立维护防波堤、海塘和防护墙第七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环境问题 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征?答: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人类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大量矿石和围岩,变更和破坏了地球外表和岩石圈自然平衡,使地质环境不断地变更和恶化,给生产建立和人

33、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按其发生空间可分为由采矿或抽水采矿引起诱发构造型地震活动以及塌陷地震或岩爆地下型、由地下水开采引起地表位移、下沉和山体失稳,以及由露天开采造成边坡破坏地表型、因采掘出废矿石堆放引起滑坡、泥石流以及环境污染地上型2、 矿震类型和形成机制?答:1诱发构造型矿震,因采矿导致断层复活和弹性能量提前释放造成地震,矿区构造型地震诱发地震机制多为逆冲型应力型式,其本质是在逆冲断层环境下,地下采掘减小了巷道以下深度上垂直自重应力,但其变更量不如垂向大,因而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差值增大 2诱发塌陷型矿震,多出现于岩溶充水矿床开采,由于矿区猛烈抽水或矿山排水疏干造成 3)掌子面上岩爆、煤爆

34、诱发矿震,地压以小规模方式急剧释放表现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哪些?你认为最好整治措施是什么?答:主要问题1矿山废水污染,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四周农田、土地,并进一步污染了农作物,有害元素成份经挥发也污染空气2矿山疏干排水造成灾难频生,像矿井突水事故、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灾难时常发生 3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由于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土地,以及因矿山开采而产生地面裂缝、变形及地表大面积塌陷导致土地破坏 4地质灾难频繁发生,采矿过程中时常发生边坡失稳、滑坡、矿震和倒塌等灾难整治措施:1复田及整治,采矿所废弃土地有两个方面,废石积累和采空区域,对于我国国情而言,复田是解决矿山及

35、农业争地冲突方法,由于当地政府对经济盲目追求,复田整治工作开展很慢,有待加强 2“三废”治理,回收废尾矿中有用成分,对废水经处理循环利用再排放 3综合利用,对废石和尾矿综合利用,制造建筑材料、提取化工产品及制作肥料等 4资源化,矿业废物利用和回收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1、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运用价值各种地下水量总称,包含存储地下水空间和补充来源,其特征:可复原性、可流淌性、可调性、系统性、困难性2、 地下水重要性:是宝贵供水水源;及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持续时间长,更新期长;储存量大,分布广可节约输水给水工程;水质较优,不易受污染;不易受气候影响,供水量稳定。在国民经济建立中供水

36、量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农田浇灌用水占重要地位还有其他作用如提取工业原料,提取有益微量元素,提取化工产品如盐、碱、碘等3、 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地下水水量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开采量保证程度评价环境效益评价4、 地下水赋存环境:松散岩土体中孔隙、坚硬岩石中裂隙和可溶岩石中溶隙5、 含水层构成条件:岩层有地下水自由出入空间、适当地质构造、足够补给来源6、 地下水分类:1上层滞水,形成及包气带中不透水层,其特点是在透水层中夹有不透水层、完全依靠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下渗补给、多位于地表不深地方 2潜水,地表下面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重力水,其特点是具有自由外表、流淌速度取决于含水层渗透性能和地形坡度、分

37、布区和补给区是一样、安葬深度和含水层厚度受气候等影响、排泄方式有垂直排泄和水平排泄 3承压水,充溢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地下水,其特点有稳定隔水顶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4裂隙水,埋藏及基岩裂隙中水,受裂隙发育程度影响 5溶隙水,存储于溶蚀洞中地下水7、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表水消逝,包气带增厚,草场、土地退化和沙化,导致绿洲面积削减 2地下水水质恶化,由于企业开展忽视了环境爱惜导致地下水水质不同程度受到硝酸盐、氰、酚、有机磷等有害物质污染 3海水入侵,在近海(或干旱内陆)地区取水,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变更其

38、水动力条件,造成地下水位过分下降,时时会带来海水(咸水)入侵,使水质污染(4) 地下水资源枯竭,开采量超过了水源地可能补给保证时,导致开采区动水位将大 幅度下降 5地面沉降,指在自然或人为超强度开采地下流体地下水、自然气、石油等等造成地表土体压缩而出现大面积地面标高降低现象,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压力降低,松散沉积物被压缩,即地下水及沉积物压力失调,从而产生了地面沉降 6地面塌陷,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压力提前释放7地面裂缝,抽汲地下水是地裂缝发生和开展干脆诱因8、 地面沉降系指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技术经济活动影响下,一种在相当大范围内地面高程在某一时期缓慢降低而累积损失地质灾难;可分为1

39、抽汲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2采掘固体矿产引起地面沉降;3开采石油、自然气引起地面沉降;4抽汲卤水引起地面沉降9、 地面沉降机制条件:必备地质环境条件和对地下水大量持续抽取活动10、 接受多种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削减地下水运用量,增加地面水补给含水层存储和修复技术变更土地运用类型节水加固堤防 立法爱惜地下水 削减落水洞产生影响以及加强对地下水和地面沉降观测11、 地下水污染: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质变更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呈现象12、地下水污染途径: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浇灌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淋滤固体废物堆引起污染,即属此类。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

40、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废水聚集地段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方式从已受污染含水层或自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含水层或自然淡水层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地质构造运动型:由于新构造运动产生断裂,喷砂,沟通地下含水层使得上部污染地下水进入底层含水层造成污染试卷试题:1、地面塌陷是由哪些地质灾难引起,如何治理?答:1地震引起地面塌陷 2滑坡、泥石流引起地面塌陷 3矿产开采、地下水开采引起 治理措施:1接受措施削减地表水下渗,由于地面塌陷是在覆盖型岩溶

41、地区或黄土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 2、合理采矿,预留爱惜煤柱 合理科学采矿方案,可以防止或削减塌陷发生,特殊是小煤窑不能影响国矿平安和开采规划 3加强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工作 地面塌陷不断发生,另一方面缘由是采空区上工程勘察工作做不够 4防治结合,加强工程自身防护实力 在采空区进展工程建立时,应尽可能绕避最紧急地方2、 某山区县城需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选址时应需做哪些工作?P1693、 地下水及地表水比拟,具有哪些问题?P1274、 水库选址应留意哪些问题?答:第一:区域内必需有一个可供储水盆地或凹地,这种地形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敞,库容量大;其次: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

42、最窄处,以削减工程量,节约投资,确保大坝平安;第三,考虑当地政府气象气候以及修建是否要大量移民;第四,考虑修建地地质背景,包括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等,以及是否有大断裂构造或节理裂隙密集带;第五,考虑修建该水库对当地环境影响及对隔壁省市水资源影响;第六,考虑修建该水库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环境地质问题,并把问题减到最少;第七,考虑修建水库给人民带来利弊,确保是利大于弊5、 修建高速公路可能有哪些环境地质问题,如何防治?答:1 截断含水层 2地下水位下降 3边坡稳定性破坏 4淤积和侵蚀作用 5排出酸性水体,假如沿公路出露含有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尤其简洁受到风化及淋滤作用损害,正如在露天矿采煤一样,能产生富含硫酸水 6人为污染物影响,供水水源旁边地带及植被地带最易受到汽车废气污染防治:1在设计中,要对路途走向,限制地点,沿线地形地貌地物、地质条件有充分相识和了解,尽量幸免路途经过可能崩滑流地段 2对无法幸免特殊地质条件或不良地质环境进展改造,如对岩质高边进展固化等 3在施工和运输中尽量削减对自然地质环境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