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介绍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0010274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种植技术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玉米种植技术介绍播种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 为2530C。拔节期日均18C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C。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C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 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 -10cm,以5 6cm最适宜。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 pH为58,以PH6.57. 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 玉米为害大。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 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 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

2、质地疏松, 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 高的产量。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 4kg,每亩4000 一 6000株。饲用玉 米的种植方式。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和大豆、袜食 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 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 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 低。管理温度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学有效温 度为10C。种子发芽要求610C,低于10C发芽慢,1621C发 芽旺盛,发芽最适温

3、度为2835C,40C以上停止发芽。苗期能耐 短期-2-3C的依温。拔节期要求1527C,开花期要求2526C, 灌浆期要求2024C。不同玉米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国 早熟品种要求积温2000-2200C;中熟品种2300 一 2600C;晚熟品 和25OO-28OO(3000)C。世界玉米产区多数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 21-27C,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内。光照水分玉米的植株高,叶面积大,因此需水量也较多。玉米生长期间最 适降水量为410640mm,于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 季低于150mm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 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

4、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虽然玉 米需水较多,但相对需水量不太高,蒸腾系数240370,比大麦 (280 一 400)、燕麦(340 500)、紫花首清(831)、三叶草(797)低, 耗水量较为经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温 度高,空气干燥时,叶片向上卷曲,减少蒸腾面积,使水分吸收与 蒸腾适当平衡。土壤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 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出在6 8范围内都可以种植玉米。 玉米苗期能生长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于植株死亡。玉米植 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2O2来自CO2。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 要量较大的有N、P、K

5、、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 Zn、Cu、Ba和Cl2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是玉 米于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占总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P和65%的K。每生产100斤玉米籽粒需 NI.75 一 2.22kg、H2PO40.59-0.85kg 和 K2o1.51.84kg。三要素 的比例为2.6: 1: 2。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一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 日一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一1月10日);最次是夏种 (4月25日一5月10日)。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 的用途和土

6、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 和秋种。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 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 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 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 高”的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 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 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 排水

7、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用良种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 市场需求,销路好。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 号”、“中单321”等品种。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 号”等专用品种。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C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 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3、播种规格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 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 产。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

8、、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 虑。玉米株型有两种:平展型和紧凑型。平展型品种宜稀植,一般 亩植30003500株。紧凑型品种宜密植,一般亩植45005500株。 玉米播种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等行距种植规格是行距 75厘米,紧凑型品种株距在1720厘米,平展型品种株距在25 30厘米。宽窄行种植规格是宽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紧凑型 品种株距15厘米左右,平展型品种株距20厘米左右。目前我省推 广种植的鲜食玉米株型为紧凑型,适宜密植,一般亩植35004000 株。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50厘 米,株距30厘米。4、播种我省种植玉米由于温度较高,一般采取直播栽培

9、,而较少采用育 苗移栽。具体方法是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包沟),畦高约 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5060厘米的浅沟,将已处理 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按株距),边播边盖土,盖土 1寸并踏 实。四、需肥规律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 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 用磷钾肥。一般来说苗期(16叶)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也 少,此时的施肥量应占肥量的1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716叶)生 长很快,此时正是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 是植株需要养分的临界期,在此时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 穗多、穗

10、大。此时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后期(17叶以后) 吸收速度逐渐减慢,吸收量也减少。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 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钾肥应在前期施用。 如果肥量不足,应主要用在拔节和开花期。五、田间管理1、苗期的管理(2) 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 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 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3) 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 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 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 开深沟排积水,

11、改善土壤通气条件。2、穗期的管理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 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 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 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 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 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六、病虫害防治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 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 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药剂防治上,大小叶斑病、锈病可 用50%多菌灵500倍、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玉米 螟、粘虫可用10%氯氤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 康福多3000倍、棉铃虫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七、收获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获期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全生育 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 授粉后1622天收获,夏种16天,冬种22天,采果后要及时供应 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