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规程》(SL237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007843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4.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工试验规程》(SL237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土工试验规程》(SL2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工试验规程》(SL237(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力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 5)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5)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6)五、界限含水率试验(8)液限、塑限联合测定(8)六、击实试验 ( 10七、渗透试验 ( 11附7-1 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 1 2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九、直接剪切试验 (15 十、相对密度试验 ( 16)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 19)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 20)土 力

2、学 实 验 指导书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 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 出技能训练。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 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 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一、颗粒分析试验附 11 筛分法(一)试

3、验目的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 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二)试验原理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 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 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 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 0.075mm 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 0.075mm 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 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

4、组占总量的百分数。(三)仪器设备1 标准筛:孔径 10、5、2、1.0、0.5、0.25、0.075mm;2.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3. 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4其它:毛刷、木碾等。(四)操作步骤1. 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2 .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

5、转动。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六)计算及制图1 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mX = X100%mB式中:X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A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mB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B2. 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 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七)试验记录土样编号142 土样说明粗砂干土质量500g试验者校核者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孔径留筛土质量累积留筛 土质量小于该孔径 的土质量小于该孔径的 土质量百分数(mm)(g)(g)(g)(%)200.00.0500.0100.01017.017.0483

6、.096.6545.062.0438.087.6265.5127.5372.574.5185.0212.5287.557.50.5100.5313.0187.037.40.25122.0435.065.013.00.07560.0495.05.01.0底盘总计5.0500.0试验日期附 12 密度计法(比重计法)(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大小分配情况,并作为粘性土分类的依据及土工建筑选材之用。(二)试验原理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蒸馏水,经过搅拌, 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当土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较

7、大的颗粒下沉较快,而 较小的颗粒下沉则较慢。让土粒沉降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 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 (mm)的颗 粒占土样的百分数。(三)仪器设备 1密度计: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有甲、乙两种,现介绍甲种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自060,最小分度单位为1.0;如附图11所示。2. 量筒:容积1000ml ;3.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4. 搅拌器:轮径50mm,孔径3mm;5煮沸设备:电热器、三角烧瓶等;6分散剂: 4六偏磷酸钠或其它分散剂;7其它:温度计、蒸50-60附图 11 甲种比重计馏水、烧杯、研钵

8、和秒表等。(四)操作步骤1. 称取试样:取有代表性的风干或烘干土样100 200g,放入研钵中,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散,将研散后的土 过 0.075mm 筛,均匀拌和后称取试样 30g。2浸泡试样:将称好的试样小心倒入烧瓶中,注入 200ml蒸馏水对试样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18小时。3煮沸分散:将浸泡好后的试样稍加摇荡后,放在电 热器上煮沸。煮沸时间从沸腾时开始,粘土约需要1 小时, 其它土不少于半小时,对教学试验,浸泡试样及煮沸分散均由实验室准备。4制备悬液:土样经煮沸分散冷却后,倒入量筒内。然后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 10ml于溶液中,再注入蒸馏水,使筒内的悬液达到1000ml。5搅拌悬

9、液:用搅拌器在悬液深度上下搅拌1 分钟,往复各30次,使悬液内土粒均 匀分布。6定时测读:取出搅拌器,立即开动秒表,测定经过1、5、30、120、1440分钟时 的密度计数读。每次测读完后,立即将密度计取出,放入盛水量筒中,同时测记悬液温度 准确至0.5C。(五)试验注意事项1 5分钟时的读数是包括1 分钟读数的时间,其余30、120、1440分钟的读数时间也 是如此累加。2读数后甲种密度计必须立即从量筒里取出,否则会阻碍土粒下沉速度。(六)计算及制图1 由于刻度、温度与加入分散剂等原因,密度计每一次读数须先经弯液面校正后,由 实验室提供的R-L关系图,查得土粒有效沉降距离,计算颗粒的直径d,

10、按简化公式计算:式中:d颗粒直径,mm;K粒径计算系数(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L某时间t内的土粒沉降距离(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t一沉降时间,s。2将每一读数经过刻度与弯液面校正、温度校正、土粒比重校正和分散剂校正后,按 下列计算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X(%)= 100 C(R + m + n - C )m s t Ds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m试样干土质量(30g);SC土粒比重校正系数,可查甲种密度计的土粒比重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的资S料查得);R甲种密度计读数;mt温度校正值,可查甲种密度计的温度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n刻度及弯液面校正值(由实

11、验室提供的图表中查得);CD-分散剂校正值(由实验室提供资料)。3. 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X (%)为纵坐标,粒径d (mm)的对数为横坐标, 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土样编号干土质量匹二30g密度计号A-A-II同号(七)试验记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土粒比重比重计校正彳 试验日期下沉 时间悬液 温度密度计 读数温度 校正值刻度弯液 面校正值分散剂 校正值Rm=R +m t + n-CDRh= R m X C s土粒 落距粒径小于某孔 径的土质 量百分数tT代)RnCdL (cm)d (mm)(%)(min)5301201440二、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

12、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 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P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 的密度。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 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三)仪器设备1. 环刀:内径68cm,高23cm。2. 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O.OI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四)操作步骤1 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

13、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 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 平。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1 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 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m m - mP =12VV式中:P 一密度,计算至0.01g/cm3 ;m一湿土质量,g;mi一环刀加湿土质量,g;m2一环刀质量,g;V一环刀体积,cm3。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14、0.03g/cm3,取其算术平均值。(七)试验记录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试验者 校核者试验日期土样编号环刀号环刀加湿土质量环刀质量湿土质量环刀体积密度(g/cm3)m1 (g)m2 (g)m (g)V (cm3)单值平均值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二)试验原理 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 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

15、;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 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测定含水率的方法有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微波法等等。(三)仪器设备1. 烘箱:采用温度能保持在105110C的电热烘箱。2 .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干燥器、称量盒等。(四)操作步骤1. 湿土称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2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 湿土的总质量。2. 烘干冷却: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C下烘干至恒重后,将试样 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出盒与干土质量。烘干时间随土质不同而定,对粘质 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

16、五)试验注意事项1 刚刚烘干的土样要等冷却后才称重;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率:mm m 二100% =x 100%mm ms 2 0式中:3含水率,计算至0.1%m 盒质量, g;om 盒加湿土质量, g ;m2盒加干土质量,g;mi_m2土中水质量,g;m m 干土质量, g1o含水率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试验,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2,取其算术平均值。(七)试验记录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烘干法)试验者校核者试验日期土样 编号盒号盒质量盒加湿土质量盒加干土质量水质量干土质量含水率()mom1m2mi-m2m2-mo单值平均值(g)(g)(g)(g)(g)四、比重

17、试验(比重瓶法)(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土的其它物理力学试验(如颗粒分析的密度计法试验、固结试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二)试验原理 根据土粒粒径不同,土的比重试验可分别采用比重瓶法、浮称法或虹吸筒法,对于粒径小于 5mm 的土,采用比重瓶法进行。比重瓶法就是由称好质量的干土放入盛满水的比重瓶的 前后质量差异,来计算土粒的体积,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土粒比重。(三)仪器设备1 比重瓶:容重 100ml 或 50ml;2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01g; 3其它:烘箱、蒸馏水、温度计、筛、漏斗、滴管等。(四)操作步骤1.取样称量:取通过5mm筛的烘干土样约15

18、g (如用50ml的比重瓶,可取干土约 12g)用玻璃漏斗装入洗净烘干的比重瓶内,称瓶与土的质量。2煮沸排气: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约至瓶的一半高处,摇动比重瓶,并将比重瓶 放在砂浴上煮沸,使土粒分散排气。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砂质粉土不少于 30 分钟;粘土及粉质粘土应不少于1 小时。煮沸时不要使土液从瓶内溢出。3注水称量: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至近满,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及瓶内土悬液澄清时,盖紧瓶塞,使多余的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中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出瓶、水、土 总质量。称量后立即测定瓶内水的温度。4查取瓶、水质量: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 验室提供

19、)查取瓶、水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重前比重瓶的水位要加满至瓶塞的毛细管; 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六)计算公式按下列计算土粒的比重:X Gatmsm + m m1s2式中:G 一土粒比重,计算精确至0.001;Sm 一干土质量, g;Smi瓶、水质量,可查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验室提供); m2一瓶、水、土质量,g;G tC时蒸馏水的比重,准确至0.001,查下表(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wt 比重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不得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近似值)盍& 4.0 j 12.512.5 19.019.0 j 23.523.5 j 27.52

20、7.5 j 30.530.5 j 33.0 A 01.0000.9990.9980.9970.9960.995七)试验记录比重试验记录表(比重瓶法)工程名称 试验者土样说明计算者试验日期 校核者土样编号比 重 瓶 号温度液体的 比重瓶质量瓶、土 质量土质量瓶、液 体质量瓶、液体 、土质量与干土同 体积的液 体质量比重平均 比重(C)Gt(g)(g)ms (g)m1(g)m2(g)(g)Gs(查上表-(5)+-矫 X( 2)五、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一)试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叫和塑限3 ,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 、液性指数-,进行粘性土LppL的定名及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二)试验

21、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 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 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得含 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三)试验设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5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 量76g,锥角30,试样杯等;2.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干燥器等。(四)操作步骤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筛

22、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三份,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 911mm, 1517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 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 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 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五)试验注意事项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

23、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 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六)计算公式1 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mm m100% 二厶x 100%mm ms 2 0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三点连一直线(如附图52中的A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 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 时,应重做试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 成一条直线(如附图52

24、中的B线)。3. 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附图 51 光电式液塑限仪结构示意图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 4零线调节螺钉;5反光镜调节螺钉;6屏幕 7机壳;8物镜调节螺钉;9电池装置;10 光源调节螺钉;11光源装置;12圆锥仪;13 升降台;14水平泡;15盛土杯/1i74匚f4j/177IA线B线0 9 8 7 6 5 4 3 2 1)mm( 度深沉下锥圆10 20 30 40 50 60 70 9080 100 含水率()附图 5-2 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七)试验记录液限、

25、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 试验者试样编号计算者试验日期 校核者圆锥下 沉深度盒号盒质量盒加湿 土质量盒加干 土质量水质量干土 质量含水率液限塑限(mm)mo(g)叫(g)m2(g)m 3(g)ms(g)3(%)3 L(%)3 P(%)123六、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 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 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3,与其相

26、应的干密度 op称为最大干密度卩”。dmax(三)仪器设备1. 击实仪:如附图6 1所示。锤质量2.5kg,筒高116mm,体积947.4cm3。2 .天平:称量200g,分度0.01g。3 .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4筛:孔径 5mm。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土样量不 少于20kg。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 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m (m 二 wo 一. w 1 + oo式中:m 所需加水质量,g;wm 风干含水率时土样

27、的质量,g; wo3土样的风干含水率,;O附图 61 击实仪示意图3预定达到的含水率,。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 2.5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 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 和。3. 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 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 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击实 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 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 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 6mm)。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 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 0.1g。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

28、各约1530g 土测定含水 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1。按24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五)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前,击实筒内壁要涂一层凡士林。2击实一层后,用刮土刀把土样表面刨毛,使层与层之间压密,同理,其它两层也是 如此。3如果使用电动击实仪,则必须注意安全。打开仪器电源后,手不能接触击实锤。(六)计算及绘图1.按下式计算干密度:式中:p 干密度,g/cm3;dp PP 一湿密度,g/cm3 ;d 1 + 3 含水率,。含水率3 (%)CD。) p itt-附图62 P d 关系曲线以干密度pd为纵坐标,含水率3为横 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附图 62)。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

29、的纵横坐标分 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曲线 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应进行补点。七)试验记录击实试验土样编号土粒比重.试验者土样类别 每层击数校核者试 验 序 号干密度含水率筒加 土质 量 (g)A-A- 同 质 量 (g)湿土质量(g)密 度(g/cm3)干密 度 (g/cm3)盒 .rm.号盒加 湿十 质量(g)盒 .rm. 加 干 土 质 量 (g)盒 .rm. 质 量 (g )水的 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 率(%)平均 含水 率 (%)(12)(2)V(4)1 + 0.01(6) (7)(7) Go)x10012345风干含水率 试验仪器试验日期一、概 述本仪器为国家标准击

30、实仪,适用于粒径小于 5mm 的土料击实试验。为土坝 路基、机场跑道以及房屋地基等设计和施工提供填筑标准。二、结构1 底板、击实筒、套环连成整体后,即可进行击实。2导筒顶端闷盖上有8个6气孔,导筒上有8个8 气孔,保证击锤在导筒内不受气体阻力,而达到自由落体。击锤在导筒内 行程 2A、2B 型为 305mm, 3A、3B 型为 457mm。3锤杆顶端装有手柄便于操作提升。4套环击实筒均为硅铝合金,导筒用黄铜管制成;击锤耐腐蚀、硬度三、安 装 1击实筒台阶放进底板凹处,通过短连接杆用蝶形螺母拧紧。 2依次将套环凹台阶放上击实筒台阶上,通过长连接杆用蝶形螺母拧紧。 3长短螺杆与底板上螺孔拧紧,再用

31、螺帽并紧。4将锤杆通过导筒闷盖中间孔,两端分别与手柄和击锤拧紧。四、使用及维护 1按土工试验规程国标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2锤击时,一手持导筒,一手拿锤杆,边锤击,边移动 导筒,导筒要求垂直底板,保证击锤为自由落体。3使用过程中,常对击锤进行检查,如发现超过 2.50.005kg时,超过4.50.009kg时,则把把手卸下,在击锤导筒内加铅。4仪器使用完毕后,导筒内及击锤套筒击实筒及底板上必需擦拭干净, 抹油防锈。附:J S F系列推土器一、概 述本装置与RJS系列手动击实仪配套使用,用于推出击实筒内的土样。二、技术规格2A型推土器适用于直径102mm击实筒,升高160mm2B型推土器适用于直

32、径152mm击实筒,升高160mm三、结构特点 本装置由千斤顶上盖、底座、顶块、连接螺杆组成。2A型推土器千斤顶上顶块直径:98mm。2B型推土器千斤顶上顶块直径:148mm。四、使用方法检查千斤顶上顶块是否对准上盖大圆孔中心压紧压板。把装有被击实后土样的击实筒放 在推土器上盖上,顶块对准上筒土样,两吊耳对准上盖上的两螺杆,用螺帽拧紧,然后 把千斤顶下端气阀螺钉拧紧,启动千斤顶,把被击实后的土样从击实筒内顶出。稍许松 开千斤顶上气阀螺钉(不能使气阀螺丝松的太多以至脱落,使千斤顶的油溢出,损耗千 斤顶的功能),压千斤顶上顶块,使其下降,直到复位。七、渗透试验附 71 常水头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

33、无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以便了解土的渗透性能大小,用于土的渗透计算和供建造 土坝时选土料之用。(二)试验原理 渗透是液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现象。渗透系数是表达这一现象的定量指标。土的渗透 性是由于骨架颗粒之间存在孔隙构成水的通道所致。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粗粒土。(三)仪器设备170 型渗透仪:如附图71 所示。 2其它:木击锤、秒表、天平、温度计、量杯等。(四)操作步骤 1调节:将调节管与供水管连通,由仪器底部充水至水位略高于金属孔板,关止水夹。2. 取土:取风干试样34kg,称量准确至1.0g,并测定其风干含水率。3. 装土:将试样分层装入仪器,每层厚23cm,用木锤轻轻击实到一定厚度,以控

34、制其孔隙比。4饱和:每层砂样装好后,连接调节管与供水管,微开止水夹,使砂样从下至上逐渐 饱和,待饱和后,关上止水夹。5进水:提高调节管使其高于溢水孔,然后将调节管与供水管分开,并将供水管置于 试样筒内,开止水夹,使水由上部注入筒内。6降低调节管:降低调节管口使位于试样上部三分之一处,造成水位差。在渗透过程 中,溢水孔始终有余水溢出,以保持常水位。7测记:开动秒表,用量筒自调节管接取一定时间内的渗透水量,并重复一次。测记进水与出水处的水温,取其平均值。8重复试验:降低调节管口至试样中部及下部三分之一处,以改变水力坡降,按以上 步骤重复进行测定。五)试验注意事项1 装砂前要检查仪器的测压管及调节管

35、是否堵塞。2干砂饱和时,必须将调节管接通水源让砂饱和。3试验时水源要直接流到试样筒里,水位与溢水孔齐平QLAHtK20hK卩 T20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渗透系数:式中:Q时间t秒内的渗出水量,cm3;H 平均水位差(H+H)/2, cm;L 两测压孔中心间的试样高度,cm;t 时间, s;Kt水温为TC时试样的渗透系数, cm/s;K20-水温为20C时试样的渗透系 数, cm/s;件、町厂水温分别为TC与2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U U 20的比值可 查附表 72 得出。附图7-170型渗透仪1 试样筒;2金属孔板; 3测压孔; 4玻璃 测压管; 5 -溢水孔; 6 -渗水孔; 7 -

36、调节管; 8 滑动支架;9 容量为5000ml的供水管;10 供 水管;11止水夹;12 容量为500ml的量筒;13温度计;14试样;15砾石层七)试验记录常水头渗透试验记录表(70型渗透仪)工程名称 试样高度 干土重 试验者土样编号 试样面积 孔隙比 校核者土样说明 测孔压间足 土粒比重 试验日期试验次数经过 时间s测压管水位 (cm)水位差(cm)水力 坡降渗透 水量(cm3 )渗透 系数kT平均 水温(C)校 正 系 数渗透 系数k20平均渗 透系数I管II管III管H1H2平均Hk20(11)(12)(13)(14)-(5)+(6)2L(9 ) A (1 )(8 )TGo )x (1

37、2 )115024.820.816.84.04.04.00.402150.051218.01.050.05385.33X102215024.820.816.84.04.04.00.402150.051218.01.050.0538312024.521.518.53.03.03.00.301280.050718.01.050.0533412024.521.518.53.03.03.00.301280.050818.01.050.053359024.222.220.22.02.02.00.20640.050818.01.050.053369024.222.220.22.02.02.00.20640

38、.050818.01.050.0533nT 20与温度的关系附表 72温度(C)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nT/n201.5011.4781.4551.4351.4141.3931.373! 1.353! 1.33-4 1.315 1.297 1.27温度(C)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nT/n201.2611.2431.2271.2111.1941.1761.1681.1481 1.13:3 1.119 1.104 1.090温度(C)17.017.518.018.519.

39、019.520.020.521.021.522.022.5nT/n201.0771.0661.0501.0381.0251.0121.00(0.9881 0.97(5 0.964 0.958 0.943温度(C)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nT/n200.9320.9100.8900.8700.8500.8330.8150.7981 0.780.765 0.750 0.735附 72 变水头渗透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以了解土层渗透性的强弱,作为选择坝体填土料的依据。(二)试验原理 细粒土由于孔隙小,且存在粘

40、滞水膜,若渗透压力较小,则不足以克服粘滞水膜的阻滞 作用,因而必须达到某一起始比降后,才能产生渗流。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三)仪器设备1装土:将装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1南55型渗透仪:如附图72 所示。内并压入止水垫圈。装好带有透水石和垫圈2其它: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的上下盖,并用螺丝拧紧,不得漏气漏水。凡士林等。2供水:把装好试样的容器进水口与(四)操作步骤供水装置连通,关止水夹,向供水瓶注满水。3排气:把容器侧立,排气管向上, 并打开排气管止水夹。然后开进水口夹,排 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水中无气泡溢出为 止。关闭排气管止水夹,平放好容器。在不 大于 200cm 水头作用

41、下,静置某一时间,待 容器出水口有水溢出后,则认为试样已达饱 和。附图 72 南 55 型渗透仪1变水头管;2渗透容器; 3供水瓶;4接水源管;5进水管夹;6排气管;7出水管4测记:使变水头管充水至需要高度后,关止水夹,开动秒表,同时测记开始水头6,经过时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h2,同时测记 试验开始与终了时的水温。如此连续测记23次后,再使变水头管水位回升至需要高度, 再连续测记数次,前后需6 次以上。(五)试验注意事项1环刀取试样时,应尽量避免结构扰动,并禁止用削土刀反复涂抹试样表面。 2当测定粘性土时,须特别注意不能允许水从环刀与土之间的孔隙中流过,以免产生 假象。环刀边要套橡皮胶圈或涂

42、一层凡士林以防漏水 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3透水石需要用开水浸泡。aL h2.3 lg iAth2式中:k厂渗透系数,cm/s; a变水头管截面积; L试样高度,cm; hi滲径等于开始水头, h2终了水头,cm; 2.3ln 和 lg 的换算系数 其余符号同前。(七)试验记录 变水头渗透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土样编号.cm;开始时间t1d h min终了时间t2d h min经 过 时 间 t (s)开 始 水 头H1cm终 了 水 头H2cmaL2 .3AtH1lgH2水温TC时的渗 透系 数kT(cm/s )水彳曰 温0C校正系数nTn20渗透系数kT(cm/s)平均渗透系数k

43、20(cm/s)(1)(2)(7)(8)(9)(10)(11)(12)(2)-(1)aL2.3A(3)H1LgH2*(7)(8)*(10)I (11)n试样高度 试样面积 孔隙比 测压管断面积.试验者一 计算者 校核者一 试验日期仪器编号.土样说明.八、固结试验(快速法)(一)试验目的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压缩变形Ah和荷载P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单位 沉降量S、压缩系数a和压缩模量E等。1 v s(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缩性主要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而引起的。在饱和土中,水具有流动性,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土中孔隙排出,从而引起土体积减少而发生压缩,试验时由于金属环刀及刚性护环 所限,土样在压力

44、作用下只能在竖向产生压缩,而不可能产生侧向变形,故称为侧限压缩。(三)仪器设备1. 固结仪:如附图8 1所示,试样面积30cm2,高2cm。2量表:量程10mm,最小分度0.01mm。3其它:刮土刀、电子天平、秒表。(四)操作步骤(1)切取试样:用环刀切取原状土样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2)测定试样密度:取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率,需要时对试样进行饱和。(3)安放试样: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安放在压缩容器的护环内,并在容器内顺次放上底 板、湿润的滤纸和透水石各一,然后放入加压导环和传压板。(4)检查设备:检查加压设备是否灵敏,调整杠杆使之水平。(5)安装量表: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将

45、传压钢珠与加压横梁的 凹穴相连接。然后装上量表,调节量表杆头使其可伸长的长度不小于8mm,并检查量表是否 灵活和垂直(在教学试验中,学生应先练习量表读数)。(6)施加预压:为确保压缩仪各部位接触良好,施加1kPa的预压荷重,然后调整量表 读数至零处。(7)加压观测:1 )荷重等级一般为 50、 100、 200、 400kPa。2)如系饱和试样,应在施加第一级荷重后,立即向压缩容器注满水。如系非饱和试 样,需用湿棉纱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3)压缩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荷重下压缩24小时,或量表读数每小时变化不大于0. 005测记压缩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重。附图 81 固结仪示意图1水

46、槽;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5透水石;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mm认为稳定(教学试验可另行假定稳定时间)。 依次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4)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各部件 取出试样,必要时测定试验后的含水率。(五)试验注意事项1 首先装好试样,再安装量表。在装 量表的过程中,小指针需调至整数位,大指 针调至零,量表杆头要有一定的伸缩范围 固定在量表架上。2加荷时,应按顺序加砝码;试验 中不要震动实验台,以免指针产生移动。(六)计算及制图1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G p G + 4e = s9 o 1 op2. 下式计算各级荷重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e :i附图8-2ep关系曲线(卩Ahe

47、 = e 一 1 + e卜i oo ho式中:G土粒比重;sP 一水的密度,g/cm3;w3试样起始含水率,;oP 试样起始密度,g/cm3;0hi在某一荷重下试样i压缩稳定后的总变形量,其值等于该荷重 下压缩稳定后的量表读数减去仪器变形量(mm); h试样起始高度,即环刀高度(mm)。03绘制压缩曲线以孔隙比e为纵坐标,压力p为横坐标,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如附 图8-2所示。并求出压缩系数a与压缩模量E。vs(七)试验记录固结试验记录表 (快速法)工程名称土样面积试验者土样编号起始孔隙比计算者 _试验日期 起始高度校核者加压 历时压力P量表 读数仪器 变形量 入校正后试 样变形量ZA

48、hi单位 沉降量Si孔隙 比 e压缩 系数压缩模量(h)(kPa)(mm)(mm)(mm)ZA h jh厂 oMpa-1MPa00000015011001200140024400九、直接剪切试验(快剪法)(一)试验目的 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 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四个试样为一组, 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0下,施加水平剪应 力进行剪切,求得破坏时的剪应力T,然后 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 擦角e和凝聚力c。直剪试验分为快剪(Q)、 固结快剪(CQ)和慢剪(S)三种试验方法。在教学中可采用快剪法。(二)试验原理 快剪试验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 立即 快 速施 加 水 平 剪

49、 切 力 , 以 0.81.2mm/min 的速率剪切,一般使试样在 35min 内剪破。快剪法适用于测定粘性土 天然强度。三)仪器设备附图 91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结构示意图1垂直变形百分表;2垂直加压框架;3推动座;4剪切盒;5试样;6测力计;7台板;8杠杆;9砝码1应变控制式直接剪切仪:如附图91,有剪力盒、垂直加压框架、测力计及推动机 构等。2其它:量表、砝码等。四)试验步骤1切取试样:按工程需要用环刀切取一组试样,至少四个,并测定试样的密度及含水 率。如试样需要饱和,可对试样进行抽气饱和。2安装试样:对准上下盒,插入固定销钉。在下盒内放入一透水石,上覆隔水蜡纸一 张。将装有试样的环刀平

50、口向下,对准剪切盒,试样上放隔水蜡纸一张,再放上透水石,将 试样徐徐推入剪切盒内,移去环刀。3施加垂直压力: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调整测力计中的量 表读数为零。顺次加上盖板、钢珠压力框架。每组四个试样,分别在四种不同的垂直压力下 进行剪切。在教学上,可取四个垂直压力分别为100、200、300、400kPa。4进行剪切: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 拔出固定销钉,开动秒表,以每分钟46 转的均匀速率旋转手轮(在教学中可采用每 分钟 6 转)。使试样在35 分钟内剪破。如 测力计中的量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显著后 退,表示试样已经被剪破。但一般宜剪至剪 切变形达4mm。若量表指针再继续

51、增加,则 剪切变形应达 6mm 为止。手轮每转一圈,同 时测记测力计量表读数,直到试样剪破为 止。5拆卸试样:剪切结束后,吸去剪切 盒中的积水,倒转手轮,尽快移去垂直压力、 框架、上盖板,取出试样。(五)试验注意事项附图9 2T。关系曲线1 先安装试样,再装量表。安装试样时要用透水石把土样从环刀推进剪切盒里,试验 前量表中的大指针调至零。2加荷时,不要摇晃砝码;剪切时要拔出销钉。1按下式计算各级垂直压力下所测的抗剪强度:六)计算及制图式中:T厂土的抗剪强度,kPa;C 测力计率定系数, N/0.01mm;R 一测力计量表读数,0.01mm。2.绘制TfO曲线以垂直压力o为横坐标,以抗剪强度Tf

52、为纵坐标,纵横坐标必须同一比例,根据图中 各点绘制TfO关系曲线,该直线的倾角为土的内摩擦角e,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土 的凝聚力C,如附图92。(七)试验记录直接剪切试验记录表土样编号仪器编号 试验者土样说明测力计率定系数校核者试验方法 手 轮 转 数 试验日期仪器 编号垂直压力o测力计读数R抗剪强度Tf(kPa)(0.01mm)(kPa)100200300400十、相对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 相对密度是测定无粘性土的最大和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判断砂土的密实度。(二)试验原理 相对密度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良好的无粘性土,是无粘性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与最紧状态孔隙比之差的比值。最大孔隙比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 法;最小孔隙比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三)试验设备1 漏斗及拂平器:包括锥形塞、长颈漏斗、砂面拂平器等。 2振动叉和击锤:包括击球、击锤、锤座等。3其它:量筒、击实筒。(四)试验步骤1 最大孔隙比(最小干密度)测定 锥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