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005801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文化)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1 1)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地位:地位:生平:生平:主张:主张:世界万物本原世界万物本原 “道道”(本体论)(本体论)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政治)(政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世界万物运动世界万物运动 相互依存相互依存 (辨证思想)(辨证思想)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春秋时期的思想(1)老子的思想(2)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贡献 生平:思想贡献:哪些方面的贡献?孔孔子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1 1、“仁仁”“爱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爱惜

2、民,爱惜民力力2 2、“礼礼”恢复礼乐制度恢复礼乐制度3 3、“中庸中庸”“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和而和而不同不同”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文化贡献文化贡献:创立儒学创立儒学举办私学举办私学整理书籍整理书籍 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仁礼关系人与人之间统治政策人际关系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1 1)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2)(2)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生平:生平:思想贡献:思想贡献:文化贡献:文化贡献:地位:地位: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

3、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局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重大重大变革变革:1 1)经济:)经济:井田制瓦解,各国变法土地私有确立,封建经济的井田制瓦解,各国变法土地私有确立,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物质条件。2 2)政治:)政治:分封制崩溃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 3)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阶

4、层的活跃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和受重用。4 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私学的兴起,为,为学术繁荣提供条件学术繁荣提供条件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春秋时期的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出现的背景(2)百家争鸣的出现:材料材料夫夫儒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墨者亦尚尧舜道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

5、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绝矣。故曰故曰“严而少恩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内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之情。不为物先,不内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太史

6、公自序太史公自序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 (2 2)百家争鸣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出现:儒家学派儒家学派 孟子及主张:孟子及主张:荀子及主张:荀子及主张:孟子孟子 1 1、继承孔子、继承孔子“仁仁”思想,发展为思想,发展为仁政仁政学学说。说。2 2、提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的民本民本思想思想3 3、主张、主张人性本善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的伦理观。(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7、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材料一材料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轲孟轲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孟子从哪些方面反映“仁政”思想?材料二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8、家可以无饥矣。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故曰:“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孟轲孟轲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孟子从哪些方面反映“仁政”思想?材料三材料三孟子曰:桀纣之孟子曰:桀纣之失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矣

9、。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下,兽之走圹也。孟轲孟轲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孟子从哪些方面反映“仁政”思想?材料四材料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仁也;羞恶之心,也;羞恶之心,义义也;恭敬之心,也;恭敬之心,礼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我固有之也。

10、孟轲孟轲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孟子从哪些方面反映“仁政”思想?荀子荀子 1、仁政思想:用、仁政思想:用“仁义仁义”“王道王道”“以德以德服人服人”2、民本观:、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君为舟,民为水3、伦理观:、伦理观:人性本恶人性本恶礼法并用礼法并用(战国晚期战国晚期)荀子荀子哀公哀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荀子性恶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荀子天论天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礼: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礼义者,法之始也;义者,法之始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11、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荀子富国富国:由士以上则必以: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礼乐节之,众庶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百姓则必以法数法数制之。制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主张社会进步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克己复礼”有一定保守性。历史观“君舟民水”“民贵君轻”“仁”,“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民本思想“仁义”、“王道”。礼法并用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仁政”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为政以德”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治国理念“性恶”论“性善”说“性相近”说伦理观荀子孟子孔子【回顾高考】1.(201

12、1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11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有较多的体现。尚书尚书中说: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

13、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荀子中说: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则覆舟。”据据孟子孟子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局的

14、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 (2 2)百家争鸣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出现:儒家学派儒家学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学派法家学派 韩非子及地位:韩非子及地位:主张:主张:法治法治影响:影响:材料一、事在四方,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四方来效。韩非子韩非子物权物权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韩非子定法定法君执柄以处君执柄以处势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胜众之资也。韩

15、非子韩非子八经八经材料二、材料二、法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材料三、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材料三、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变革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 (2 2)百家争鸣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出现:儒家学派儒家学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学派法家学派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

16、 创始人:创始人:主张:主张:作用:作用:【回顾高考】2(2010上海)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儒家儒家 推崇推崇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1 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2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 (2 2)百家争鸣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出现:(3 3)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17、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奠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二)科学技术(二)科学技术1.1.司南司南”2.2.天文历法成就天文历法成就 日食、月食、太阳黑子日食、月食、太阳黑子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 石氏星表石氏星表 夏小正夏小正 “殷历殷历3.3.计算工具计算工具 算筹算筹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二)科

18、学技术(二)科学技术(三)文学和文字(三)文学和文字1 1诗经诗经 地位:地位:内容:内容:2 2楚辞楚辞 3 3文字的成熟与发展文字的成熟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结构和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结构和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政治政治1.1.春秋改革、春秋五霸春秋改革、春秋五霸2.2.战国变法、战国七雄战国变法、战国七雄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秦国商鞅 经济经济1.1.农业:农业:铁犁牛耕、水利工程(铁犁牛耕、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形成2.2.手工业: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私营手工业兴起3.3.商业:商业:打破官府

19、控制,涌现大商人;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出现文化文化1.1.思想:思想: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奠定了,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文化的源头。2.2.科技文学:司南;科技文学:司南;石氏星表石氏星表;诗经诗经;楚辞。;楚辞。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各国改革变法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改革世卿世禄,俸禄制取代城邑制,以中央集权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工商食官”被打破 出现私学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