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998834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复习自转效应自转效应:周期周期: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3时时56分分04秒秒(约(约24小时)小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现象方向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365.2422天(约一年)天(约一年)地轴指向:倾斜(与公转轨道面呈倾斜(与公转轨道面呈66.566.5夹角夹角)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效应:四季更替四季更替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五带划分五带划分练习1、下列自然现象,不是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2、A、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B、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C、月球的东升西落D、杆影在一日内长短和方向连续变化2、当北京时间是5月7日9时,下列时间正确的是()A、伦敦:5月7日1时B、开普敦(东二区):5月7日4时C、东京(东九区):5月7日12时D、纽约(西五区):5月6日20时3、6月1日浙江省的昼夜长短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 DB BA A4、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67S B、23N C、40S D、80N 5、从2005年的春分日到2005年秋分日,我国领土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持续变高D、先变低后变高 C

3、、先变高后变低 B、持续变低6、五一劳动节期间,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广州 C、上海D、漠河 B、北京 7、我国某地农村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这口井位于 C CD DC C23.5N23.5N 秋分(9.23)夏至(6.22)冬至(12.22)春分(3.21)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半年冬半年DCBABACK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直射: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9090)A B C冬至1、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无太阳直射

4、,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最小。2、南回归线以南,终年无太阳直射,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最大。3、南(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最大。4、赤道上,一年有 次太阳直射,在 和 太阳高度最大 夏至冬至夏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两BACK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BACK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1、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2、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BACK1)太阳直射 ,北半球各地昼 (长或短)于夜2)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4)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3、在 日和 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4、全年昼夜等长。北半球长夏至赤道极昼极夜秋分春分提示五带的

5、划分根据全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的多少,粗略地将地球表面分成五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5S 23.5N23.5S 23.5N23.5N 66.5N23.5N 66.5N23.5S 66.5S23.5S 66.5S66.5N 90N66.5N 90N66.5S 90S66.5S 90S不同纬度,太阳高度不同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同赤 道0023.50N23.50S66.50N66.50S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

6、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 特征 气候特征BACK地核地核地幔地幔内地核内地核地壳地壳岩石圈岩石圈外地核外地核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1.地表的褶皱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3.6米米6.3米米2.5米米建成时建成时十五世纪十五世纪十八世纪十八世纪1955年年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2.海陆变迁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东 非 裂 谷 景 色3.裂谷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华山断层华山断层4

7、.断层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5.火山与地震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管和火山锥三部分组成 v火山的组成v火山的喷发物火山灰、气体和熔岩流。v火山喷出的岩浆的来源及岩浆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部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危害: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 危及人类生命。危及人类生命。益处:益处:火山灰可为农田带来肥沃的土壤,并且火火山灰可为农田带来肥沃的土壤,并且火 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8、如硫矿等,同时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 火山周边会形成温泉、药泉等。火山周边会形成温泉、药泉等。火山活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利和弊火山活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利和弊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继裂或错位而引起的地面震动。震源:地震的发源地。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比较世界火山分布图和世界地震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火山分布和地世界上火山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重合,均震分布基本重合,均分布在分布在环太平洋陆地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和地中海和周围海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9、一带喜马拉雅山一带。分布相似的主要原因分布相似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是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915 1915年,德国年,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可拼洋两岸轮廓的可拼性和其它大陆漂移性和其它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大的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说。陆漂移说。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1.1.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2.2.这些板块这些板块“漂浮漂浮”在软流层上,处在不断地运动在

10、软流层上,处在不断地运动中。中。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4.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球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表面的基本面貌。3.3.内稳边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内稳边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火山、地震活动带多分布于此。较活跃,火山、地震活动带多分布于此。板块移动板块移动对地貌的影响对地貌的影响举举 例例边界类型边界类型板板块块碰碰撞撞大陆板大陆板块与大块与大陆板块陆板块形成巨大山脉形成巨大山脉喜马拉

11、雅山喜马拉雅山(亚欧板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碰撞块和印度洋板碰撞产生产生)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大陆板大陆板块与大块与大洋板块洋板块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和海岸山脉;大洋大洋板块形成海沟板块形成海沟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太平洋西部岛屿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消亡边界板板块块张张裂裂大陆大陆板块板块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非洲板块张裂张裂),),大西洋大西洋(美洲板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块与亚欧板块张裂)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大洋大洋板块板块形成海岭形成海岭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山顶等高

12、线等高线_状态,由外向内,海拔状态,由外向内,海拔_鞍部鞍部两条等高线的两条等高线的_部分相对应部分相对应峭壁峭壁等高线等高线_山脊山脊等高线向海拔等高线向海拔_凸出凸出山谷山谷等高线向海拔等高线向海拔_凸出凸出等高线较密集处为等高线较密集处为_坡,等高线较疏处是坡,等高线较疏处是_坡。坡。P156地形变化的力量从哪里来?地形变化的力量从哪里来?_力力_力力(使地壳运动,使地表趋于(使地壳运动,使地表趋于_)(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_)1星期三星期三乙 酉 年 廿廿 五五 四 月夏至:公历6月21日 农历五月十五2 0 0 5 年年 6 月月 小小公历公历农历农历3.日历日历练一练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