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995470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1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资源描述: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_范文(1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合作计划书报告说明创新驱动发展是指靠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需要借助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人才引进等手段,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是推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

2、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6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6二、 项目承办单位6三、 项目提出的理由6四、 项目建设选址8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9六、 资金筹措方案9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9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0九、 项目综合评价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4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6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6二、 创新驱动发展总体要求17三、 创新驱动发展形势18四、 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方向19五、 创新驱动发展总体部署21六、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24一、

3、 造就企业楷模24二、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27三、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37四、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42五、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47六、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57七、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59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70一、 公司经营宗旨7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1四、 财务会计制度74第六章 人力资源方案81一、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81二、 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82三、 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关系87四、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89五、 企业培训制度的含义90六、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91第七章 经营战略管理93一、 企业竞争战略的构成要素(优势的创

4、建)93二、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94三、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96四、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97五、 企业品牌战略的内容100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0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4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5四、 偿债能力分析11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7五、 经济评价结论118第九章 财务管理分析119一、 营运资金的特点119二、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21三、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22四、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2

5、4五、 存货管理决策127六、 财务管理原则129第十章 投资估算134一、 建设投资估算134建设投资估算表135二、 建设期利息13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6三、 流动资金137流动资金估算表137四、 项目总投资13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3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9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郑xx三、 项目提出的理由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国家的

6、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和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落实科技创新项目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夯实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

7、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的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大。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可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由传统产业向新的、高端的产业转型升级。它不仅是一个产业生态中的调整和升级,更是以新技术为驱动,推动企业发展的机遇。产业升级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

8、业链协同等手段,实现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升级。(三)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则需要提高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四)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企业应当通过国际化战略和跨界合作,吸取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政府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

9、度,为企业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企业应该加强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62.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32%;建设期利息5.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1%;流动资金336.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0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520.0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

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11.7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95.96万元,预备费12.27万元。六、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862.1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16.1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3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811.92万元。3、净利润(NP):504.52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28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43.57%。3、财务净现值:1125.96万元。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11、。九、 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862.101.1建设投资万元520.001.1.1工程费用万元311.771.1.2其他费用万元195.961.1.3预备费万元12.271.2建设期利息万元5.301.3流动资金万元336.802资金筹措万元862.102.1自筹资金万元645.962.2银行贷款万元216.143营业收入万元3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811.925利润总额万元672.696净利润万元504.527

12、所得税万元168.178增值税万元128.259税金及附加万元15.3910纳税总额万元311.8111盈亏平衡点万元1108.15产值12回收期年4.2813内部收益率43.5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125.96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一、 公司发展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其核心是依靠科技创新,以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新常态。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新兴前沿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应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蓬勃发展。通过实

13、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

14、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

15、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

16、应急相关专业,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产业专家库,制定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家队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二)健全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公共信息化、社会融资担保、企业诚信管理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具有全面、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推进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融合金融、税务、海关、市场监管、建设、环保、安监、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档案,把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黑名单”,形成完善的失信惩罚和守信激

17、励机制。(三)强化招商引资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围绕重大项目,争取其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落户。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社会资本合作。(四)开展宣传引导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产业招商服务宣传,汇编产业相关文件,强化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贯,运用各种媒介,扩大区域产业知名度。(五)加快自主创新围绕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绿色发展等行业共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专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业研究中心,提高行业关键技术及核心

18、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六)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围绕打造全国先进产业基地的定位目标,建立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投资基金,积极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大型基金,加大对先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先进产业统计评价体系,制定并发布发展先进产业导向目录,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先进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研发推广符合先进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战略。当前,全球范围内都在进

19、行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创新提供各种方面的支持,如财政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与

20、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创新实践。(四)培育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因素,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大量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二、 创新驱动发展总体要求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总体要求。(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科技创新是引领、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当前和长远,打好关

21、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二)加快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要加强市场调研,贯彻市场化研发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市场需求带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三)推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科技和产业、金融、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信息高效流动,形成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体系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程。要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市场机制、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22、的体系建设,加强智库建设,优化政策环境,提高创新体系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总体要求是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 创新驱动发展形势随着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竞争的核心。我国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度重视创新驱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也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先进制造、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此外,我国也在其他领域持续推进技术突破,如电动汽车、新能源、高铁等。(二)企业创新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创新对于

23、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入研究与开发。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企业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力度。(三)知识产权意识增强我国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强的保障。(四)跨界融合趋势明显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不同领域之间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总的来说,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要在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完善,并且继续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四、 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方向随着科技和

24、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我认为,在当前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机构和平台,推动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项目。(二)培育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他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三)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25、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促进技术和经验的共享,推进中国科技创新与国际接轨。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培育高端人才、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推进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五、 创新驱动发展总体部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

26、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总体部署旨在突破技术壁垒,激发企业创新潜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一)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而自主创新则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在重要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优化研发布局,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布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创新性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引导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创新力量。(三)加速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产业贡献科技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27、,注重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高科技创新的产业贡献。(四)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技术引进和输出,提高国际竞争力。总之,只有不断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体系,才能在科技创新中走在前列,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六、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产

28、值和盈利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具体来说,创新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效益:(1)提高生产率。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升级,从而使生产更加高效、精确和可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2)降低成本。创新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模式,降低人力成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3)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4)开拓市场。创新可以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5)促进产业转型。创新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推进全球

29、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社会效益创新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具体来说,创新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社会效益:(1)促进就业。创新可以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提高人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2)改善生活品质。创新可以推出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3)保护环境和资源。创新可以推出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产品和服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可以推广本土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总之,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是

30、企业和个人应该积极探索创新,而且政府也需要为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一、 造就企业楷模事实上,企业的共生楷模如凤毛麟角,并不多见。现代企业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楷模,如果英雄楷模不能随企业一起诞生的话,就必须因势利导来造就楷模。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企业对于认识和创造那些情势楷模特别在行。企业的高级主管们知道,楷模之所以能成为楷模,是因为他们体现该企业文化成功的伦理。企业中必定有众多的候选楷模,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培养他们。有一些人在企业里表现得很特别,他们性情“古怪”、行为“出格”、见解独特,常常不为常人所理解。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一般都十分看重这些人,认为

31、他们的独特个性可以与公司的价值观交相辉映,因而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意,通常把他们放在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或委派他们负责研究创新和业务开发。企业楷模是在企业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真正成为为人所景仰的楷模又需要企业的精心培育,是典型人物良好的素质所形成的内在条件与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环境形成的催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在造就楷模时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即善于发现“原型”、注意培养和着力塑造。(一)善于发现楷模“原型”楷模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的事迹,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者应善于深入群众,善于通过人们的言行,

32、了解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具有楷模特征的“原型”。“有高山即有深谷”,对楷模“原型”不要求全,而要善于发现“亮点”。(二)注意培养楷模培养楷模就是为所发现的楷模“原型”的顺利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扩展其活动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使其增强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培养楷模切忌脱离群众,应该使楷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着力塑造楷模通过对楷模“原型”的言行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在经营管理活动或文化活动中担任一定的实际角色或象征角色,使其得到锻炼。当楷模基本定型,为部分员工所拥护以后,企业应该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积极开展传播

33、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最终使之为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楷模进行宣传过程中绝不能“拔高”。新闻媒体一般喜欢过分地宣扬、吹捧这些英雄楷模,无论是企业共生楷模还是情势楷模,都常常被渲染成超凡入圣的人物。其实,英雄并不是超人、神人,而是最脚踏实地的人物。企业在其发挥作用中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企业楷模不一定都具备管理能力,不加区别地硬性把这些人“提拔”到管理或领导岗位,也不是明智之举。培育、造就企业楷模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员工信心、鼓励员工成长,使其超越自我、创造非凡的过程。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女士训练推销员不要简单模仿她,而要相信自己就是

34、玫琳凯。为了鼓励他们,使他们具有与她一样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用钻石野蜂针作为奖品奖励他们,并且解释说,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野蜂弱小的翅膀是不可能使其笨重的躯体在空气中自由飞行的,然而野蜂并不知道这些,仍在四处飞翔。这里的含义很清楚:任何人都能成为英雄,只要他们有信心并且能坚持做下去。企业楷模是强文化企业中强文化的化身,强文化公司一方面重视企业楷模的培育,鼓励人人成为英雄,并且不断造就英雄群体;另一方面又重视充分发挥英雄楷模作用。如果一般企业能像强文化公司那样,那么就会在员工中最终造就、培育出各种类型的楷模来,企业文化也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二、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作为时代的精英,是不发

35、达经济环境中最稀有的资源;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和文化的领航员,也是发育不成熟的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培养企业家精神,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一)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企业家的职业是一种既需要一定天赋又需要一定专业修养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纵横、军事家的果敢和战略家的眼光。企业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业人才,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应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1、各国对企业家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总结美国青年企业家马丁J

36、格伦德通过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叙述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撰写了成功企业家的9大素质一书,这九大素质是:(1)选择爱好;(2)制定目标;(3)拿着薪水学习;(4)与成功者为伍;(5)相信自己;(6)重点在以己之长发财致富;(7)敢于提问;(8)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9)工作越努力,运气就越好。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经调查了4000名职业经理人,从中选出成功的1800人,总结出他们良好的素养与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特征方面: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2)才能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强,创造性强,判断力强;(3)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指导他人的工作,以身作则,善于使用个人权力,组织动员力强,善于

37、交际,善于建立密切的人群关系,乐观,和大家一起干;(4)成熟个性方面:有自制力,主动果敢,客观,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工作有灵活性。日本对成功的企业家总结出十个方面的素质与精神特征:(1)使命感完成任务要有不折不挠的坚强信念;(2)信赖感同事、上下级都要信赖,相互支持;(3)诚实在上下左右关系中都要以诚相待;(4)忍耐不随意在群众面前发脾气;(5)热情对工作热情,对下级体贴;(6)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7)积极性工作主动,有主人翁态度;(8)进取心事业上进,不满足现状;(9)公平对人对事秉公处理,不徇私情;(10)勇气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德国把优秀经理人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六条:(1)受过良好教育

38、,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2)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3)仪表好,待人亲切、得体;(4)衣冠整洁;(5)品质好;(6)领导有方。不少中国学者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是“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智是指智谋高超;信是指赏罚有信;仁是指爱护士卒;勇是指勇敢坚定;严是指明法审令。2、企业家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综上所述,本书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职业追求。即企业家用积极行动争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的志向和抱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其职业追求应该是只求办实业,在企业界大显身手,把整个身心同企业联系在一起,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把走实业道路作为一

39、生最高尚的。追求。回顾世界各国企业家的成长道路,大凡成功者都有这种抱负和秉性。如果一个人只把办企业当成一个台阶,一有机会就另走他途,或者从内心不喜欢这一职业,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思想,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欲望,也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企业家”尽管其本身的其他条件很好,也只能是徒有其名,无所作为。(2)职业修养。即企业家胜任自身的职业所必需的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及由此决定的职业品质特征等,它是企业家素质的重要基础。中国企业家的职业修养应包括:其一,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遵纪守法;具有服务精神,热爱本职,廉洁自律,乐于奉献。其二,品德高尚。即诚实,正直,襟怀坦白

40、,作风正派,大公无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团结和依靠群众,谦虚谨慎,有自我批评精神。其三,博才识广。善于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避诸士之短,做聪颖智明之人;在知识结构上愿做“杂家”,熟练掌握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哲学、创造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法律、金融、财会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识,点金破石,善于提出新点子。其四,眼光敏锐。既富有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想象力,又具备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周密与严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考验,学会一手拿着望远镜,预见未来,以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维,高瞻远瞩,把握时机,推进经营;一手拿着显微镜,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辨出主流和支流,以敏锐的眼光和多方

41、位的触角,准确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修正失败行为。其五,坚韧不拔。有远大的志向,认准一个目标、作出一项决策、选择一条道路就敢于坚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质,不怕风险,不怕挫折,不畏阻力,不怕吃苦。其六,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胜任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具有高度的自制力,可以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甚至折磨,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不因一时得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失利而惊恐失策。既给人以认真、亲切、可信赖的感觉,又能给人以沉着老练、自信、有毅力的强者形象。(3)职业意识。即企业家从事事业开拓和经营管理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或指导思想。企业家的职业意识除了企业家精神中所蕴涵的创新、冒险和竞争意识外,

42、具体还包括:其一,发展意识。不像街头商贩和手工作坊那样单纯地追求一次性的眼前利益,而是具有强烈的谋求发展、扩张意识,立足长远,追求战略利益。其二,客户意识。即坚持客户第一的理念,把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作为经营的最根本指导思想。其三,负债经营意识。即敢于承担风险,承担压力,追求多投入多产出。其四,盈利意识。即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五,信誉意识。即把信用作为自身道德的底线,视信誉为自身的最佳资产。(4)职业能力。即企业家胜任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特殊本领。由于企业家从事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的如记忆、观察、想象、抽象概括和表达等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

43、的技能和本领。具体表现为:其一,预见能力。即作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能洞察内外环境变化,眼光盯着未来,审时度势。其二,开拓能力。即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推动下,广开思路,善于想象、假设,进而开创新局面,寻找制胜途径。其三,决断能力。即在明辨是非,准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决策勇敢果断,不拖泥带水,不优柔寡断。其四,组织指挥能力。即善于用人,善用人的一技之长;善于激励人,挖掘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善于统御、控制,以自身的权力和威信,把个人意志、决策变成广大员工的行动,以科学的管理实现既定的目标。其五,商业交往能力。即能协调,善表达,能说服人,在频繁的商业交往活动中,具备与不同的人相处的随机应变的艺术,善于发展同

44、社会各界的关系,并能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其六,反省能力。即对自身的所作所为能够反思、反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5)职业精神状态。即企业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习惯、风格与精神面貌等。其一,充满激情的工作乐趣。热爱自己的工作,永远精神振奋,激情满怀。寓事业心于成就感之中,对公司的业绩的追求、偏爱、向往,犹如政治家热心于“功名”与政绩,将军向往和醉心于辉煌的战例与战绩,明星热心于知名度和“爱出风头”,科学家追逐真理、热爱发明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理性的头脑与果敢的行动。处事冷静、思路开阔。当判定和审核投资机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时,可能理智得像个机器人;一旦下定了决

45、心,描准了机会时,又会冲动、忘我地投入,勇敢地前行。其三,跳跃式的思维。善于摆脱日常琐事的干扰活动,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战略问题上,经常提出出人意料的思路和见解。其四,幽默感与亲和力。善于以幽默感与亲和力赢得下属的好感,爱开玩笑,爱说皮话,以缓和紧张气氛、松弛思想,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幽默感还能常常感染员工,从而使整个企业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二)培养企业家的有效机制市场经济是企业家诞生和成长的摇篮。从根本上讲,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与素养,强化企业家精神,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一个企业家没有经历过市场上你死我活的竞争洗礼,正像一个军人没有参加过实战就不能成为一名

46、骁勇善战的将军一样,也不可能成为出色的企业家。当然,企业家自身的自觉学习、修炼以及实践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还需要创造以下条件和机制。1、制度创新与产权变革现代企业制度与清晰、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是企业家成长的最好平台。在推进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应厘清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加速产权的流动,推进股权多元化的进程;保证企业家能在遵守法规和市场规则的情况下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积极探索企业家与管理层持股问题,强化企业家的长期战略行为和履行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2、形成与评价机制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后,要改变企业家的形成与评价机制。伴随着企业家市场

47、的不断发育,应尽快实现企业家择业的市场化、流动的市场化、评价的市场化和收入的市场化。除少数国有独资企业以外,多数企业家的产生不能由国家任命,只能凭自己的能力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取消企业家的行政级别和待遇,改变过去由国家考核企业家的做法。企业家是否称职,在他不违法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应主要由股东、董事会、监事会来评价,由企业员工来评价;在企业外部主要由市场来评价,由用户来评价,由合作伙伴来评价。3、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最稀有的市场“资源”,其收入应体现市场供求规律。要重视对企业家的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保护他们的地位、名誉的同时,其物质利益应与市场供求关系相联系

48、,与他们所处的地位、贡献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搞好了,应承认企业家的贡献,通过股票期权等形式在物质利益上给予充分体现。同时要通过科学的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约束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没搞好,要使企业家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当然,从总体来讲,要注意爱护企业家,热忱地支持企业家在改革中探索前进。不能因为出现了由于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一时失误,就一损俱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4、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商品、货币处于枯萎状态,商人阶层十分脆弱,而且没有地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官本位”和“轻商”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这些影响了中国人的职

49、业选择和对企业家成就的评价。同时,受中国传统中“出了头的椽子先烂”的中庸思想所影响,很多人在实业上不敢成就大业,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为此,必须为企业家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社会舆论上摒弃陈旧观念,倡导经商光荣、崇尚财富的社会风尚,使企业家这一职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5、培训的强化企业家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专业培训。大专院校和专门教育机构应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培养MBA(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职业经理人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教育和培训规律,创造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中国的企业家尽快熟悉和掌握市场运行的规则、新的法律法规及现代经营管理的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惯例等,为他们驾

50、驭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6、企业家精神的发扬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基本素质的升华,是企业家群体赖以生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只有大力倡导这种精神,才能使企业家产生巨大的内驱力,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把这种精神传导给企业,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把这种精神传播到社会,可以促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文化的融合,改变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三、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一)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内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是指根据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要求,在分析、总结和评价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市场及科学技术等变化趋势

51、,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把主导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等表述出来,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2)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3)企业核心价值观;(4)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5)企业精神和企业风尚;(6)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7)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针;(8)企业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9)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10)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11)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不同的企业因规模、性质、行业、历史、组织层次、作业集中度等不同,企业

52、理念的内容(即条目)多少有很大差别,条目表述方法和形式也不一样。(二)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使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不是对现有文化和传统的简单总结、归纳和凝练,而要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升华和创新,反映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2、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

53、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和活力。企业文化的定格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个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成分。3、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一般由企业文化管理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

54、执行部门组织实施,经过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4、理念概括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

55、,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公司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避免如下问题:(1)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

56、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2)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中断,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

57、体系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4)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讲究,但仔细考量就会发现其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仅仅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

58、设自然流于形式。(5)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基层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6)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完善与

59、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传广告语。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管理的典型,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

60、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的上述问题也与企业文化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纠正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推入健康发展轨道。四、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一)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形象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竞争手段。它的背后是质量、信誉及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如果没有质量、信誉及良好的顾客满意度为基础,企业形象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靠“包装”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形象的有形基础,也是企业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的本质属性。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谈得上形象问题。质量是产品和

61、服务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强调质量,不仅重视产品质量,更重视服务质量。在市场日益繁荣、商品日益丰富的今天,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空前地扩大了。传统的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增加利润,往往是靠追加资金、降低成本、添置新设施等手段,而现代企业的经营则更注重“高附加值服务”。只有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代表着崇高价值的企业形象。从现代市场观念来看,服务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的现代理念。通常,当顾客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时,就会在心目中对该企业的“质量”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与评价,这

62、种认识与评价,不管是好是坏,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传播,其中对企业不好的认识与评价的传播速度会更快,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因此,成功的企业深知,质量是企业形象的生命,并极力谋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经营管理质量、环境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也是更新企业形象的关键。2、信誉信誉是企业长期诚信经营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各种具体形象的综合反映。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必定视信用为生命,把践约守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信条,在销售产品和销售服务的同时,也在销售企业的信誉,树立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可信赖度。信誉构成企业形象的无形基础。提升企业信誉,方实企业形象的无形基础,企业

63、就要在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取信于顾客,取信于合作者,取信于社会公众。在企业内部,领导取信于员工;员工取信于企业。3、顾客满意度无论是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是信誉,都是以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来衡量的。建立顾客满意的管理系统,显示以顾客利益为重的真诚,将顾客满意所引发的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是现代企业客户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形象最终是由顾客评价的,企业若没有顾客支持,就无好形象可言。所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顾客达到满意,即使再先进的技术、再优质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意愿,不为顾客所需要,这样的企业及其产品也是无用的。可以说,使顾客满意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出发点,从企业理念的确立,到领导者、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作风的改变,到产品、服务及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到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