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19991624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分析一、 优化提升无废城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新改建黄金冶炼项目应优先采用无氰或低氰技术,配套贫液尾渣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鼓励石化、化工、有色等大型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配套建设高标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可焚烧的危险废物年产生量5000吨以上的新建项目应配套建设利用处置设施。加快补齐氰化尾渣、铝灰、废盐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重点推进中环科技、山东鸿承等高硅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焙烧氰化尾渣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试点,稳步消减氰化尾渣存量。在环境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废弃电路板、废酸等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

2、用率达到70%以上。二、 无废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制度和技术协同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是金融方面。找准金融、资源和产业三者间的绿色结合点,充分利用资金,引导银行资金流持续向固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融资难题,初步实现了城市主要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二是标准和评估方面。在现有技术路线下,不少所谓绿色技术和产品普遍难以做到节能和环保兼容。不少取得了一定节能效果的产品,从全产业链或者产品全生命周期考察,未必绿色低碳。这种现象在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尤为突出。这固然是行业整体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结

3、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缺少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评估。今后,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发基于中国国情的评估方法,提高绿色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效果动态评估,促使产业政策和有限的财力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二)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全球挑战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城市废弃物治理领域的交流协作。借助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挖掘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强产业合作、技术引进和标准互认等。一方面,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无废、循环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城市固废处理处置技术、标准、模式与国外互联互通,特别是加快

4、在产品生态设计、再生产品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标准合作。另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总结无废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借助与国际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宣传、分享我国在无废城市、循环城市建设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为与我国发展阶段类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废弃物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开展可持续固废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可为由资源开采和产品加工使用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将可持续固废管理纳入中欧、中美等国际气候变化对话机制,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

5、球问题,共同完善全球固废治理体系,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目标的实现。三、 无废城市的实践(一)无废城市的一个核心理念我国没有把零填埋、零焚烧作为明确目标,这有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思考。我国对无废城市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理处置安全

6、环保。中国正处于从多填埋、少焚烧到少填埋、多焚烧的发展阶段,垃圾焚烧发电是对巨量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全社会要弘扬新时尚,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通过前端回收、循环利用,逐步减少末端垃圾焚烧量。从多填埋、少焚烧到少填埋、多焚烧再到少填埋、少焚烧并向零填埋、零焚烧的终极目标无限趋近,就是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路线图。(二)无废城市建设的两个方案从2019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到2021年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无废城市建设的原则、目标、任务、步骤和保障措施都更加清晰。试点城市从16个推广到100多个,显示了我国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心和行动。

7、主要任务中,除了顶层设计、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绿色生活方式和危废领域,新的工作方案还特别强调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任务,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也更加系统化。(三)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是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指标体系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试点建设的重要引领,主要用于指导试点城市识别工作重点、明确试点建设目标和任务。同时,指标体系也鼓励试点城市在聚焦固体废物突出问题和试点重点任务的前提下,很据各地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等实际情况,开展差异性目标设置和指标补充,为完善我国固体发物统计制度、建立无废社会指标提供支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四大体系包括:制

8、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16个试点地区以四大体系建设为引领,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从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布的情兄来看,试点城市在2020年4月、6月、8月、10月和12月都提交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四大体系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一是作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法规或政策性文件制定、协调机制建立等方面;二是作为支撑的技术体系,主要体现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零增长、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的技术模式建设等方面;三是作为重点的市场体系,主要体现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产业市场发展和骨干企业培育等方面,在试点建设过程中,要继续把握金融本质,发挥市

9、场体系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四是作为保障的监管体系,主要体现在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四、 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基础状况(一)压缩式工业化道路,让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回顾过去,中国走过了较为典型的压缩式工业化道路,仅用短短的六七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300多年的工业化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中国在缔造后起大国增长奇迹的同时,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改革开放后,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无废城市的建设基础还很薄弱。(二)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10、的无废城市建设时间较短无废城市建设是艰巨的系统工程,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这为实现无废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无论是从管理机制,还是公众参与、价费机制及政企关系,亦或是资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突破,都无法速成。从顶层政策转化成万亿市场红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温哥华无废城市计划耗时50年以上,在中国,这也肯定是一个世纪工程,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无限接近,但决心和信心、战略与战术是现在就要有的。五、 无废城市概念(一)无废国际联盟对无废城市的定义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有统一的无废标准。最具

11、有共识的是无废国际联盟对无废的定义,即通过负责任地生产、消费、回收,使得所有废弃物被重新利用,没有废弃物焚烧、填埋、丢弃至露天垃圾场、海洋,从而不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没有废弃物焚烧和填埋,对城市废弃物管理的要求较高。我国同样也参考无废国际联盟定义,并在推出的无废城市试点方案同样强调: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二)我国对无废城市的官方定义基于这种理念,我国对无废城市的官方定义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填埋量降至最低的城市发

12、展模式。这与发达国家的定义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更符合我国国情。2017年研究认为,我国未来将从无废城市试点逐步过渡到无废社会。无废社会是通过创新生产和生活模式,构建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等手段,动员全民参与,从源头对废物进行减量和严格分类,并将产生的废物,通过分类资源化实现充分甚至全部再生利用,使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达到废物近零排放,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共赢。无废城市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到垃圾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垃圾减量,最终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垃圾的零填埋和焚烧)。整体生命周期大致包括七个阶段;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消费和垃圾的产生、

13、垃圾管理、垃圾处理、垃圾处置。总的来说,无废城市是一个新的城市管理概念,是一种城市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无废不是城市不产生固废,而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达到不同的废物排放和利用目标。六、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最大,阻碍无废城市的建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据生态环境部公开资料,我国目前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约600一700亿吨,年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各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处理设施选址难度大,资源利用程度低、协同处理比例低,垃圾围城矛盾多、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多。这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和可

14、持续发展的两大两低两多等突出问题都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来统筹解决。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二)无废城市建设使固废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固废处理问题的根本在于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七、 无废城市建设的方法对策(一)完善无废城市体系建设,发挥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作用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

15、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而不是主要依靠生态环境部门。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二)建立无废城市的市场化、多元化激励机制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切实反映资源稀缺性及价值、固废处理处置的环

16、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固废跨行政区域处理处置的生态补偿机制、定价机制;制定并落实生活垃圾差别化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强化财税政策调节作用。完善循环经济、固废处理与碳减排协同的财税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覆盖范围,规范税收优惠在资源环境绩效、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押金返还等为公共财政提供支持;引导固废产生企业建立资源回收基金、低值固废处理专项资金;强化绿色设计、循环再生与再制造产品的绿色采购制度;完善稀有矿产资源等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的消费和进出口税收政策。创新固废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置等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强制责

17、任保险;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固废全过程追踪溯源与监管体系,建立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的专业服务平台,构建城市、城市群固废全价值链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三)加强无废城市的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废物再利用、再制造等领域,加速推进资源节约与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创新、研发及应用,如提升化工、钢铁、有色、建筑等典型行业固废源头减量技术创新等;加强特定种类固废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精细化利用技术研发;加强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并向多资源协同提取、制备复合材料与生态复田等领域拓展;加强跨产业多源

18、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低碳循环链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技术综合评估体系。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城市固废全生命周期数据统计信息平台,健全固废相关统计制度;开展固废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成本、碳减排综合绩效评估,强化对最佳适用技术选择的科学支撑;淘汰循环但高碳的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和产能,筛选减废、降碳协同效益高的关键与前瞻技术,并加强其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促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值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固废治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针对固废综合利用行业中部分技术门槛低、技术交易难、对专利使用的界定区分难等特点,探索建立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

19、尝试开展技术授权连锁经营等。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匹配,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完善和细化固废第三方服务产业管理工作指南,促进固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固废处理项目特许权的授予程序,落实公开招投标制度;积极培育科技研发创新与转化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市场前景好的固废循环利用、处理处置的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固废处理处置产业。八、 无废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无废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

20、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

21、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二)公众参与意愿低让建设无废城市变得困难建设无废城市另一个困难就是公众参与意愿低,比如推动多年的垃圾分类之所以效果不理想,与公众参与程度低有直接关联。让每一位公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并积极参与进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亦是如此,国内目前的焚烧厂建设运营仍处于规避邻避效应阶段,尚未系统性地形成邻利的整体发展思路。作为无废城市重要参与主体,公众参与极其重要。近年来,虽然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特别是自觉进行

22、垃圾分类行动不够。再生资源回收人员被认为是捡垃圾或捡破烂的,受到社会部分人的歧视。信息公开和宣传不到位,公众对再生资源产品存有偏见;当商品冠以再制造或再生时,便认为质量有问题。行动方案中保障设施用地的背后,也隐含了环保设施选址难的问题。(三)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

23、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转化不足,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

24、,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九、 无废城市建设的编制原则问题导向,持续提升,紧密结合烟台实际,精准识别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及制度瓶颈,加快补齐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和水平。分类施策,创新驱动,分类推进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等固体废物治理机制和模式的建立健全,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探索建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试点示范,促进形成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协同共治,减污增效

25、,对标美丽烟台建设和烟台市碳达峰时间表,明确不同阶段固体废物治理目标和治理成效,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部门联动,综合运用政策、技术、市场和监管等措施,推进固体废物全过程污染治理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理念先行,全民参与,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强化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各单位创建无废城市细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十、 无废城市建设中无废与城市的深度融合重要性(一)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城市发展融合不仅需要调查统计并追溯现有固体废物产排情况,更要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涉固产业发展方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趋势

26、、常住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等,识别今后一段时期固废问题和管理的重点,实现系统化、精准化施策。(二)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城市规划融合要将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举措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中,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影响城市相关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例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产生大宗固体废物的工业园区、资源循环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危废处理处置中心、以及水泥厂、砖厂等固废消纳场所的布局与选址,尽可能扩大资源化与最终处置设施覆盖范围、减少运输半径,使城市固体废物得到充分安全的运输与处置,降低风险。(三)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城市建设与运维融合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处置设施等无废城市设施

27、建设项目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推进,并充分考虑采取能够有效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运作模式,防范项目风险,避免出现烂尾。可根据项目自身特点采取特许经营、和社会资本合作、委托运营等模式,但无论哪种方式,均需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确保社会资本合理收益;并建立按效付费和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项目运营维护效果的重要性。(四)无废城市建设要与城市管理与治理融合无废城市建设不单单是固体废物的管理能力建设,更是城市管理和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新策略。无废城市建设应建立主要以负责人为主要领导的工作推进组,制定可操作的、分部门的、实施路线清晰的整体实施方案,生态环境、工信、发改、住建、城管等各部门分工协作、联动配合。同时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多元参与,要创新机制体制,促进企事业、社区居民、村集体、农户共同参与。十一、 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海洋垃圾综合治理成效初显。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治理模式基本成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