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9979494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1(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时田园杂兴教案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 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酷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 、培育阅读古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酷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三、说

2、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珍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酷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夫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夫日夜辛苦,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3、各表现出自担当家庭肯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领。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运用的简洁传神。特殊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酷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调,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四时田园杂兴教案2教学目标: 、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酷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 、培育阅读古

4、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酷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日,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2、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依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介绍作者: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5、。 范成大(12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切国事、勤于政务、怜悯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指导读准字音,读

6、出节奏。 请说说诗应当怎样读?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听范读 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肯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 供:参与。 耕织:耕田织布。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7、教学目标、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相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相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打算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件。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学前班起先就学了许多古诗,谁情愿背给大家听?今日,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夫的苦痛,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

8、,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一)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二)老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索: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三、学习诗文内容(一)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小组探讨, (三)全班沟通探究 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肯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供:参与。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诗歌一、

9、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夫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须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嬉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 3诗歌的写法 ()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爽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引导学生试着说明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引导学生视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六)放声自由读诗,想

10、像其意境,体会农夫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爽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惊慌而又开心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妙。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七、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赞美)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宠爱)四时田园杂兴教案4备课人 总第 节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 .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相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3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1.相识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关键:正确、流

11、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出图: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挚友在劳动 、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相互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4、自学汇报,老师点拨绩:留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留意读音。三、 巩固练习1、 出示卡片2、 开火车认读 、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

12、什么收获?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其次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1、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 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探讨和沟通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老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1、

13、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假如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学问延长 特色作业:选择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劳动诗写下来,并依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四时田园杂兴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个生字。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

14、园生活和情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很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留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娴熟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纳激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简单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驾驭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

15、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探讨,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沟通。 5、小组学习,师巡察,可参加其中。 6、全班沟通,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信任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究竟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

16、,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沟通)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详细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重点指导两幅图: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沟通,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师:是啊!看到这一片蒸蒸而上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兴奋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兴奋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

17、开心、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烈呢?(带着激烈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实、和善、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其次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用心、仔细,难怪诗人最喜爱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宠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肯定是多么的欣慰、兴奋呀!谁再读读?5.回来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假如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安静、开心) 师总结:是啊!清爽秀丽的景色让

18、诗人心醉,朴实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开心,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肯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溢情趣,难怪很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沟通再全班沟通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安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溢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宠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

19、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美丽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重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爽、美妙的画面,向

20、我们呈现了充溢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日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沟通)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日咱们所要学的只

21、是这其中的一首。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齐读(正音,留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也许意思,平常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沟通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学

22、生自学 、也许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引“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老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洁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

23、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相互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留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品读第一句 沟通:(劳动的辛苦、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欢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

24、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劳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劳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

25、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憧憬。想到今日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乏、劳累一网打尽,这种欢乐与满意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意与欢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品读其次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沟通)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爱上劳动了。 欢乐:是呀,他们学种瓜,

26、心志向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溢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特别骄傲;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欢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欢乐地读读吧,)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苦,但,是欢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欢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妙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四时田园杂兴教案7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

27、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酷爱。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爱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闻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爽的笔调将漂亮的田园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夫劳务的繁忙。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这节课我尝试采纳放手自学-共议沟通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

28、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供应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学问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老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激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细致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假如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犹如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澄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

29、自由游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闻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家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细致品尝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

30、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念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夫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观赏?(昼、夜)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夫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夫还须要干哪些农活?(插

31、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再请同学们认仔细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假如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得了。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这就是农夫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须要干许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

32、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娴熟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简单!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情愿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

33、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闻目睹,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细致视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兴奋,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相互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长: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4、,感受了田园风光的漂亮,农夫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漂亮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沉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信任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四时田园杂兴教案8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象出惊慌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用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3、培育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实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

35、学生酷爱美妙事物的情趣,感受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情愿背给大家听?今日,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夫的苦痛,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老师范读全诗,学

36、生小声自读并思索: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小组探讨。3.全班沟通。 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肯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供:参与。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说明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

37、学生视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夫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五、总结这首诗风格清爽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惊慌而又开心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妙。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教学反思: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1、3个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4、感受初夏的劳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酷爱大自然,酷爱美妙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相识个生字,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初夏农村的劳碌

38、,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从而激起酷爱生活的情感。一、导入。1、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军事情报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和季节的景色和农夫,同时也反映了遭遇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一首。 、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究竟农村的迷人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 3、那么诗里是怎样来写这幅画的?请大家读这首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二、初读古诗。 、自由读诗,结合下面的

39、留意把诗读通。 2、检查朗读。 供耕织,也傍,绩麻、桑阴,昼出 指名读古诗。(边读边正音)3、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1、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清晰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沟通等。 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师巡查发觉问题刚好指导。) 3、集体沟通。 白天去田里耕地除草,晚上回来把收割的麻搓成线,初夏,农村的青年男女各忙各的,谁也没有闲着。小孩子们不懂得怎样种田,但也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4、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四、三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1、指名读第一句,齐读,边读边想一想,人

40、们在田里干活,都做了些什么?边做活人们还边说了些什么? 、想象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带着愉悦的感受读这一句。3、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其次句,你在其次句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5、你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孩子? 6、用赞扬和喜爱的语气来读这一句。 五、回来整体。 1、学习了古诗我们对诗的意思都了解了,你觉得初夏的农村给了你什么印象?(劳碌、喧闹。) 2、用朗读来体现你对诗的理解。、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听的一方留意,可以依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给对方一些建议。 、引导背诵。 (1)记住诗的描写依次:男人女人小孩子(2)练习背诵。(3)指名背诵。5、小结。 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情景,

41、却特别有特色,诗人用清爽的句子,写出了农村初夏时惊慌劳动的情景,尤其是写小孩子的一句,让我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多汲取,多想象,多视察,我们也能成为诗人哟。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0 教材分析:本课选的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两首。反映农村生活,是范成大 诗歌的重要内容。第一首诗描写了一幅男耕女织的劳动场面,及劳动带给人们的乐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班级状况:本班学生虽不是很活跃,但在诗歌的朗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有助于理解,更何况农村的孩子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

42、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观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 培育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沟通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611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

43、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切国事、勤于政务、怜悯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始终以农村和农夫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夫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美丽的田园景象) 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首。分“春日”“

44、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二)诗歌朗诵 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夫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溢乐趣的感情。 (四)沟通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探讨探究 明确:农夫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探讨探究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须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嬉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 3诗歌的写法()正面描写劳动

45、景象(2)语言清爽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默写诗歌。 四,文学常识 2朗诵学问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欢乐 课堂习题设计: 一,说明四时田园杂兴一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二。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

46、中,学生独立学习的主动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1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酷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爱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闻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爽的笔调将漂亮的田园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夫劳务的繁忙。 1、学

47、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簇新事物新奇,简单接受簇新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相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实力差,好动,缺乏耐性,有肯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爱好,因此,教学时,奇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学问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肯定的阅读实力、表达实力、作文实力、分析感悟实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夫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1、学

48、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这节课我尝试采纳放手自学-共议沟通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供应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学问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老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激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

49、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日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爽、美妙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溢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2 读诗题,解题意。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许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

50、。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很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深厚的爱好,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一首。 二、初读感知 .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留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谁情愿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这首诗描写

51、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洁白菜花稀。”这句诗推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洁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三、解意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慧,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也许说说

52、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季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习收获。(2)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养分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养分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养分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4) 你知道的关于

53、杏的学问真丰富,你就像一个“小百科”。今后大家也要向你学习,多看百科学问全书丰富自己的学问。大家请看,这就是果肉丰厚的杏子,下面这幅图是养分丰富的杏仁。有些同学看到画面后已经是垂涎三尺了,好,我请你吃一颗吧。是不是酸酸甜甜呢?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学习收获?(3)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 我们平常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

54、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课件16)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很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5)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夏季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美丽!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洁白的麦花。真美呀!

55、这正是“麦花洁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洁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酷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课件1) 让我们绽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漂亮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不由自主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此时此刻,漂亮的乡村果园,梅树上,一颗颗饱满的梅子闪动着充溢朝气的金光。再看那杏树上,又肥又大的杏子挨挨挤挤,我们不由自主的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嗯,酸甜可口。我们又

56、来到了田野上,哇,一望无际的荞麦花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白纱。再看那边,原本长势旺盛的油菜花因为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起来,但是那刺眼的金黄色,依旧是那么迷人。同学们已经沉醉了面对这美景谁能用自己美妙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洁白的麦花。(课件1) 你很不简洁,说得太美了。!这简简洁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奇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尝这两句诗。(课件22)6、仿写诗句。 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

57、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宝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爱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莫非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 ()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

58、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四、品读人勤。 、我们和范成大一同巡游的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肯定无比的华蜜,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我认为农夫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我是依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

59、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夫们肯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夫们有很多农活须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夫劳动的状况。 、诗人为什么不大快朵颐地写农夫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夫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宛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60、啊!(课件9)、篱笆前没有人走动,显得是那么的宁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0)对“唯有蜻蜓蛱蝶飞”,惟:只有。蛱蝶:蝴蝶。“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只有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蜻蜓和蝴蝶呢? 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宁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 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宁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6、此时此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夫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2) 、诗人范成大从宁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宠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